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八路軍曾在山西辦了一場火炮展覽,原來都是晉綏軍的
Posted 火炮
篇首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937年八路軍曾在山西辦了一場火炮展覽,原來都是晉綏軍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37年八路軍曾在山西辦了一場火炮展覽,原來都是晉綏軍的
1937年年底的一天,在山西代縣崞陽鎮以西的滹沱河河灘上,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火炮展覽」。在不算開闊的河灘上,每隔幾米就放著一門濕漉漉的火炮,一共十門。這些火炮樣子大同小異,或威風凜凜地站立,或因為一側炮輪還未安裝而懶洋洋地躺在地上。在火炮周圍,一大群穿著棉衣的八路軍戰士在歡呼雀躍。十門火炮,對於八路軍而言,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收穫。即便在平型關大捷這樣名動天下的勝利中,我軍也僅繳獲了兩門火炮。滹沱河邊的這批火炮,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1948年美國記者拍攝的太原兵工廠造炮車間。此時太原兵工廠仍然是全國最大的75毫米山炮製造廠
晉12/13式山炮的由來
1937年8月,時任八路軍總部參謀處處長兼駐晉辦事處主任彭雪楓同志代表中央與閻錫山進行交涉,希望閻對八路軍軍械物資進行補充。對於中共的正當要求,閻錫山的態度卻是相當消極,甚至表示「小鋼炮、刺刀、水壺、十字鎬、七九子彈(7.92毫米)等恐一時難以辦到。」對於閻錫山的表態,我方早有心理準備,但是考慮到閻錫山的山西兵工廠已經形成每日可製造子彈2萬枚的產能,八路軍指戰員對於閻錫山拒不提供七九子彈的行為十分憤慨。
閻錫山在山西辦軍事工業起步於1920年,在他的強力推動下,山西太原兵工廠逐漸膨脹為下轄電汽廠、機械廠、熔煉廠、翻砂廠、制酸廠、炸藥廠、無煙火藥廠、炸彈廠、炮彈廠、槍彈廠、彈殼廠、炮廠、引信廠、罐頭廠的巨型軍工企業,1924年太原竟然開始著手嘗試造飛機。
作為地方軍閥,閻錫山的兵工廠造槍造炮特彆強調「省情」,很多時候有意與蔣介石的「中央軍」唱反調。早年晉軍曾大量從漢陽兵工廠購買漢陽式步槍,兵工廠也曾大量製造七九子彈。但包括閻錫山在內對於漢陽式步槍並不看好,相反認為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更為可靠。
考慮到包括山西在內的中國北方風沙較重,而三八式步槍在設計之初就設有防塵蓋,閻錫山等人的看法不無道理。當然,也有回憶認為閻錫山選擇三八式步槍主要是為了採用日軍的6.5毫米友坂式子彈。這種子彈裝藥量比7.92毫米子彈更小,因此每一粒子彈造價更低,用周維翰的話說就是「槍彈還能省料省葯」。
憑藉大批晉造火炮,閻錫山曾一度建立了7個炮兵旅。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閻錫山掌握的炮兵力量堪稱中國第一。
與奉系軍閥控制的東北兵工廠相似,山西兵工廠從日本引進了較為完整的山野炮體系。從1923年開始,山西的兵工廠開始仿製日制四一式山炮。但由於技術基礎薄弱,首先仿製完成四一式的炮架,並結合克虜伯山炮的炮管和日制三一式速射山炮的炮閂,製成晉造12式75毫米山炮。第二年,山西兵工廠終於完成了四一式的全套仿製工作,製成晉13式75毫米山炮。這款75毫米山炮的性能比當時上海兵工廠仿製的克虜伯山炮更為先進。在引進博福斯75毫米山炮之前,是中國軍隊裝備序列中最先進的75毫米山炮。
雖然晉12/13式山炮號稱仿製自當時日軍裝備的四一式山炮,但根據日方資料,為了避免中國軍隊獲得比日軍制式裝備更先進的武器,日本國內的大阪炮兵工廠專門製造了四一式山炮的簡化版,命名為(大正)六年式山炮,由泰平組合等日本軍火貿易公司向中國傾銷。六年式山炮整體設計與四一式極為接近,炮架和發射的炮彈與四一式完全相同,但是炮膛、炮閂閉鎖機構和瞄具均進行了簡化,使其最大射程、射擊精度和射速均略低於四一式山炮。
泰平組合貿易公司銷售的六年式山炮,全重約為539.5千克,炮身重量為100千克,身管全長1300毫米,口徑為75毫米。該炮的高低射界為-8~25度,優於當時中國軍隊裝備的山炮。炮口初速為340米/秒,使用120毫米長葯筒時最大射程為6450米,同時期日軍的四一式山炮最大射程則可達7000米。該炮可以分解為六大部分,由騾馬馱載,地形通過性較好。
