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的历史来源

Posted 布朗

篇首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涂鸦的历史来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涂鸦的历史来源

1.“涂鸦”的起源

一、社会背景:

1960年代到80年代的纽约市区是个充满热诚又讲求快速步调的城市,居住环境的狭隘把生活抛露在街头,加上社会的贫富差距悬殊,对於生活在此种社会压力下的次文化社会边缘人,已足以形构成所谓的反文化小团体。何况贫民区里有著一群被视为社会问题的失业、失学的西裔或黑人青年。他们在反种族歧视、反战、反性压抑、反权力压抑的运\\动思潮中,触及到生存环境所带来的种族问题、贫穷、就业的束缚,形成一股地域性的反文化社会行为。涂鸦就起源於濒临毁灭的纽约社会边缘,由一群可与当局挑战的小孩将世俗文化的碎片再重新架筑起来。它开始於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盛行不衰。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已有一群艺术家依此维生,发展其有独特风格的涂鸦艺术。

二、涂鸦之意:

涂鸦(Graffiti)意大利文之意是「乱写」,而涂鸦(Graffiti)(复数形态)则指在墙壁上乱涂写出的图像或画。基本上,Graffiti是一种近於书写的行为,文字占相当多数,形象的符号或图形、标志等也是常见的内容,但多半的形象是以类似书写的方式,扼要地表明意图,不刻意去细致描绘。

三、涂鸦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1970年代初期,当罐装喷漆随处可购得后,从地下铁的火车车箱到月台上、到街道的墙面,一直到厕所里的壁面,到处可见各式各样色彩鲜艳的涂鸦。早期的涂鸦创作以文字为主,那些涂鸦画的创作者称自己为「写手」(writer)而非「画家」(painter),而且通常是匿名的,他们流行用街道号码取假名,比如TAKI 183、JULIO 204、FRANK 207,画地盘的意味十分浓厚。大部分的涂鸦创作者既不是专业艺术家也不是艺术系的学生,而是来自於布朗克斯、布鲁克林与哈林区的街头少年。涂鸦的行为本身是一种对於权威的反叛,而涂鸦的本身是一种表达的形式,藉由这样的行为,或许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行为艺术,很快地引起社会、政治界、媒体以及主流艺坛的注意,於是涂鸦文字逐渐减少,转变成大型精致的卡通图像。学院派艺术家也跟进,於是专业涂鸦人开始出现,类似像联盟的团体也纷纷出现了,之后涂鸦绘画开始进驻艺廊,供人「欣赏」、「收藏」、「买卖」、「投资」。世界各国便兴起了一股涂鸦热潮。涂鸦艺术的命运,跟同时期崛起的摇滚乐十分类似。一开始人们藉这种创作型态反抗体制、表达不满、发泄情绪、控诉社会,结果却被整个资本体系收编,由原先的反文化成为艺术的主流。

1970年代到1980年代,纽约的画廊开始举办涂鸦艺术展览,把街头的涂鸦艺术家请到画廊中来,涂鸦因而成为高雅的艺术创作形式。重要的展览活动有:

1. 最早的涂鸦艺术展览是1972由纽约曼哈顿的苏活区的「刀片画廊」举办。

2. 1975年联合涂鸦艺术家(United Graffiti Artists)在纽约的「艺术家空间」(Artist Space)展出。

3. 1980年推出「时代广场展」-「涂鸦」从此真正开始大批地展示,并引起艺术界的瞩目。

4. 1983年是涂鸦艺术的颠峰期,首次的美术馆大展在鹿特丹的伯依曼斯-范·波尼肯美术馆(Boymans-van Beuningen Museum)展出。

5. 「后涂鸦」的展览则在辛德尼·杰尼斯(Sidney Janis)的画廊举办。

四、涂鸦的风格战:

