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天才指挥家的战国名将“乐毅”,乐毅简介
Posted 齐国
篇首语: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拥有天才指挥家的战国名将“乐毅”,乐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拥有天才指挥家的战国名将“乐毅”,乐毅简介
乐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代名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胆识和魄力被历代军~战略家们所肯定。史书上虽没有记载乐毂在军~现论上有什么现树,但他指挥燕赵联军,连克齐国七十余城的不凡业绩,证明他是一位有杰出才能的军事家。
一、名门出身,明主器重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把自己比为管仲、乐毅,以显示自己的大志,大多数人对管仲并不陌生,但对乐毅却很陌生,以下我们就来讲讲乐毅充满戏剧性的一生。
《史记·乐毅列传》记载: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具体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战国中期,赵国灵寿人。他从小在一个富有武学和兵法渊源的贵族家庭长大,他的先祖曾是战国初期魏国的名将乐羊。魏文侯四十年,乐羊曾统帅魏国大军攻灭中山国,因军功卓著而被封于灵寿。乐羊死后,就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们就在那安了家。后来中山复国了,到赵武灵王的时候又灭掉了中山国,而乐家的后代出了个有名人物叫乐毅。在这种特殊家庭中长大的乐毅,从小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他品行端正、聪颖好学、嗜好兵法,这就为其日后走上戎马倥偬的征战道路,笃行其建功立业的抱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国时期,战火连天,各诸侯国为了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并最终夺取胜利,都纷纷招揽人才,进行改革,同时也积极开展争取与诸侯国的外交攻势。在这种特定环境之下,上阶层的地位迅速提高,出现了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局面。有才华的士人怀着建功立业的夙愿,纷纷向明主投奔而去,以求在历史舞台上一展身手。乐毅也走上了这条道路。
乐毅因为是赵国人,所以先在赵国做官。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在魏国,他担任大夫的官职。后来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就在这个时候,乐毅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昭王敬献了礼物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主持军国大事,佐助燕昭王演出了一场克齐兴燕的历史话剧。
乐毅一生曾出仕赵国、魏国和燕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段丰富的政治生活经历,才使他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最终的叱咤风云、匡建功勋无一不与有关系。这种机遇的出现固然与当时人才自由流动的环境有关,因为当时出国游历,无需持有护照,不必办理签证,但他出仕燕国,同多年来齐燕矛盾激化的形势更息息相关。换句话说,燕国求贤、图强,是乐毅成为一代军事奇才的历史契机。燕王哈三年(前318年),燕国因燕王啥禅让的事件引发了内乱,齐国乘机出兵燕国,很快攻下了燕都蓟城,对于当时来说,已算是控制了整个燕国。不过,齐国境内并不好,当地烧杀抢掠的残暴行径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了,因此激起燕国民众的强烈反抗,其他诸侯国也纷纷向齐国施加压力,齐军无可奈何,不得不撤离燕国。但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在两国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矛盾势必激化。燕昭王即位后,表面上维持同齐国的关系,暗中却积极备战,发愤图强,准备伺机攻打齐国,报仇雪恨。为改变燕国积弱的局面创造克齐的机会,他特地建造一座黄金台网罗天下文武之才。在当时,乐毅是一个有名的奇才,所以当他刚出使到燕国,燕昭王就对他优礼备至。燕昭王的器重,使乐毅很受感动,而燕国欣欣向荣的气象,又使乐毅倍受鼓舞。他认定燕国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建功立业场所,于是主动请求留燕效力。从此,乐毅?面训练燕军,一面辅佐燕昭王进行政治改革。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使原本积弱的燕国变得民众殷富、国库充盈、士卒乐战,这为进攻齐国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乐毅本人也在这一过程中大展身手,脱颖而出成为战国名将。
二、智勇双全,联军破齐
《史记·乐毅列传》记载:当是时,齐愍王强,南败楚相唐t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愍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愁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淄。齐愍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人临淄,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
