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辅国历史功绩
Posted 太子
篇首语: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辅国历史功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辅国历史功绩
1.唐朝 李辅国的资料
李辅国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332643963 (704~762) 唐肃宗时当权宦官。
本名静忠,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1],相貌奇丑无比。李辅国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
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唐肃宗即位后,被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握兵权,并改名为辅国。
之后又因拥立代宗即位,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大权在握后李辅国更加为所欲为,最后被人刺杀身亡。
编辑本段详细信息 李辅国四十余岁时始掌闲厩(主管宫廷的马匹簿籍),后入东宫侍太子李亨。 安史之乱时,潼关失守,唐玄宗奔蜀,静忠从太子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参加随从将士杀杨国忠的兵谏,又建议太子分玄宗麾下兵北至朔方,以谋恢复。
太子至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是为肃宗。静忠因功擢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掌握兵权,改名辅国。
李辅国后随肃宗回到长安,封郕国公。当时宰相和百官除常日朝见外,奏事必须经由辅国才能面见皇帝。
李辅国还设置了“察事厅子”数十人,侦察官员活动,官吏有小过,无不伺知,即加传讯。京兆府、县地方官和法司审判案件,皆由他决定。
颁发诏书亦由他签署后施行,属臣无敢非议。当时宰相李揆对他执子弟之礼,呼为“五父”。
李辅国 唐玄宗返回京师后,被尊为太上皇。李辅国怀疑太上皇左右有拥护玄宗复位的阴谋。
在上元元年的时候,他迫使迫太上皇迁居西内太极宫,而玄宗亲信高力士等人则被贬谪或罢官。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玄宗忧郁而死,肃宗也病危。
张皇后谋杀太子李豫而立越王李系。李辅国与另一宦官程元振同谋,拥立太子李豫,杀张后、越王李系。
唐代宗继位后,因念其拥立之功,册封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李辅国终于实现了他的宰相梦。李辅国气焰更加嚣张,他曾对代宗皇帝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实际上让代宗把军国大事都托付于他。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代宗的不满,但由于李辅国掌握军权,代宗只得忍气吞声。
就在这一年,程元振掌握了部分禁军,准备除掉李辅国,唐代宗也陆续罢免了李辅国的职务,最终把他逐出了朝廷。不久,李辅国就被人刺杀身亡。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拥戴唐肃宗 李辅国在唐玄宗年间入宫做了宦官。后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为太子的心腹。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直逼京都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 唐肃宗 太子李亨则奉命在后安抚百姓,安土重迁的百姓们希望太子留下抗击叛军。
李辅国也以国家大义劝说太子留下抗敌,太子遂与玄宗兵分两路,北上灵武。李辅国又劝太子迅速称帝,以安民心。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肃宗为人性格懦弱,此刻见李辅国忠心拥戴,便视其为左右臂,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把军政大事都委托于他。
逼压唐玄宗 公元757年,唐玄宗回到了长安。起初过着无所事事,但尚算自由的生 唐玄宗活。
肃宗与李辅国都怕玄宗复位,因此在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对玄宗步步紧逼。初则把玄宗喜欢的三百匹马收回大半,仅留下十匹;继则强令玄宗迁到皇宫内宫,只留下几个老弱病残之人伺候玄宗;然后又把对玄宗一直忠心耿耿不离不弃的心腹宦官高力士流放,强令玄宗的亲信官员陈玄礼致仕。
唐肃宗曾数次想看望重病中的玄宗也因李辅国的阻挠而未成行。 打击异己 李辅国大权在握,天下大事几乎全决定于李辅国,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经他手然后才告知肃宗。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动向,李辅国还专门派几十人负责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对于不顺从的官员加以严厉打击。
李辅国根据自己的好恶处治全国的讼案,并以皇意相标榜。地方上的节度使也是李辅国一手委派。
李辅国权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见皇帝都须经过李辅国的安排,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宗室贵人对李辅国也以“五郎”尊之,当时的宰相李揆更称李辅国为“五父”。
