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子重耳最后一段是真历史吗

Posted 公子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公子重耳最后一段是真历史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公子重耳最后一段是真历史吗

1.重耳之亡最后一段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及河,子犯以壁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壁于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

鲁僖公二十四年,春天,周历正月。秦穆公派兵护送晋公子重耳回国。到了黄河边上,子犯拿了一块宝玉献给公子重耳,并说:“我牵马执缰服侍您走遍了天下各国,(一路上)得罪您的地方太多了。连我自己尚且知道有罪,何况您呢?让我从此走开,到别国去吧。”公子重耳说:“我要是不同舅舅一条心,就请白水作证。”说着把那块宝玉扔到了河里,以示求河神作证。(重耳在秦军的护送下)过了黄河(进入晋国国境,接着)围困令狐,攻入桑泉,又拿下臼衰。同年二月,初四日,晋怀公的部队驻扎在庐柳,秦穆公派遣公子絷到晋国部队(劝说他们退兵)。晋军后退,驻扎在郇城。十一日,狐偃同秦、晋两国的大夫在郇城签订盟约。十二日,重耳接管了晋国军队。十六日,(重耳)进入曲沃城。十七日,(重耳)到(祖父)武公的宗庙朝拜。十八日,(重耳)派人到高梁杀死了晋怀公。

2.晋公子重耳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成熟的政治家的

自古云:“天降将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历史精神总在影响着每一人,每一个有大志向的人。重耳便是深受当时历史精神影响而从一个流亡公子历经磨难而成一代霸主的典型人物。

《晋公子重耳之亡》一文开头便用一句话,直截了当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重耳所处的危险境地,即“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竹蒲城”,一下子把重耳推倒了中心。面对晋兵的攻打,蒲城人抵抗的要求,重耳确认为“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此时的重耳,因受当时历史精神——君权、孝道的影响,还只是一个幼稚无知,缺乏谋略的贵族公子,他念及所谓的骨肉之情,父子之情,宁可弃国出逃而不愿反抗。

狄是重耳母国,与晋国毗邻,可以观望动静,蓄力待时,所以重耳出亡首选狄,并留狄十二年。然而,重耳出亡时以四十二岁,不可谓少不更事,但他毕竟是大国公子,养尊处优,缺少阅历。

离狄时,年已五十四,却要求二十五岁的季隗,“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显然不通情理,并对归国复位缺乏信心,他留恋妻子,但对当时的情势又无可奈何,所以做出如此违背常理的事情。在卫国,因卫国常受狄侵伐,积怨甚深,所以对重耳一行不加礼遇,行至五鹿,向农夫乞食,农夫给与土块,身为贵国公子的他怎能忍受如此侮辱,于是“公子怒,欲鞭之”,表现出意气用事,不晓利害,如不是舅氏子犯巧妙地劝阻,险些惹起民愤,招来大祸。

身为贵国公子,并心怀大志,重耳知道应该从谏如流。在齐国,当时管仲已卒,齐桓公年已垂暮,但雄心犹在,欲结晋为助,与秦、楚抗衡、维持霸主地位,所以对重耳深加恩渥,“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由于对未来的毫无把握,重耳便耽于安乐,不思进取,竟然安居五年,即使从者一致诤谏,姜氏一再规劝,他都无动于衷;最后只得将他灌醉,潜离齐国,而他醒后却“以戈逐子犯”,拼死拼活,贵公子的劣性相当顽固。

过曹,受到曹共公的轻侮;过宋,宋襄公新败于泓,霸业受挫,力不从心,举棋不定,所以“赠之以马”,打发过境,留有余地;过郑,由于郑亦常受狄侵伐,所以,郑文公也未予接待。至此,重耳已经过一系列的磨难和挫折,并在此间逐渐变得成熟起来。

所以当他到达楚国,虽然楚成王有意发兵送他归国,但先讲条件,索取报酬的时候,重耳面对楚君的胁迫,他已经是有胆有识,不卑不亢,并且能够巧妙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主权了,所以重耳断然拒绝:“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

其何以报?”丝毫不让。然而,楚成王即位后,抗齐、伐郑、灭黄、败宋于泓,节节胜利,正雄心勃勃,进图中原,表现得咄咄逼人,当他再次逼问:“虽然,何以报我?”,时,重耳索性回答:“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则左执鞭弭,右属稿件以与君周旋。”此时的重耳已经是连“子女玉帛”“羽毛齿革”都丝毫不让,更何况城池土地,完全不理会割城让地等当时的惯例。

虽然险些被楚将子玉所杀,却使楚君油然而生钦佩之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重耳的霸主性格正在逐渐形成,他敢于直言,珍惜晋国的寸土尺璧,身在流亡途中,就预想到将来秦、楚等大国争霸中原,气度不凡。

连楚王也称赞他“广而俭,文而有礼”。在秦国,秦穆公曾立重耳之弟夷吾为晋君,是为惠公;夷吾背秦,其子圉质于秦,又逃回晋国,反目为仇,所以寄厚望于重耳,以圉之妻怀嬴妻之,再结姻盟,并许诺出兵送重耳归国复位。

