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國群雄都入朝為官,曹操要做丞相,孫權劉備能否當大將軍
Posted 丞相
篇首语: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果三國群雄都入朝為官,曹操要做丞相,孫權劉備能否當大將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果三國群雄都入朝為官,曹操要做丞相,孫權劉備能否當大將軍
三國紛紛民不安,東吳西蜀漢中原。好好的一個大漢巨龍帝國,硬是被曹操孫權劉備拆成了三駕馬車。雖然當時還能壓制住周邊異族不敢大規模進犯,但是鮮卑烏桓蠢蠢欲動,也為後來的兩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之亂埋下了伏筆。其實在漢獻帝即位之初,曹操還是有心匡扶漢室的,如果劉協不是年紀太小,身邊的大臣不是太過顢頇,是有可能實現大漢復興的。
於是我們不禁設想:如果劉協有劉徹劉秀一半的雄才偉略,把曹操之下的割據軍閥都收攏到朝堂之上,會組合成怎樣的強大陣容?有這些能臣良將輔佐,大漢帝國能否創造新的輝煌?
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如果曹操允許,劉備孫權願意,三國精英匯聚一堂,應該怎樣瓜分大漢權力蛋糕?把這些梟雄能臣良將放在什麼位置上,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
按照《漢書·百官公卿表》《後漢書·百官志》和《三國志》記載,後漢三國時期,三公基本就是擺設了,真正掌握實權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將軍、太常、光祿勛、衛尉、廷尉、大鴻臚、宗正這十二個大人物。
看到這裡有讀者就要笑了:你不識數,這不是九個職務嗎?怎麼出來了十二個大人物?
請君少安毋躁,看到將軍一職的時候,您就明白了。
丞相曹操: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
丞相這個職務,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設立的,到了漢哀帝劉欣元壽二年改名叫大司徒,後來又被曹操恢復丞相之名,自己當了。
丞相這個職務,曹操是不會讓出去的,而且遍觀三國群雄,綜合能力超過曹操的,還真沒有。
曹操不但是三國傑出的政治家,搞農業也是一把好手。因為屯田制度搞得好,他的部隊是吃得最飽的。
在中國古代,無論是朝廷還是百姓,最關心的兩件事,就是耕與戰,在這兩方面,曹操都是行家裡手。
除了耕戰之外,曹操的文學素養也是三國三巨頭中最高的。擔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之任,沒有比曹操更合適的人選。曹操當丞相,劉備孫權肯定會表示心服口服。
御史大夫荀彧:金印紫綬,祿比丞相,有繡衣直指,出討姦猾,治大獄。
在大漢帝國,臣子中第一號實權人物是丞相,第二號就是御史大夫,因為御史大夫不但是副丞相,還管著監察。
這個職位不但需要對大漢帝國的絕對忠誠,還需要極高的威望和剛直不阿的性格。荀彧荀令君的忠誠、人格、威望,自然是連敵人也不得不承認的——除了禰衡那噴子,三國時期沒有人說荀彧的不是。
荀彧執法嚴明,連曹操的兒子也不慣著,該懟曹操的時候,他也毫不客氣。
更重要的一點,是荀彧跟曹操關係很好,但卻公私分明,這就能讓正副丞相在團結的同時互相監督制約:既不會聯起手來忽悠皇帝,又不會互相拆台掣肘,鬧得大漢朝廷停擺。
將軍: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將軍。
看了上面的黑體小標題,讀者諸君可能已經明白:漢朝的三公級將軍十四個人,所以九個重要職位上,就出現了十二個大人物。
這時候可能有讀者要說了:曹操已經當了丞相,大將軍這個職務該給劉備了吧?