对于李辅国的不法行为,宗室李岘多次举报给唐肃宗,然而在李辅国的操纵下,唐肃宗却把李岘贬出了京城。一手遮天的李辅国企图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
此举遭到了宰相萧华的激烈反对。李辅国怀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诬陷萧华,并威逼皇帝用自己的亲信元载取代了萧华的相位,最终将萧华逐出京城。
李辅国 拥立唐代宗 李辅国之所以为所欲为,还得益于与肃宗皇后张氏的勾结。张皇后与李辅国内外相应,控制政权。
他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人,无论是高官还是显贵都是除之而后快。肃宗的次子建宁王李炎聪明过人,尽心辅佐太子广平王李豫,深得皇帝的欢心。
然而由于张皇后与李辅国的中伤,以致最后皇帝下诏赐死了建宁王。 唐代宗 李辅国与张皇后的狼狈为奸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可是在肃宗病重期间,李辅国与张皇后在决定由谁继承大宝的问题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李辅国支持太子李豫登基,而张皇后支持越王李系。
张皇后为了便于自己将来继续插手政局,密谋准备杀掉太子,策划越王继位。此举被李辅国的同党发现,李辅国等首先把太子保护起来,然后冲进皇宫,抓获了越王及其支持者百余人。
2.唐朝历史上真有李辅国此人吗
李辅国
(704~762)唐肃宗时当权宦官。本名静忠,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少时被阉,充当宦官高力士的仆役,四十余岁时始掌闲厩(主管宫廷的马匹簿籍),后入东宫侍太子李亨。安史之乱时,潼关失守,玄宗奔蜀,静忠从太子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参加随从将士杀杨国忠的兵谏,又建议太子分玄宗麾下兵北至朔方,以谋恢复。太子至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是为肃宗。静忠因功擢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掌握兵权,改名辅国。后随肃宗还西京长安,拜殿中监,兼闲厩、五坊等十余使,封郕国公,权势显赫。当时宰相和百官除常日朝见外,奏事必须经由辅国才能面见皇帝。辅国置“察事厅子”数十人,侦察官员活动,官吏有小过,无不伺知,即加传讯。京兆府、县地方官和法司审判案件,皆由辅国决定。颁发诏书亦由他签署后施行,属臣无敢非议。当时宰相李揆对他执子弟之礼,呼为“五父”。玄宗自蜀返京,被尊为太上皇,居南内兴庆宫。辅国对肃宗说,上皇左右有拥护玄宗复位的阴谋。上元元年(760),他以肃宗的名义逼上皇迁居西内太极宫,玄宗的亲信高力士等都被贬谪或罢官。宝应元年(762),玄宗忧郁而死,肃宗也病危。张皇后谋杀太子豫而立越王系。辅国与另一宦官程元振同谋,拥立太子豫(是为唐代宗李豫),杀张后、越王系。从此,辅国更为骄横,他对代宗说:“大家(指皇帝)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代宗虽不快,但因他手握禁军,不敢轻率,仍尊他为“尚父”,又加司空、中书令,凡事请他参预决定。就在这一年,程元振掌握了部分禁军,谋夺辅国权,代宗遂罢免辅国所有官职,进封其为博陆王,以元振代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不久,又遣人将辅国刺死。
3.唐朝的李辅国怎么死好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玄宗忧郁而死,肃宗也病危。
张皇后谋杀太子李豫而立越王李系。李辅国与另一宦官程元振同谋,拥立太子李豫,杀张后、越王李系。
唐代宗继位后,因念其拥立之功,册封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李辅国终于实现了他的宰相梦。李辅国气焰更加嚣张,他曾对代宗皇帝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实际上让代宗把军国大事都托付于他。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代宗的不满,但由于李辅国掌握军权,代宗只得忍气吞声。
就在这一年,程元振掌握了部分禁军,准备除掉李辅国,唐代宗也陆续罢免了李辅国的职务,最终把他逐出了朝廷。不久,李辅国就被人刺杀身亡。
4.唐朝李辅国是好人还是坏人
唐朝李辅国是十足的坏人李辅国 (704~762) 唐肃宗时当权宦官。
本名静忠,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李辅国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
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唐肃宗即位后,被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握兵权,并改名为辅国。
之后又因拥立代宗即位,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大权在握后李辅国更加为所欲为,最后被人刺杀身亡。
从夏朝到清代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宫中宦官太监,成千上万,且不去说好坏忠奸,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印迹者不多,象李辅国这样的宦官宰相,只他,前无古人再无来者。 大凡乱国枭雄,都有一套超乎常人的厚黑心术,李辅国是此中圣手。
阿谀奉迎,溜须拍马,他不学就会。翻云覆雨,落井下石,他无所不能。
谋害同类,残杀异已,他从不手软。从亲王、宰相到皇后、皇帝,有用时可成为手中权杖,无用了则手起刀落,痛杀干净。
李辅国一生忙碌,谋权固位,巧取豪夺,拥城国之富,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尸弃荒野。
5.唐朝大太监李辅国介绍 哪个太监杀皇后吓死皇帝