1. 早期涂鸦喜好以单一色彩,并用非双关性引用语,如「烟缕的符号」及哈罗等。

2. 接著,将文字形式箭矢化变成王冠,让它戴在人物头顶上以示庄严。

3. 后来,以耀眼、醒目、突出为目标,开始以高彩度喷漆再地铁或大街道上大写自己的魂名并以对比色或黑色将其圈围,甚至又以镶条、斜纹、星形、西洋棋盘或圆点花样等装饰,希望将名字突显出来。

4. 70年代中期,以改变自我的象徵形式出现,内容大多为卡通影片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大多以被攻击的姿势出现。

5. 涂鸦背景愈来愈复杂,喷漆因为装置的改良而使功能发挥到极致,燃烧的太阳、星星、子弹划风而过,风景画、自画像、抽象符号等,组合并重生出另一个有趣的画面。

五、涂鸦者与涂鸦艺术家的差异:

1. 涂鸦者没有传统的包袱,可以自由创作,直接传达其情绪;受过学校训练的涂鸦艺术家则以美学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现况。

2. 涂鸦者以一种无特殊记号的签名方式,出现制造突出群众的风格;涂鸦艺术家则以一种去除个人化的风格融入群众中,其作品风格如广告或政治宣言,以标准的印刷字体签名。

------------------重庆猫儿--------------

2.涂鸦的来历

涂鸦的来历 古代“涂鸦”最初是用来指在古迹、古墓或废墟上找到的铭文或图画,后来包括很多可以被认为是污损公物的画作 (如画在行人道旁或墙上的图画) 。

如果一项纪念物的作者在他的作品刻上铭文,不算是涂鸦。 第一个可以被称为“现代涂鸦”的画作位于古希腊城邦以弗所 (今土耳其境内)。

此图的内容是一个手印、一个心形图案、一个脚印和一个数字。根据此城的游客指南,该图画被认为是一个**广告,教导观看者沿脚印的方向走数字所指的步数去寻找妓女,并按照手印所指的数额付钱。

古埃及和古罗马人均有于他们的墙上或纪念碑前涂鸦。庞贝古城的涂鸦因为城市被火山灰淹没而完整地保存下来。

这些出土的涂鸦作品包括当时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包括日用拉丁文、骂人话、咒语、示爱宣言、政治言论等。其中一处甚至涂有“小心恶犬”的标语。

维京人在东征西讨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涂鸦。其中在罗马和爱尔兰至今仍存有维京人涂鸦作品的遗迹。

另外,君士坦丁堡的苏菲亚大教堂也曾遭维京人的涂鸦破坏。 拿破仑远征埃及时,他的士兵也有在碑石上刻名留念。

现代踏入20世纪,一种“到此一游”的涂鸦在欧美各地流行起来。这种涂鸦的内容像是有一个人爬上墙上偷看,人们只看见他的眼和鼻。

其下有一句“到此一游”或“甚么?没有某物?”的字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随著战机的盛行,在机身上涂鸦也流行起来。

战后,世界各地很多大城市都有一批如童党的人在各处的墙壁上涂鸦,多是留下自己的名字以宣示在涂鸦处附近的控制权。但到了20世纪末,这种行为开始和童党脱离关系,慢慢变成一种个人创作。

一些人是“为涂鸦而涂鸦”,或是为了增加自己作为涂鸦艺术家的名声和技术而涂鸦。个人涂鸦在形式和动机都和有组织涂鸦有所不同。

例如个人涂鸦的艺术动机便比有组织涂鸦为高;另外个人涂鸦所用的媒介也十分广,包括墙壁、建筑物,甚至货运列车。 有时涂鸦和笔名一样,能反映作者的修养。

有时涂鸦所包括的是创作的年份、作者的名字及其简称,或反映作者的一些经历、回忆或追忆。一些涂鸦内容甚至含有隐语。

有些有追思去逝者意义的涂鸦即使是涂在商店正门上,店员也不敢随意涂抹。另外一些涂在废弃围栏或墙壁上而有特别意义的涂鸦,业主或政府有时也不会抹掉。

另外,也有一些涂鸦带有地方色彩。美国加州南部一些帮派的涂鸦即是如此。

一些前卫艺术家在1960年代开始研究涂鸦的理念和用处。在斯堪地那维亚甚至有一所专门研究涂鸦的学院。

由于涂鸦者需要令自己免被拘捕,很多涂鸦均以迅速完成为务。这种快速和违法的 (甚至是有组织的) 涂鸦有时被称为“涂画式签名” (tagging),并且与其他较带有艺术成份的涂鸦分开处理。