閻錫山在從日本引入偽稱四一式山炮的六年式山炮後,集合山西兵工廠的日籍和德籍工程師對其進行了測繪和仿製。由於六年式山炮本身設計帶有瑕疵,加上山西當時的炮鋼性能較差,雖然日方保證山西兵工廠仿製的山炮最大射程可以超過6500米,但在實戰中晉13式的最大射程僅為6000米左右。晉12式的設計最大射程僅有5000米,實際最大射程從未超過4500米。
除仿製日制山炮外,閻錫山在德國工程師杜爾華和製圖技師梯爾的建議下,曾指令山西兵工廠根據克虜伯88毫米野炮仿製一款射程達11000米的平曲兩用野炮。1929年仿製完成後,命名為晉18式88毫米野炮。30年代初,閻錫山曾制訂了龐大的炮兵裝備計劃,要求兵工廠生產36門晉18式,並形成月產30門山炮和8門晉18式野炮的強大生產能力。
日軍裝備裝備的一門四一式山炮,這款火炮使用獨腳式大架,便於用人力移動炮位。
抗戰爆發後日軍炮兵繼續使用四一式山炮,但是將原有的三段式防盾改為了整體式防盾。圖中日軍在炮位炮位周邊放置了大量彈藥箱,證明中國炮兵的射擊無法威脅炮位安全。
有趣的是,閻錫山最初將晉12式山炮命名為步兵炮,試圖強迫士兵用人力挽拽或者背負山炮。但由於分解後的六個部件中,最重的超過100千克,而裝入六枚榴彈的彈藥箱全重也接近59千克,士兵無力搬運。最終只能恢復山炮的名稱,為炮兵部隊配備足夠的挽馬。
不過,由於閻錫山急功近利、迷信進口,結果進口的德國炮鋼曾有多個批次出現嚴重質量問題。全面抗戰爆發之後,華北的中國軍隊表現各不相同。有些部隊如29軍,面對優勢日軍仍拚死抵抗。但另一些部隊卻出於保存實力的考慮,置民族大義於不顧而一潰千里。山西軍閥閻錫山的晉軍,就是當時華北中國軍隊向後跑得最快的一個。
更重要的是,晉軍缺乏守土保疆的覺悟。忻口戰役爆發之後,晉軍各部迅速崩潰。山西兵工廠辛苦生產的火炮不但沒能打擊日軍,反而被晉軍視為逃命的累贅和障礙。於是晉軍紛紛將火炮丟棄。晉軍某部在渡過滹沱河時,將十餘門山野炮全部推入河中。
八路軍炮兵裝備的一門晉造山炮,帶有三段式護盾。八路軍炮兵的操炮動作完全採用日式操典。
保留至今的一門晉造13式山炮,護盾已經改為後期型整體式設計。
晉綏軍的山炮部隊行軍和展開(本圖及右圖),可以看出晉綏軍已能熟練地使用畜力挽拽火炮。
晉軍不要八路軍要
晉軍將火炮推入滹沱河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八路軍的耳中。對缺炮少彈的八路軍而言,這實在是一大筆意外的財富。1937年9月底,129師副師長徐向前帶領師直屬部隊一部、第769團和第771團的一個營,組成北上抗日第一梯隊,從陝西芝鎮東渡黃河,抵達山西侯馬後換乘火車前出至山西五台縣西北。在確認晉軍將火炮推入代縣蘇龍口附近的滹沱河後,徐向前親自組織第一梯隊各部對河底情況進行勘察,爭取將這些火炮全部撈出來,為我所用。
據當時在129師師直通訊無線電3中隊指導員的孫繼爭回憶,他是搭乘火車路過太原城時,從徐向前副師長那裡受領了參與摸炮的任務。徐向前叮囑他要先保守秘密,等到五台縣後,由師參謀處處長的李達向師直各部詳細布置任務。
對於孫繼爭這樣經歷過長征的紅軍戰士而言,火炮是夢寐以求的殺敵利器。這時太原城內的晉軍已經陷入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狀態。有些國民黨軍士兵聽到孫繼爭一口四川鄉音,便過來攀談。孫繼爭發現國民黨軍中充滿了失敗主義情緒,竟然有人問孫:「你們憑几支破槍還能打日本?算了吧,我們可是連火炮都扔了!」國民黨潰兵恬不知恥的言論,更堅定了八路軍戰士們摸炮的信心。
八路軍炮兵學習如何使用火炮,開閂的炮手和裝填手一邊操作火炮,一邊觀察火炮炮閂機構如何工作。
八路軍炮兵正在操作晉造山炮進行射擊
但是到達五台縣後,參謀處長李達並沒有立刻向師直下達參與摸炮的任務。一心上前線殺敵的八路軍戰士們圍著孫繼爭詢問,甚至有人開玩笑說,來五台縣會不會要當和尚。好在此時營指導員前來下達命令,派孫繼爭帶幾十名戰士到滹沱河畔去找第769團,摸炮任務主要由這個團負責。
秋天的代縣,氣溫已經很低,八路軍戰士都穿著棉衣棉褲。剛到河邊,大家就脫掉棉褲,淌下河去,很快就被凍得牙齒打顫,手腳也像胡蘿蔔一樣又紅又腫。但是隨著大家聽說北邊的部隊在河底發現了第一根炮管後,所有人都不覺得冷了,熱火朝天地一邊聊一邊摸。孫繼爭回憶,有些戰士推測,晉軍將火炮推進滹沱河的目的是要等到八路軍打跑日軍後,再偷偷將火炮撈出來接著和八路軍打內戰。另有不少戰士則感嘆被大家親切稱為「老班長」的徐向前副師長高明。