但是很遺憾,漢朝的外戚可以當大將軍,宗室是不可以當大將軍的——這是汲取了「七國之亂」的經驗教訓,宗室是不可以在朝廷之內掌握兵權的。劉備的宗室身份,曹操孫權都沒有表示過質疑,說明他正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在後漢三國時期,真正的超一流名將,也就是夏侯惇、關羽、周瑜、馬超等有限幾個人。
曹魏的五子良將雖然能征慣戰,但是他們一直接受諸曹夏侯的領導,而諸曹夏侯中第一人不是曹仁曹洪,而是獨目將軍夏侯惇。
這樣一來,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經驗的曹魏夏侯惇、西蜀關羽、東吳周瑜、西涼馬超,是可以分任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的,至於誰來當這個大將軍,那得大漢天子劉協和丞相曹操商量著來。
三國將星璀璨,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個個能征慣戰,他們可以去當大將軍之下的前後左右四方將軍,這些位置的待遇也是相當高:左、右、前、後,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師兵衛,四夷屯警。
像張遼張飛呂蒙陸遜那樣的名將,是有可能先當四方將軍,然後攢戰功熬資歷當上衛將軍甚至大將軍的,畢竟按照年齡來說,他們比夏侯惇關羽都小一些——這其中張飛可能晉陞更快,因為他見了諸曹夏侯,不是叫叔叔就是叫大爺,朝中有人好做官。
光祿勛趙雲衛尉許褚:掌宿衛宮殿門戶,典謁署郎更直執戟,考其德行而進退之。郊祀之事,掌三獻。
在東漢時期,京城皇城保衛工作,分別由光祿勛和衛尉負責。作為三國時期最出色的兩位「大保鏢」,讓他們去保衛大漢天子劉協,順便保衛一下丞相曹操和劉備,這二位肯定是十分願意的。
按照《漢書·百官公卿表》和《後漢書·百官志》的記載,光祿勛(卿)並不像後來那樣,就是一個皇家招待辦主任,而是「中二千石」的高官,還管著禁衛軍的軍官考核。
光祿勛(卿)和衛尉都是中二千石,是省部級官員俸祿中最高的:漢朝二千石分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四等,中二千石最高。這個「中」指的是「朝中」而不是「中等」。
趙雲和許褚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只認保護對象而不認權貴,趙雲能壓住驕橫跋扈的孫夫人,許褚連諸曹夏侯的面子都不給。有這兩個人掌管禁軍,大漢天子劉協放心,曹操和劉備也放心,因為趙許二人會一視同仁。
按照三國正史記載,趙雲和許褚忠貞勇猛,但是獨自帶兵的能力還沒有顯示出來,所以讓他們去當四方將軍,還不如干他們的老本行。
連趙雲許褚都當上了中二千石高官,有讀者這時候已經開始著急了:怎麼劉備孫權諸葛亮還在一旁坐冷板凳?
好飯不怕晚,這三位馬上就出現了。
廷尉諸葛亮:掌平獄,奏當所應。凡郡國讞疑罪,皆處當以報。
按照諸葛亮的個人能力,是可以接任曹操的丞相之職的,但是他在後漢三國名臣之中,資歷最淺,遠不如荀彧,也不及張昭,所以他只能等曹操薨掉。
有曹操和荀彧在,諸葛亮只能去當大漢帝國首席大法官,這倒也符合他的執法理念。
大漢帝國傳到劉協手中,已經變成了一個爛攤子,一定需要一位鐵腕人物重振綱紀,諸葛亮來做這項工作,再合適不過了。
治亂世用重典,這一點諸葛亮做得一向不錯,而且他的廉潔自律,也可以為大漢帝國的文臣武將做一個表率。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諸葛亮都是軍師中郎將、軍師將軍這樣得不到大漢朝廷認可的私授軍銜,能當上中二千石的廷尉,也算破格提拔,想來他會欣然接受的。
大鴻臚孫權:掌諸侯及四方歸義蠻夷。
論起三國梟雄的個人能力,孫權的個人能力可能是最弱的,要沒有孫堅孫策給他攢下的家底,他能不能打過袁術袁紹都是個問題。
在曹操眼裡,孫權就是個小字輩:「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看著像誇獎,實際上還有一點貶義。
咱們前面說過了,光祿勛(卿)和衛尉是禁軍、衛戍司令,不是接待辦主任。漢朝的接待辦主任,是大鴻臚:「諸王入朝,當郊迎,典其禮儀。及郡國上計,匡四方來,亦屬焉。皇子拜王,贊授印綬。及拜諸侯、諸侯嗣子及四方夷狄封者,台下鴻臚召拜之。王薨則使吊之,及拜王嗣。」
孫權這個人,喜歡喝酒,也喜歡熱鬧,迎來送往陪客人,正好發揮他能喝一天一夜而不厭倦的性格。
更重要的一點,大鴻臚這個工作,還經常接觸外國人。正史中也是「碧眼紫髯」的孫權,跟西域的人交往起來,估計也沒有障礙。
宗正劉備:掌序錄王國嫡庶之次,及諸宗室親屬遠近,郡國歲因計上宗室名籍。
重量級人物總是應該最後出場,咱們今天就把這份榮耀敬獻給劉備劉玄德。
劉備是漢室宗親,這一點毋庸置疑,否則他的綽號就不是「大耳兒」而是「假皇親」了。
讀者諸君都知道,歷朝歷代都會有權力爭奪,除了皇權之外,爭鬥最激烈的,就是文官、外戚、宦官三大集團,宗室很少參與其中。
