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历史故事

Posted 司马

篇首语: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晋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晋的历史故事

1.魏到东晋的历史故事

东晋历史故事 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虽然在今天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朝代写进中国的古代历史,但事实上东晋

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赵、前秦等外族统治者控制,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两个时代——东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

时间。

公元三一六年,西晋的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宣告了西晋的灭亡,但一些晋朝的旧臣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仍在全国各地积极活动,准备恢复晋朝的统治。三一

七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渡过江的中原氏族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国号仍为晋,司马睿是为晋元帝,因其继西晋之后偏安于江南,故史家称之为东晋。

由于东晋王朝的统治阶层大部分是由过江避难的中原名门望族与江南的土居氏族组成的,存在着地域、文化等

方面的差异,他们之间一直相互排挤;在东晋统治的一百多年中,中原氏族占据统治的主导地位,而南方土居氏族则一直被排斥。元帝年间,北方大臣王导希望改变

这种状况,他在南北氏族之间奔走,极力劝说各族修好,但收效甚微。后来江南氏族也曾多次因不满东晋的统治而起来反抗,大大的动摇了东晋的统治。

自晋元帝元年(公元317年)至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是东晋发展比较平稳的时期,虽然在此之间也有过一些叛乱,但都被镇压下去了。元帝末年,王导之弟王敦起兵反晋,遭到其兄王导与朝臣的抵抗而未能成功;

其后桓温也曾觊觎帝位,又被王谢两大家族抵制下去。公元三八五年,东晋重臣谢安病死,晋孝武帝将大权交于其弟司马道子,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把持朝政,

他们暴虐无能、大肆剥削人民,使图谋王位的大族有机可乘。

公元三九八年,以桓玄为盟主的王恭、殷仲堪、瘐楷等人的联军占据了建康以西的州郡,使朝廷的统治被限制在东方的八郡内,开始了其衰亡的过程。

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39年)。信奉五斗米教的孙恩趁民心骚动,于东方起事。他们在短短的十几天中就发展到数十万人,后被晋将谢琰、刘牢之击溃逃至海

岛之上,直至公元四零二年,才被彻底消灭。这次起义大大削弱了晋朝的力量,桓玄便借此机会发兵攻占建康,废掉晋安帝,自立为帝。此时晋朝的四大家族中的

谢、王、瘐三家已相继衰落,唯一有实力与桓玄对抗的只有在对抗孙恩起义时才发展起来的实力人物——刘裕。

于是,刘裕率众击败桓玄,推恭帝司马德文即位,名义上恢复了晋王朝的统治,但实权却完全掌握在刘裕自己手中。公元四二零年,刘裕废晋恭帝,建立了宋国,结

束了东晋的统治。

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其中以王、谢、桓、庾四大家族为主的北伐,在东晋时曾进行过多次,在其中也不乏名

将的指挥。公元三一一年,大将祖逖出兵收复河北,但后因受到朝廷的排斥忧郁而死,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公元三八三年,谢安在淝水之战中击败苻坚后,立即

使其弟进军北方,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东晋北伐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由于东晋安于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

发展。北方的手工业技术与南方的技术相互融合,使东晋的手工业水平比西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自曹魏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一直处于大步前进的时期,其

中以东晋年间的文人最为著名。东晋出现了山水诗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等人,他们对旧体诗作出改革,为将来隋、唐的诗文盛世创造了前提条件。

当东晋在江南建国的同时,中国的北方则为鲜卑、羌等少数民族控制着,在历史称之为“五胡十六国”。由于少数民族的入主中原,使他们更多的接触到华夏文

化,使之与汉民族逐渐发展为同一生活习惯的民族,进而被汉族融合。自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原北方大体已形成以汉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混居的人口构成形

式,使中国正式成为具有相似生活习惯的多民族国家。

东晋自晋元帝司马睿建国共历十一帝,前后一百零三年。在此期间,中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而且到东晋灭亡之后,这种状态一直未能得到改变,随之到来的是另一个分裂时期——南北朝时期。

