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給出3大理由,卻沒有1個是真實的

Posted 太子

篇首语:既靠天,也靠地,还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給出3大理由,卻沒有1個是真實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給出3大理由,卻沒有1個是真實的

唐朝時我國歷史有名的一個朝代,這個統治中原近300年之久的大唐王朝,曾經有過許多的輝煌時刻,歷史有名的就是唐玄宗時期的「開元之治」,還有唐太宗時期的「貞觀之治」。大多數人認為唐玄宗李隆基是個開明的皇帝,但也是他導致唐朝的沒落,就覺得他也是存在一定的人生污點。而唐太宗當政之後,就一直促使朝廷蒸蒸日上,沒有犯下過什麼特別大的錯誤。
但實際上,唐太宗一直有一個污點,那就是他早年還是皇子的時候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為了掩蓋他這一個污點,他還給出了3大理由,但實際上,這幾個理由沒有一句是真實的。
我們來看看到底是哪3大理由,為什麼這些理由不真實?
一、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第一個提倡,因而他有資格繼承大唐的皇位
我們暫且當李世民是第一個提倡起兵反隋,那麼他就有這個資格成為皇帝了嗎?事實上李淵起兵不算早了,在他之前就有很多地方勢力已經起兵,那最早起兵的人不就最應該當中原的皇帝了嗎?這顯然是不合理的,畢竟在古代戰亂時期,有實力才是王道,真正推翻了隋朝,統一中原,結束紛爭的人才有資格成為皇帝。
其實太原起兵也不是李世民提出的,而是李淵一早就有了反叛之心,雖然李淵同隋煬帝是表兄弟關係,但李淵一直同這個親戚有矛盾,而且李淵是擁有右關十三郡兵的唐國公,反叛的條件一直都有。
《舊唐書·唐儉傳》中記載:「高祖在太原留守,儉與太宗周密,儉從容說太宗以隋室昏亂,天下可圖。太宗白高祖,乃召入,密訪時事。」
這段明確說明是唐朝的開國功臣唐儉提出反隋之意,而不是唐太宗李世民提出,而且那時候的李世民還沒滿14歲,哪裡有什麼宏圖大志。其實李淵之所以太原起兵,最關鍵的還是他自己有這樣的想法。他身為唐國公,一開始不但沒有反隋,還幫助隋朝平定戰亂,但反叛的軍隊越打越多,他也明確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天下的大勢已經形成,隋朝註定是要滅亡,於是自行思考良久,在太原起兵。
我國現代有名的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曾經在《隋唐五代史》中講述道:「唐高祖李淵起兵,說唐太宗有意建議父親是沒問題的,但說全是李世民的主意那就是錯誤的。」
二、李世民認為反隋之戰,他立下的功勞是最大的,他能成為皇帝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我們從很多的影視劇了解到,李世民確實是一個領兵打仗的能人,僅僅他的手下就有尉遲恭、張公瑾、劉師玄等猛將,這些都是他常年征戰帶出來的人,對李世民十分信任,後來都成為他發動政變的有力支持者。但實際上,這些人,大多是唐朝建立之後,李世民才認識的。
真正在反隋之戰開始之時,李世民才14歲,即使李世民這麼小就很有才華了,李淵也沒那麼大的心將自己的軍隊交給李世民打理,起義的太原軍隊,都是李淵親自帶的,不過李世民跟著自己父親征戰多年,確實長進不少,後來確實能過擔任領袖,但他一般都是充當副將,而主將是他大哥,也就是太子李建成。
不得不說,李建成也是一個很有才華的皇子,甚至可以說他的能力還要比李世民強,不然李淵也不會一直將他當作接班人培養,三軍統領的位置一般都給大兒子李建成,唐朝建立之前,領兵殺敵的主要將領還是李淵同李建成,並不是李世民。
李建成打下西河之戰之後,為唐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李淵曾經這樣評價他的大兒子:「以此用兵,天下橫行也。」由此可見,李建成是一個戰功卓越之人,得到李淵的高度評價。
雖然消滅了隋朝,建立了唐朝,但中原還是有其他的軍閥,例如王世充和竇建德兩人的勢力就十分強大。而太子李建成需要處理朝中的內務,這些征討之事就落在了李世民的手上,在對王世充和竇建德的征討之戰中,他逐漸養起了自己的親信,為後面發動政變做準備,但這都是建國之後的事情了。
三、「玄武門之變」的發動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太子等人想要加害於李世民,他這麼做是為了自保
實際上,太子同李世民有矛盾之事確實是真的,李世民想成為皇帝的事情可謂是人盡皆知,而太子李建成才是嫡長子,他才是最有資格成為皇帝的人。雖然他們存在這樣的矛盾,但李建成從始至終都沒有想過殺害李世民,至少不會通過不正當的手段除去他的弟弟。
李建成當上太子之後,身邊自然會有許多人為他出謀劃策,畢竟連秦王李世民身邊都無數的謀士和將領身為唐朝未來的皇帝,李建成身邊有謀士也是很正常的。其中「千古第一諫臣」魏徵一開始就是為太子李建成服務的,他很早就同李建成提議,儘早處決李世民,以免後患無窮。而且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弟弟齊王李元吉也十分支持太子,他甚至曾經對太子李建成說:願為兄長手刃了李世民。
不過李建成都拒絕他們的好意,他不忍心下手殺死自己的親兄弟,他還希望日後兄弟之間能重歸於好,但李世民卻十分無恥,暗地謀划下手殺害兄弟。當時李世民掌握著兵權,而且也有一大批的人願意跟隨著他,太子之人想要殺害於他,也很難下手,如果他沒有爭奪皇位的心思,別人也不會無故去侵犯於他,更不敢加害於一個皇子。
總結
李世民發動政變成功之後,如願以償地成為太子,沒過多久也就成為了唐朝的第二個皇帝,但他明確知道他獲得皇位的手段是見不得光的,這將會成為他一生的污點,即使他開創了「貞觀之治」,為大唐王朝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他始終害怕後人講述這件不風光的事情,有損他「明君」的形象。為此,他還多次篡改歷史,想通過自己給出的3大理由,洗白自己。但歷史的真相就是這樣,他就是靠不光彩的手段成為了皇帝。
明清之際的王夫之就在《讀通鑒論》中對李世民這麼評價:「太宗親執弓以射殺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時也,窮凶極慘,而人心無毫髮之存者也。」
即使李世民多次篡改歷史,真相還是被人們掘出,王夫之罵他窮極惡煞也是在理的,畢竟李世民給出的那3大理由,根本就是為自己殺害兄弟找的借口,而且還是自己編造出來的假話。