突然,從西南忻口方向傳來日軍的炮聲,不久又有多架日軍飛機從陽明堡野戰機場方向飛來,直撲太原而去。炮聲就是命令,在場的八路軍戰士都感到了戰況的緊張,幾乎所有人甩掉棉衣,光著身子往滹沱河的最深處扎猛子。孫繼爭自己也在摸索中踢到了一大塊金屬物,他顧不得喊疼,拚命地用手想把這個鐵疙瘩從河底拖出來。在大家的幫助下,最終撈出了一台帶有炮輪的山炮炮架。這下戰士們的幹勁更足,很快又從旁邊找到了與炮架相配套的炮管。據孫繼爭回憶,這是滹沱河撈炮行動中最後發現的一門火炮。最終,八路軍戰士們從滹沱河底拉出八門山炮和兩門野炮。
由於孫繼爭不是炮兵,因此不清楚這批火炮後來的情況,僅得知徐向前組織部隊將這十門火炮送到八路軍總部。據考證,這十門火炮中的八門山炮在被擦拭一新後,送到臨汾交給了八路軍總部。另外兩門野炮就是上文提到的晉18式,八路軍將這兩門火炮用板車馱載,送還給了閻錫山。原來,八路軍經過分析認為,日軍沒有裝備88毫米的火炮,也就沒有繳獲日軍彈藥的可能,所以將兩門88炮還給了閻錫山。閻錫山對八路軍「完璧歸趙」的行動感到既慚愧又佩服,也向八路軍贈送了一批晉13式的馱具和鞍具。
1938年1月28日,八路軍總部在山西臨汾宣布成立八路軍總部炮兵團,最初裝備的十餘門山炮中,絕大多數都是滹沱河底打撈的寶貝。這批火炮後來在1940年8月的百團大戰中大顯神威,摧毀了包括桑掌據點主堡在內多處日軍工事,被日軍傳說成「上了刺刀的火炮」。
相关参考
公元220年到2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時期之一。也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特殊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說起三國,諸葛亮、劉關張兄弟、曹操,以及官渡、赤壁、夷陵大戰等等都是大家津津
最近,一部講述宋朝皇帝宋仁宗趙禎傳奇經歷的電視劇《清平樂》火遍全網,瞬間颳起了一股宋學熱。我們所熟悉的范仲淹、歐陽修、蘇軾、梅堯臣、晏殊、司馬光等等眾多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無一不出自那個時代,可謂是群星璀
縱觀張學良的一生,初涉軍旅時確實打了不少漂亮仗,尤其是兩次直奉戰爭,然而後來的張學良卻出現了一個很怪的現象軍齡越長就越不會打仗。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張學良這樣的表現和一位革命將領的死有著密切關係
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宮中舉辦了一場盛大宴會,熱情款待了那些跟隨他打天下的功臣們。但在酒酣耳熱之中,卻發生了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眾所周知,中國人喝酒講究座次。古代宴飲禮儀中,賓客的座次
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宮中舉辦了一場盛大宴會,熱情款待了那些跟隨他打天下的功臣們。但在酒酣耳熱之中,卻發生了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眾所周知,中國人喝酒講究座次。古代宴飲禮儀中,賓客的座次
115师,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1937年8月由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陕南红军74师组建而成,下辖两旅四团,由于八路军的军事干部都是降级使用,八路军的团级干部在红军时期那都是身经百战的优秀指战员,都是师
未曾见面协同抗战1937年9月,日军大举进攻山西,阎锡山紧急吁请蒋介石派兵增援。10月2日,蒋介石命卫立煌率军驰援晋北,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进驻军事重镇忻口,布阵抗敌。当时,中国军队在长达五六十里的
1937年,为解救华北危局,八路军不待改编就绪,即在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率领下誓师出征,由陕西三原、富平经韩城地区东渡黄河,日夜兼程,挺进山西抗日前线。八路军并没有辜负民众的期望,入晋不久便取得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