百度网友,谢谢。

2.晋朝有趣的历史故事资料

西晋历代皇帝

宣帝 司马懿

景帝 司马师

文帝 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马炎

惠帝 司马衷

怀帝 司马炽

愍帝 司马邺

东晋历代皇帝

元帝 司马睿

明帝 司马绍

成帝 司马衍

康帝 司马岳

穆帝 司马聃

哀帝 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 司马昱

孝武帝 司马曜

安帝 司马德宗

恭帝 司马德文

3.晋朝的小故事

1、奉旨放粮

传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做右军将军时,琅琊郡一带连年大旱,颗粒无收,穷人把草根树皮都吃光了,贪官豪绅们却见死不救。王羲之于是写了道奏章,骑上快马,不分昼夜地直奔京城。

皇帝接过奏章,不管上面什么内容,却全神贯注地欣赏起王羲之的书法来。特别是奏章的“放粮”二字,飘如浮云,矫若游龙。皇帝边看边称赞:“放粮——好,好,好!”话音刚落,只听王羲之在下面高声应道:“谢主龙恩!臣今日就去琅琊放粮。”

等皇上明白过来,已是泼水难收了。只好将错就错,封王羲之为放粮的钦差。王羲之当天就打着“奉旨放粮”的大旗,赶回琅琊郡。

2、王马共天下

刘聪攻下长安后,南方还在晋朝官员手里。晋愍帝在被俘前留下诏书,要镇守在建康(的琅琊王司马睿继承皇位。在建康江边看热闹的人本来很多。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到过的大排场,都轰动了。江南有名的士族地主顾荣等听到这个消息,从门缝里偷偷张望。

他们一看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对司马睿这样尊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排在路旁,拜见司马睿。

晋元帝登基的那天,王导和文武官员都进宫来朝见。晋元帝见到王导,从御座站了起来,把王导拉住,要他一起坐在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这个意外的举动,使王导大为吃惊。他说:“这怎么行。如果太阳跟普通的生物在一起,生物还怎么能得到阳光的照耀呢?”

王导这一番吹捧,使晋元帝十分高兴。他封王导担任尚书。王家的子弟中,很多人都封了重要官职。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王与马,共天下”。意思就是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了东晋的大权。

王敦掌握军权,自以为了不起,把晋元帝不放在眼里。晋元帝也看出了王敦的骄横,另外重用了大巨刘隗和刁协,对王氏兄弟渐渐疏远起来。这样,刚刚建立的东晋王朝内部就出现了裂痕。

3、八王之乱

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内讧,并引发了亡国和近300年的动乱。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4、司马炎篡魏

自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始,司马氏掌握魏的大权,至司马炎手篡魏的机会成熟,司马炎篡魏,吞并吴、蜀而有天下,国号晋,是为晋武帝,传至愍帝,为前赵所灭,史称西晋。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

5、太康之治

太康盛世是指晋武帝统一全国,经济繁荣,在西晋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西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史称“太康盛世”。

6、张昌起兵

张昌改名李辰,于太安二年(303)五月在安陆北面的石岩山起义。各地不愿远征的丁壮和就食江夏的饥民,都踊跃参加。义军首先攻克江夏郡,又大败司马歆派来镇压的大军,立原山都县吏丘沈为天子,更名刘尼,冒充汉朝后代。

一路张昌亲率大军西攻宛,败豫州刺史军,并于樊城一战斩司马歆,直逼襄阳。一路别帅石冰东破江、扬二州。临淮人封云起兵响应,占领徐州。一路陈贞等南破长沙、湘东、零陵、武陵诸郡。这样,义军迅速占领了长江中下游的荆、江、徐、扬、豫五州的大部分地区,多以下层人民担任州郡牧守。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王与马,共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八王之乱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晋国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张昌

4.魏晋时期的历史故事

洛阳纸贵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然而,左思写成《三都赋》却是历经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视的;没有伯乐识才,也许这篇《三都赋》便成为一堆废纸,不得流传。

在左思小时候,他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父亲左雍从一个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见儿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显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他读过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为写《三都赋》,使得笔笔有着落有根据,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他在一个书纸铺天盖地的屋子里昼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个满意的句子。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可是,当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看时,他却受到了讥讽。当时初入洛阳的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猜他写成的东西只能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的《三都赋》在文学界品评时,那些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一篇《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

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人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人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之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之人--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他点头称是,连声说;“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将它贬得一钱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时。这其中当然有鉴别力高低人区别,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们是否重视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识英才的问题。

5.关于东晋以后的历史典故

淝水之战

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view/21149.

