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烧锅历史
Posted 田家
篇首语:成年人的平和,一半是理解,一半是算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田家烧锅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田家烧锅历史
1.1898年的中国历史
4月23日俄工程师希特洛夫斯基率特别考察队到哈,驻田家烧附近的大车店,为即将来哈的筑路工程人员安排住处。5月5日工程师希特洛夫斯基考察队收买田家烧锅,作铁路工程局驻地(此时,田家烧锅有房32所,因受匪滋扰已停产)。
5月8日维谢洛费佐办夫在香坊建立哈尔滨的第一座俄国气象站。
7月6日中俄签订《东省铁路公司续订合同》七款,决定铺设中东铁路南部支线。
7月 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在香坊开办(行长卡普列里)。
8月1日中东铁路第一号轮船在伊曼安装完毕,开航松花江。俄国东正教在西香坊军官街(后称军政街现名香坊街)建立尼古拉教堂(司祭茹拉夫斯基)。
8月24日俄国人鲁西阿尔商铺(理发兼售化妆品)在香坊开业(后改称“布朗士” 商铺)。
10月10日中东铁路在香坊开办第一所铁路小学校。
12月份
中东铁路护路队扩编,从俄国阿穆尔军区抽调250名士兵,组建一步兵连,开入哈尔滨。
俄商波波夫兄弟商会在哈开办(专门供应铁路木材)。
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附近地段拨给散居于哈尔滨的中国人,这条街后来 被称为“中国大街”(现中央大街)。
马家沟木桥建成。
松花江涨水,道里和道外部分地区被淹没。
2.哈尔滨有哪些历史故事
1、上号
历史上的香坊地区,名字称谓颇多,曾有"田家烧锅镇"、"老哈尔滨"(旧哈尔滨)和"上号"之称。
香坊为何称"上号"还有几种传说:一是1932年松花江发大水,道外被淹,群众逃难至香坊,因香坊地势高故称上号,道外称下号;二是中东铁路修建时香坊是堆放建筑材料的地方,因香坊地势高于道里,故称"上号"。
另外,人们还习惯于把香坊东部称东香坊(东号),把香坊西部称西香坊(西号)。上述几种称谓一直延用至今。
2、裤裆街
天一街旧称裤裆街,当属哈尔滨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一条街,便是一段历史,而天一街究竟埋藏着多少兴亡之事,只有你亲手叩一叩这条街历史之门才会知道。
裤裆街,顾名思义,这条街是“人”字形,一些当铺、小店就在“人”字形两撇的交点上。这条街由太古街到裤裆街开始分道,一条通往道外边的渡口,一条通往道里的兆麟公园(原有三五渔棚)、九站(原有哨卡一座),这便是裤裆街的由来。
1933年,因“裤裆”二字不雅,改称天一街。如今,天一街早已从市区地图上消失,但那时候人的创业精神、功绩将会永存。
3、三十六棚
现在人们几乎淡忘了这样一件事:在经纬十二道街到工程街一带,百年前曾有一个让人心寒的名字——三十六棚。三十六棚是老哈尔滨人对铁路车辆厂及其工人住宅区的统称,这里是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遗留下的贫民窟。“三十六棚”,顾名思义就是贫民窟的代称了。
4、桃花巷
在旧社会,哈尔滨市老道外桃花巷,每天晚上都会传出"见客了"的吆喝声,这是妓院的龟奴、老鸨子在"喊堂"(招呼接客)。鼎盛时,哈尔滨曾有烟花女子7000多人,桃花巷等地曾"娼盛"一时,街因人而得名。
5、地包
“地包小市”,老哈尔滨人没有不知道的,这里是哈尔滨最早的集市,也是老哈尔滨最繁华的地方!
