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天下的軍事基礎有哪些
Posted 都城
篇首语: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的軍事基礎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軍事基礎有哪些
秦王能一統天下,不僅靠著他傑出的政治集團,還有他稱雄天下的軍事力量。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秦國的軍事力量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那一批勇冠三軍的戰將。戰國時代,戰爭接連不斷,也造就了無數軍師猛將的傳奇。在秦國這個當時最為強大的軍事帝國中,僅見於史書記載的功勛卓著的將領就有王翦、王賁、王齕、桓齮、尉繚、楊端和、李信、蒙驁、蒙恬等。其中王氏父子和蒙氏祖孫最為著名,《史記》記載:「秦始皇二十六年,盡並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後世。」王翦,陝西人,生卒年月不詳,是秦國繼白起之後的又一位名將。他與他的兒子王賁在輔佐秦王滅六國的戰爭中都立有大功,可以說除韓國之外,其餘五國最終都是由王翦父子所滅。秦統一後,王翦的孫子王離也是秦朝名將之一,曾跟隨蒙恬鎮守邊關,後與項羽軍交戰,戰敗被俘後不知其蹤。
王翦出生在一個武將世家,祖輩中有王錯等人擔任將領,但都不足以稱為大將之才。王翦幼年,喜讀兵書,好玩兵器。伴著他成長的就是《孫子兵法》等兵書和他父輩給他製作的木製刀槍劍戟等兵器。
據說王翦自己最喜愛的兵器是一把大刀。那刀雖然是木製的,但也很重,足有十幾斤。這對當時年僅八歲的王翦來說,是非常沉重了。但當王翦和別的小孩一起玩兒的時候,他只需要把大刀在空中舞圓了,就能贏得熱烈的喝彩。
年長几歲後,王翦又開始練習騎射。王翦的力氣很大,九歲時就可以拉開五十石的弓了。五十石的弓在軍隊里不算什麼,很多校尉也可以做到。但在不滿十歲的孩子中,能做到這一點的,恐怕只有王翦一個了。
史書上最早的對王翦記載是在秦王政十一年。當時,王翦率軍攻打趙國的閼與,閼與是趙國門戶,布防嚴密,秦趙之間曾多次在這裡發生戰爭。王翦率軍輕裝前進,兵貴神速,秦軍僅用十八天便到了閼與。此時,王翦忽然下令讓軍中俸祿不滿百石的校尉回家,然後他從原有軍隊中十里挑二,留下了一隻快速輕便的精銳部隊。王翦就用快速高效的精銳部隊攻下了閼與,隨後又趁機攻下了趙國其它九座城邑。
秦王政十八年,王翦率軍攻下邯鄲的門戶井陘後,與另一支秦軍楊端和部呼應準備一舉攻下邯鄲,滅掉趙國。結果二人遇上了趙國名將李牧。和王翦一樣,李牧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很多人把他看做四大名將之首。英雄相遇,自然要有一番激烈的鬥爭,結果,秦軍與趙軍相持一年多,始終無法戰勝李牧,形勢變得對秦軍越來越不利。秦國想起了李斯的建議,再次賄賂了郭開,結果郭開進讒,昏庸的趙王殺掉了李牧,自毀長城。
李牧死後,王翦再無對手。秦軍一路高歌猛進,殺死了趙軍主將趙蔥,攻下趙國都城,俘虜了趙王遷。趙國原來各處的土地劃歸為秦國的一個新郡。
虎父無犬子。當王翦在北部戰場稱雄的時候,他在南部戰場的兒子王賁也做出了不俗的成績。秦王政二十二年,秦王派王翦的兒子王賁攻楚,第一戰秦軍就大敗楚兵。但秦國此時的戰略是滅魏國,攻擊楚國是為了警告,不讓它派出援軍。因此,戰勝楚軍後,王賁軍迅速掉頭北上,進攻魏國首都大梁。魏軍堅守都城不出,若是攻打城牆堅固的大梁,秦軍必定會損失慘重。因此,為了儘可能地減少秦軍的損失,王賁決定掘開黃河大堤,水淹大梁城。
三個月後,大梁城牆被毀,城內糧食不足,魏王投降。不久,王賁率兵平定了魏國各地零星的反秦勢力,秦在魏地設立了碭郡。