五胡十六国 (304-589)

西晋在曹魏统一北方,进而晋武帝灭孙吴统一中国之后,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司马王朝走的是门阀政体之局.这样一来,社会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晋王室的基础.晋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乱,和其它的外患导致中原沦陷,边垂不保,群雄混战,生灵涂炭.司马王室南迁。尔北方的黄河流域则成为各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东晋灭亡,中原从未被东晋所收复,国家未为统一,此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view/43904.

相关参考

南京江宁现东晋古墓 1500年历史迷雾重重(图)

南京江宁现东晋古墓1500年历史迷雾重重(图)江宁又现东晋古墓“经实地勘察分析,可以初步判定这至少是一座东晋早期的古墓,可能到西晋晚期。”昨天,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接到群众举报,在江宁谷里偏僻的丘陵地区

温峤娶妻的故事具体内容 东晋名将温峤的简介

温峤别名温泰真、温太真,东晋名将,今山西祁县人。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生于公元288年即为西晋太康九年。他是温襜和曹魏司空崔林孙女崔氏的儿子。温峤一生为东晋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历史上比

东晋朝廷财政为何如此困顿

摘要:在东晋百余年的历史上,地方权臣势力膨胀、挥霍无度与朝廷财政入不敷出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这种「”主弱臣强”的失衡现象直接导致了东晋政权的覆灭。正文:东晋立国时期周边局势图如果要评选历史上最穷的一

谢道韫简介 东晋才女谢道韫有哪些故事

谢道韫简介东晋才女谢道韫有哪些故事  谢道韫的故事  东晋女才人谢道韫出于名门,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丈夫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那时候王谢两家最为风光,势力财力均是那时候最鼎盛的家族,直到在梁武

东晋名士谢万的故事体现出他什么样的品行

谢万是东晋名士,关于谢万简介,《晋书谢万传》中也有提及。通过谢万简介得知,谢万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学者。公元320年,谢万在陈郡阳夏出生。谢万年轻时,就有很高的才气,加上谢万懂得推销展示自己,所以很多人都

东晋详细介绍

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虽然在今天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朝代写进中国的古代历史,但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赵

陶侃留客的故事 东晋陶侃惜阴的典故

...晚成型的人才,他的仕途走的比常人要艰辛一点,之后是东晋的大司马,曾经还担任过荆州刺史,在职期间为人处世是比较受人尊敬的。陶侃的美德和功绩都是和自己珍惜时光有关系的。陶侃本人是比较自律的,饮酒和赌博都不...

陶侃留客的故事 东晋陶侃惜阴的典故

...晚成型的人才,他的仕途走的比常人要艰辛一点,之后是东晋的大司马,曾经还担任过荆州刺史,在职期间为人处世是比较受人尊敬的。陶侃的美德和功绩都是和自己珍惜时光有关系的。陶侃本人是比较自律的,饮酒和赌博都不...

东晋宗室司马道子为何掌权却没有什么作为

司马道子出生于364年,于403年离世,字号道子,河内温县人。司马道子是东晋的宗室,也是东晋晚期的臣子。那么关于司马道子的故事有哪些呢?司马道子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七个儿子,母亲是李陵容。司马道子最开

一生三叛,无以立足天地间的东晋北府军统军大将刘牢之

刘牢之出身于武将世家,勇猛善战,足智多谋,在东晋历史上风云一时。东晋名将刘牢之公元377年,东晋名将谢玄镇守广陵,防范前秦苻坚的进攻。谢玄扩军备战,广招天下勇武之士。刘牢之就去应募参军。谢玄当面考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