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突破長江天塹的江河進攻戰
Posted 都督
篇首语: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突破長江天塹的江河進攻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突破長江天塹的江河進攻戰
滾滾長江東逝水,三國爭雄的時代對於國人來說算是最耳熟能詳的一段歷史事情,漢末開始的三國時代,總有著挖掘不完的話題。但在很多電視劇里,三國的意義在於重渲染蜀國滅亡的慘烈。對於三國時代真正的終章,西晉滅吳,總是一筆帶過。事實上,相比三國時代的很多大戰,西晉發起的這場戰爭,同樣波瀾壯闊!司馬氏早在滅蜀漢之前即有滅東吳的打算。公元262年(魏景元三年),司馬昭提出了「先定巴蜀,三年之後,因順流之勢,水陸並進」 ,再並東吳,統一全國的戰略方針,咸熙二年(265年)蜀漢滅亡二年之後,司馬昭因病去逝,滅吳的重任就落在司馬炎身上,為完成先輩統一天下的遺願司馬炎從公元269年(晉泰始五年)起,即著手籌劃滅吳。在政治上採取一系列措施,如厚待劉禪及諸葛亮等人的子孫,以鞏固其在巴蜀的統治,解除後顧之憂。同時,對吳國實行分化瓦解政策,以動搖其軍心民心。改善內政,屯田積穀,安定邊防。同時,優選將帥,調整部署,以尚書左僕射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鎮襄陽(今屬湖北);征東大將軍衛瓘都督青州諸軍事,鎮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鎮東大將軍、東莞王司馬伷都督徐州諸軍事,鎮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
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於是一面改善內政,開發農業、積存糧食;一面優選將帥,造樓船,練水軍。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編練水軍。西晉擁有一五十萬人的陸軍,但缺少水軍,當初曹魏幾次南征失敗一個原因就是,面對波濤洶湧的長江,雖「武騎千群,無所用之」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司馬炎依照羊祜之建議,任王濬為益州刺史,命其在巴蜀大量建造戰船,訓練水軍。晉軍所建造的大型戰船,長120步,可裝載二千餘人,上構木城,築起樓櫓,四面開門,船上可騎馬馳騁、使王濬水軍「舟楫之盛,自古未有」,為實現「水陸並進」滅吳,提供了重要的軍事力量。
此時的東吳國君孫皓卻不修繕內政,暴虐荒淫,當王濬在巴蜀造戰船,大量碎木順流而下,東吳建平太守吾彥見後,知晉將發兵順流而下,請求增強建平守備,但被孫皓拒絕,公元274年(泰始十年),當吳國大司馬陸抗病重垂危之際,又向孫皓建議陳述加強建平、西陵防守的重要性。他說。「若其不然。深可憂也。」但是,這些有重要戰略價值的建議,都沒有被採納。吳主孫皓認為自己在西陵之戰擊敗西晉,晉國根本無力攻吳,且吳有長江天險,難以攻破。因此他不修內政。暴虐如故。在軍事上不重軍備。放鬆長江上游的防務,當然更談不上通盤的戰略考慮和進行全面的防禦準備了。
公元276年(咸寧二年)十月,晉伐吳的準備基本完成。征南大將軍羊祜奏請伐吳,指出伐吳的條件已經成熟。應不失時機地向東吳進軍,但由於西北鮮卑族首領起兵反晉,後方不穩,加之太尉賈充等的反對,使伐吳戰爭拖延了下來,兩年之後,
公元280年十一月,此時羊祜已死,但留下滅吳遺策並推薦杜預接替自己的職務。司馬炎採用羊祜生前根據「因司馬昭順流之勢,水陸並進」的戰略方針,留下的滅吳遺策,其要點是:針對吳軍部署上東強西弱的情況,確定在徐州、揚州方向實行牽制,首先集中水陸主力奪取夏口以西地區,然後順江而下,集中全力合擊吳都建業。這一方針的好處是:水陸並進,多路齊發,可以充分發揮水陸軍的優勢,從薄弱而又重要的長江上中游橫切縱割,一舉粉碎吳軍的整個防禦體系,從而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