昭王時代,秦國最大的對手是趙國,但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到嬴政時代,秦國最大的對手就是南方的楚國了。因此,秦王對南征楚國一事十分重視。
他有兩個預選將領,一個是年輕有為的新秀李信,令一個則是老將王翦。
秦王先問李信:「寡人要拿下楚國,你估計一下,秦國大概要出多少人馬?」
此時的秦軍,接連滅掉了韓、趙、魏三國,鋒芒正盛,全軍上下,從統帥到兵卒,士氣高昂,不免都有些驕傲輕敵的情緒。於是,李信就很自信地回答說:「二十萬人足以。」
秦王又問王翦,王翦卻回答說:「楚國地大,必須有六十萬人才可以。」
這時,一方面秦國準備的兵力尚不夠數,另一方面,接連的勝利也使得秦王認為秦軍個個可以以一當十,是戰無不勝的。於是,便對王翦說:「王將軍老了,膽子也越來越小了!」
最終,秦王選李信為主帥,發兵二十萬征討楚國。
李信出發後,王翦料定秦軍必敗。但秦王認為他老了,不聽他的,他只好稱病還鄉,回家養老去了。
李信的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開進了楚國,一開始,秦軍作戰還算順利,先後攻下了楚國的不少城池。但楚國太大了,隨著秦軍的推進,戰線不斷擴大,李信明顯感覺到了兵力緊張。不久,楚軍在名將項燕的指揮下,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秦軍不知不覺地陷入楚軍的布陣之中。在項燕的率領下,楚軍秘密跟隨秦軍三天三夜,選准秦軍防守最鬆懈的時機奇襲秦軍。秦軍大敗,損兵折將,七名都尉陣亡。
秦軍敗回後,秦王才意識到自己錯了,便向王翦道歉,請王翦再次出山。
不久,秦王親自為王翦送行。王翦率領六十萬秦軍浩浩蕩蕩地向楚國撲去。一年後,楚國被平定。秦統一後,秦王沒有忘記王翦父子的功勞,破例封侯,將王翦封為武城侯,王賁封為通武侯。
除了王翦父子外,在秦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作出貢獻最多的,就是蒙氏祖孫三代了。
蒙驁是秦國蒙氏家族中的第一位將軍。他的出生年月現在已經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原本是齊國人,在秦昭王時代到了秦國。此後,蒙驁衝鋒陷陣,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也為蒙氏家族在秦國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秦莊襄王繼位後,蒙驁開始在軍事上大顯身手。
秦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以蒙驁為主將,率師伐韓。韓國割地求和,秦國得到成皋、滎陽等中原戰略要地,並在那裡設立三川郡。從此,秦國的疆界就逼近了魏國的都城大梁。
公元前248年,秦軍再次由蒙驁統率,進攻趙國,平定太原。
公元前247年,蒙驁帶兵攻魏,攻克了高都和汲。不久,蒙驁再次率軍進攻趙國,攻佔榆次、狼孟等三十七城。後來,他又攻下趙國重鎮晉陽,秦將晉陽與之前他攻下的地區一起設置了太原郡。
公元前246年,嬴政繼位,在他繼位的時候,白起已經死去多年,新一代的將才蒙驁與王齕、麃公三人成為當時秦國最重要的將領。
在秦國不斷的進攻下,魏國面臨亡國之危。魏王不得不赦免了因竊符救趙事件而流亡在趙的信陵君。信陵君被召回後,接連出使四國,組織燕、趙、韓、楚、魏五國聯軍與秦軍對抗。在河外,蒙驁率領的秦軍與信陵君率領的五國聯軍大戰一場,結果秦軍失利,被迫退回秦國。
秦王政五年,秦國聽說信陵君死了,就再次派蒙驁攻魏,奪取了魏國二十多個城池,在那裡設置了東郡。秦國國土與齊國相連,對韓國和魏國都形成了三面包圍。不久,蒙驁被封為上卿。