其他涂鸦文化衍生出不少术语和习俗。例如在别人的涂鸦上划线被认为是对涂鸦者的侮辱。

有时涂鸦者之间会互相竞赛,谁画出最多或最好的涂鸦作品便取胜。这种竞赛的胜利者常在涂鸦社群中受到尊重,但参与竞赛也增加了被当局捕获的危险。

如果涂鸦者企图增加厌恶性使作品难于清理,他可能会选择在屋顶涂鸦,或使用利器 (如钥匙或刀) 刻出自己的作品。 法律地位涂鸦引起了不少可能的社会压力,因为涂鸦一般都在不属于作者的平面如墙、建筑物、列车车身等出现。

亦即是说,涂鸦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元素。 常用的涂鸦工具包括喷漆和粗笔迹的标记笔。

涂鸦作品常常是迅速完成的痕迹,因为涂鸦者要避免被当局发现和拘捕。 有些城市为打击涂鸦,会在一些地方特别设立墙壁供人作涂鸦用途。

这种措施据称可以打击一些小涂鸦,但能鼓励涂鸦艺术家花时间创作一些质素高的作品而不用担心因游荡等罪名而被捕。然而,一些人不赞成这种措施,并认为合法涂鸦并未有效杜绝非法涂鸦。

不少人认为涂鸦是骚扰,或一种使物业需以昂贵价钱清理和修复的破坏。人们认为充满涂鸦的地区比较肮脏,而且犯罪事件较多,因此涂鸦可以是生活质素指标的一种。

“破窗理论”的支持者认为,肮脏的地区 (包括已受涂鸦影响的地区) 会鼓励更多的涂鸦甚至更严重的犯罪出现。纽约前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即基于此理论而在其任内推行反涂鸦措施。

该措施是美国史上最大型的反涂鸦行动之一,包括通过一项法案以禁止售卖喷漆予 18 岁以下人仕。法案也强制售卖喷漆的店主需要把喷漆锁在箱内以及放在小偷可及范围以外的位置。

一些社区组织也有组队处理涂鸦。法国的一个基督新教反涂鸦组织甚至把古代洞穴的壁画也抹掉,结果赢得了1992年的另类诺贝尔考古学奖。

1993年,一名美国青年费尔在新加坡涂鸦而被拘捕 (他在数辆名贵房车上喷漆) ,后来当地法院以1966年的涂鸦法判该青年入狱四月,及罚款 2,233 美元,以及受笞刑 (值得一提的是,该法律本是用以针对宣扬共产主义的涂鸦)。该判决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因为美国并不对涂鸦一类罪行施体罚。

纽约时报曾多次发表社论抨击新加坡当局的判决,并呼吁美国人到新加坡的外交部门抗议。虽然新加坡政府接获很多特赦的要求,但费尔仍在1994年5月5日受笞刑。

英国在2003年通过一项反社会行为法案以对付涂鸦。次年的“清洁不列。

3.涂鸦的起源史和发展历程

涂鸦的由来

涂鸦”一词,原是唐朝卢仝说其儿子乱写乱画顽皮之行,典故出自《玉川子集.云添丁》:

卢仝有个儿子叫添丁,喜欢乱涂乱写,常把卢仝的书册弄得又脏又乱。卢仝因此写了一首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把儿子的顽皮和自己的无奈描写得唯妙唯肖。