在乐毅的一生中,最主要的军事实践活动就是统帅燕、韩、秦、赵、魏五国联军攻破齐国,大获全胜。这场战争,史称五国代齐之役。乐毅的卓越军事才能也在这场战役中发挥得淋滴尽致。其最大的特色是,总揽全局,牢牢把握战争主动权,综合分析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制定适宜的战略决策和作战指导方针,并根据战场情势的变化,随时对自己的战略战术进行合理的调整。
当时,齐愍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t,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他与秦昭王共同争取尊为帝号,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归称王。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愍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
此时,燕昭王觉得这是攻打齐国的最佳良机,于是他便同乐毅商量如何进攻齐国。乐毅向燕王建议道齐国系霸主之余业,地广人多,根基较深,且熟习兵法,善于攻战。对于这样一个大国,虽有内患,仅由我们一国单独去攻打它,恐怕很难取胜。如果大王一定要去攻伐齐国,必须联合楚、魏、赵、韩诸国,使齐国陷于孤立的被动地位,方可制胜。这就是所谓举天下而攻之的伐齐方略。
燕昭王接受了乐毅的建议,便派乐毅去赵同惠王盟约攻齐,并请赵国以伐齐之利诱说秦国,予以援助。又派剧辛为使分别到楚国和魏国进行联络。当时各国都因厌恶齐愍王骄暴,听说联兵伐齐,均表赞同。
乐毅深知取得初战的胜利对于主宰战争全局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他先发制人,予敌以出其不意的打击。乐毅返燕后,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调动全国兵力,任命乐毅为最高军事统帅。秦国派将军斯离率兵与赵国的军队会合,赵国国王索性将赵国相国大印交给了乐毅,让他指挥赵国军队。就这样,乐毅率领燕、赵、秦、韩、魏五国大军,浩浩荡荡,大举伐齐。
齐愍王得知乐毅率领着五国大军前来攻伐,便任命将军触子为统帅,调集齐国兵马,沿济水一线设防,进行抵抗。但在齐愍王的心中,却没有半点的把握,只怕齐国战败,于是对将军触子下了一道死命令说:只准打胜,不准打败,如果打败了,就要掘你家的祖坟。齐愍王这种昏庸残暴的做法,不仅没有激励齐军将士的斗志,反而涣散了军心。结果,齐军刚刚与乐毅的五国联军在济水以西接火后,第一战就失利了。齐国将军触子见战事毫无希望,只好丢下千军万马,独自逃脱,最后齐军大败。
齐军主力被打败后,乐毅便让秦国和韩国的军队返回,而让魏军和赵军去攻占他们打算攻占的城池,自己则率领燕军向齐国的腹地进击。这时,一位叫剧辛的谋士对乐毅说:这次齐国失利是因为五国联军的力量大,从长远考虑,燕军应及时占领齐国边境的城池,不该再向齐国内地进攻了。乐毅对剧辛的看法却不是很赞同,他说:齐愍王已不得人心,我们继续进军,齐国必然大乱,燕军正好征服齐国。如果我们不乘胜追击,齐国就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到那时,我们不但难于取胜,反而会被齐军打败!
于是,乐毅抓住战机,亲率精兵直取齐国国都临淄。临淄很快被攻破了。乐毅将齐国宫室中的财物、珍宝全部运回燕国,献给燕昭王。燕昭王十分高兴,亲自到城外去迎接乐毅率领的凯旋大军,并封乐毅为昌国君。
为减轻齐人的敌对情绪,以利夺取全部齐地,乐毅严申军纪,禁止掳掠,减轻齐民x税,并以官爵、封地笼络齐吏,争取人心。随即分兵出击:左军渡胶水,攻取胶东、东莱(今山东半岛东北部);前军沿泰山山麓东至黄海,夺占琅邪(今山东半岛东南部):右军沿河水、济水间,进据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山东鄄城北);后军沿北海(今山东淄博东北沿海一带)攻占千乘(今山东青东北)。乐毅率中军镇守齐都,指挥各军。燕军势如破竹,半年内攻克70余城。随又集中兵力围攻仅存的莒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二城,可是持续三年都没有攻下。有人向燕昭王献谗言说:乐毅能在半年内,攻下七十余城,为什么费了三年还攻不下两座城呢?实际上不是他没有这个能耐,而是想收服齐国的人心,然后自己当齐王。
燕昭王回答说:乐毅的功劳大得没话可说,就是真的当了齐王,也是应该的。从而派使者到临淄,要封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的厚意,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
在中国历史上,乐毅是一个很少见的人才,他擅长军事,强于战略,在有限的时间内攻破强大的齐国,使燕国威震诸侯。他以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将燕国迅速推向强盛的顶点。
就在齐国走向政局动荡的境况时,燕昭王向乐毅表示了乘时伐齐的主张,乐毅欣然受命,被拜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杀奔齐国,他在济水之西击溃齐军,乘胜追逐,攻取齐都临淄,下七十余城,齐国几乎可以说败灭了。
那么,乐毅为什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辉煌的战绩呢?其实,这与他高超的具体战略部署有着很大的关系:
第一,当燕昭王征求他对伐齐的意见时,他表示说:齐国地大人众,士卒习战,未可独攻也。王欲伐之,必与天下共图之。今燕之比邻,莫密于赵。王宜首与赵合,则韩必从。而孟尝君相魏,方恨齐,宜无不听。如是,而齐可攻也。他向燕昭王提出了联合三晋一同伐齐的主张,并具体分析了组成这种军事联盟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其实,虽然当时齐国的势力很大,但却有许多败亡的象征,如果单凭燕国的力量盲目去攻打齐国,那么必然不能迅速置其于死地。如果联合了赵、韩、魏的力量,那么就会加强自身兵力上的优势,并能对齐国形成一种战略包围的态势。后来,乐毅进入齐境后,在济西依靠联兵的力量一举击溃齐军,由此可见,乐毅这一主张是正确的。