起初重耳因怀嬴曾为人妻而轻视她。但当重耳轻视怀嬴,激起这位公主恼怒“秦晋匹也,何以俾我?”时,重耳马上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公子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面对怀嬴的发怒,他“降服而囚”,忍辱负重,礼敬别人,急忙赔礼道歉,怕因夫妇口角,影响秦国的支持,妨碍复国大业。

为取得秦王的支持以恢复宏业,他恭敬礼让,乖巧讨好,“公子降,拜,稽首”。凡此种种,可见他已具备了一个国君应有的胆识、魄力和谋略,此时他对于利害轻重,已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重耳霸主性格趋于成熟,表现在归国前后安定内部集团的过程中。当他们在秦兵护送下抵达黄河时,子犯认为大功已成,担心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请求从此抽身退隐时,重耳意识到问题的尖锐性,立即“投璧于河”,郑重立誓,“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使随从十九年的一批忠贞老臣消除顾虑,巩固了这些骨干力量,形成了尔后宏图霸业的领导核心。

寺人披是重耳的宿仇,曾两次追杀重耳,逼得重耳逾墙逃走,险遭毒手;竖头须在重耳出亡时,“窃藏以逃”,后来又“尽用以求纳之”,是留晋而心怀两端者的代表性人物,而重耳能听取正确意见,尽释前嫌,不咎既往,笼络了大批敌对者和观望者,稳定了政局,顺利平定了吕、郤之乱,从此无内顾之忧,与群臣协力开创辉煌霸业。重耳的成熟还表现在:漏赏介之推,“便以帛上为之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作为一国之君,他知道如何正法,如何使人民相信他,爱戴并拥护他;为周室勤王、为。

3.晋公子重耳的流亡经历以及对重耳的形象分析

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

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1]。重耳[2]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

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

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1], 比如有狐毛、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等文武精英等[3]。重耳在国外颠沛流离了19年,辗转了8个诸侯国,直至62岁才登基做国君。

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晋国很快就强盛起来。后来又经过关键性的城濮之战,晋文公重耳终于在花甲之年当上了中原的霸主[3]。

晋文公(前671年-前628年),姬姓,晋氏[1],名重耳,晋献公之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在位九年,在赵衰(赵国先祖)、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魏国先祖)、介之推等人的辅佐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为后来的三晋(赵国、魏国、韩国)位列战国七雄奠定了基础。流亡过程 重耳出奔流亡的时间是公元前655年,到公元前636年结束,总共十九年的时间。

分别在狄国十二年,其余七个国家七年。至于其他七个国家的时间分配则是有商榷的,比如说有的说在齐国待了五年,有的说待了三年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流亡的国家是狄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然后回到晋国。

另外关于经历这些国家的先后顺序,唯一存在问题的就是重耳从狄国十二年后,到底是先去了齐国还是卫国。《左传》和《国语》不一样,左传和史记都说先经历了卫国,然后再去齐国,而国语则说先去了齐国再去了卫国[4]。

狄国 在前666年,晋献公派重耳守护蒲城。前656年,重耳之兄申生被骊姬害死,重耳也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

重耳的母亲是戎族,他决定往狄族人的地方逃跑。前651年,晋献公逝世,荀息当国相,骊姬立他儿子奚齐为国君,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荀息自杀,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

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登位自立,是为晋惠公。重耳先在狄国住了十二年,因为发现有人行刺他,又逃到卫国。

卫国看他是个倒运的公子,不肯接待他。他们一路走去。

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地方,实在饿得厉害,正瞧见几个庄稼人在田边吃饭。重耳他们看得更加口馋,就叫人向他们讨点吃的。

庄稼人懒得理他们,其中有一个人跟他们开个玩笑,拿起一块泥巴给他们。重耳冒了火,他手下的人也想动手揍人了。

随从的有个叫狐偃的连忙拦住,接过泥巴,安慰重耳说:“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给我们送土地来啦,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吗?” 重耳也只好趁此下了台阶,苦笑着向前走去[1]。齐国 前644年,晋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杀重耳,重耳没死,决定不能在翟族地区多留。

他听说齐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决定去齐国给齐桓公效劳,他同时希望得到齐国的帮助和保护。重耳在齐国过安逸的生活,放弃了恢复君位的愿望。

齐桓公送了他20辆马车,并许配了宗族之女齐姜给重耳[5]。重耳流亡路线[6] 前639年,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

赵衰、咎犯有一天在一棵桑树下商量如何离开齐国,一个女奴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对话,回宫以后偷偷的告诉了重耳的妻子齐姜。齐姜因为害怕女奴泄露秘密,不但没有给她奖赏,而且马上把她给杀了。

齐姜也劝告重耳赶快离开齐国,但是重耳不肯。因此,赵衰等人让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马车上离开齐国国都临淄。

重耳醒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他感到非常愤怒,拿了戈追杀狐偃,幸亏没有成功。曹国 重耳和他的忠臣到了曹国。