后来,人们便从卢仝的诗句里得出“涂鸦”一词,流传至今。

Graffiti:我们俗称的涂鸦,也有希腊文的 “Graphein”。

最为认同的说法是graffiti起源于1966年美国的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开始时, graffiti没有piece的概念, 只是简单的写tag等, 而这些graffiti writers(涂鸦者)的tag除了是自己的绰号还有自家门牌号之类,直到后期1971- 1974, 越来越多的writers开始在字型, 效果等上钻研. 80年代, writers在车上, 火车等不同表面上做graffiti, 墙不再是唯一介质了。一直发展到现在, writers有更多方法和途径。让人们认识他(她), Video Graf, cyber space等等……

涂鸦艺术和嘻哈音乐一样都起源于纽约的布朗克斯区,布朗克斯(Bronx)是唯一一个和美国本土连在一起的街区,也是纽约最穷的街区。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这里就被黑人和来自中北美洲的拉丁裔居民所占领。他们住在政府修建的设备简陋的贫民公寓里,外面是破败的街道和荒芜的杂草。

多年的贫穷生活使得黑人青少年极度崇拜金钱,当职业运动员是他们迅速致富的一条捷径。那段时间布朗克斯区内不多的几块篮球场上经常可以看见一群群光着膀子的黑人小伙子在打篮球,许多人脖子上都带着指头粗的金项链。对金钱的崇拜使得当众炫耀财富成为布朗克斯区的一种时尚。当然也就有很多青少年做起了做起贩毒、老鸨等违法的行当。

做这些违法的事情很有可能被警察抓住,或被街头小混混盯上。因此这些人纷纷组织起帮会来保护自己。一时间布朗克斯涌现出无数黑社会组织,什么“原始骷髅”、“野蛮浪人”、“标枪队”、“皇家巫师”、“七皇冠”等等,不一而足。当时很多年轻人为了寻找一种归属感而加入到各种帮派中。在他们天真的想象中,帮派就像是李小龙电影里描写的那样,一伙人团结起来和对手打架,并在打架的过程中建立永恒的友谊。

那段时间整个布朗克斯到处可见涂写得歪歪扭扭的帮派符号,混杂着“厕所文学”似的猥亵图案。美国报纸形容布朗克斯“就像一个原始人聚居地”。难怪有人会把涂鸦和原始人联系在一起,因为人类最早的文字和绘画就是刻在墙上的,那些壁画是史前人类留下的唯一的文明记录。可随着纸张的出现,壁画反倒成了不开化的标志。尤其是当城市出现后,现代人似乎已经习惯了建筑物光洁的表面,任何图案都成了一种破坏,一种反文明的精神污染。

如果布朗克斯的壁画永远停留在帮派标签的时代,那后人恐怕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可是,几个有绘画天赋的人出于对简陋的帮派标签的不满,开始自己设计新标签,从此,这些帮派符号变得好看起来。再后来,一批富有造反精神的非帮派画家终于意识到,墙是世界上最便宜、最实用的画布,他们开始行动了。从此,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涂鸦”(Graffiti)诞生了。

真正意义上的涂鸦艺术家大多数都和帮派无关,他们都是来自底层的穷人,喷漆罐和颜料都是从商店里偷来的。他们都是一些有想法的人,从此纽约的墙上出现了警世格言。他们都是一些有才华的人,许多绘画方面的新鲜笔法(尤其是美术字体)由此出现。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一群极富表达欲望的人,他们没有报酬,心甘情愿地常年出没在纽约的黑夜里,为的只是让行人看一眼自己的作品。为了和帮派的“贴标签者”,以及头脑简单的涂鸦者划清界限,他们把自己叫做“作家”(Writer),而不是“画家”(Painter)。

为了不让警察抓住,也为了给自己的作品增添一种神秘的色彩,这些“作家”都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签名。他们的签名大都是一个简单的单词,加一个数字后缀。第一个被报纸提及的“作家”名叫“Taki 183”,那篇文章出现在1971年的《纽约时报》上。主角真名叫做德米特利斯(Demitrius),Taki是德米特利斯的希腊文简称,183是他居住的街道的名字。那篇报道是第一篇比较严肃的讨论涂鸦文化的文章。

