堪称坚忍不拔和足智多谋 南国“苏武”郝经
Posted 苏武
篇首语: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堪称坚忍不拔和足智多谋 南国“苏武”郝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他是中国古代田园诗集大成者,还是个外交硬汉,堪称 ”南宋苏武”
堪称坚忍不拔和足智多谋 南国“苏武”郝经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极为博大精深的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迭,纵观中国各朝代,文化发展最为快速的当属中国唐朝、宋朝两个朝代,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无数的文人政客,他们不但在诗词上佳作如林,更是在政治上大有建树。虽然唐、宋两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但在元朝也有着不少的著名文人,大儒学者郝经便是其中的一位。那么郝经是谁,他有何特别之处,他的一生经历又是怎样的?
郝经出生于公元1223年,祖籍是如今的山西省,出生地却是如今的河南许昌。郝经出生于名门望族,祖上世代为儒,学识不凡,其祖先就是一知名儒生,其祖父郝天挺也同样如此,并且因学识不凡从事教学工作而闻名于地方。出生于如此书香世家,郝经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养成了极好的学习习惯。
郝经出生之时正赶上乱世,金末时期到处兵荒马乱,郝经父亲为了养活一家六口只得四处奔波,郝经为报答父亲只能更努力的读书,由于其天资聪颖,后天学习又极为刻苦,其学问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久之后便被蒙古元帅张柔等看中,成为元帅府内的专职教师,郝经在教学之余,更是潜心研究学问,写下了许多的有名作品,如《春秋外传》、《周易外传》等,均收录于《陵川集》内。
郝经不仅是一名儒生,也是一名政客,受忽必烈器重成为抚副使。公元1275年,郝经病逝,享年五十二岁。
郝经的故事
在我国的汉朝时期,有一名大丈夫用他的睿智名垂千古,这个人便是苏武。在苏武的身上,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在面对凶残的匈奴时,他宁死不屈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对大汉朝的忠诚,在面对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时,他不轻言放弃,此志不渝,令人赞叹,可以说,苏武是汉朝时期的真英雄豪杰。郝经,元朝初期的著名学者,他的一生曲折离奇,被后世冠以南国苏武的称号,直到如今,中国国内仍然流传着许多关于郝经的故事,那么郝经的故事都有哪些,从这些故事可以看出郝经具有哪些高尚的品德?
郝经在顺天府贾副元帅教书之时,有一位道士向郝经倾诉了家乡百姓的凄惨之状,由于蒙古官僚不受管制,四处横行霸道造成了一场场悲剧的上演。当郝经听了道士的讲述之后,奋笔写下《河东罪言》,并不顾自己的安危向忽必烈上书,所幸忽必烈是一名睿智的统治者,他不但没有怪罪郝经,并在自己继位后颁发政令,减轻税负,让百姓们休养生息。从这个故事之中,可以看出郝经心系天下百姓的高贵品质。
郝经在入仕之后,作为使者出使宋朝,但却被宋朝权臣贾似道私下关押了近十六年,一开始元朝还寻访郝经的下落,但几经无果后选择放弃,为了自救,郝经效仿汉朝苏武,利用大雁传书,最终获救,从这个故事之中,可以看出郝经性格中的坚忍不拔和足智多谋。
郝经的思想
作为南宋末期、元朝初期的著名思想家、儒学大师以及政治家,郝经曾数度向元朝统治者忽必烈上书进言,大大减轻了百姓们繁重的赋税,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在郝经的一生之中,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思想不轻易动摇,那么郝经的思想有哪些,他的思想主张中有哪些亮点,对于国家治理有着怎样的作用?