旧时,人们管抚顺一带叫做“地包”,却不是因为这里地势高!“地包”是俄语“机车库”的音译,早些年附近大民兴街有座“莫斯科兵营”,周围慢慢也聚集了很多乡民,形成集市后,人们开始把抚顺街和安宁街一带叫做“小地包”,把铁路车辆段大墙外和锁厂一带叫“大地包”。
3.“香坊”这个名字的由来
历史上的香坊地区,名字称谓颇多,曾有"田家烧锅镇"、"老哈尔滨"(旧哈尔滨)和"上号"之称。
"田家烧锅"是香坊区最早的名称,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805年(嘉庆10年),山东黄县人田保辉、田炳辉兄弟一家6口人由河南(指吉林榆树县)来东香坊开荒种地,开办烧锅,逐渐形成了较大城镇,历史上称"田家烧锅镇"。1900年7月,田家烧锅镇被俄军焚毁,其名随之消失。
"老哈尔滨"是继田家烧锅之后香坊历史上又一名称。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沙皇俄国确定香坊为筑路指挥中心,在哈尔滨地区征用土地l 034垧(124 278亩),其中仅从香坊至松花江沿就征用土地65 400市亩。并将其规划为"老哈尔滨"(西香坊一带)、"新市街"(南岗)、"埠头区"3个城区。1898年10月,建成第一个运营站,通车后,此站定名为"哈尔滨驿"1903年,现哈尔滨火车站建成,哈尔滨火车站迁至南岗,现香坊火车站被改称"旧哈尔滨驿",此地也随之被称为旧(老)哈尔滨。
"老哈尔滨"一名虽出现在中东铁路期间,但此前香坊地区就已有哈尔滨屯。据老人回忆,1898年,在建中东铁路时拆迁。
"上号"是香坊区的第三个名称,其范围主要是指香坊东部(红旗大街以东)地域。1901年,张玺增之父在现综合商店后开设聚源烧锅(1930年改称万泉泳,由毛守范经营),同时在埠头区开设分号,称源聚烧锅,聚源烧锅称上号,源聚烧锅称下号。因此,"上号"之名开始兴起,且得到官方首肯。1913年滨江县政府称香坊为上号镇,归属乡一区。滨江县政府在此设警察分局和商会等机构进行管理。1916年以后"上号"这个名字曾多次出现在《远东报》上。
香坊为何称"上号"还有几种传说:一是1932年松花江发大水,道外被淹,群众逃难至香坊,因香坊地势高故称上号,道外称"下号;二是中东铁路修建时香坊是堆放建筑材料的地方,因香坊地势高于道里,故称"上号"。另外,群众还习惯于把香坊东部称东香坊(东号),把香坊西部称西香坊(西号)。上述几种称谓一直延用至今。
香坊一名始于1938年7月1日,正式成立香坊区公所之时。
香坊区的区名虽出现的很晚,但香坊(厢房)屯却形成很早。1805年(嘉庆十年),河北乐亭县人李**来香坊种地为生,因其有做线香的手艺,人们为了庆祝丰收和祭祖敬神的需要,推其出来制作线香。12年之后,随着人口的增多,香坊屯逐渐扩大,线香生意日益兴隆,于是李家便在草料街和卫生街拐角处盖起了砖瓦房,树起了门楼,门楼上刻有"香坊"2字牌匾,从此香坊生意更加兴旺。李家又置田产在香坊公园东侧开起了烧锅,取名李家烧锅,同时还在卫生街南头开设杂货铺。此时李家继"田家烧锅"之后成为西香坊(老哈尔滨)一带的工商兼营的富商大户。1898年,俄国人修建中东铁路时线香作坊被征用,李家田产被没收,"香坊”迁往现香庆街。但不久又因俄国人进行市政建设。强行将此地的中国人赶走,李家开设的“香坊”、烧锅随之倒闭,其后不知迁往何处。1925年,旧哈尔滨驿扩建后,改称香坊火车站,香坊区依此得名。
4.田姓的起源是什么
田姓的起源与发展- - 田姓是我国大姓之一,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中排名第五十八,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九。
田姓源头众多,历史最久远的当属出自妫姓的一枝。妫姓相传是舜的后裔。
武王灭商后,为便于国家的治理而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妫姓中的妫满因此被封为陈侯,其所在的陈,大致位于今天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县以北,都城宛丘,就是今天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妫满史称胡公满、陈胡公。
其后裔以陈为姓。春秋时,陈历公之子子陈完为避祸逃亡齐国,齐桓公封他于田,陈完以地为氏,改称田氏,田完成为田姓始祖。