第二,济西一战,把齐兵打得落荒而逃,秦及三晋之兵各自收取边城,只有乐毅率领燕军长驱直人,向齐国纵深进兵,燕军势如破竹,直捣临淄,齐愍王田地出逃,乐毅将攻取的所有齐城皆编为燕国郡县,又将齐都的宝物祭器全部收取,载归燕国。可以看到,乐毅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并不是以略地为战争目标,他在战略上抓住了乘胜灭齐这一要害。事实上,割取齐国边城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胜利,而齐国整顿恢复后必会前来争夺,尚有得而复失的可能,而灭掉齐国则是一个大大的胜利,就会使燕国有更大的收益,又消除了对方恢复争夺的可能,这是一种十分高明的战略方针。乐毅能够以灭齐为出兵目标,这足以证明了乐毅不凡的军事胆识和勇气,同样也显示了他比联军其他将领更高超的战略远见。
第三,当齐国被乐毅打败后,齐愍王田地向楚国求救,他在莒城封楚将淖齿为相国。但淖齿见燕兵势力强大,知道齐国早晚都会被燕国所灭。于是就私自派人通于乐毅,表明自己要杀掉田地,与燕平分齐国,希望燕国能支持他立为齐王。乐毅回报他说:将军诛无道,以自立功名,桓文之业,不足道也。所请唯命!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不久淖齿处死了田地,积极着手立王。在这里乐毅及时抓住有利的机会,以支持立王为条件,诱使淖齿处死田地,这一措施似乎含有以毒攻毒的策略,除掉了齐国的君王,造成敌方群龙无首的境况,同时又瓦解了齐楚联盟,使齐国陷人孤立无援的处境,这为自己日后灭齐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第四,在伐齐过程中,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乐毅充分地认识到人心向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而他本人也善于妥善处理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心的相互关系,做到双管齐下,事半功倍。在伐齐之战中,乐毅在坚决实施军事进攻的同时,十分重视开展争取人心的工作。如攻克齐都临淄之后,乐毅即注意约束将士,严明军纪,禁止军士掳掠。所以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废除暴政,减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同时他还用官爵和封地笼络齐国当地有影响的人物,从而争取了相当一部分齐国的地主、贵族和名士的拥护支持,并亲自到临淄城郊的齐桓公、管仲庙去祭把,A得了众多齐人的好感。
所有这一切都有力地保证了军事活动的顺利进展,也充分显示了乐毅足智多谋、文武双全的将军风范。
相关参考
乐毅所取得的成就无人能及,为何却不在 ”战国四大名将”行列中
「”战国四大名将”的称呼,主要来自于《千字文》中「”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其中的「”起翦颇牧”说的是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没有乐毅。(乐毅)实际上,乐毅的功劳丝毫不亚于上面的四位
“战国七雄”中秦最终统一了天下,所以其他在秦东方的六国又称“东方六国”。战国除了“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王翦)以外,东方六国又有八大名将,赵国占三位:赵奢、廉颇、李牧,齐国占三位:孙膑、田忌、匡...
乐毅(汉语拼音:YueYi),中国战国时名将。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将乐羊之后。因贤而好兵,为赵人所推举。及赵武灵王沙丘之乱,乐毅离赵至魏。后闻燕昭王立志报齐之仇而广延天下贤士,于是由魏
乐毅是战国时期燕国名将,曾率五国联军连下齐国70余城,但是最终因为即墨和莒城围攻3年不下,加上看不惯他的燕惠王继位,乐毅被夺了兵权,之后逃亡赵国,表面上看,齐国只有两座城池未攻下,乐毅的确有拥兵自立之
乐毅和田单同样是名将出身,一提到他,大家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那个在周赧王三十一年率秦、赵、燕、魏、韩五国联军,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横扫齐国七十几座城池,大败齐军主力于济西的人。乐毅和田单都是名将出身,两人
...应该可想而知。怀才不遇的他碰上明主乐毅的先祖是魏国名将乐羊,魏文侯将灵寿(今河北灵寿县)作为他的封地,乐家世代居于灵寿,传到乐毅时,此地已是赵国的领土。乐毅戴着“将门之后”的标签长大。他是赵国能文能武的...
历史上起到关键重要的长平之战,为秦、赵两大强国的决战,此战以秦国为胜,也为秦国之后统一天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赵国的赵孝成王,急于求成,又不懂得审时度势,听信小人谗言,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更换百战不殆的廉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齐国为何能苦撑60年?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五国伐齐,也被称之为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五国大
自是君王不永年——诸葛亮的偶像乐毅(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丞相在南阳躬耕时,以乐毅为榜样,我们都理解丞相自比乐毅
燕昭王一见到乐毅,为什么就重用他?原因大致有2条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自从燕国复国之后,燕昭王便励精图治,想要向齐国复仇。可是,齐国人才济济,国力强盛,是当时的三强之一,燕国虽然跻身战国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