秦王政七年,蒙驁去世。他去世的具體原因史書並無記載,後世有人說蒙驁是病死的,也有的說是陣亡於一次秦國與趙國的戰爭。但無論如何,蒙驁的一生轟轟烈烈,在其有史可查的九年時間裡,他幾乎每年都作為主將,率領秦軍攻城略地。他一生戎馬,僅戰敗過一次,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他一生歷經大小百餘戰,為秦國攻下了七十餘座城池,這樣的功績,在秦國歷史上是不多見的,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是十分難得的。
蒙驁的兒子是蒙武,生卒年月不詳。相對於他的父親蒙驁和他的兒子蒙恬、蒙毅而言,蒙武的名氣要小得多,因此史書、傳說中關於他的記載也就相對較少。但蒙武也是秦國的重要將領之一,參與了滅六國的戰爭,為秦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公元前224年,秦王因為輕敵派李信攻楚失敗,秦軍損失慘重。不久,秦王請老將王翦出山,率領60萬秦軍攻擊楚國,蒙武就是王翦的副將。秦軍採取以逸待勞的策略,將楚國主力擊潰,俘虜楚王負芻,佔領了從陳到平輿的大片區域,楚國滅亡。不久,項燕擁立昌平君為楚王,在淮南宣布楚國復國,起兵反秦。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再次出擊,楚軍大敗,昌平君被殺,項燕見大勢已去也自殺了,楚國徹底滅亡。
蒙武有兩個兒子——蒙恬和蒙毅。蒙恬是武將,蒙毅則是文官。
蒙恬從小深受家庭環境的熏陶,以自己的父親和爺爺為榜樣,立志衝鋒陷陣,殺敵報國。他天資聰穎,從小熟讀兵書,練習騎射,因此長大後有很高的軍事素養。
蒙恬少年時曾學習過刑獄法,擔任過審理獄訟文書的職務。公元前221年,蒙恬被任命為秦軍將領。不久之後,他便跟隨大將王賁率軍攻齊,秦軍一路直搗黃龍,順利攻佔了齊國都城臨淄。蒙恬在這次滅齊戰爭中,奮勇殺敵,戰功卓著,再加上他有很強的家族背景,這次戰爭後,他就被秦王封為內史。內史是秦國都城的最高地方官,能夠坐到這一位置上,可見秦王對蒙恬的信任。
此時他的弟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家族歷代忠義,為秦國立功無數。因此秦國歷代君王對蒙氏都照顧有加。蒙氏兄弟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為始皇戍守北邊,蒙毅常為內謀,常伴君王左右。史載:「始皇甚尊寵蒙氏,信任賢之。而親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則驂乘,入則御前。蒙恬任外事而蒙毅常為內謀,名為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
蒙恬出生較晚,沒趕上統一戰爭。統一六國後,秦王朝的最大威脅就是北部的匈奴,因此,蒙恬奉始皇之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他先收復了被匈奴佔領的河南地,其後又把原燕、趙、秦的長城連為一體,修筑西起隴西,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修築長城雖然耗費民力,但這是一種必要的防禦設施。長城有力地遏制了匈奴騎兵對中原農耕地區的騷擾,保證了秦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長城修筑後,蒙恬在北疆征戰十多年,威震匈奴,匈奴十餘年不敢靠近秦國邊界。
後來,蒙恬又受命開直道。直道從九原郡直達甘泉宮,全長一千八百里,但還沒竣工,蒙恬就被害死了。
秦始皇三十七年冬,秦始皇第五次巡遊,不久患病,在沙丘病死。趙高聯合秦二世和李斯等人,將始皇的死訊封鎖,矯詔殺害了公子扶蘇和蒙恬、蒙毅兄弟。
蒙恬不僅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將,民間還傳說他是毛筆的發明者。
公元前223年,蒙恬帶兵在外作戰。當時人們是用竹籤寫字,很不方便,蒙恬要每天寫戰報,也深感竹籤寫字太不方便了。