郝经一生之中,最为推崇的思想便是四海一家论,主张天下理应一统,不应存在着分崩离析的现象,反对不同族群之间的等级观念。对于“华夷之辨”的观念,郝经是极力反对的,华夷之辨思想的核心主要是用来区别华夏和蛮夷的,在这个思想之中,用礼仪、服饰等作为华夏和蛮夷的划分,符合者为华夏,不符合便是蛮夷。郝经认为这种划分显得有些过于武断,太过看重外在因素,如果一味遵循的话,社会将不能进步,国家也得不到长久的发展。
在郝经入仕之后,更是将他的思想融汇运用在治理国家之中,自从金国覆灭后,蒙古军队便想立即吞并南宋,郝经为此向忽必烈进言,讲道理摆事实,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忽必烈陈述了不易立即攻宋的原因,并力劝忽必烈与其在不适宜的时间里做不适宜的事情,还不如将主要精力用于内部治理上,正好利用这一时机革除弊政,屯田垦殖,巩固内部。事实证明,郝经的进言是无比正确的,郝经的治国思想为元朝的发展乃至立国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是中国古代田园诗集大成者,还是个外交硬汉,堪称 ”南宋苏武”
一、蔡襄的重外孙,书香子弟 范成大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 ”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诗集》。晚年退隐石湖,故自号石湖居士。范成大生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次年,「 ”靖康之难”爆发,金人掳走了徽钦二宗,北宋灭亡,因此范成大只在北宋待了不足一年时间,成了名副其实的「 ”跨时代”的孩子。 范成大本来家世还不错,其母亲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孙女。因此,范成大有着良好的读书环境,自幼饱读诗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未及范成大成人,其父母便早早去世了。万念俱灰的范成大索性搬到了一间庙里,终日在青灯古佛之下,埋头苦读圣贤书,对自己将来的前途一点都没有规划。后来,在父亲生前好友的劝说之下,范成大才幡然醒悟,决定走出生活的阴影,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其实,范成大也并不是那种不知进取之人,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与金国签订的丧权辱国的「 ”绍兴和议”,让范成大对朝廷失去了信心。既然朝廷都偏安一隅,苟且偷安了,我一介平民又能如何?这首《秋日二绝》其一,就反映了范成大当时的心境: 碧芦青柳不宜霜,染作沧洲一带黄。 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凉。 范成大毫不客气地影射,你们这些奸臣,就像是这些枯黄的芦苇和杨柳,一到秋天就成了「 ”软骨头”,成了金人的狗奴才。可是,你们不但不以为耻,反而还沾沾自喜地向你们的「 ”主子”说着江南更好!试问,破碎的江河,还是以前那个美丽的江南吗? 二、临危受命,出使金国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进士及第。两年后,范成大并被任命为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司户参军,自此,范成大正式走上了仕途。范成大的仕途应该说是比较顺利的,几年时间连续升迁,直至乾道六年(1170年),宋孝宗为了改变接收金国诏书时的礼仪(宋朝皇帝起立迎接)和索取河南「 ”陵寝”土地,而派范成大出使金国。其实,这是谁也不愿意干的苦差事,弄不好还可能为此丢了脑袋。因为按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之间,除了逢年过节,平常很少互派使节。宋朝这个时候派范成大过去,虽然有自以为的正当理由,可是金国或许就会认为这是宋朝的挑衅行为。 范成大临走之前本想让皇上给自己写一个文书,让自己到了金国之后,直接呈给金主。可是宋孝宗觉得为这事写公文,实在是太丢脸了。无奈之下,范成大自己写了一份递了上去,这下可惹恼了金国那帮大臣。你范成大谁啊?你有什么资格写这种公文啊?差点都要当场杀了范成大。可是早就抱定必死之心的范成大据理力争道:「 ”本来就没打算活着回去,你们看着办吧!” 金主认为一介书生竟然能如此不卑不亢,如此视死如归,实在是大金子弟学习的榜样啊!于是,不但没有杀了范成大,还立马答应了他在文书中提到的要求。回到宋朝后,范成大出尽了风头,成为朝野争相赞颂的对象。皇上也龙颜大悦,立马将旨将范成大擢升为中书舍人。 三、再见失地,涕泪满襟 这次出使金国死里逃生成就了范成大的威名,途中写下的七十二首绝句,更让范成大觉得不虚此行。范成大行船渡过淮河,来到北方故地时,当地的人民得知宋朝使者北上,纷纷自觉涌到了码头迎接。范成大感动得差点落泪,他想:大宋子民没变,还是那么纯朴,还是那么善良。