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呼屯有一棵樹王,從春秋戰國就生長在這裡,因為意外差一點毀掉
Posted 春秋
篇首语: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隴呼屯有一棵樹王,從春秋戰國就生長在這裡,因為意外差一點毀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隴呼屯有一棵樹王,從春秋戰國就生長在這裡,因為意外差一點毀掉
俗話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歷史上不乏有參天古樹的存在。在廣西省內的一個小村子中,就有一棵名副其實的「樹王」,據說它已經2400歲了。可是您也許不知道,這樣一棵經歷過千年滄桑的古樹,也有最柔弱的「軟肋」,樹王的「軟肋」又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廣西弄崗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州與寧明兩縣的交界處,總面積達到了10080公頃。該地環境主要為石灰岩季雨林生態系,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在22℃左右,並且擁有大量的珍貴動植物資源。
在這座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內,有一座極為不起眼的村莊,名為攏呼屯,我們之所以會提到這個小村莊,是因為村內生長著一棵參天的「樹王」。
樹王為蜆木,其圍徑為9.39米,高度達到了48.5米,需要12名成年人張開手臂才能環抱,其高聳入雲的態勢,從山腳下就能遠遠望到它的雄姿。有趣的是,即使是村中接近百歲的老人,也無法說清樹王的來歷,只知道在自己小的時候,樹王就已經屹立於此多年了。
為了能夠弄清樹王的樹齡,植物專家們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通過生長錐,開始對樹王的胸徑樹芯做了提取,專家們對提取的樹芯進行了數學建模推算後,終於確定樹王的年齡為2300-2400年左右,按照歷史的發展來看,此樹的樹苗種植時間應該在春秋時代。
淳樸的村民雖然不知樹王的年齡,但是卻世代流傳著一個關於它的動人傳說。相傳在秦末之時,攏呼屯人的祖先為了躲避戰亂,舉家遷移至深山中定居,善良的人們靠著辛勤的勞動,很快便擁有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從此不受外界戰火的紛擾。
村中有一位美麗的姑娘,由於家境貧寒且父母體弱多病,故此她經常要進山採藥貼補家用。在一次上山之際,姑娘偶然遇到了一隻吊睛白額虎,猛虎體格碩大且兇猛無比,老虎正要撲向姑娘的千鈞一髮之際,一位路過的勇士阻住了它的去路,繼而雙方開始了激烈的搏殺。
不過可惜的是,雖然勇士拼盡全力用鋼叉殺死了老虎,但最終因傷勢過重而死去。村民們對此傷心欲絕,選擇了一處吉地將勇士埋葬,他們還剝下虎皮,由姑娘親自覆蓋於勇士的墓冢之上,以此表達勇士捨命相救之恩。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到了第二年,在勇士的墳墓之上居然長出了一棵小蜆木,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小蜆樹越長越大,最終將勇士墳包裹於樹身之內。村民見此奇景,都認為此樹是勇士靈魂所化,是勇敢者的象徵,世代都對其無比的崇拜與敬畏。
我們不得不承認,攏呼屯樹王能順利存活至今,應與這段神話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村中老人曾經說過,在她童年之時,樹王的周圍還生長著很多同樣的蜆木,可如今只有樹王仍然屹立於此。為何會出現如此狀況呢?
蜆木是我國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具有質地堅硬沉重,結構均勻且紋理美觀等特點。在應用方面,它可以被廣泛用於制船、建築、製作傢具,同時也可以被用來製作砧板。
如此看來,樹王真可謂是百毒不侵的「金剛之軀」,由此優質的木材,自然是人們爭相砍伐的對象,到後來,只剩下樹王存留了下來。
樹王頂天立地,但也怕一樣東西,這便是人類的肆意破壞。隨著現代網路的不斷發展,攏呼屯樹王的名聲變得越來越響亮,該地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區。
遊客們在觀瞻樹王的同時,心中不由升起了一種敬畏之情,有些人甚至認為,樹王有趨吉避凶之功效。為了能讓樹王給自己帶來好運,有些遊客故意剝下大塊樹皮,帶回家中供奉於屋內。除此之外,還有不少遊客特意買來香燭祭祀,但是由於防火意識較差,曾三番五次造成小型火災,幸虧當地村民及時撲滅大火,否則樹王必將毀於熊熊烈焰之中。
攏呼屯村民非常珍惜這棵樹王,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棵老樹,樹王更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徵,也是華夏文明不斷延續的一個重要代表。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关参考
在秦始皇橫掃六合,并吞八荒之前,是沒有「皇帝」這個稱呼的,周之前都是單一個帝字,自周到秦始皇一統天下這春秋以及戰國時期都是稱王的,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有一種說法,看過《封神榜》的應該知道,周是因為有神的
解讀:「從一品」在清朝,權力有多大?享受什麼待遇?張廷玉在雍正朝大受恩寵,雍正授予其保和殿大學士榮譽稱號,躋身正一品行列。有清一代,獲得保和殿大學士榮譽稱號的漢人大臣,唯有張廷玉。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
古代的史書大都重點寫各國君王的著名言論和戰爭的過程,其中很少有史書記載古代的愛情故事。當古代時鐘從母系社會逐步進入父系社會時,女性的主導地位迅速的開始轉變。在那個弱肉強食、顛沛流離的時代,女性的擇偶和
我國真正的布衣始於七八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及河姆渡文化時期,那時的人們從大麻和葛葉中提取了植物纖維開始做成了衣服,在半坡文化里還出現了紡輪。西周服飾而我國的「”禮樂”文化,自周朝時正式確定,男子流行扎髻,
我國真正的布衣始於七八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及河姆渡文化時期,那時的人們從大麻和葛葉中提取了植物纖維開始做成了衣服,在半坡文化里還出現了紡輪。西周服飾而我國的「”禮樂”文化,自周朝時正式確定,男子流行扎髻,
1918年,蘇聯一個布匹店小老板偽造了一份「共妻法令」,並將之付諸實踐。這位冒險家死後,「共妻令」並沒有隨著法庭的審判而結束,反而成為「共產共妻」謠言的源頭。在一些西方國家的報導裡,蘇聯「共妻」說曾持
1918年,蘇聯一個布匹店小老板偽造了一份「共妻法令」,並將之付諸實踐。這位冒險家死後,「共妻令」並沒有隨著法庭的審判而結束,反而成為「共產共妻」謠言的源頭。在一些西方國家的報導裡,蘇聯「共妻」說曾持
一鳴驚人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於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
一鳴驚人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於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
來甘肅,必嘗的六大甘肅美食,在這裡滿足你對西北美食的所有想像
甘肅省南北跨度很大,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被譽為「河嶽根源、羲軒桑梓」。甘肅,大多數人對其印象停留在不露聲色的傳奇上,絲綢之路、敦煌、戈壁……同時甘肅還蘊藏著無限美食。在中國,整個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