有一次蒙恬打獵的時候,發現一隻逃跑的兔子用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跡,於是他就有了靈感。他找到一隻兔子,剪下尾毛,插在竹管上,然後就試著用它來寫字。但兔毛油性很大,不吸墨,效果也不是很好,於是他就把那支毛筆扔在小水坑裡了。幾天後,他又看見了那支毛筆,撿起來後他才發現兔毛變得更軟更白了。他試著寫起字來,發現效果大大改善,於是他以後就用這隻筆來寫戰報了,不久,這種筆就推廣開了。
原來,坑裡的水含有石灰,是鹼性的,泡了幾天後,兔毛的油脂被鹼性去掉了,因此變得柔順、吸水,傳說這就是毛筆的來歷。
事實上,從現有出土文物看,毛筆很早就有了。據說,蒙恬是在出產最好的兔毫的中山國地區取上好的秋兔之毫制筆的。民間還有一些地區說蒙恬的夫人卜香蓮也精通制筆技藝,被供為「筆娘娘」。因此,蒙恬即使不是毛筆的發明者,也至少是毛筆製作工藝的改良者,對毛筆的發展改進和推廣,都作出了不小的貢獻,其功業值得後人銘記。
相关参考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大小戰爭,在戰爭中湧現出許許多多能征善戰的軍事家。一、薑尚他腹有韜略,渭水邊上釣魚,釣上了周文王這條大魚。他的軍事才能得以施展。他指揮了興周滅商的大部分戰役。著有《六韜》和《太公
【俄羅斯的核武一流、常規武器二流,但普京麾下的軍隊敢打能拼!】可以肯定地說,俄羅斯仍舊是數一數二的軍事強國,除美國外世界上唯一具備真正意義「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而且核彈數量也是無人能及的。強大
以征戰聞名的商王武丁,他首先在軍隊中設立了「師」的編制。圖為左、中、右三「師」陣型。說起軍隊的編制單位,各位軍迷自然不會陌生。即使對軍事興趣不大的人,只要玩過軍棋,也會對軍隊編制單位長官命名的規矩有所
以征戰聞名的商王武丁,他首先在軍隊中設立了「師」的編制。圖為左、中、右三「師」陣型。說起軍隊的編制單位,各位軍迷自然不會陌生。即使對軍事興趣不大的人,只要玩過軍棋,也會對軍隊編制單位長官命名的規矩有所
從1979年開始,越南陷入了兩線作戰的情況。越南一方面已經佔領了兩個西部鄰國,需要駐紮部分軍隊。另一方面,越南需要在北部駐紮大量的主力,因爲北部的壓力很大。長達10餘年的軍事對抗,對越南的經濟影響非常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的英文縮寫為「OKW」,它成立於戰爭爆發前的1938年2月,從理論上說,它是納粹德國武裝力量的最高指揮機構,可以指揮國防軍陸軍總司令部(OKH)、海軍總司令部(O
自從甲午戰爭開始,日本人就開始對中國進行攝影考察,以圖占領整個中國。他們不僅在地面上拍攝,還飛到空中進行航拍。作為日本陸軍的「眼睛」,「獨飛七」這次來華照相偵察,正是為之後的戰爭做好情報方面的準備而來
自從甲午戰爭開始,日本人就開始對中國進行攝影考察,以圖占領整個中國。他們不僅在地面上拍攝,還飛到空中進行航拍。作為日本陸軍的「眼睛」,「獨飛七」這次來華照相偵察,正是為之後的戰爭做好情報方面的準備而來
《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荊州城公子三求計,博望坡軍師初用兵。”是諸葛亮出山後的第一戰。博望坡一把火使得諸葛亮一戰成名,當然這是羅貫中在演義小說中特意為諸葛亮量身定制的劇情,以此來為諸葛亮打響招牌。
《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荊州城公子三求計,博望坡軍師初用兵。”是諸葛亮出山後的第一戰。博望坡一把火使得諸葛亮一戰成名,當然這是羅貫中在演義小說中特意為諸葛亮量身定制的劇情,以此來為諸葛亮打響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