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城歷史看中原王朝與游牧民族的關係
Posted 游牧民族
篇首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從長城歷史看中原王朝與游牧民族的關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從長城歷史看中原王朝與游牧民族的關係
導語2000多年前,北方的游牧民族便於草原上誕生,他們善於騎馬射箭,演變出具有極強戰鬥力的騎兵,馳騁在草原上,無人能擋。而位於黃河流域的中原王朝,是典型的農耕社會,面對具有強大衝擊力且兇狠的騎兵隊伍,自然難以招架。於是,中原王朝便想出了修建長城這個方法來抵禦外敵。自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抵禦匈奴至明朝大修長城抵禦蒙古人,長城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里一直巍然矗立在那裡,見證著北方民族與中原王朝錯綜複雜的關係。
誰第一個修建長城?
說到誰第一個修建長城,很多人聯想到秦始皇,其實事實並非如此。秦始皇只是將原有的長城連接在一起,長城在這之前早就出現了,並且各個地方都存在,所以這個問題還真不太好回答。戰國時期各個國家其實都有自己的長城,比較久遠的有楚長城。再往前追溯,《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吧,這說明長城在西周末年便已經存在了,並且得到了運用。西周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已經是周朝的心腹大患了,例如北方的狄族,所以周朝修建長城也是合情合理的。
長城對於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影響
在秦始皇未將長城修繕之前,北方的騎兵想要入侵中原是非常簡單的,並且可以在中原停留大量時間,等到掠奪夠了再回去,沒有什麼能夠阻止他們,例如在春秋戰國時期,匈奴族便經常大舉進攻趙國,燕國。尤其是趙國,因為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被游牧民族騷擾得十分厲害。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就是為了抵禦如此強大的外敵。在那一段時間裡,趙國至少有幾十萬人死於匈奴人的屠刀之下,無數趙國婦女被掠走當作生育和洩慾的工具。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軍隊戰鬥力應是非常強大的,可是面對北方的匈奴,心中還是有些畏懼,因而秦始皇決定要修建一座萬里長城,將匈奴困於長城之外。萬里長城的修建,確實起到了不錯的效果。首先,北方游牧民族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大搖大擺的入侵中原。長城上的烽火台可以將敵人來犯的訊息以極快的速度傳出,這樣一來長城上的守軍便可以快速阻止防禦。其次,修繕後的長城的高度得到了增加,即使北方游牧民族的士兵能夠翻越長城,他們所攜帶的車輛和重型器械也不能跟隨他們一同翻越長城,這樣一來就延緩了北方游牧民族進攻中原的速度。
最後一點,就算他們突破了長城,也不能在中原逗留太長的時間,因為守軍能再次掌控長城,並與關內的軍隊配合,上演一出瓮中捉鱉,這樣一來入侵者很有可能有去無回。因而入侵者並不能像以前那樣肆無忌憚的掠奪。例如明清交際時的皇太極,曾經多次帶兵突破長城,但尷尬之處在於他無法在中原立足,這便體現出了長城的功效。而對於中原王朝來說,長城的作用不言而喻,是非常重要的了。
首先,它使居住在鄰近北方的居民能過安心耕作,不必過於擔心游牧民族的掃蕩,其次,中原王朝也能放下心來經營自己的國家。最重要的一點在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得到了洗禮,它使我們不再畏懼北方的游牧民族。漢武帝甚至派衛青,霍去病大舉討伐匈奴,取得了漠北大捷,基本上解決了匈奴南下騷擾的問題。總之,長城就是一顆定心丸,中華民族因為有了它,性格上變得更加堅毅。
長城的輝煌與沒落
長城修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抵禦北方異族的侵略,所以只有當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數民族對抗的時候,長城才有存在的意義。因而當關內關外為一家,或者處於多國混亂征伐的時候,長城便會不可避免的沒落。長城最輝煌的時期,一般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強大的時期,例如秦漢交替之際,明朝時期。秦漢不必詳說,這裡我們來看看明朝,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