此事在许多史籍中都有记载,《通志·民族略·以国为氏》载:“田氏即陈氏,陈历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子御寇,敬仲避祸奔齐,遂匿其氏为田。”《姓纂》载:“妫姓,舜后,陈厉公子完,字敬仲,仕齐,或号田氏,……”《通志氏族略》载:“田氏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宜公杀其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逐匿其氏为田。
陈、田,声近故也。”《姓氏考略》载:“陈公子完奔齐,以陈氏为田氏,田陈相近,故可互称,望出北平。”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完,奔齐,以国为姓,既而食采于田,又为田氏。” 田姓另一枝较早的源头可追至传说中农神田祖,《姓氏急救篇》中记载田祖的后裔以田为姓,但这一说法缺乏充足的史料佐证。
田姓自得姓后,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除了田姓人自身的繁衍外,其他各姓和各族人出于各种原因的加入也促进了田姓的发展。
如《金史》记载女真族的呵不哈姓改为田姓。金朝建立后,由于受宋文化的影响,开始有女真人改姓汉姓,金初的世宗、章宗等,为禁止这种行为曾明令,“禁止女真人得译为汉姓”、“犯者抵罪”。
但此举并未收到多大成效,女真皇族中的一些人冲破禁令,改姓汉姓,致使百姓纷纷效仿,到金末时已经有数十个女真姓改为汉姓,呵不哈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改为田姓的;宋朝庆元年间,绍兴年间进士,宁宗朝官拜左丞相的留正因为“庆元党禁”而遭罢逐,到绍兴隐居。明朝洪武初年,其后裔去掉留字上的卯,以田为姓;还有一支田姓是明初大臣黄子澄的后裔。
“靖难之役”后,朱棣击败惠帝,随后便对主张削藩的大臣进行屠杀,黄子澄被俘后不屈而死,其子为避祸而改为田姓,其后裔就以田为姓;土家族中的田姓人很早就见诸于史籍,如《南齐书》等史籍中都有记载。目前脉络较为清晰的土家族中的田姓是湘西的一支土家族田姓,清朝江苏无锡人顾彩《容美纪游》中称容美当时的司主叫田舜年。
有学者根据田舜年编修的《容阳世述录》和《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史籍由田舜年一支田姓依次上溯为田甘霖、田玄、田楚产,田宗愈、田九龙、田世爵、田秀、田保富、田潮美、田胜贵、田光宝、田乾宗(土家浯名为田先什用)和元朝的墨施什用,墨施什用再往上的裔承关系已难以考证,不过由此可以得知,这支田姓诞生于元朝;台湾原住民中也有许多田姓人,台湾原住民中田姓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一枝比较特殊,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一位纹面老人叫田贵实,他的父亲叫西畔·乌茂,并不是姓田,日本侵占台湾时,将大批高山原住民强行迁至平地,田贵实的父亲就在当时被强迫迁下山,并被取了一个日本名字“材田三郎”,抗日战争胜利后,户籍人员进行姓名登记时,他的父亲告诉户政人员喜欢种田,因此就被登记为田姓,井因为人多、钱多、土地多而被登记为“田三多”。 此外,许多其他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田姓,如汉朝并州的田姓出自匈奴,宋朝的西夏人中有田姓,明朝时赐元人察察田姓,清朝时,满族姓氏“罕楚哈氏”和“田佳氏”改为田姓,在白族、藏族、高丽、佤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田姓。
现在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县自称“蒙豆”的苗族中有田姓。居住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的白马路白马乡白马人中有田姓,著名歌星田震是瑶族人。
回族中也有田姓。 除了其他的姓氏的人加入到田姓中来的情况外,田姓中的人也时常加入到其他的姓氏中,这是田姓发展的又一个方面。
据史料记载,田姓人曾融入如下姓氏中: 1. 薛姓。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功被封于薛,建立薛国。
秦统一天下后,薛国灭亡,田文的后裔中有人以薛为姓。 2. 孙姓。
田完的后裔中有一个名叫田书,任齐国大夫,因有战功,被齐国国君齐景公封于乐安,并赐孙姓于他,这成为孙姓的来源之一。这支孙姓在春秋战国时出了两位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田书的孙子)和孙膑(孙武的孙子)。