相关参考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被迫成為太上皇,他的下場有多凄涼

「蟪蛄寧與雪霜期,賢哲難教俗士知。可憐貞觀太平後,天且不留封德彝。」這是杜牧在《過魏文貞公宅》(一做題魏文貞)一詩中對貞觀之治的評價。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強盛時期,此時政治的清明和思想以民為

玄武門之變前的李世民,優勢究竟有多大

唐朝初年,都城長安發生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誅兄殺弟,不久又繼了皇帝之位,雖然後來有“貞觀之治”,但李世民誅殺兄弟的行為一直為人詬病,人們一直疑問的是: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事情能否得到圓滿解決?殺兄逼父

唐朝的六次玄武門之變

秦王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誅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逼迫父親李淵退位。正是這次政變的成功,使李世民登上帝位,開創了大唐貞觀之治一片盛世。玄武門也因此成為中國最著名的一個門。沒想到李世民後世子孫竟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陣營戰死一員大將,他若不死必成凌煙閣功臣

唐朝武德年間,有一個人名叫敬君弘。此君官拜雲麾將軍,掌管宿衛兵,駐紮在玄武門。大家都知道,唐朝的時候,玄武門是宮廷的北門,誰要是控制了玄武門,就可以揮兵直指太極殿。太極殿是當時大唐皇帝的居所,控制了太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陣營戰死一員大將,他若不死必成凌煙閣功臣

唐朝武德年間,有一個人名叫敬君弘。此君官拜雲麾將軍,掌管宿衛兵,駐紮在玄武門。大家都知道,唐朝的時候,玄武門是宮廷的北門,誰要是控制了玄武門,就可以揮兵直指太極殿。太極殿是當時大唐皇帝的居所,控制了太

讓李世民下定決心,發起玄武門之變的不是房玄齡,而是另有其人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唐太宗李世民作為唐朝的第二個皇帝,美名一直流傳到現在。作為一代明君,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同時主動消滅地方各種割據勢力,唐朝的繁榮和安定也是他的努力得到的。除了用盛世之君來

李世民爲什麼非要霸佔李元吉的妻子

衆所周知李世民原本只是李淵的一個兒子,原本他是無緣太子之位的,但也正是受到房玄齡和尉遲恭等人的建議,於是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當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成功之後,李世民就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更是以迅雷不及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探親,相約秋後自覺歸來處死,結果何如

太宗似乎像天命所歸的人物,對他而言似乎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他是社會的拯救者,也是統一與和平的恢復者。——(美)菲茨傑拉德在李建成的逼迫下,李世民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先發制人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奪得皇位

李建成、李世民骨肉相殘,是因為李淵這三點失誤

李世民作為我國古代位居前列的明君,長期享受著很多光環,但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兄弟成為他難以彌補的人生黑點,也為唐王朝種下了宮廷政變的基因,而當時的高祖皇帝李淵有3點失誤,讓李建成、李世民最終骨肉相殘:一

李淵起兵他舉報,玄武門之變他中立,憑戰功名列凌煙閣第八名

兩千多年華夏征戰史上,名將如雲。其中唐朝大將李靖是「使功不如使過」的典型,對他最器重的反倒是曾經的敵人,頗具傳奇色彩。,李靖,字藥師,陝西三原人,因此有人叫他三原李靖,也有人習慣叫他李藥師。,,李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