4.涂鸦文化的来源是什么

涂鸦首先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街头涂鸦文化已经散布到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在纽约、柏林、伦敦、哥本哈根等一些大城市,并慢慢被人们接受,而且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其根本的经济制度导致美国社会中,人们生活的水平贫富差距十分悬

街头涂鸦

殊。这样的社会状况便会挑起人们的一些不满与反叛,从而出现了一些像街头篮球,街舞,涂鸦,HIP&HOP,RAP的歌曲等一些美国街头特有的文化行为,这也是美国街头反叛文化产生的根源。

5.涂鸦最初的意义和起源

Graffiti:我们俗称的涂鸦,也有希腊文的 “Graphein”。

最为认同的说法是graffiti起源于1966年美国的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开始时, graffiti没有piece的概念, 只是简单的写tag等, 而这些graffiti writers(涂鸦者)的tag除了是自己的绰号还有自家门牌号之类,直到后期1971- 1974, 越来越多的writers开始在字型, 效果等上钻研. 80年代, writers在车上, 火车等不同表面上做graffiti, 墙不再是唯一介质了。

一直发展到现在, writers有更多方法和途径。让人们认识他(她), Video Graf, cyber space等等…… 涂鸦艺术和嘻哈音乐一样都起源于纽约的布朗克斯区,布朗克斯(Bronx)是唯一一个和美国本土连在一起的街区,也是纽约最穷的街区。

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这里就被黑人和来自中北美洲的拉丁裔居民所占领。他们住在政府修建的设备简陋的贫民公寓里,外面是破败的街道和荒芜的杂草。

多年的贫穷生活使得黑人青少年极度崇拜金钱,当职业运动员是他们迅速致富的一条捷径。那段时间布朗克斯区内不多的几块篮球场上经常可以看见一群群光着膀子的黑人小伙子在打篮球,许多人脖子上都带着指头粗的金项链。

对金钱的崇拜使得当众炫耀财富成为布朗克斯区的一种时尚。当然也就有很多青少年做起了做起贩毒、老鸨等违法的行当。

做这些违法的事情很有可能被警察抓住,或被街头小混混盯上。因此这些人纷纷组织起帮会来保护自己。

一时间布朗克斯涌现出无数黑社会组织,什么“原始骷髅”、“野蛮浪人”、“标枪队”、“皇家巫师”、“七皇冠”等等,不一而足。当时很多年轻人为了寻找一种归属感而加入到各种帮派中。

在他们天真的想象中,帮派就像是李小龙电影里描写的那样,一伙人团结起来和对手打架,并在打架的过程中建立永恒的友谊。 那段时间整个布朗克斯到处可见涂写得歪歪扭扭的帮派符号,混杂着“厕所文学”似的猥亵图案。

美国报纸形容布朗克斯“就像一个原始人聚居地”。难怪有人会把涂鸦和原始人联系在一起,因为人类最早的文字和绘画就是刻在墙上的,那些壁画是史前人类留下的唯一的文明记录。

可随着纸张的出现,壁画反倒成了不开化的标志。尤其是当城市出现后,现代人似乎已经习惯了建筑物光洁的表面,任何图案都成了一种破坏,一种反文明的精神污染。

如果布朗克斯的壁画永远停留在帮派标签的时代,那后人恐怕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可是,几个有绘画天赋的人出于对简陋的帮派标签的不满,开始自己设计新标签,从此,这些帮派符号变得好看起来。

再后来,一批富有造反精神的非帮派画家终于意识到,墙是世界上最便宜、最实用的画布,他们开始行动了。从此,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涂鸦”(Graffiti)诞生了。

真正意义上的涂鸦艺术家大多数都和帮派无关,他们都是来自底层的穷人,喷漆罐和颜料都是从商店里偷来的。他们都是一些有想法的人,从此纽约的墙上出现了警世格言。

他们都是一些有才华的人,许多绘画方面的新鲜笔法(尤其是美术字体)由此出现。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一群极富表达欲望的人,他们没有报酬,心甘情愿地常年出没在纽约的黑夜里,为的只是让行人看一眼自己的作品。