3.车姓。此事在《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中都有记载,《姓纂》中说:“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以年老,诏乘小车入省中,时号车丞相,子孙因为氏,望出鲁国,南平、淮南、河南”;《通志氏族略》中说:“汉武帝丞相田千秋,以年老诏乘小车出入省中,时号车丞相,其子孙因以为氏”。
田千秋是汉武帝、汉昭帝时的丞相,曾于武帝时直言为遭人陷害的太子刘据辩明冤屈而被汉武帝封为大鸿胪,后升任丞相。昭帝即位后,因田千秋年高德劭,特许他乘车出入,因此被人称为“车丞相”,其子孙后来就以车为姓。
3. 陆姓。齐宣王时,宣王封其子田通于平原县陆乡,田通的后裔遂以封邑为氏。
5.哈尔滨的 历史变迁
哈尔滨·老哈尔滨·新哈尔滨之谜 俄国人初来哈尔滨,虽然工程局本部设在田家烧锅院内(今东香坊安埠大街中段北侧)办公,但一些新的建筑都在红旗大街以西的香坊,即香坊公园附近,这也是俄国特别先遣队施德洛夫斯基最早落脚的大车店所在地--俄国人第一个营地是田家烧锅附近的另一座庄院。
相传1805年前后,河北省乐亭县李姓人家来此种地为生,后因其有做线香的手艺,于是便在草料街和卫生街拐角处(今香坊公园南门对面)盖起了一座瓦房,门楼上边刻有"香坊"二字,这便是"香坊"名称的由来。 最初,1898年5月28日,先遣队技师维谢洛佐夫在今香坊公园内安设了第一座气象站。
6月9日工程局到达后不久,一台石印机也开始转动了,印刷出各式文件和表格。在田家烧锅院内,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共食堂也开业了。
7月6日,哈尔滨道胜分行在香坊卫生街(今辎重街)一个席棚里开办,第一任行长是卡普列里。8月1日,俄国东正教在西香坊军政街(今香顺街)建立小尼古拉教堂,第一任司祭茹拉夫斯基。
8月24日,在西香坊开设了第一家鲁西阿里化妆品兼理发店。不久,在西香坊草料街(今香坊大街)又开办了第一家商店--罗西安洋行。
10月,一所铁路小学也在香坊保卫街(今卫生街)举行了开学典礼。 1898年10月,由西香坊开始向阿什河方向铺轨,同时在西香坊设置了火车站,称哈尔滨站。
根据1902年《哈尔滨及郊区中东铁路附属地图》规定,将红旗大街以西划人中东铁路附属地,形成了东、西香坊。田家烧锅位于东香坊,被圈出铁路附属地。
由于哈尔滨站在西香坊之内,所以整个西香坊最初被称为"哈尔滨"或"哈尔滨区"。 铁路工程所需的建筑器材,都是从伯力或依曼起运,溯乌苏里江、黑龙江和松花江运到哈尔滨,在今通江街与中央大街靠近江边稍高的地点卸货,这便是埠头区(今道里区)的由来。
同时设置堆放材料库(今铁路江上俱乐部附近),并建立临时总工厂(今哈尔滨铁路材料总厂),组装机车车辆。1899年9月,因急于向西香坊以东(滨--绥线)供应铁路器材,于是就在江沿开始修筑铁路,并在江沿设置了哈尔滨最早的火车站(今兆麟公园内,后拆除),称"松花江站"。
俄国人未来哈尔滨之前,在有关文件中就已将这个未来的铁路枢钮总站命名为"松花江镇"。随着中东铁路的全线开工,1898年哈尔滨最初形成以“松花江站”(埠头区)一端和"哈尔滨站"(香坊区)一端有如蝌蚪般的城市雏形。
人们为区别香坊"哈尔滨站"与道外"哈尔滨村",便将"哈尔滨村"改称"傅家店"了。 1899年春,铁路工程局开始对南岗进行规划和建设,南岗原称秦家岗,原在今哈尔滨火车站第一站台的东头保留着一棵大榆树(大跃进年代被伐掉)便是秦家岗的历史见证。
后来,由于秦家岗位于道里、道外之南,又习惯称它为南岗,这大约是在1903年以后了。 俄国人称南岗为"诺威高尔特",汉译为“新城”(新市街)。
1899年3月,土木工程师列夫切叶夫将自己的办事处和指挥部从西香坊迁移到马家沟渡口一带(今市游泳馆附近),以便对南岗就近施工。1899年1 0月1 3日,在南岗其它建筑物尚未动工之时,就在南岗的最高点(今省博物馆广场),首先建造了一座"圣\'尼\'拉大教堂"(俗称喇嘛台,"文革"时被毁)。
这座教堂内高悬"松花江铁路镇"纪念铜匾。同时,中央医院(今铁路中心医院)主楼也开始建设,另在海关街修建了几栋房屋,在原来的军官街搭起了20多所房架。
1899年10月,中东铁路开始向南铺轨(滨--旅线),同时在今哈尔滨车站行李房的位置,临时搭起一座小房子,作为站长办公室及电报室和行车人员休息室,称“松花江站”,而把原江沿“松花江站”改称“江沿站”。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同时改"松花江市"为"哈尔滨市",改"松花江站"为"哈尔滨站",改"江沿站"为"码头站",改香坊"哈尔滨站"为"老哈尔滨站"。
