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在陣前通名時,為何從不說自己的籍貫,只因他有難言之隱
Posted 常山
篇首语:宁打金钟一下,不打破鼓千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關羽在陣前通名時,為何從不說自己的籍貫,只因他有難言之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關羽在陣前通名時,為何從不說自己的籍貫,只因他有難言之隱
縱覽我國整整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其中最精彩的一個階段那絕對非三國時期莫屬了。因為在這段群雄割據的特殊歷史時期,其湧現出的良臣和良將之人數,那絕對是遠勝於任何一個封建王朝治下的歷史時期。而且,尤其是在武將這一方面的人才,更是遍及全國各地。譬如,西涼的馬超、常山的趙雲、燕地的張飛、河北的顏良和文丑等。因此,三國時期每當兩軍對戰主將在陣前叫陣時,凡是稍有一些名望的武將皆會率先自報家門。
譬如,類似於「我乃常山趙子龍」和「燕人張翼德在此」等這樣自報家門的方式,在三國時期可謂屢見不鮮了。而這種自報家門的方式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在當武將在通報姓名的時候,總會在前面習慣性的加上自己的籍貫所在地(「常山郡」便是趙雲的籍貫所在地,而趙子龍則是其姓名)。
不過,正所謂「世事無絕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整個三國時期的眾多名將中,有一位名震天下的武將卻從不在自報家門的時候提及自己的籍貫,此人便是忠義之名流傳千古的關羽。相信大家一定從來沒聽說過,關羽在自報家門之時曾說過「我乃河東關雲長」這一類的話語吧。
那麼問題來了,關羽為何要捨棄這種在當時十分流行的通報方式呢?事實上不是關羽不想用,只不過因為他確實是有說不出口的難言之隱。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趙雲如此自報家門的原因。
眾所周知,趙雲在跟隨劉備之前本就已經是常山郡一代聲名顯赫的大哥級人物。而且,他在官方和民間都混得非常不錯。根據史書所記載:「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由此可見,趙雲在常山郡一直都是被鄉親父老公認的大豪傑,甚至連公孫瓚這樣的官員都對他非常認可。因此,趙雲在常山郡的影響力可以說是非常之大。
另外,趙雲在歸順公孫瓚的時候,那可是帶著自己的私人部隊入伙的,也就是史書中所說的「義兵」。當然,趙雲入伙之後這些「義兵」也就成為了有編製的「吏兵」了。而通過這幾句簡單的描述便足以看出,當時才20歲左右的趙雲,便已經是當地一號響噹噹的人物了。
因此,趙雲在自報家門的時候,總會習慣性的把自己的籍貫所在地帶上。這樣不僅能體現出自己的能力和才幹,同時也能起到一點震懾對手的作用。至於張飛等其他武將,他們跟隨潮流自報家門的原因大都也是如此。
其次,我們再來看關羽為何不跟隨潮流的原因。
關羽和前面提到的趙雲、張飛等人相比,確實是有著一定的難言之隱。我們都知道關羽在成名之前,原本只是一個在老家犯案逃逸的殺人犯(史書中的那句「亡命奔涿郡」便說得再明白不過了)。
因此,關羽在老家不僅沒什麼名望,反倒是還有一段不太光彩的歷史。所以,關羽若是也和其他武將一樣帶上籍貫所在地自報家門的話,難免會讓人聯想到他在老家犯案逃逸的黑歷史(尤其是在他成名之前更是如此)。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則是關羽本身也不屑於借著籍貫來助長自己的名氣(以他傲視群雄的性格來分析,靠著籍貫來提升之際的名望的確是有些掉價)。畢竟,關羽和張飛本就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關羽熟讀春秋崇尚大義,言談之間更是不喜歡強調地域色彩一類的辭藻。
因此,起初關羽在沒有任何官職和名號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以直接通報姓名的方式來自報家門(譬如「關雲長在此!」)。一直到被封為「漢壽亭侯」之後,關羽才以「漢壽亭侯關某」的方式自稱。甚至,當關羽成為一方「諸侯」坐鎮荊州獨當一面的時候,同樣依舊是以「關某」來自稱。
總得來說,單從自報家門的方式來看,關羽確實是比其他三國將領的格局要大一些。畢竟,搞地域色彩並不是什麼好事情,而全民族的共同繁榮才是真正的大道。
相关参考
從世界歷史來看,世界格局歷來都是弱肉強食,大國吃小國,實力決定地位,落後就要挨打的典型。所以從基本觀點來看,國家強大,必然就會擴張,國家崛起,必然就要擴張。從近現代歷史來看,西方的強國都是如此,無論英
說起曹操,對三國歷史有一定瞭解的人都不陌生,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在冤殺呂伯騫全家時說的一句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正是這一句話,奠定了他一代奸雄的地位,儘管在很多的小說中,曹操一直是以一個反派
1.關羽關羽在單槍匹馬的情況下,衝入護衛顏良的軍隊中斬殺顏良,並且毫發無損。袁紹手下的將領不說攔住關羽,就連阻攔關羽腳步的人都沒有,可見武力之強。2.文鴦趙雲的七進七出的案例來自於文鴦,在司馬班率領八
流亡十九載,在位只八年,重耳能成就霸業,全因他有個作死的弟弟
眾所周知,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期間,拔擢賢能,始做三軍,聯秦合齊、保宋制鄭,勤王敗楚,是繼齊桓公之後,春秋時代第二個真正的霸主。不過重耳能成就如此功業,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不是因為他有一個
流亡十九載,在位只八年,重耳能成就霸業,全因他有個作死的弟弟
眾所周知,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期間,拔擢賢能,始做三軍,聯秦合齊、保宋制鄭,勤王敗楚,是繼齊桓公之後,春秋時代第二個真正的霸主。不過重耳能成就如此功業,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不是因為他有一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年幼时给别人种地,放牛,也当过和尚、乞丐。正是他的出身和这些经历造就了他性格上的特点—易猜忌。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考虑着如何让自己及后代稳坐江山,维护朱姓的皇权。朱元璋借助「”四大
此军阀历史上身败名裂,只因他常做一事,去世时数万群众自发相送
在民国一千个大大小小的军阀中,张勋因为坚守着自己脑后的那条辫子,被人称为“辫帅”。他手下的一万多军队部属也都留着一条辫子,被称为“辫子军”。在历史上,张勋的名声并不好。在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之时,他
...,在皇宫的庭院中飞翔。第二天,汉明帝召集大臣,讲了自己昨晚梦中所见,并问大家这个梦
...,在皇宫的庭院中飞翔。第二天,汉明帝召集大臣,讲了自己昨晚梦中所见,并问大家这个梦
生擒關羽!關羽在發動襄樊之戰時,曾留下糜芳和傅士仁鎮守荊州,並讓他們負責前線糧草籌備和押運的工作。後來關羽在這場戰役中,「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逼得曹操差點遷都。然而就在此時,關羽的糧草開始吃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