漢朝不像明朝初期和清朝,皇子們個個位高權重,在朝堂上參與機樞,在外帶兵征戰。七國之亂之後,諸侯王的日子就不好過了,他們被剝奪了軍權和政權,只能在自己的封地上當土財主,想到哥們兒的封地串個門,就會被「國相」和「中尉」上報給朝廷甚至抓起來。
我們看漢朝的皇室宗親,在政壇動蕩之際,幾乎都沒有什麼作為,他們只能看著外戚與宦官掐得死去活來,自己一點插手的資格都沒有。
漢朝的皇室宗親,除了皇帝之外,就歸一個人管,這個人就是歷朝歷代都不會取消的「宗正」——明清兩朝的大宗令、宗令的級別更高,基本都是由位居超品的親王擔任。
如果不算皇帝,這個宗正的職務,就相當於「專職副族長」(皇帝是當然的族長),皇親犯了錯誤,除了宗正,任何人都沒權利處罰:「若有犯法當髡以上,先上諸宗正,宗正以聞,乃報決。 」
宗正這個職位,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只是個中二千石的省部級幹部,但卻從來沒有被排除在九卿之外,後來還成了比三公還高級的人物,這就是看擔任宗正的人有沒有能力。
劉備無疑是既有能力的,而漢室宗親之所以一直萎靡不振,無法與丞相、外戚、宦官爭鋒,就是因為宗正只關起門來管自家的事兒。
如果劉備當上了大漢宗正,就會整合漢室宗親而形成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內外呼應,是可以有效制衡丞相兼外戚的曹操曹孟德的。
結語:咱們今天說了這麼多,實際是想讓大家了解一下漢朝官制。
郭德綱說,相聲首先要搞笑;一位暢銷書作家說:歷史其實很有趣。
後漢三國,群雄逐鹿,刀光劍影,腥風血雨。但是我們也可以通過了解三國群雄的個人能力和特點,順便重溫一下漢朝官制,這也是一種收穫,這就是筆者進行這番假設的目的所在。
因為篇幅所限,還有很多漢朝重要官職和三國重要人物沒有提及,這就有請讀者諸君展開豐富的想像,來給本文沒有提到的三國能臣良將安排一個位置。
本文只是筆者拋磚引玉,本文提到的這些人是否稱職,還有待讀者諸君進行最後的品評……
參考史料:《三國志》《後漢書》《三國志》
相关参考
三國紛紛民不安,東吳西蜀漢中原,那曹操占了中原地,劉備皇叔駕坐在西川,東吳坐下孫權主,六郡八十一州他占了江東的半邊天。這是「”太平歌詞”有名的唱段,東吳有沒有六郡八十一州、是州大還是郡大,且不去管它,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劉協冊封曹操為魏王,
三國時期被曹操、孫權和劉備三分天下,他們三位最高統帥麾下都是兵強馬壯,人才濟濟。當時三方勢力鬥來鬥去,無休無止。經過長時間的對抗過後,三國依然沒有任何一方能夠一統天下,反倒是被後來居上的司馬家族給實現
文|米君,專欄原創作者、自由撰稿人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在三國時代,前後有三場大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這每次戰役都深遠的影響了三國的走向。官渡確定了曹操在北方的統治地位,赤壁之戰奠
在三國中,曹操可以說是與諸葛亮齊肩的著名歷史人物。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他所做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可以說是成為了歷史上最成功的一項舉措。曹操憑借高超的政治思想,成功取得天下的一部分霸權,成為當時勢力
董卓被部下呂布襲殺後,頓時天下群雄並起,漢中立馬成了兵荒馬亂之地,經過一番激烈的相互攻伐,最終天下形成了幾股割據勢力,以其中佔領了冀、青、並三州的袁紹和佔領了兗、豫二州的曹操最為突出。,曹操雄才大略,
董卓被部下呂布襲殺後,頓時天下群雄並起,漢中立馬成了兵荒馬亂之地,經過一番激烈的相互攻伐,最終天下形成了幾股割據勢力,以其中佔領了冀、青、並三州的袁紹和佔領了兗、豫二州的曹操最為突出。,曹操雄才大略,
三國時期,戰火紛飛,群雄割據,英雄輩出。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曹魏曹操,漢蜀劉備,東吳孫權都先後自立為王。這三大陣營之中就存在這天下眾多豪傑。東吳在三國戰爭之中出現的頻率可能稍微要低一些,但是曹魏
三國之中,劉備,孫權,曹操可謂是王者人物。三人各佔一地,三分天下。而其中的最強王者曹操更是以一招“挾天子以令諸侯”令各路諸侯俯首稱臣。而劉備和孫權也憑借赤壁之戰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形式。這三人的地位如此尊
解密三國牆頭草東吳:背叛盟友、背刺關羽,那孫權坑過曹魏嗎劉備壓根兒沒實力,孫權內憂外患沒功夫沒道路,曹老闆赤壁損失並不大,撤退時部署得當(特別是對孫權)先說劉備一方。曹操大戰馬超,大概在211年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