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學家兼神經科學家談藝術
Posted 教授
篇首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位哲學家兼神經科學家談藝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位哲學家兼神經科學家談藝術
奇特的工具藝術與人性
作者:阿爾瓦·諾伊
作者簡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哲學教授,該校認知與腦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同時擁有牛津大學哲學學士學位,哈佛大學博士學位。
每當面對一幅現代派畫作,或是一尊街頭雕塑,我們常常一頭霧水,感慨自己不懂藝術。可據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小小藝術家,就像我們經常會像哲學家思考人生那樣,時不時地也會藝術一下;通過欣賞藝術,我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了解自己。事實上,藝術與哲學的相似之處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加州大學哲學教授
古根海姆獎得主
給藝術小白的美學課
《奇特的工具--藝術與人性》
神經學家奧利弗·薩克斯
哈佛大學哲學教授帕特南
聯袂推薦
「《奇特的工具》一書論點清晰犀利,文筆清新簡潔,引人入勝。它對藝術與美的功能的論述達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
——喬凡尼·弗拉澤托,《科學》
「一次對藝術意義的廣泛而深入的調查……它探索並回答了一些令人困惑且爭論已久的問題。」
——《柯克斯書評》
「諾伊就藝術以及哲學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進行了獨特的分析。喜歡哲學、美學或藝術的讀者,會發現這是一次曲徑通幽、引人入勝的閱讀。」
——斯科特·杜姆斯特拉,《圖書館雜誌》
「作為一名神經學家,每天都要面對關於心智、自我、意識及其基礎等問題,我發現阿爾瓦的觀點既令人震驚又令人信服。」
——奧利弗·薩克斯
「阿爾瓦·諾伊《奇特的工具》一書挑戰了我們某些固有的見解,不僅有關於藝術和人性的,同時也有對哲學和科學的先入之見。本書讓我們看到,某個領域的錯誤觀點如何支持了其他領域的錯誤觀點。這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爭論,在很多時候讀者會試想反駁,而最好的哲學和最好的關乎藝術的寫作正是如此。」
——希拉里·帕特南,科根大學哲學教授,哈佛大學名譽教授
「隨著阿爾瓦·諾伊優雅地剖析一個又一個還原論論述(有神經學的、社會生物學的、進化論的等等),他的主題——藝術的本質及其起源漸漸地鋪展開來。每頁似乎都在一個新穎的視角上展開,生生喚起我們注意,藝術是怎樣不斷地為我們提供著新的觀看方式,甚至是存在的方式。」
——勞倫斯·韋施勒,《見者,乃忘記所見之物的名稱》一書的作者
「在他的新書中,阿爾瓦·諾伊信心十足地提出,藝術與哲學充其量不過是探究人類狀況的實踐。他令人信服地捍衛了這樣一種觀點,即這些實踐的價值源於它們提出的問題,以及當我們收穫一個可行的、重組的答案時所體驗到的樂趣。與此同時,他還謹慎地批駁了美學的還原論論述。一次激動人心的閱讀。」
——安東尼奧·達馬西奧,南加州大學戴維·多恩西菲神經科學會主席,南加州大學大腦與創造力研究所所長
「哲學和藝術創作的項目在這本傑出的著作中交錯而行。讀讀它吧,無論你對哲學和藝術曾有怎樣的認識,你原有的想法都會遭遇徹底的挑戰。」
——亞歷山大·納格爾,紐約大學美術學院
生物體組織它們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人類可以有意識地組織和重組織這種相互作用。創作、欣賞和談論藝術是人類組織和重組這種互動的一種方式,因而也是人類生活本身的特徵。基於這些簡單但不可否認的事實,阿爾瓦·諾伊對當代「神經美學」進行了毀滅性的批判,並闡釋了藝術在人類對話中的作用。這是以約翰·杜威《藝術即體驗》的偉大傳統寫就的作品,也是此傳統繼杜威本人之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保羅·蓋耶,布朗大學人文與哲學教授
「令人振奮,同時非常實用。」
——黛博拉·海,黛博拉·海舞蹈團主管
很多人熱情洋溢地告訴我們,藝術是在以科學自身所無法解釋的方式來塑造人的本性,但諾伊卻不僅僅是告訴我們;他讓我們看到將藝術與科學結合起來放開思想會產生多少洞見。他神定氣閑地遊走在還原論和神秘主義之間的狹道上,侃侃而談。閱讀本書的樂趣之一就是看他如何峰迴路轉,死裡逃生,幾乎放棄了自然主義,而代之以將科學視為詩歌的浪漫主義情懷,而對一些理論家他也幾乎不吝給予尊重。」
——丹尼爾·丹尼特《直覺泵及其他思維工具》作者
目錄:
前言
第一編
1.得到組織
2.重組自我
3.天生的設計師
4.藝術魔圈與伊甸園
5.藝術、進化論以及謎題之謎
6.關於狂喜、運動與幽默的短箋
7.哲學之物
第二編
8.看你是否獨具慧眼!
9.藝術緣何如此枯燥?