因此司馬炎根據滅吳羊祜留下的遺策,發兵二十萬,分六路進攻吳國:1.鎮軍將軍、琅邪王司馬伷自下邳(今江蘇邳縣南)向塗中(今安徽滁河流域)方向進軍;2.安東將軍王渾自揚州(州治在今安徽壽春),向江西(指今安徽和縣方向),出橫江渡口進軍;3.建威將軍王戎自豫州(州治在今河南許昌東南)向武昌(今湖北鄂州)方向進軍;4.平南將軍胡奮自荊州向夏口(今武漢市武昌)方向進軍;5.鎮南大將軍杜預自襄陽向江陵(今屬湖北)方向進軍,爾後南下長江、湘水以南,直抵交廣;6.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巴東(郡治在今四川奉節)監軍唐彬自巴蜀順江東下,直趨建業。
總的作戰意圖是:以司馬伷、王渾兩軍直逼建業,牽制吳軍主力,使其不能增援上游;以王戎、胡奮、杜預三軍奪取夏口以西各戰略要點,以策應王濬所率的七萬水陸大軍順江而下;然後由王濬、司馬伷、王渾軍南下東進,奪取建業。
這樣的部署是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因為吳國尚有兵力二十餘萬,就兵力對比而言,晉軍南下的兵力並不佔多大優勢,只是吳軍兵力分散於沿江和江南各地,晉軍要分路予以各個擊破,才能迅速滅吳。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西晉軍全面攻擊開始,東部的司馬伷逼近建業(南京),所部王恆渡過長江連破吳軍。司馬伷西邊的王渾部先是攻克安徽和縣地區,又在當塗采石磯擊敗東吳張悌所率北上的3萬吳軍。最後向西,攻克尋陽。
中部的胡奮部則攻克湖北公安地區。他西邊的杜預部,陳兵於江陵一帶,江陵城防堅固,易守難攻。杜預不想在這裡消耗時間和兵力,對它只是圍而不殲。在切斷了江陵和外部的聯繫之後。
他立即調動一部分兵力向西進攻,奪取沿江的一些城池。一個漆黑的夜晚,杜預派遣幾名得力的將領率領八百名精壯的士卒去偷襲江南的樂鄉。這支部隊在夜幕的掩護之下,神不知鬼不覺地渡過長江。他們按照主帥的計謀,一方面在山上到處點火,樹立旗幟,虛張聲勢;一方面分兵襲擊樂鄉附近的各個要害地區。這樣一來,把樂鄉城裡的吳軍都督孫歆嚇得坐卧不安,各處的吳軍也人心惶惶,不敢隨意行動。接著,杜預的這支人馬就埋伏在樂鄉城外,等待時機攻城。正巧,這時候有一支吳軍從江岸返回樂鄉;杜預的將士就喬裝打扮,混雜在吳軍的隊伍里溜進城裡,活捉了吳軍都督孫歆。杜預設計巧取樂鄉,為益州刺史王濬的水師艦隊打開通道。
得到陸軍支援的巴蜀水師率先攻克丹陽,又向湖北宜昌東南的西陵進擊。他們在行至險要之地時,遭遇吳軍所設置的鐵鏈、鐵錐阻擋。由於此前羊祜俘獲間諜,得知了這個情報,巴蜀水師並沒有因遭遇鐵鏈、鐵錐而損失船隻。王濬命善水者乘竹筏拔掉江中暗藏的鐵錐,又用火烤熱鐵鏈使其斷裂。輕鬆突破阻礙的巴蜀水軍,順利攻克了西陵、荊門,並斬殺吳軍水軍都督陸景。一路過關斬將的與杜預一起掃清江陵的外圍。
當初東吳為取江陵先是周瑜與曹仁血戰一年才的得到江陵的一部分南郡,後來東吳呂蒙白衣渡江,但此時曾經號稱三國中最為強大的吳國水軍,已害怕西晉的進攻,儘管西晉船隊大量使用了當年曹操兵敗赤壁時的布置,包括笨重的連體船,還用鐵索將船隻彼此綁定。但還是很快以絕對優勢壓制的吳國船隊,只能退守江陵。西晉的一些陸軍部隊,早已埋伏於城外。結果,進攻者就趁著吳軍撤退進城的時候,尾隨而入奪取江陵。
江陵淪喪後,東吳在沅江、湘江以南到嶺南一帶的州郡皆望風而降。為了進一步鞏固勝利,晉武帝司馬炎立刻調整了戰略,將作戰的主導由全面進攻轉到巴蜀水軍東擊上。他首先命令杜預部南下鎮撫零陵、貴陽、衡陽三郡並調撥1.7萬人給巴蜀艦隊。接著讓巴蜀艦隊沿江東下,攻克夏口與武昌。接著再調1.3萬人來補充巴蜀艦隊。
與此同時,王渾部殲滅了張悌率東吳三萬精兵,把戰線成功推進至江邊。雖然部下將領都建議應該乘、張悌率東吳三萬精兵,被殲滅,龍驤將軍王濬水軍已下武昌,乘勝東下,所向皆克,吳國上下震驚,已是土崩瓦解之勢,應速揮軍渡江,直搗建業,定能不戰而逼降東吳。」但王渾擔心冒進違背司馬炎的君命,不但前進,反而要等待王濬軍的到達,然後再統一節制王濬等軍渡江作戰。
琅邪王司馬伷所率的一路大軍,自正月出兵以來,迅速進至塗中後,令琅邪相劉弘率兵進抵長江,與建業隔江相峙,以牽制吳軍;同時派長史王恆率諸軍渡過長江,直攻建業。王恆軍進展順利,一一擊破吳沿江守軍,殲滅吳軍五六萬人,俘獲吳督蔡機。王濬軍在長江上中游獲勝之後,便揮軍順流而下,三月十四日到達牛渚。當進至距建業西南五十里時,吳主孫皓才派遣游擊將軍張象率水軍一萬前往迎擊;但吳軍此時已成驚弓之鳥,張象的部隊一望見晉軍的旌旗便不戰而降。王濬的兵甲布滿長江,旌旗映亮天空,聲勢十分盛大,繼續向前推進。