俄国人称南岗为"新城",中国人习惯称"新哈尔滨",这便是新老哈尔滨的由来。整个哈尔滨由"埠头区"、"新哈尔滨区"、"老哈尔滨区"三个区组成,亦为"东方莫斯科"的由来。
还有很多历史下面的网址有。
6.哈尔滨的地理区位因素和历史故事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北国冰城”、“天鹅项上的珍珠”以及“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冰城夏都”之美称。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大城市,为解放东北乃至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2月27日,被毛主席公开称赞为共和国的长子。
始于1990年的 “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面向世界各国,特别是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东欧等国家开展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窗口,正在向国际博览会迈进。
7.哈尔滨的 历史变迁
哈尔滨·老哈尔滨·新哈尔滨之谜
俄国人初来哈尔滨,虽然工程局本部设在田家烧锅院内(今东香坊安埠大街中段北侧)办公,但一些新的建筑都在红旗大街以西的香坊,即香坊公园附近,这也是俄国特别先遣队施德洛夫斯基最早落脚的大车店所在地--俄国人第一个营地是田家烧锅附近的另一座庄院。相传1805年前后,河北省乐亭县李姓人家来此种地为生,后因其有做线香的手艺,于是便在草料街和卫生街拐角处(今香坊公园南门对面)盖起了一座瓦房,门楼上边刻有"香坊"二字,这便是"香坊"名称的由来。
最初,1898年5月28日,先遣队技师维谢洛佐夫在今香坊公园内安设了第一座气象站。6月9日工程局到达后不久,一台石印机也开始转动了,印刷出各式文件和表格。在田家烧锅院内,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共食堂也开业了。7月6日,哈尔滨道胜分行在香坊卫生街(今辎重街)一个席棚里开办,第一任行长是卡普列里。8月1日,俄国东正教在西香坊军政街(今香顺街)建立小尼古拉教堂,第一任司祭茹拉夫斯基。8月24日,在西香坊开设了第一家鲁西阿里化妆品兼理发店。不久,在西香坊草料街(今香坊大街)又开办了第一家商店--罗西安洋行。10月,一所铁路小学也在香坊保卫街(今卫生街)举行了开学典礼。
1898年10月,由西香坊开始向阿什河方向铺轨,同时在西香坊设置了火车站,称哈尔滨站。根据1902年《哈尔滨及郊区中东铁路附属地图》规定,将红旗大街以西划人中东铁路附属地,形成了东、西香坊。田家烧锅位于东香坊,被圈出铁路附属地。由于哈尔滨站在西香坊之内,所以整个西香坊最初被称为"哈尔滨"或"哈尔滨区"。
铁路工程所需的建筑器材,都是从伯力或依曼起运,溯乌苏里江、黑龙江和松花江运到哈尔滨,在今通江街与中央大街靠近江边稍高的地点卸货,这便是埠头区(今道里区)的由来。同时设置堆放材料库(今铁路江上俱乐部附近),并建立临时总工厂(今哈尔滨铁路材料总厂),组装机车车辆。1899年9月,因急于向西香坊以东(滨--绥线)供应铁路器材,于是就在江沿开始修筑铁路,并在江沿设置了哈尔滨最早的火车站(今兆麟公园内,后拆除),称"松花江站"。
俄国人未来哈尔滨之前,在有关文件中就已将这个未来的铁路枢钮总站命名为"松花江镇"。随着中东铁路的全线开工,1898年哈尔滨最初形成以“松花江站”(埠头区)一端和"哈尔滨站"(香坊区)一端有如蝌蚪般的城市雏形。人们为区别香坊"哈尔滨站"与道外"哈尔滨村",便将"哈尔滨村"改称"傅家店"了。
1899年春,铁路工程局开始对南岗进行规划和建设,南岗原称秦家岗,原在今哈尔滨火车站第一站台的东头保留着一棵大榆树(大跃进年代被伐掉)便是秦家岗的历史见证。后来,由于秦家岗位于道里、道外之南,又习惯称它为南岗,这大约是在1903年以后了。
俄国人称南岗为"诺威高尔特",汉译为“新城”(新市街)。1899年3月,土木工程师列夫切叶夫将自己的办事处和指挥部从西香坊迁移到马家沟渡口一带(今市游泳馆附近),以便对南岗就近施工。1899年1 0月1 3日,在南岗其它建筑物尚未动工之时,就在南岗的最高点(今省博物馆广场),首先建造了一座"圣\'尼\'拉大教堂"(俗称喇嘛台,"文革"时被毁)。这座教堂内高悬"松花江铁路镇"纪念铜匾。同时,中央医院(今铁路中心医院)主楼也开始建设,另在海关街修建了几栋房屋,在原来的军官街搭起了20多所房架。