10.神經科學在研究藝術時的局限
11.藝術是一種哲學實踐,而哲學是一種美學實踐
第三編
12.製作圖畫
13.使用模型
14.繪畫策略
15.空氣吉他風
16.音樂之聲
第四編
17. 一份極其簡略卻高度自以為是的美學史
致謝
注釋
譯後記
在線試讀
看你是否獨具慧眼!
什麼是藝術?為什麼它對我們如此重要?關於我們自己它又能告訴我們些什麼?
停,停,停!你可能會說,即便你知道答案,也請別告訴我們!我們不想知道,請別毀了我們的期望。
這讓我想起人們關於笑話的言論:笑話是不能解釋的;試圖解釋就會毀了它。這頗有幾分道理:需要解釋,就已經太晚了,你根本沒聽懂,而解釋也不會讓你笑出來。
但在某種意義上這也不完全對。說到笑話,總是有些東西需要你去領會,也因此總有些東西需要解釋。它為什麼好笑?即使你很難給出恰當的答案,但問題總提得沒錯,而且即便理解了別人的解釋也不能替代你自行體會到段子的妙處所獲得的滿足。解釋、談論或講出段子里的笑點無法與會意而笑相提並論;你不可能憑解釋讓人捧腹大笑。因此,你也不可能因為談論一個笑話就毀了它。
對藝術也是這樣,去解讀藝術及其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並不會有損於它。你不可能僅僅因為思考藝術就破壞了藝術的魅力。
可實際上,如今的確有一種傾向:有人想要,至少是試圖要解釋藝術——以及幽默及所有其他東西——這真的有可能毀掉它。什麼是藝術?我們為何看重它?關於我們自己它能告訴我們些什麼?許多人認為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都能在神經科學裡找到解答:我們認為我們身上所有重要的東西都是由大腦掌控的,只要把研究重點內轉我們就能發現我們的真實天性。因此,當我們面臨弄懂藝術的任務時,轉向神經科學似乎成了正確的選擇。
我的態度有所不同。並非因為把藝術與我們的生物狀態聯繫起來去解讀有何不妥。事實上,這是一個令人興奮也頗有意義的想法;而是因為關於我們的生命狀態,神經科學尚有待形成一個充分的理論框架。我們不能想當然地把神經科學當作是一件現成的知識裝備。
倫敦大學學院的神經科學家澤米爾·澤基(Semir Zeki)總喜歡說,藝術是由我們的大腦活動規律掌管的。他說,讓我們發現藝術的是大腦,讓我們創作藝術的也是大腦。
相关参考
20世紀,法國最重要的兩位哲學家,一位是阿爾貝·加繆,另一位是讓·保羅·薩特。起初兩人是好友關係,後來因為加繆發表哲學論文《反抗者》,二人開啟長達一年的論戰,最終導致兩人關係決裂。薩特出生於1905年
一、形式與表現藝術有「形式」的結構,如數量的比例(建築)、色彩的和諧(繪畫)、音律的節奏(音樂),使平凡的現實超入美境。但這「形式」裡面也同時深深地啟示了精神的意義、生命的境界、心靈的幽韻。藝術家往往
陌生人您好,我是大蔥,願您以後的日子被世界溫柔以待。這裡大蔥想和大家聊聊一位偉大科學家的故事。我們小時候經常會學到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那個時候在我心中愛迪生就是最厲害的發明家,但長大了看了很多書籍,
列寧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對全世界的影響極其深遠,是一位革命家,就是因爲他的偉大,在列寧死後,遺體被保存在水晶棺中,被世人瞻仰,但是爲什麼列寧的遺體部分僅僅剩頭部是完整的呢?科學家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不管是哲學,宗教,還是很多無神論者而言,靈魂都是存在的,本文將爲你從物理學角度解釋靈魂。靈魂概念的出現至少追溯到2萬年前,一直到現在,靈魂仍然活躍於人類精神文明中。科學家認爲,靈魂是主宰人的思想、行爲
在對英國巨石陣12平方公里的土地歷時4年的研究後,科學家在新石器時代的石頭附近發現了龐大的建築群——樹籬、小禮拜堂、墳、大坑。該發現進一步表明,這塊區域曾經被作為宗教儀式的場地。科學家在最近於伯明翰市
在對英國巨石陣12平方公里的土地歷時4年的研究後,科學家在新石器時代的石頭附近發現了龐大的建築群——樹籬、小禮拜堂、墳、大坑。該發現進一步表明,這塊區域曾經被作為宗教儀式的場地。科學家在最近於伯明翰市
在新中國建設的初期,那些爲國防事業嘔心瀝血,奮鬥一生的偉人都是中國最著名最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錢三強、于敏、王大珩、王希季、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屠守鍔、黃
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已經發現了:母雞什麼時候失去它們的牙齒,為何企鵝有著厚皮膚,孔雀如何獲得尾巴以及夜鶯叫聲與人類聲音之間的聯繫。科學探索40多種鳥類的基因測序對比,讓科學家更深入的了解到鳥類的進化史
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已經發現了:母雞什麼時候失去它們的牙齒,為何企鵝有著厚皮膚,孔雀如何獲得尾巴以及夜鶯叫聲與人類聲音之間的聯繫。科學探索40多種鳥類的基因測序對比,讓科學家更深入的了解到鳥類的進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