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過魏忠賢幾次暗害的天啟皇后,有膽有識,朱由檢當皇帝全靠她
Posted 皇后
篇首语: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躲過魏忠賢幾次暗害的天啟皇后,有膽有識,朱由檢當皇帝全靠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躲過魏忠賢幾次暗害的天啟皇后,有膽有識,朱由檢當皇帝全靠她
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為了籌備年僅十六歲的熹宗朱由校的大婚禮,明政府下令從全國各地十三至十六歲的少女中為其挑選后妃,結果張嫣被選中。
張嫣,字祖娥,河南祥符縣人。她容貌美麗端莊,才華橫溢超人,所以深得朱由校的歡心。天啟元年四月,二人在紫禁城中舉行了大婚禮。婚後不久張嫣就被朱由校封為正宮皇后,其父張國紀從女貴,被熹宗封為太康伯。
熹宗朱由校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庸皇帝。他從小由太監魏忠賢和乳母客氏服侍照料長大,對魏、客二人寵信倍至。魏忠賢和客氏在朱由校的寵信下狼狽為奸,胡作非為,操縱了明王朝的生殺大權。
面對魏、客二人操柄國政,張嫣心中憂慮萬分。為了抑制二人的罪惡活動,張嫣經常在熹宗面前數說魏、客二人的不法行為,希望引起朱由校的重視。一次,朱由校來到後宮,見張嫣正伏案讀書,便問看的是什麼書,張嫣回答道:「《趙高傳》也。」其意是把秦二世時擅權專政的宦官趙高,喻為眼前的魏忠賢和客氏,以提醒朱由校注意二人的行為。但是朱由校卻聽不進張婿的勸告,對二人仍是重用不疑。於是張嫣決定親自教訓一下客氏。
張嫣把客氏傳到後宮,數說了她的種種罪狀,警告她不要再干涉朝政,否則繩之以法。張嫣的作法,使得客魏二人把她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時時想對她加以陷害。
恰巧,不久前有個河南人孫二犯了大罪,被關在獄中。魏忠賢得知此事後,認為有機可乘他派人用重金收買孫二,叫孫二謊稱張後是其女兒,犯罪後交予張國紀做了養女。孫二被關多年,想從速出獄,便按照魏忠賢的意思寫了假供詞。魏忠賢得此供詞後,便在朝中大放厥詞,說什麼張後玷辱宮闈,應及早廢。由於魏忠賢的這個計謀過分拙劣,就連昏庸的朱由校也毫不相信,因而未能得逞。
魏忠賢一計不成再施二計。天啟三年(1623年)
張嫣已懷孕數月,魏、客二人知道後,決定乘此機會除掉張後,便利用手中的權力,把親近張嫣的宮女全部從後宮逐出,選派了一個心毒手狠的心腹,充當宮女去皇后宮中,伺機置張後於死地。一天,張後感到身體有些疲倦,精神振作不起來,便叫人為之按摩。這個宮女便趁機猛捶張後的腰部,致使張後流產,但張後卻沒有因此而死。
魏忠賢與客氏接二連三地加害張嫣都沒有得逞,遂把矛頭指向她的父親張國紀,想通過懲處張國紀來動搖張嫣的皇后地位。天啟六年(1626年)
有人在宮門張貼匿名信件,列舉了魏忠賢結黨專權等幾十條罪狀。魏忠賢見到後怒從心起,便想藉此機會大興冤獄,殺張國紀、廢張後,並企圖在事成後立他的心腹魏良卿之女為皇后。順天府丞劉志遠,御史梁夢環首先秉承魏忠賢之意向朱由校上疏彈劾張國紀。到了此時,魏、客二人的羽翼已成,權傾朝野,熹宗朱由校懾於魏忠賢的勢力,只得將自已岳父的爵位削去,讓他返回家鄉。
天啟七年(1627年)
沒有子嗣的朱由校病危,日後將由誰來繼承皇位成為朝中的大事。這時魏忠賢一反常態,假意同張後親近起來,還派人勸張後取魏良卿之子為己子。張後早就看透了魏忠賢的野心是想變朱家天下為魏家天下,所以她一直不肯答應。為了使朱家王朝不旁落於外姓之手,張後極力主張傳位於信王朱由檢。病危的朱由校在張嫣的勸說下,將信王朱由檢召進宮內面授傳位大計,可是朱由檢卻百般推辭。躲在屏風後的張嫣見朱由檢如此糊塗,心急如焚,顧不上什麼皇后的禮儀,急急地從屏風後走出來,對信王朱由檢說:
「皇叔義不可辭,且事急矣,宜速謝恩。」
朱由檢這才不再推辭,接受了繼承王位的建議。八月,熹宗死去,朱由檢繼承了皇位,成為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
朱由檢感謝其嫂在緊急時刻幫助了自已,所以對張嫣極為尊重,即位不久便尊張嫣為懿安皇后,並給予她皇太后的禮遇。當時,張嫣僅二十歲。
相关参考
1627年9月30日,明熹宗朱由校在乾清宮駕崩。不久,信王朱由檢繼承大統,定年號為崇禎,也就是後來的明思宗。明朝歷史上出現了罕見的兄終弟及的傳位方式(明英宗和明代宗並非是在正常情況下交接的,而且兩兄弟
眾所周知,明朝末年權勢最大的太監就是魏忠賢,但是很少人知道魏忠賢年少的時候家境貧窮,經常在街頭混跡。後來魏忠賢進宮當了太監,後來巴結上了太監總管王安,後來魏忠賢一路平步青雲。明神宗朱翊鈞在位年久,對政
在一個皇帝、一個女人、一幫吹鼓手的推波助瀾下,魏忠賢的「無上名號」愈來愈多愈來愈高,也愈來愈離奇:廠臣、元臣、上公、尚公、殿爺、祖爺、老祖爺、千歲、九千歲,對於九千歲魏忠賢似乎還不滿意,因而有些人乾脆
在一個皇帝、一個女人、一幫吹鼓手的推波助瀾下,魏忠賢的「無上名號」愈來愈多愈來愈高,也愈來愈離奇:廠臣、元臣、上公、尚公、殿爺、祖爺、老祖爺、千歲、九千歲,對於九千歲魏忠賢似乎還不滿意,因而有些人乾脆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了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世人喜歡將那些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歸屬於英雄,他們胸藏文墨,腹有良謀,進可以治國安邦,退可以修身齊家。這樣的人物歷史上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了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
如果崇禎皇帝足夠聰明,不殺魏忠賢,重用了袁崇煥,明朝還會滅亡嗎?世人喜歡將那些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歸屬於英雄,他們胸藏文墨,腹有良謀,進可以治國安邦,退可以修身齊家。這樣的人物歷史上
這個問題有意思,也值得我們這些後來者進行反思。由於崇禎是明朝末代皇帝,因此,在一般人印象中,他一定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然而,爲什麼他卻在即位的時候,當機立斷,把以魏忠賢爲首的閹黨全部消滅呢?理解這個
在最近這些年的歷史題材影視劇中,貌似清朝的“辮子戲”最多,從秦漢到唐宋明朝的也很常見,比較少見的反映兩晉南北朝和元朝的題材。尤其是前者,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只有蘭陵王和木蘭姐姐才入過影視公司的法眼。凡事存
明朝自開國皇帝朱元璋開始,統治者就深刻的總結了漢、唐宦官誤國的歷史教訓,明太祖對宦官干政持深惡痛絕的態度,甚至還在宮內鑄了一塊大鐵牌,上面明明白白的寫著禁止內臣干政,但是很快這條忠告就被後世子孫拋諸腦
什麼是中國?中國是詩書禮易、唐詩宋詞、高宗孝武、倉頡玄奘、解縣關雲長、常山趙子龍。不過,中國也是夏桀殷紂、趙高秦檜、酷吏來俊臣、閹豎魏忠賢;口蜜腹劍李林甫、焚書坑儒秦始皇;還有專食人肝趙思綰、屠盡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