1899年10月,中东铁路开始向南铺轨(滨--旅线),同时在今哈尔滨车站行李房的位置,临时搭起一座小房子,作为站长办公室及电报室和行车人员休息室,称“松花江站”,而把原江沿“松花江站”改称“江沿站”。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同时改"松花江市"为"哈尔滨市",改"松花江站"为"哈尔滨站",改"江沿站"为"码头站",改香坊"哈尔滨站"为"老哈尔滨站"。俄国人称南岗为"新城",中国人习惯称"新哈尔滨",这便是新老哈尔滨的由来。整个哈尔滨由"埠头区"、"新哈尔滨区"、"老哈尔滨区"三个区组成,亦为"东方莫斯科"的由来。
还有很多历史下面的网址有
8.田姓的起源是什么
田姓始祖:田完(陈完) 田姓源出有: 1.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田仆,是西周初期设置的官位,与田地农耕无关,而是专职负责管理君王所行之道路的官吏。田仆上士十有二人。”
在田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田仆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该支田氏古音读作chén(ㄔㄣˊ),今读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是古老的姓氏之一。 2.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田正,亦称田畯、稷、田官,是西周初期由辅政召公所设置的官位,就是专职管理农耕田地的官吏,不涉及其它,相当于今天的农业部部长,主要负责管理井田之公亩部分,也就是王室所食之田。 在田正、田畯、稷、田官、大司田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田正氏、田畯氏、田稷氏、田官氏等等,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该支田氏古音读作chén(ㄔㄣˊ),今读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3.源于姚姓与妫姓, 舜帝有虞氏后裔,此为汉族田姓的大源流。 出自虞舜(姚重华)之后齐国官吏妫完(田完)后裔,属于以王侯身份为氏。
舜帝以姚为姓,其后子孙即以父姓为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古帝虞舜之后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族身份改“妫”姓为“王”姓,称为王氏。
出于姚妫陈一支的为北海王、陈留王,乃舜裔齐田之后 4.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之邑许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许田,是春秋时期周王朝设置在鲁国境内的一个专门用地,是由周公旦所规定的用来进行祭祀、朝拜周王之时,各诸侯国君和百官们所住宿和举行重大典礼之地。
在许田之管理吏员、仆役中,有以其职责所在为姓氏者,称许田氏,其后裔子孙后引衍为单姓田氏、许氏等,该支田氏古音读作diàn(ㄉㄧㄢˋ),今读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与妫陈之田无任何关联。 5.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虢国之邑桑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桑田,是西周时期虢国之邑,因盛产桑蚕和丝纺织业发达而著称,位置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东北部地区,其地在史籍《左传·僖公二年》中有记载:“虢公败戎于桑田。桑田,虢地。”
虢国灭亡后,其地尽归强晋版图。原居于桑田之故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桑田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桑氏,该支田氏读音作tián(ㄊㄧㄢˊ)。
