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遇刺到底是怎麼回事
Posted 士族
篇首语: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孫策遇刺到底是怎麼回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孫策遇刺到底是怎麼回事
據《三國志》中有載:孫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東漢末年,豪傑逐鹿天下,群雄而並起,然而並非所有豪傑都能一展拳腳,亦非能留名青史。作為東吳集團的引路人,孫策無疑就是那個流傳後世的代表人物。
孫策,孫堅長子,孫權的兄長,亦是絕三國中英雄出少年的最佳代表人物。17歲時,孫策跟隨孫堅帶兵打仗,有江東小霸王之美稱,後人將其比肩霸王項羽,可見孫策之英勇謀略。
孫策勇冠三軍,得以威震天下,最終一手打下江東基業。但卻英年早逝,這樣一位英雄人物,他的死因歷來都是一個飽受關注的話題。
「生子當如孫仲謀」,江東小霸王
在群雄爭霸的時代,孫堅靠著布衣之身收服江東,從此成為名震天下的豪傑。但令人惋惜的是,江東的基業還未穩定,孫堅就被奸人算計身亡。在孫堅死後,孫家並未敗落,因為其長子孫策青出於藍。
提及孫策,不可不說的一場戰役便是平江東之戰——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期的一場戰爭。
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因袁術久未實現對孫策的承諾,因而孫策有了自立門戶的想法。於是毅然放棄了其父孫堅為之丟掉姓名的傳國玉璽,以助袁術攻打劉繇為借口,從而得到了袁術派出的兵馬。
第二年,孫策率其父所剩下的千餘兵渡江,進攻了揚州刺史劉繇、會稽太守王朗等人。因為孫策的善於用人和軍紀嚴明,得到了周瑜及許多豪族的支持,在此戰中無一不勝。
正是經此一戰,孫策趁機招用了許多優秀,加之他的武功高強,奮勇殺敵,很快就聞名江東境內,更是贏得了小霸王的威名,從而奠定了孫家在江東的基礎。
此後,孫策統一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江、廬陵諸六郡,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孫氏集團。由此可見,孫策確實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位出色的領導者。
在不到九年的時間裡,孫策便已經完成了其他人或許一輩子都完成不了的大業,最終為江東的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甚至於,在他死後,他還為江東集團找了一個更強大的繼承人——孫權。
風光無幾,卻遇刺殺
但出乎意料的是,這位小霸王在奠定了江東的極盛之勢後,卻在第二年身故了,死因是被暗殺。
公元200年四月,孫策在討伐廣陵的陳登失敗後,駐兵與丹徒(鎮江丹陽)。
一日,孫策到山中打獵,因他騎的是一匹精駿寶馬,馬跑得飛快,隨從騎兵很快就被甩在了後面。
突然,孫策碰到了三人。孫策問道:「你們是什麼人?」那三人回答說:「我們是韓當的士兵,在這裡射鹿。」於是孫策回道:「韓當的士兵我全部認識,從沒見過你們」。
於是孫策開弓射出了一箭夠,其中一人便死了。餘下的二人看到孫策反應之快和箭術之精,十分的恐慌,當即就彎弓搭箭向孫策射去。
孫策在倉猝間因不及躲避,面頰上被射中了一箭,後來不治身亡。
孫策臨死前任命了孫權為江東的繼承人,孫權後來將刺客認定為許貢的門客,於是不再深追。
許貢其人,本是吳郡太守,因為對漢朝忠心耿耿,所以在看到孫策的驍勇和戰無不勝後,便立即上書獻帝,建議將孫策徵召入京,再藉此將其軟禁,最終以絕後患。
昔日,項羽與漢高祖劉邦爭奪天下之事何人不知,說項羽是漢朝死敵並不為過。而許貢這樣說就是指明了孫策是亂臣賊子。於是得知了此事的孫策非常憤怒,在邀許貢見面的會場上趁機將其誅殺。
此後許貢的門客不甘心,於是就想為主子報仇,潛伏在民間,以刺殺孫策,對於孫策的遇刺,這便是江東集團最終給出的答案。
但事實上,這種說法在當時來看,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其一許貢被殺與孫策遇刺之間相隔了整整三年之久,其中難道沒有別的機會可以下手嗎?為何在三年之後才來報仇呢?
其二,孫策只是殺死了一個許貢,也並沒有對其下的門客下手,為了一個許貢,門客要將其刺殺,這個理由並不不充分。
那麼殺孫策的幕後黑手究竟是誰,確切的沒有,有嫌疑倒是有好幾個。除了所謂的許貢門客說,還有曹操的陰謀說,以及與孫策有深仇大恨的南方士族。
真正兇手是誰?陰謀叢生
先來說一說曹操,其實曹操若是殺孫策,那麼動機就再明顯不過了。當時曹操正在與袁紹相持,後方空虛,而孫策則是趁機偷襲許昌,對曹操造成了威脅。
若是孫策死了,那麼無論是誰繼任江東,為了穩定江東的局勢,都必定會先放棄孫策此前制定好了的偷襲許昌的計劃。這就能夠使曹操徹底消除了後顧之憂,從而全身心投入官渡之戰中。再加上郭嘉曾有觀點——孫策輕率獨行的風格必然會導致被刺客暗算。
此外,因為在孫策死後最大的得利者便是孫權。所以有人認為兇手是孫權,並且提出:若不是孫權策劃,單憑許貢門客的身份,他們是如何準確知道孫策的狩獵地點和時間的。
儘管如此,孫權弒兄並沒有一絲一毫確定的證據。因為當時東吳的文臣武將是孫策一手提拔的,對於18歲不到的孫權來說,如何能夠一手策划了這起難度很高的暗殺呢?