为了和帮派的“贴标签者”,以及头脑简单的涂鸦者划清界限,他们把自己叫做“作家”(Writer),而不是“画家”(Painter)。 为了不让警察抓住,也为了给自己的作品增添一种神秘的色彩,这些“作家”都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签名。

他们的签名大都是一个简单的单词,加一个数字后缀。第一个被报纸提及的“作家”名叫“Taki 183”,那篇文章出现在1971年的《纽约时报》上。

主角真名叫做德米特利斯(Demitrius),Taki是德米特利斯的希腊文简称,183是他居住的街道的名字。那篇报道是第一篇比较严肃的讨论涂鸦文化的文章。

很快,涂鸦者们就不满足于静止不动的墙了,他们打起了地铁车厢的主意。纽约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地铁系统,铁轨像街道一样遍及整个纽约市。

那时,上早班的纽约居民经常会惊讶地发现,昨晚还好好的地铁车厢突然变成了一个流动的涂鸦展览会,上面画满了五颜六色的图案。那些字母都好像是一个个气泡,充满了动感。

最绝的是,换了一趟车,居然还是一样的图案!于是,他们记住了一个签名:Phase 2。 这个Phase 2是70年代初期最有名的涂鸦画家,他原名叫隆尼伍德(Lonny Wood),毕业于布朗克斯区克林顿中学。

这个中学曾是早期涂鸦画家开会的地方,离这里不远就是纽约交通局的停车场,报废的地铁车厢就囤积在那里。因此那个停车场成了他们练手的地方。

伍德是个黑人,极富才华。他创造的“气泡字母”是布朗克斯涂鸦风格的最佳代表,被誉为是涂鸦界的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著名的爵士小号手)。

继Phase 2之后,纽约的涂鸦又经历了多次风格转变,出现了三维字母,列车动画(一系列人物动画,地铁列车开起来之后人物就活动起来)等一系列新创意。一批有才华的涂鸦画家成了明星,比如SUPER KOOL 223、El Marko174、Staff 161、Cliff 159、Flint 707等等。

当时的纽约市长林赛对此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因为混乱的纽约市有许。

6.涂鸦的来历

涂鸦的来历 古代“涂鸦”最初是用来指在古迹、古墓或废墟上找到的铭文或图画,后来包括很多可以被认为是污损公物的画作 (如画在行人道旁或墙上的图画) 。

如果一项纪念物的作者在他的作品刻上铭文,不算是涂鸦。 第一个可以被称为“现代涂鸦”的画作位于古希腊城邦以弗所 (今土耳其境内)。

此图的内容是一个手印、一个心形图案、一个脚印和一个数字。根据此城的游客指南,该图画被认为是一个**广告,教导观看者沿脚印的方向走数字所指的步数去寻找妓女,并按照手印所指的数额付钱。

古埃及和古罗马人均有于他们的墙上或纪念碑前涂鸦。庞贝古城的涂鸦因为城市被火山灰淹没而完整地保存下来。

这些出土的涂鸦作品包括当时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包括日用拉丁文、骂人话、咒语、示爱宣言、政治言论等。其中一处甚至涂有“小心恶犬”的标语。

维京人在东征西讨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涂鸦。其中在罗马和爱尔兰至今仍存有维京人涂鸦作品的遗迹。

另外,君士坦丁堡的苏菲亚大教堂也曾遭维京人的涂鸦破坏。 拿破仑远征埃及时,他的士兵也有在碑石上刻名留念。

现代踏入20世纪,一种“到此一游”的涂鸦在欧美各地流行起来。这种涂鸦的内容像是有一个人爬上墙上偷看,人们只看见他的眼和鼻。

其下有一句“到此一游”或“甚么?没有某物?”的字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随著战机的盛行,在机身上涂鸦也流行起来。