6.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田公它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典籍《荀子·非十二子》中杨倞注引《世本》记载:“楚平王孙有田公它成。”
田公它成,是楚平王熊弃疾(公元前528~前516年在位)的支庶孙,其后裔子孙以其先祖名字为姓氏,称田公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该支田氏读音作tián(ㄊㄧㄢˊ)。 7.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晋国都城新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在史籍《左传·成公六年》中记载:“晋迁于新田。”在晋都新田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新田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该支田氏读音作tián(ㄊㄧㄢˊ),世代相传至今。
8.源于姬姓。出自明朝初期大臣黄湜之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明朝初年,有一著名的辅佐明惠帝(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大臣黄湜,因他提出了废削诸藩之权,引发了靖难之祸。黄湜,公元1350~1402年,字子澄,分宜大岗山澧源村人,是明朝初期著名政治家,提出“削藩”政策的主要人物之一。
黄湜被明成祖朱棣杀害后,他的儿子黄彦修为避祸改名换姓为田终,隐居在今湖北省咸宁一带,其后世子孙世代沿袭称田氏。该支田氏读音作tián(ㄊㄧㄢˊ)。
扩展资料 历史名人 1.田穰苴(生卒不详),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 2.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
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
3.唐肃宗时将田穰苴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田穰苴为横山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4.田单,战国时期临淄(今属山东淄博)人,战国名将。乐毅伐齐,齐国岌岌可危,只存二城,田单用火牛阵大败乐毅而复国。
5.田因齐,战国时齐国开明国君,史称威王。他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招纳学者,百家争鸣,便齐国极一时之盛。
6.田赞,战国时期齐国大夫,他因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去拜见楚王而被记载于《吕氏春秋》。因讥讽楚王楚王穷兵默武而出名。
7.田文,战国时齐国名臣,他轻财下士,门客三千,号孟尝君,为“战国四君子”之一。 8.田骈,战国时思想家,齐国人,他治学黄老,借道明法,讲学稷下,善于雄辩,与慎到齐名。
9.田忌,战国时期齐国人,因以“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的完美战术赛过齐王,因而被人赞不绝口,名亦留青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田姓。
9.哈尔滨简介
“哈尔滨”源于女真语“哈尔温”,意为“天鹅”。自金代以来,人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1805和1900年,先后有一田姓和傅姓人家来到这里开荒种地,开设酒厂、大车店,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田家烧锅和傅家店(后为傅家甸,现道外区)。后来,又有杨、韩、刘、辛四户人家到这里定居,故名“四家子”。哈尔滨初现城市雏形。
哈尔滨是中国黑龙江省省会,是我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2.4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72.8万人,辖8区10县(市),总人口980.4万人,4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6万人。