再者孫策在有子嗣的情況下,還提前過把權力讓給了孫權,能夠把江山交給有才能的弟弟,可見孫策氣量很大,孫權又何必要殺了自己的親兄長呢?
相比之下,南方士族殺害孫策似乎更有依據。孫策在當時面臨著既要依靠北來僑姓世族的支持而立腳江東,還要靠爭取南方士族的接納以獲得穩定和發展的難題。
而孫策強勢的性格就成為了孫吳和南方士族融合最大的障礙。自從孫策東渡後對本地士族的大開殺戒以來,江東政權與南方士族就有了無法卸下的原罪。
強龍不壓地頭蛇,孫權比孫策更懂這個道理。
時至今日,不難得出,孫策被許貢門客刺殺身亡只是江東對外的一種官方說法。
由於孫策已死,相比於真兇,對於孫權來說,穩定江東顯然是要重要得多。因此孫權沒有窮糾兇手,而是穩住了有著最大嫌疑的南方士族的情緒,這種既往不咎的態度才避免了一部分人狗急跳牆。最終,江東小霸王成了這場政治妥協的犧牲品。
此後,孫權開始了一步步的壯大江東的過程。他全力招賢納士,以維持自己的統治,並且不斷引江東豪族入仕,從而促進了與南方勢力的融合,推動江東的霸業的穩固。
小結
自古英雄出少年,三國的歷史若是沒了這位江東小霸王又該是怎樣一番局面?許是孫策少年時的驚才絕艷,讓人不免試想,若是孫策不死,繼續開拓江東大業,那麼江東的發展是否能夠更加迅猛,三國之中最為強大者是否能夠易主?
孫策少年壯志,死守江東,必然會以為父報仇之機而奪取荊州,從而佔據兵家必爭之地,最終逐步謀圖中原,乃至與進攻曹操,恐怕最終的結局也很難料定。
參考資料:《三國志》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关参考
「八駿」的故事「八駿」是中國文學史和藝術史上經久不息的母題,八駿是八匹駿馬的總稱,酒令劃拳中的「八匹馬」說的就是它們。這雅俗共賞的「八匹馬」不但信步於茶坊酒肆,還有一個高雅的源頭。西晉時河南汲縣戰國魏
唐朝有個叫韓鄂的,寫了本書,介紹當時的社會風俗,叫《歲華紀麗》。裏面提到,說在雲南的某些地方,流行一種風俗,叫瓦罐墳。當父母年滿60歲後,子女就會把父母背到附近的山上,然後在山上挖一個類似於瓦罐的洞
美國新冠病毒數據又出烏龍事件。美國東部時間4月13日晚,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更新的數據顯示,全球確診病例為2019320人,美國確診病例為682619人,這和之前公布的56萬人相比,一夜之間增加了12萬多
1917年,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爆發並取得勝利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但是,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遭到了列強們的極大恐懼和敵視。從蘇聯成立的那一刻起,就遭到了西方列強共同的反對和干
我們常說恐怖主義和霸權主義是影響當代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兩大因素,此言不虛。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存在這種現象。所謂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出的是人性。你會發現,除了時代在變,時移世易,所唯一不變的
飄逸自由豪放不羈的大詩人李白,一生都和“仙”字有關聯飄逸自由,豪放不羈的一代大詩人李白,一生都和“仙”字有關聯。他不僅因膾炙人口的詩賦被人譽爲“詩仙”;因“莫使金樽空對月”“會須一飲三百杯”被人暱爲“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源和基石,如果沒有了它,那麼這個民族就等於不復存在。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孝文帝就是這麼一個典型,他做了自己民族的掘墓人,而且是沒有動刀兵,不用一槍一炮,葬送了自己民族的近乎一切。衆所
1953年3月5日,蘇聯的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突然去世,享年74歲。對於斯大林的死,人們很是詫異,之前還在與眾人飲酒,突然就一命嗚呼。當時,官方給出的說法是斯大林死於腦溢血。但是人們並不買賬,認為這是一場
帝喾,乃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这个帝王血统高贵,他是黄帝的曾孙子。曹植有篇名作《帝喾赞》,曾经这样颂之:“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帝喾之所以在
三國時期,不僅英雄人才輩出,還有很多美女也很出名。比如博學多才的蔡文姬;美得不可方物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有傾國傾城之色的大喬小喬。杜牧的一首詩曾經這樣稱讚過二喬:“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