可是朝廷呢?都不要那些曾经的子民了。想到这,范成大悲从中来,转身回到船舱,写下了这首《渡淮》: 船旗衮衮径长淮,汴口人看拨不开。 昨夜南风浪如屋,果然双节下天来。 上岸后,范成大来到了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即原北宋都城。范成大因念及旧都,便在此多待了两天,期间游览北门外双庙(祭祀唐大将张巡、许远的庙宇)时,作《双庙》: 平地孤城寇若林,两公犹解障妖侵。 大梁襟带洪河险,谁遣神州陆地沉? 两位前朝大将为了牵制安禄山叛军,保证江淮百姓的平安,在睢阳(今安徽省睢县)整整死守了长达近一年时间,最后终因寡不敌众,两位大将也壮烈牺牲。可是,现在看看我大宋,有天险黄河为屏障,却还是不敢直面敌军,只知道一味后退,一味求和,致使我大好河山落入敌手,将来死后又有何脸面去见两位大将? 还有一首范成大写于城内天街桥旁的《州桥》,是七十二首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作: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桥,还是原来的桥;人,也还是原来的人。可是,天,早已不是原来的天了。得知我是南宋派往金国的使者之后,人们纷纷上前询问:「 ”咱宋朝的大军,什么时候能打回来啊?” 「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触目惊心的「 ”真有”,岂是「 ”讽刺”二字能够言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啊?不知道宋孝宗见了,又作何感想? 除了七十二首绝句之外,范成大还将此次出使金国的遭遇,写成日记《揽辔录》,除了较高的文学价值之外,也是后世研究宋史和金史的珍贵资料。 四、屡被擢升,屡遭贬谪 乾道七年(1171年),宋孝宗要提拔皇亲张说,于是让范成大负责撰写任命文书。范成大一直拖拖拉拉不肯拟写,后来实在拖不了才直接顶撞宋孝宗说:「 ”张说身无寸功,越级提拔,实在有违常制。”宋孝宗当场语塞。后来,也不等皇上下逐客令,范成大自己便知趣地辞职回到了老家平江吴郡(今江苏省吴县)。 两年后,范成大又被重新起用,任广西经略安抚使。当时广西民风彪悍,各部族之间常常发生流血冲突,范成大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渐渐「 ”收编”了带头闹事的各部族头领,因此,广西治安也空前大好。虽然远离南宋政治中心,但是范成大仍然念念不忘收复中原失地,其《癸水亭落成,示坐客长老之记曰:癸水绕东城》如是写道: 天将福地巩严城,形胜山川表里明。 旧说桂林无瘴气,今知漓水辟刀兵。 云深铜柱边声乐,月冷珠池海面平。 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北洗材枪。 「 ”愿挽江流接河汉,为君直北洗材枪。”如果祖国真有重新统一的那一天,我愿意为前线将士擦枪。范成大想要力挽狂澜,想要拯救危局,可是又感无力回头。 淳熙元年(1174年),范成大又被调任四川制置使。就在广西至四川赴任途中,范成大根据自己在广西两年的见闻,又遍查史料,写就了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广西风土民俗志。任职四川期间,范成大又屡次击败了吐蕃、青羌等邻国的入侵,为四川赢得了相对的和平和稳定。 鉴于此,淳熙四年,范成大又被调回朝廷,先任吏部尚书,后又擢升为参知政事,成为南宋众多诗词大家中官位最高的一个。可是,只做了两个月,范成大又被人弹劾,而遭罢免。淳熙七年,范成大再度「 ”出山”,任明州(今浙江省宁波)知州兼沿海制置使。次年,范成大又移任建康府(今江苏省南京)知府兼行宫留守。 淳熙九年,范成大以身体多病为由,辞归故里。从此,隐居石湖,过了十年闲适的田园的晚年生活。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病逝,谥号文穆。 五、小学生必备古诗词之二首 石湖十年,是范成大一生最为安定,最为开心的十年,更是范成大诗歌创作的高产的十年。十年间,范成大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以田园诗最为突出。范成大的田园诗有《诗经》中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陶渊明的闲适和淡雅,也有反映阶级矛盾的义愤填膺。因此,钱钟书先生曾在其著作《宋诗选注》中这样说道:「 ”(范成大)也算得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共六十首。,代表了范成大田园诗歌的最高成就,不少还被选入当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春日田园杂兴》(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肥沃的土地,滋润的雨水,「 ”万草千花一饷开”。