哈尔滨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尔滨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有“冰城”之称。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14种。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94万公顷。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
哈尔滨铁路主要有哈大、滨绥、滨州、滨北、拉滨五条铁路连通国内。哈尔滨水运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太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360万人次,可办理110多个国家的客货联运业务,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落户的航空公司目前已达18家,开通国际、国内航线64条,通航城市53个。
相关参考
1854年初,太平天国决定兵分两路进攻长沙,石祥贞、曾天养走北路,夺取靖港;林绍璋则率西征军主力2万余人绕道宁乡,奔袭湘潭,而后南北夹击湖南省会长沙,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很可惜,林绍璋在湘潭几乎全军覆没
1854年初,太平天国决定兵分两路进攻长沙,石祥贞、曾天养走北路,夺取靖港;林绍璋则率西征军主力2万余人绕道宁乡,奔袭湘潭,而后南北夹击湖南省会长沙,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很可惜,林绍璋在湘潭几乎全军覆没
淮南铁路的历史沿革淮南铁路,起自淮河岸边的淮南市田家庵区,终止于芜湖市鸠江区裕溪口,全长214公里。上世纪20年代末期,国民党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静江,鉴于煤焦供应关系到民族工业之发展,乃于安徽省淮河岸
貌似没有照片。自作家司马辽太郎的作品以后,冲田在小说、影剧等的构筑世界中频繁地被赋予美少年的形象。有关冲田的容貌,现在残存的冲田的肖像画,是在昭和4年,以冲田家的人为基准绘制。根据八木家的人或与新选组
姉川之战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一场战役,织田、德川联军与浅井、朝仓联军于元龟元年6月28日(1570年8月9日)在近江国浅井郡姉川河原(今滋贺县长滨市野村町附近)会战。 据各方的文献记载,当时织田家与
毛泽东与田家英合影(资料图)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的毛泽东,好学勤思、博古通今。因此,毛泽东选秘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必须「”有学问”。毛泽东习惯于以文识才、以才举人,他的几位秘书都
贾平凹讲过个段子,俩关陕农民聊天:“你说蒋委员长每天都吃什么饭?”“那肯定是顿顿捞干面,油泼辣子红通通!”河南戏里,曹操为了留关羽,曾这么唱:“……顿顿饭包饺子又炸油条。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燎灶,大冷
韦俊,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的亲弟弟。1851年,24岁的韦俊与哥哥一起参加了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是洪秀全的铁杆班底之一。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伟俊先后参加过武昌、岳州、田家镇等战役,战功卓越。并被洪秀全
核心提示:田家英见状,连忙让主席别生气,从袋子里拿出了一条围巾和一双手套,还有一封信,毛主席拆开信看,再看看这围巾和手套,不觉眼睛湿润了差点落泪,说:“我收下了”。原题:从不收礼的毛主席,看了她送的礼
...陕西兴平)人,身世复杂。其母先嫁王家,夫死后,改嫁田家,在两家都育有儿女。王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