此時,王渾、王濬和司馬伷等各路大軍已逼近吳國京師建業長江的北岸,吳國司徒何值、建威將軍孫宴等交出印信符節,前往王渾軍前投降。困守建業(南京)的孫皓,見西晉的兵馬正在逼近首都,知道自己大勢已去,便採用光祿勛薛瑩、中書令胡沖等人的計策,分別派遣使者送信給王渾、王濬、司馬伷,請求降服,企圖挑唆三人互相爭功,引起晉軍內部分裂。使者先把印璽送給司馬伷。王濬此時正揮軍直進,三月十五日行至三山(今江蘇南京西南)時,王渾派使者命其暫停進軍,王濬不理,借口風太大,無法停船為由,扯起風帆直衝建業。當日,王濬統率水陸八萬之眾,方舟百里,進入建業。吳主孫皓反綁雙手、拉著棺木,前往王濬軍門投降。至此,晉軍連克東吳四州、四十三郡,降服吳軍二十三萬,東吳政權宣告滅亡,三國長期分裂的局面也隨之結束。
晉滅吳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突破長江天塹的江河進攻戰。此役創造了水陸俱進、多路並發、順流直下的大江河進攻方略,亦為後世用兵長江提供了借鑒。司馬炎對滅吳戰爭的戰略策略的運用則是相當出色的。戰前,多年來西晉便採取了瓦解東吳軍民鬥志的一系列策略,臨戰中它又進行周密的作戰策劃和部署,以六路大軍東西對進,三面齊攻,有主有從,戰略上的協同和配合環環相扣,甚為默契,做到了計而後戰,穩操勝券。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無窮無盡的苦難,比之西漢,人口大為減少,生產出現了大倒退。三分歸晉之後,社會比前安定,政府又採取一系列措施,如移吳、蜀稠密的人口於地廣人稀的北方,勸課農桑,輕徭薄賦等,因此,農業生產在全國各地都得到了很大的恢復。但不久之後西晉亡國拉來了一個更長的亂世。
相关参考
文/貝勒說史序言:在人類的戰爭史上,曾經發生過不計其數的戰爭。而在這些戰爭史上的國家中,有衆多打仗最不要命的國家中,能排進前三的國家中,貝勒個人認爲如下國家:中國、德國、日本、這三個國家可以說是世界打
眾所周知,日本天皇在幕府時代淪為武士的傀儡。但不是所有幕府時代的天皇都甘於忍受傀儡的地位,有幾位天皇就起來反抗幕府。這種天皇起兵反抗幕府的行為有一個可笑又可憐的專有名字——禦謀反。日本歷史上大規模的禦
剛剛,中國駐俄羅斯使館微信公眾號發布關於澄清「俄羅斯將大規模驅逐中國公民」不實消息的聲明,聲明內容如下:日前,個別媒體和自媒體稱「俄羅斯政府將大規模驅逐中國公民」。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鄭重聲明,經中俄兩
核武器一直都是大國之間互相牽制的重要戰略武器,核武器的存在使世界的局勢至今仍然保持平衡,也是現在世界上大國之間爆發不了大規模戰爭的重要原因。歷史上也就只有日本這個國家領教過原子彈的威力。在二戰的末期,
核武器一直都是大國之間互相牽制的重要戰略武器,核武器的存在使世界的局勢至今仍然保持平衡,也是現在世界上大國之間爆發不了大規模戰爭的重要原因。歷史上也就只有日本這個國家領教過原子彈的威力。在二戰的末期,
縱觀人類歷史,從某方面來說,就是一部戰爭史,從原始社會開始,各部落之間為了爭奪地盤,大大小小的戰爭從未斷絕。進入奴隸社會之後,戰亂比以前更多,真正稱得上太平盛世的時間很短,且不說世界史,只看中國歷史的
秦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後有兩百多名政府首腦和外國元首參觀訪問,也是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金字招牌,還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每一個去西安旅遊的人,幾乎都不會錯過秦陵兵馬俑,感受昔日秦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爭可以說是最為關鍵的一場戰爭。蘇德雙方在這場戰爭中先後投入超過1000萬人。這種規模的戰爭,在人類史上都是少有的。蘇德戰爭還是戰爭史上經典的反敗為勝案例。德軍在戰爭前期勢如破竹
僑置郡縣是中國歷史上存在的一個特殊政區,它即無實際的土地,也無實際的官員。僑置郡縣大規模的設置起於五胡亂華與永嘉南渡之後,但後來隨著南方漢人收復北方無望,僑置郡縣就成了南朝政府的累贅。一、永嘉南渡後的
爲何日本多次攻打中國,而中國卻不主動進攻?劉伯溫早給出答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爲了抵禦美國軍隊強大的優勢,挽回其敗局,利用日本人狂熱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