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休妻
Posted 孔子
篇首语: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子为什么休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子为什么休妻
孔子一生唯一为人诟病处,在于一句关于女人的语录,叫“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孔子与妻子亓官氏的婚姻并不幸福,周游列国十四年之久没有回国。 倒是她死后第二年,他才风尘仆仆回归国门。孔子休妻并不奇怪,但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和以及孙子孔扯夹萜蓿这又是怎么回事?
中国古代是“男尊女卑”的时代,男人“休妻”是件“名正言顺”或曰“冠冕堂皇”的事儿。
当时的礼法规定“七出其妻”,即让男人有七种理由去随意“休妻”(出妻)。《大戴礼・本命》中便列有“七出”,让“妻出有名”:
妇人七出:
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
无子,为其绝世也;
淫,为其乱族也;
妒,为其乱家也;
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
口多言,为其离亲也;
窃盗,为其反义也。
因而就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亦经受不住“弃旧换新”的诱惑,加入了“出妻”的行列。
历史上的孔子曾休过妻,不仅孔子休妻,《礼记・檀弓篇》说孔子的儿子孔鲤(伯鱼)、孙子孔常ㄗ铀迹┒荚休妻,即后世所说的“孔氏三世出妻”。
但让人饶有兴趣的是,曾有人为顾全孔子圣贤的颜面,作伪书《孔子家语》,把“三世出妻”的第一世换成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这可谓弄巧成拙,把孔子的老爹也牵扯其间,使原本的“三世出妻”成了“四世出妻”。
也就是说,事实上孔子家族上下四代都曾经“休妻”。
孔子之父叔梁纥如何休妻?
司马迁《史记》中未曾提到,只是说“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叔梁纥与颜氏女年龄相差悬殊,又采用不合礼仪的“野合”,由此似乎可判断孔子生母颜氏应该不会是叔梁纥的原配或曰“糟糠”。
那么,叔梁纥的糟糠之妻呢?《孔子家语》有载:
自叔梁纥始出妻,及伯鱼亦出妻,至子思又出妻,故称孔氏三世出妻。
伪书并非通篇都是假的,于理而言也不该为了孔圣人的“清白”而无端地让其老父亲背上一“黑锅”。
故此说除隐瞒了孔子休妻之事外,其他应系实情,也大致与司马迁所记“纥颜野合”相吻合。
叔梁纥“休妻”是在“野合”之前还是之后,则尚不得而知。
孔子于十九岁时娶亓官氏为妻,亓官氏生孔鲤。后来孔子把亓官氏休了。《礼记・檀弓篇》有载:
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依照当时之礼法,被丈夫休了的女子死后,子女不能参加丧礼,所谓“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
孔子的儿子孔鲤因替死了的生母亓官氏多哭了几声,孔子闻之,便责怪道:“嘻,太过分哩!”
孔子是否休妻
?后世多有人为其辩解,似乎圣人休妻就不光彩。但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此是肯定的,“伯鱼乃夫子为后之子,则于礼无服,期而无哭矣。”朱熹所言当系实情,孔子遵礼法休其妻,又有何不可?
据传孔子是以“口多言”为理由休妻,这个理由或许是“莫须有”,但孔子按当时的礼法行事,你又有什么理由去责怪他呢!
孔鲤的生母被孔子所休,孔鲤自己也把孔常ㄗ铀迹┑哪盖仔萘耍理由当然在“七出”之内。
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子思,则比祖先们做得更绝,其“出妻”死后干脆不让其子孔白(子上)“丧其母”。 《礼记・檀弓篇》有言可证:
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曰:“然。”“子之不使白也丧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吃蚰馨玻课骋财拚撸是为白也母。不为骋财拚撸是不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
子思的意思是,“我已经把她休了,她就不再是我老婆了,也就不是子上的母亲喽。”所以不必为之守丧。
仔细一算,儒家圣贤休妻又何止孔子一门四代。
曾子因妻子“梨蒸不熟”而休之,其休妻理由也许有点荒唐。
孟子欲休妻而被孟母阻止未果,郭沫若还就此写过一个历史小品叫《孟夫子出妻》呢!
相关参考
孔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被奉为圣人,孔子的弟子后学被称为贤人,但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孔门圣贤在人伦上并不完美。在阅读先秦文献时,我发现孔子、孔子的弟子曾参、孔子的孙子思都曾有休妻的经历。孔子的原配夫人来自宋国
孔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被奉为圣人,孔子的弟子后学被称为贤人,但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孔门圣贤在人伦上并不完美。在阅读先秦文献时,我发现孔子、孔子的弟子曾参、孔子的孙子思都曾有休妻的经历。孔子的原配夫人来自宋国
黄允,东汉人,是一位才华横溢、博学雄辩的人,加之他英俊潇洒的长相,高雅脱俗的气质,可以说是人见人爱。可惜他做事有些轻浮,偶尔做出一星半点与名声不大相符的事情,但除了妻子外,并不为外人所知。若凭才学
整体来看,七出和七去的内容大多是以夫家整体家庭家族的利益为考量,凡是因为妻子的行为或身体状况,不能符合于这个考量,夫家或丈夫就可以提出离婚。相较而言,妻子要主动提出离婚的义绝,条件就严苛得多了。如果想
普陀寺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约1643年),缘起《三孝记》中“安安送米”的传说。姜安安之母庞氏因小姑搬弄是非,公婆误听、逼子休妻。含冤忍辱的姜母愤而上山削发修行。先结草为庐,开荒自食,后化缘建庙,取名:
孺悲欲见孔子自从孔子被汉儒们簇拥着,孔子形象的装饰与塑造,就成了历朝历代统治战略的一部分。关于“孺悲欲见孔子”这个故事就展现了孔子的另一面。“孺悲欲见孔子”在这个故事中,主要涉及了两个人物:孺悲和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
孔子天命观孔子的天命观,就是“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孔子曾经提出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说法,孔子还曾说过“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可见孔子对于天命观是多么的重视。孔子讲学孔子所说的天
孔子的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
孔子雕像孔子是闻名世界的大儒,人们尊敬他爱戴他,为他做了很多雕像以此纪念他。可以说全国孔子雕像数不胜数,甚至有些学校也会在校园里建立一座孔子雕像。其中最正宗的雕像是石雕孔子像。中国博物馆前的孔子雕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