而且明朝也不得不修,雖然明朝將元爭權趕到了北方,但是並沒有完全解決蒙古人的威脅。況且明朝的京師也在北京,所以大修長城是必要的。蒙古人雖然撤回草原,但是它的戰鬥力和野心更是絲毫不減,還想著回大都去繼續統治漢人。所以當時明長城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長城上的守軍數量也是超過了前幾個朝代。
但在歷史上,長城沒落的時期也有許多。例如西晉時期的五胡亂華,匈奴,鮮卑,羌,羯,氐五個少數民族佔領黃河至長城的區域,這樣長城就完全沒有了意義。再比如元朝和清朝,這兩個朝代都是少數民族統一了全中國,關內關外都是一家人,那麼長城還有什麼必要呢。除了這種情況之外,我國的唐朝時期對於長城也沒那麼重視,這是因為唐朝對自己的軍事優勢非常自信,而且唐朝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也十分友好,所以歷任皇帝自然而然地輕視長城了。不過到了末年,唐朝也吃到了不修長城的苦果,這是後話。
長城對於民族融合的意義
幾千年來,來自中原的漢族不斷地在與北方的少數民族融合,形成更為強大的中華民族。長城在這其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長城所在的區域是多民族雜居的區域,他們既相互對抗,又互相學習,乃至在一起共同生活,久而久之,他們便融合到了一起。因而從短期看來,長城緩和了各個不同民族對抗的局面,改善了各民族之間的關係;從長遠來看,長城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它成為了維繫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紐帶。
結語:長城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修建之初,長城或許只是單純的防禦工事,可是當歷史的車輪走過,我們才發現它的意義不在於對抗,不在於進攻,而是「和」。因為它,中原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的關係才會越來越緊密,才會越來越和平。家以「和」為貴,天下以「和」才能興,這就是長城帶給我們的道理。
參考資料:
《不斷有新發現的長城》《萬里長城的歷史興衰與輝煌再創》等
相关参考
周天子在西周時不完全是天下共主,東周時更不是。周王朝對“天下”的控制是很不穩定的,當周朝強大時,它的影響也大,當它的力量下降時,其影響也小。西周的周天子對各諸侯國也沒有絕對統治權,沒有直接統治權,它的
孫堅、孫策、孫權兩代三人,奠定、開創了東吳政權。當然嚴格意義上來說,孫策才是真正奠定江東基業的人,孫堅並沒有,不過孫策畢竟也是用了孫堅的班底和影響力。而孫堅和孫策都和袁術有很密切的關係,或者說孫策所開
在古代,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北方草原。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游牧民族不斷南下劫掠物資,擄掠人口。中原王朝則修築萬里長城,不斷反擊。中國歷史就是一部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斗爭史。幾千年間,無數的游
在古代,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北方草原。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游牧民族不斷南下劫掠物資,擄掠人口。中原王朝則修築萬里長城,不斷反擊。中國歷史就是一部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斗爭史。幾千年間,無數的游
漢匈戰爭又稱漢匈百年戰爭是指漢朝對付匈奴的一系列戰役,雙方各有勝負,前後經歷逾130年。此一期間,漢朝與匈奴的關係是以和親政策和戰爭情況互相存在。此外,漢武帝的元狩二年(前127年)開始修築漢長城。漢
轉自:量子認知哲學園鳴謝在上篇文章里我們介紹了模糊邏輯:研究人的大腦認知思維形式的邏輯科學。有人可能會問,傳統邏輯、模糊邏輯與量子邏輯是什麼樣的基本關係呢?這是一個頗為有趣的問題。具體深入地討論這個問
導語:塞爾維亞是東南歐國家中少數走社會主義路線的國家,與我國的社會制度有著同氣連枝的關係。拋開歷史上的兄弟情分,現在的塞爾維亞與從前的南斯拉夫不能同日而語。如今的塞爾維亞在東南歐屬於一個小國,他特立獨
羅素在一開頭就論斷,羅馬帝國在各種不同的路徑影響了歷史和文化。羅素又以下四點總結:首先:是羅馬對於希臘化思想的直接影響。這一方面不太重要,也並不深遠。其次:是希臘與東方對於羅馬帝國西半部的影響。這一方
羅素在一開頭就論斷,羅馬帝國在各種不同的路徑影響了歷史和文化。羅素又以下四點總結:首先:是羅馬對於希臘化思想的直接影響。這一方面不太重要,也並不深遠。其次:是希臘與東方對於羅馬帝國西半部的影響。這一方
內揵(qian)是關於進獻說辭和固守謀略的方法,主要講述了臣子與君主之間的關係。,內就是進獻遊說之辭,揵就是固守謀略。一開一合,一陽一陰。,臣子要想使說辭和謀略得到採用,必先拉進與遊說對象的關係,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