李辅国原本是高力士的马仔,长相难看,认识几个字。他混到40岁的时候,有了一点出自,掌管闲厩。之后发达,当太子的大伴
安史之乱后,李隆基跑到四川,太子李亨杀杨国忠,又麾兵北进,在宁夏称帝。这一切都是李辅国在背后辅佐。唐朝收复二京之后,李辅国官至郕国公,又掌兵权,李亨还找了一个吏部侍郎出身的女子赏给他当对食。
李亨回到长安之后,李辅国负责监察百官。但此时李隆基回到长安,李辅国怕李隆基要回皇位,于是将人搬到太极宫居住,李隆基身边的人罢免。
公元762年,李隆基病死,李亨也快不行了。皇后张氏打算杀掉太子,李辅国得知后,发动禁军,杀掉皇后,拥立太子李豫登基。
从此之后,李辅国成了唐朝二皇帝。李豫不甘心,于是买通宦官夺了兵权,将李辅国罢官。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将李辅国头颅斩下。厚葬,赠太师,谥号丑。对食元氏一族被灭
6.历史上李倓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李倓是被唐肃宗赐死的。
李倓是唐肃宗李亨的第三个儿子,是唐代宗李豫同父异母的弟弟,母亲是张宫人,在天宝年间封为建宁王,授太常卿同正员。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叛军攻向长安,李倓的祖父唐玄宗李隆基率皇族逃往成都。途中,李倓见士民慌乱,便与宦官李辅国进谏其父太子李亨,劝他收拾兵马,领导抵抗叛军。
李亨于是同意率兵北上,在北上途中,李倓率骁骑数百,每战在前。最终在郭子仪、李泌的辅助下,李亨在灵武称帝,即唐肃宗。
之后,李倓统军作战,多次击溃盘踞关中的叛军,李倓为人正直,多次向肃宗揭露李辅国、张良娣二人罪恶,李辅国、张良娣诬陷李倓欲谋害他的哥哥广平王李豫,肃宗听信谗言,将李倓赐死。
扩展资料:
李倓,作为唐肃宗的儿子,出生的时候,处于安史之乱的前期,当时的唐王朝,李隆基年事已高,每天与杨贵妃蝶蚌情深,朝堂上面,是几方势力在相互较量。
李倓的父亲,作为东宫的太子代表着东宫的势力,李亨,虽然被唐玄宗推上了太子的位置上,但是对于朝堂上面,李林甫为首的势力,杨国忠的势力是非常信任和恩宠的。
因此,李亨这个皇子,从坐上储君之位的第一天,一直是小心谨慎,提心吊胆的,后来,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李隆基携带家眷仓皇逃跑。
天宝十五载夏,在叛军已经大举攻向长安的时候,看到在逃跑的途中,四处因战乱而到处流浪的灾民们,李倓和当时的宦官李辅国,劝谏自己的父亲,太子李亨收拾兵马,带领大家一起抵抗叛军。
李倓的骁勇善战和有勇有谋的才干智慧,在新唐书与旧唐书等相关资料当中,都有所记载。后世对于这位乱世王爷当时所建立的功绩也是评价很高的。
也正是李倓的这一次的进谏,太子李亨愿意带领将士们,挥兵讨伐叛乱的乱臣贼子。在此次的战役当中,李倓身为皇子,一马当先,以身作则,带领着一众得得官兵们,骁勇善战。
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亨登基称帝。李亨是一名将才,在作战当中,一马当先,身先士卒,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
因此也打赢了不少的战役,李倓为人刚正不阿,因此,十分的看不惯李辅国、张良娣的一些所作所为。
曾经多次的向李亨进谏,直言不讳的对于李辅国、张良娣等人的作为指出不对的地方,也因此得罪了李辅国、张良娣一伙人。
后来李辅国、张良娣想要把李倓当做导火索去诬陷广平王李豫,陷害李倓,肃宗听信谗言,赐李倓死。
正因为李倓系冤死,故而在广平王李俶即位后,深思建宁之冤,追赠齐王;,历三年,又追谥承天皇帝,葬于顺陵,附神主于奉天皇帝庙,同殿而室,并以兴信公主女儿张氏为恭顺皇后,配为冥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倓
相关参考
李辅国死后,代宗下令有司追捕刺客,并用木头做了一个脑袋,安在李辅国的无头尸上,加以安葬,并追赐他为太傅。 李辅国究竟是怎么突然被杀的?历来说法不一,至今仍是不解之谜。史学界一般有三种说法: 说
你们知道李辅国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762年10月19日,长安城内外一片笑语欢声,朝野上下奔走相告:权宦李辅国被杀了!(一)献策上位李辅国,本名李静忠,排行第五,天生一副歪瓜裂枣的奇丑模样。他
...起什么大风大浪。可是唐朝的太监就与众不同了,尤其以李辅
...起什么大风大浪。可是唐朝的太监就与众不同了,尤其以李辅
李辅国(704年―762年),唐肃宗时当权宦官,唐代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静忠,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李辅国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唐肃宗即位后,被加封为元帅府...
李辅国 唐朝时期,宦官很多,他们嚣张跋扈,肆无忌惮,还误国误民。时期有个很牛的太监,叫李辅国。 李辅国本来是一个主管宫廷马匹簿籍的小官,而且是个太监,但是因为服侍李亨服侍的特别好,渐渐的成了李
唐朝中后期真是惨不忍睹,绝大多数皇帝毫无实权可言,只能任由大臣和权阉摆布。其中就出了一个叫李辅国的太监,人称五郎。这李辅国权利最大的时候,连皇帝下到圣旨都必须他签字同意才是实施。当朝宰相更是对李辅国亲
一、唐肃宗是怎么死的公元762年四月中旬,肃宗患病,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视事。四月,玄宗病死,他悲恸不止,病情加剧。张皇后召见太子,皇后说:“李辅国久掌禁兵,权柄过大,他心中所怕的只有我和你。眼下陛下病
清朝的太监们为何无法专擅朝政?我国历史上的太监很多,但是我们所熟知的大多都是那些为非作歹,祸国殃民之辈。从赵高到李辅国,从刘瑾到魏忠贤,可以说凡是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太监们,没有一个不是才智过人之辈
十大著名太监:赵高、张让、高力士、李辅国、蔡伦、王振、魏忠贤、刘瑾、郑和、李莲英。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