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辯論不過,但也不認輸
Posted 太守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雖然辯論不過,但也不認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雖然辯論不過,但也不認輸
一物或難致,無雲泣易睹。開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周末出行也要注意防護呀。漢末戰亂頻仍,留名史籍者只是少數,更多的還是那些籍籍無名者。本篇就來聊聊嚴干,字公仲。嚴干是司隸馮翊東縣人,他和李義是同鄉,漢末時期來自馮翊的人不少,列個名單:山子道、王九真、郭凱、楊偉、鄭甘、王照、張既、張緝、嚴苞、徐英、楊沛、吉茂、嚴干、李義,這裡邊張既算是較為知名的。
《魏略》特地強調「馮翊東縣舊無冠族」,可見東縣在彼時確實沒什麼名門存在,從另一方面看其他郡縣大多存在名門豪族。沒有「冠族」不代表沒有家族,李義、嚴干兩人性格都較為寬厚,他們身後也是有家族的,只是底蘊和影響力都不夠。
「馮翊東縣舊無冠族,故二人並單家,其器性皆重厚」——《三國志·裴潛傳》注引《魏略》
中平年間,那時20多歲的嚴干喜歡擊劍,馮翊名族桓氏、田氏、吉氏、郭氏以及侍中鄭文信都挺看重他和李義,也記住了他們的名字。當三輔地區遭逢李郭之亂時,很多人選擇離開家鄉去顛沛流離,而嚴干、李義都選擇了留守故鄉,他們和友人們相互扶持,靠著砍柴為生。
「馮翊甲族桓、田、吉、郭及故侍中鄭文信等,頗以其各有器實,共紀識之」——《三國志·裴潛傳》注引《魏略》
建安初馮翊置左內史郡時,李義就勸嚴干不要跟西縣的人爭了,兩人一起去「東郡」任職了,並且擔任的還是「右職」,重要的官職,就是不知他們去的是兗州東郡,還是仍留在馮翊境內,結合嚴干後來被郡里舉為孝廉,應該是東縣升級成「東郡」了。
嚴干拒絕過司隸校尉的徵辟,憑藉舉孝廉出任蒲阪令後,又因為生病辭官。接下來他又被舉為「至孝」,一如當年的荀爽,嚴干憑此出任公車司馬令,接下來遷任議郎。他還參與過征討高幹,在擊敗郭援的過程中他還憑功升任弘農太守,封爵武鄉侯。
嚴干還跟鍾繇有些恩怨,他特別喜歡《春秋公羊傳》,而鍾繇偏愛《春秋左氏傳》,經常貶低《春秋公羊傳》。兩人為此經常發生爭論,但是鍾繇能言善辯,嚴干向來木訥,總是辯不過鍾繇。鍾繇很得意「公羊高還是最終還是屈服於左丘明了」,而嚴干並沒認輸「只是我屈服於府君了,而非公羊高」。
「繇為人機捷,善持論,而幹訥口,臨時屈無以應」——《三國志·裴潛傳》注引《魏略》
渭南之戰爆發,由於弘農郡戰場很近,這也導致弘農郡的百姓離散了不少,戰後他就遷任漢陽太守,本來還有機會出任益州刺史的,但是由於益州道路不通就沒能赴任。嚴乾的仕途有些跌宕起伏,其履歷卻也不差,曹丕時期他擔任五官中郎將,曹叡時期他擔任永安太僕,在任上逝世。
「遷益州刺史,以道不通,黃初中,轉為五官中郎將。」——《三國志·裴潛傳》注引《魏略》
如有疏漏,還望指正。
相关参考
項羽和劉邦之間,曾有過一場熱鬧的楚漢之爭,而最終劉邦憑藉人才與人心的雙方面壓制戰勝了項羽。劉邦項羽兩人均為當世豪傑,只不過項羽的性格缺點和過於凶暴使得他在最終決戰之中失利。在兩人剛剛交手的時候,雙方兵
他多次拒絕曹操的徵召,曹操更是因此暴怒燒山,結果只能無奈認輸
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人才難以為己所用這一道理,因為在這一社會當中,擁有出眾才能的人都是極少數,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註定一些才能出眾的人,自身有著一定的怪癖,而且這些怪癖通常都不被世人所理解。其實這一點是比
古代雖然是皇帝最大,是人治社會,但朝廷往往也會制定法律,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同時也維護了皇帝的權威性,總不能沒有依據,僅憑個人喜惡就治罪別人吧?犯法的人中,總有些膽大包天之輩,選擇潛逃不認罪,這時候官府
今天來說說孟子這個人。其實孟子挺好玩,感覺就像是一個憤青,什麽都看不慣,什麽都要說兩句,但是沒辦法,畢竟人家實力擺在那,你說又說不過他。所以跟孟子辯論的都沒什麽好下場,基本都以失敗告終。因此,孟子幾乎
第十位:「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一共八個字卻稱讚了兩件事物,足可見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而且朗朗上口,婦孺皆宜。後來關羽雖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沒聽別人這麼說過,可能作者肯定是呂溫侯的FANS,否則也不會這
第十位:「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一共八個字卻稱讚了兩件事物,足可見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而且朗朗上口,婦孺皆宜。後來關羽雖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沒聽別人這麼說過,可能作者肯定是呂溫侯的FANS,否則也不會這
相信大家應該都是都知道,中國的領土分分合合,也經歷了許多的朝代,而這些朝代存在的時間也是十分的悠久了,每一個朝代的建立,也就代表着有一個朝代將要滅亡了。但外國人認為,每個朝代的滅亡,就代表着一個民族的
相信大家應該都是都知道,中國的領土分分合合,也經歷了許多的朝代,而這些朝代存在的時間也是十分的悠久了,每一個朝代的建立,也就代表着有一個朝代將要滅亡了。但外國人認為,每個朝代的滅亡,就代表着一個民族的
要問賽羅奧特曼的父親是誰,估計很多人會覺得匪夷所思,難道他父親不是賽文嗎?可是大家想過沒有,當年賽羅第一次登場的時候竟然不認識賽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要說起來,賽羅已經出場十年了吧,大家還記得他
中國最像偏旁部首的一個姓氏,僅僅只有3筆,多數人眼熟卻不認識
「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中國自上古時期起,便有姓氏一說,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從中可以看出,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姓氏已經發展成諸多分支,不再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