屋后荒芜一冬的菜畦,现在也变得绿油油的一片了,邻居家刚刚长出的竹根也悄悄地伸到这边来了。 范成大用心观察着这一切,用心感受着着一切,他就像一个小孩一样,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看着这美妙的春天。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梅子黄了,杏子大了,麦花洁白如雪,油菜花却还稀稀落落,不成势头。日子慢慢长了,太阳下,篱笆的影子越来越短。篱笆边,没有太多的行人,只有蝴蝶和蜻蜓,还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农忙时节,大家早出晚归,这可乐坏了蝴蝶和蜻蜓,他们自由自在地绕着篱笆,绕着小村庄,奏着属于自己的小曲儿。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白天下地干活除草,晚上在灯下搓麻线。全村男女老少,没有一个是闲着的。农家的孩子,从小就是在田地里摸爬滚打,没有一个不懂农事的。即使是那些不懂耕田、织布的孩童,也在树荫下学着种瓜。 那可爱天真的情趣,给紧张的劳动场面带来一丝难得的清凉。这是劳动,是身心俱娱的劳动,一种品读生活的乡野心态。 范成大有一个很大的石湖庄园,是典型的「 ”大地主”,属于「 ”剥削阶级”。可是范成大从来都没有脱离过劳动,他的田园诗也满是田野情趣,满是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怜悯。这样的「 ”大地主”,多几个又有何妨?相关参考
他是中国古代田园诗集大成者,还是个外交硬汉,堪称 ”南宋苏武”
一、蔡襄的重外孙,书香子弟范成大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诗集》。晚年退隐石湖,故自号石湖居士。范成大生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次年,「”
作者: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由地缘关系和历史文化方面的关系,中国和越南两国长期以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谓一衣带水密不可分。中越两国之间也有不少族裔是来源于彼此的流
...之得人,于兹为盛”。在汉武帝时代的英雄谱中,张骞和苏武的姓名位于前列,诚如班固所说:“奉使则张骞、苏武”,他们不辱使命,谱写了全新的外交诗篇。建元二年(前139),张骞受命率众100余人,出使大月氏。当时汉武帝...
...之得人,于兹为盛”。在汉武帝时代的英雄谱中,张骞和苏武的姓名位于前列,诚如班固所说:“奉使则张骞、苏武”,他们不辱使命,谱写了全新的外交诗篇。建元二年(前139),张骞受命率众100余人,出使大月氏。当时汉武帝...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越南首都河内发表演讲国家人文历史·新媒体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2016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越南首都河内国家会议中心,发表长篇演讲,尽管没有直接点名中国,但中国再次成为主
匈奴叫李陵前来劝降苏武,没料到被苏武喝斥了一顿,他彻底被震住了。过了好久,只见李陵脸上淌着泪水。他昂首向天,无比激昂地吼道:苍天!义士!李陵和卫律,他妈的是天大的浑蛋汉奸啊!李陵吼完,伏地而哭,哭得天
相思豆的由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
美国学者鲁恩·本尼迪克特夫人在《菊花与刀》一书中写道:“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异和独特的民族,他们既是顺和温良、彬彬有礼的,又是崇尚武力、坚忍不拔和具有爆发力的民族;他们一手捧着柔美秀丽的菊花,一手提着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苏武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那么,作为大史学家的班固,为何会将李广和苏建放在一个列传里?这是因为这两位抗击匈奴所生下的子孙,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匈奴重聚。两人皆娶了个匈奴女子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打败了匈奴,又派张骞通西域,都还顺利。匈奴逃到漠北,休息了好几年,表面上又要跟汉朝和好了。单于把被扣留的使者放了回来。汉武帝就派中郎将苏武送匈奴的使者回去。但是,苏武到了匈奴,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