战后,世界各地很多大城市都有一批如童党的人在各处的墙壁上涂鸦,多是留下自己的名字以宣示在涂鸦处附近的控制权。但到了20世纪末,这种行为开始和童党脱离关系,慢慢变成一种个人创作。

一些人是“为涂鸦而涂鸦”,或是为了增加自己作为涂鸦艺术家的名声和技术而涂鸦。个人涂鸦在形式和动机都和有组织涂鸦有所不同。

例如个人涂鸦的艺术动机便比有组织涂鸦为高;另外个人涂鸦所用的媒介也十分广,包括墙壁、建筑物,甚至货运列车。 有时涂鸦和笔名一样,能反映作者的修养。

有时涂鸦所包括的是创作的年份、作者的名字及其简称,或反映作者的一些经历、回忆或追忆。一些涂鸦内容甚至含有隐语。

有些有追思去逝者意义的涂鸦即使是涂在商店正门上,店员也不敢随意涂抹。另外一些涂在废弃围栏或墙壁上而有特别意义的涂鸦,业主或政府有时也不会抹掉。

另外,也有一些涂鸦带有地方色彩。美国加州南部一些帮派的涂鸦即是如此。

一些前卫艺术家在1960年代开始研究涂鸦的理念和用处。在斯堪地那维亚甚至有一所专门研究涂鸦的学院。

由于涂鸦者需要令自己免被拘捕,很多涂鸦均以迅速完成为务。这种快速和违法的 (甚至是有组织的) 涂鸦有时被称为“涂画式签名” (tagging),并且与其他较带有艺术成份的涂鸦分开处理。

其他涂鸦文化衍生出不少术语和习俗。例如在别人的涂鸦上划线被认为是对涂鸦者的侮辱。

有时涂鸦者之间会互相竞赛,谁画出最多或最好的涂鸦作品便取胜。这种竞赛的胜利者常在涂鸦社群中受到尊重,但参与竞赛也增加了被当局捕获的危险。

如果涂鸦者企图增加厌恶性使作品难于清理,他可能会选择在屋顶涂鸦,或使用利器 (如钥匙或刀) 刻出自己的作品。 法律地位涂鸦引起了不少可能的社会压力,因为涂鸦一般都在不属于作者的平面如墙、建筑物、列车车身等出现。

亦即是说,涂鸦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元素。 常用的涂鸦工具包括喷漆和粗笔迹的标记笔。

涂鸦作品常常是迅速完成的痕迹,因为涂鸦者要避免被当局发现和拘捕。 有些城市为打击涂鸦,会在一些地方特别设立墙壁供人作涂鸦用途。

这种措施据称可以打击一些小涂鸦,但能鼓励涂鸦艺术家花时间创作一些质素高的作品而不用担心因游荡等罪名而被捕。然而,一些人不赞成这种措施,并认为合法涂鸦并未有效杜绝非法涂鸦。

不少人认为涂鸦是骚扰,或一种使物业需以昂贵价钱清理和修复的破坏。人们认为充满涂鸦的地区比较肮脏,而且犯罪事件较多,因此涂鸦可以是生活质素指标的一种。

“破窗理论”的支持者认为,肮脏的地区 (包括已受涂鸦影响的地区) 会鼓励更多的涂鸦甚至更严重的犯罪出现。纽约前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即基于此理论而在其任内推行反涂鸦措施。

该措施是美国史上最大型的反涂鸦行动之一,包括通过一项法案以禁止售卖喷漆予 18 岁以下人仕。法案也强制售卖喷漆的店主需要把喷漆锁在箱内以及放在小偷可及范围以外的位置。

一些社区组织也有组队处理涂鸦。法国的一个基督新教反涂鸦组织甚至把古代洞穴的壁画也抹掉,结果赢得了1992年的另类诺贝尔考古学奖。

1993年,一名美国青年费尔在新加坡涂鸦而被拘捕 (他在数辆名贵房车上喷漆) ,后来当地法院以1966年的涂鸦法判该青年入狱四月,及罚款 2,233 美元,以及受笞刑 (值得一提的是,该法律本是用以针对宣扬共产主义的涂鸦)。该判决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因为美国并不对涂鸦一类罪行施体罚。

纽约时报曾多次发表社论抨击新加坡当局的判决,并呼吁美国人到新加坡的外交部门抗议。虽然新加坡政府接获很多特赦的要求,但费尔仍在1994年5月5日受笞刑。

英国在2003年通过一项反社会行为法案以对付涂鸦。次年。

7.“涂鸦”一词的由来

涂鸦

1、涂鸦,作为一个词语,不是外来词。

涂鸦一词起源于唐朝卢仝说其儿子乱写乱画顽皮之行,典故出自《玉川子集.云添丁》:

卢仝有个儿子叫添丁,喜欢乱涂乱写,常把卢仝的书册弄得又脏又乱。卢仝因此写了一首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把儿子的顽皮和自己的无奈描写得惟妙惟肖。

后来,人们便从卢仝的诗句里得出“涂鸦”一词,流传至今。

2、涂鸦,作为行为艺术,却是西方传入的。

最为认同的说法是涂鸦起源于1966年美国的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开始时,涂鸦没有概念,只是简单的写分类等,这些分类除了是自己的绰号,还有自家门牌号之类。

直到后期(1971年-1974年),越来越多的涂鸦者开始在字型, 效果范围上钻研。20世纪80年代,涂鸦者们在车上,火车等不同表面上做涂鸦,墙不再是唯一介质了。一直发展到21世纪,逐渐演变成了带有时代色彩的艺术行为,许多年轻人把涂鸦与时尚的嘻哈元素结合,向多元化发展。

相关参考

北宋为啥这么恨厕所涂鸦 如厕也要实名制

话说宋徽宗时期,国家看似经济繁荣,歌舞升平,不得不承认的是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北方的辽国虎视眈眈,时刻想跨过黄河,围攻开封。在国内,政权主要把持在官二代、三代手里,典型代表是不学无术、无恶不作的高衙内...

来源于历史故事

【来源于历史故事(写成语,5个):()、()、()、()、()】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故事出

德昂族有何历史来源

  德昂族有何历史来源?为何称之为茶树之子  “德昂”,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名称,在我国史籍中出现的比较晚,直到清代,乾隆《东华录》、王昶《征缅纪闻》及光绪《永昌府志》诸书才单独有了记载,称他们为“崩龙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陆氏来源

陆氏历史来源「陆」源出:一、出自妫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田完之裔孙、齐宣王少子通(一说为季逵、季达,皆为字讹)受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其后遂有陆氏。二、为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

汾阳地名的历史来源

1.山西汾阳市有几年的历史汾阳,因位于汾河之阳(西)而得名,历史悠久。周为古兹国,县置春秋属晋,为瓜衍县地,战国属赵,为兹氏县。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地入秦,属太原郡。汉因之。公元221年(三

文峰塔的历史来源

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壁厚2.5米。砖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7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塔身有五层重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寺

历史上性王的来源

历史—姓王的由来主要源自姬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王姓由来:1、源出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

程姓的历史和来源

程姓的起源是什么程姓开宗立姓的是周代周宣王朝中的大司马休父。他因受封于程地(今河南洛阳)而得名程伯,程伯的后代就世代姓程。而程伯的祖先是重黎,重黎的祖父是颛顼,颛顼的祖父就是黄帝。另外还有一支次要的程

苗族历法有什么历史来源?苗族历法简介

苗族历法使用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外,还用1、2、3、4、5、6、7、8、9、10、自然数相辅助记时、日、月、岁,为老人祝寿:“祝120岁高寿”。十二生肖来源,与中国远古十二个氏族有关。用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一岁...

苗族历法有什么历史来源?苗族历法简介

苗族历法使用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外,还用1、2、3、4、5、6、7、8、9、10、自然数相辅助记时、日、月、岁,为老人祝寿:“祝120岁高寿”。十二生肖来源,与中国远古十二个氏族有关。用十二生肖记时、日、月、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