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裸体[7]。曹共公如此无礼,重耳颇生怨心。

宋国 前638年,楚国打败宋襄公军队不久以后,重耳到了宋国。宋襄公款待他,并送他20辆马车。

郑国 西元前637年(鲁僖公23年、周襄王15年、郑文公36年),重耳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予礼遇接待。 楚国 到了楚国,楚成王隆重地欢迎他们,并用国君的礼节接待他们。

一天,在宴席上,楚成王 楚成王半开玩笑地问重耳:“如若公子回到晋国,如何报答我呢?”重耳笑着道:“大王的恩惠是无法用金银财宝报答的。托大王的福,如若我回到晋国执政,我要让两国和睦相处;一旦两国为各自利益发生争斗,我晋国将退避三舍,以报答大王的恩德。”

成王听后毫不在意地微微一笑,但他身边的大将成得臣却非常愤怒。等宴会结束后,成得臣便对楚成王说:“重耳现在就这么狂妄,准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

不如现在就杀了他,以免后患无穷。”好在楚成王没有答应他。

不久秦穆公派人来接重耳,楚成王便顺水推舟地送重耳一行人去了秦国[3]。秦国 最后,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热烈接待他,并把五个女子许配给他,其中有秦穆公的亲生女儿怀嬴。

[8] 编辑本段返国即位 前636年秦穆。

4.姬重耳在当晋文公之前流亡的那段历史是咋回事

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

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

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

重耳先在狄国住了十二年,因为发现有人行刺他,又逃到卫国。卫国看他是个倒运的公子,不肯接待他。

他们一路走去。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地方,实在饿得厉害,正瞧见几个庄稼人在田边吃饭。

重耳他们看得更加口馋,就叫人向他们讨点吃的。 庄稼人懒得理他们,其中有一个人跟他们开个玩笑,拿起一块泥巴给他们。

重耳冒了火,他手下的人也想动手揍人了。随从的有个叫狐偃的连忙拦住,接过泥巴,安慰重耳说:“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给我们送土地来啦,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吗?” 重耳也只好趁此下了台阶,苦笑着向前走去。

重耳一班人流亡来到齐国。那时齐桓公还在,待他挺客气,送给重耳不少车马和房子,还把本族一个姑娘嫁给重耳。

重耳觉得留在齐国挺不错,可是跟随的人都想回晋国。 随从们背着重耳,聚集在桑树林里商量回国的事。

没想到桑树林里有一个女奴在采桑叶,把他们的话偷听了去,告诉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对重耳说:“听说你们要想回晋国去,这很好哇!” 重耳赶快辩白,说:“没有那回事。”

姜氏一再劝他回国,说:“您在这儿贪图享乐,是没有出息的。”可重耳总是不愿意走。

当天晚上,姜氏和重耳的随从们商量好,把重耳灌醉了,放在车里,送出齐国,等重耳醒来,已离开齐国很远了。 以后,重耳又到了宋国。

宋襄公正在害病,他手下的臣子对狐偃说:“宋襄公是非常器重公子的。但是我们实在没有力量发兵送他回去。”

狐偃说:“这我们全明白,我们就不再打扰你们了。” 离开宋国,又到了楚国。

楚成王把重耳当做贵宾,还用招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楚成王对待重耳好,重耳也对成王十分尊敬。

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朋友。 有一次,楚成王在宴请重耳的时候,开玩笑地说:“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将来怎样报答我呢?” 重耳说:“金银财宝贵国有的是,叫我拿什么东西来报答大王的恩德呢?” 楚成王笑着说:“这么说,难道就不报答了吗?” 重耳说:“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让两国的百姓过太平的日子。

万一两国发生战争,在两军相遇的时候,我一定退避三舍。”(古时候行军,每三十里叫做一“舍”。

“退避三舍”就是自动撤退九十里的意思。) 楚成王听了并不在意,却惹恼了旁边的楚国大将成得臣。

等宴会结束,重耳离开后,成得臣对楚成王说:“重耳说话没有分寸,将来准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还不如趁早杀了他,免得以后吃他的亏。”

楚成王不同意成得臣的意见,正好秦穆公派人来接重耳,就把重耳送到秦国(都城雍,在今陕西凤翔东南)去了。 原来秦穆公曾经帮助重耳的异母兄弟夷吾当了晋国国君。

没想到夷吾做了晋国国君以后,反倒跟秦国作对,还发生了战争。夷吾一死,他儿子又同秦国不和。

秦穆公才决定帮助重耳回国。 公元前636年,秦国护送重耳的大军过了黄河,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国即位。

这就是晋文公。

5.评论:重耳(晋公子重耳)

他一共在位九年,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逝世。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晋文公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对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却产生了巨大影响。早年长期的流亡生活和政治斗争的考验,锻炼了他的政治才能,同时使他对当时的形势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所以他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展开一系列的政治活动。他即位后在国内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有两点最值得注意:

一是尚贤。在周代原来的分封制下,只能以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一个人的政治地位。到春秋时代,宗法制度已经显示出与当时整个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他效法齐桓公重用管仲的做法,身边也聚积一批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如赵衰、狐偃、贾佗、魏武子等,都是栋梁之材,曾跟随他流亡。在治国安帮以及称霸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因为晋文公避亲而尚贤,所以在当时晋国统治集团中出现了不争高位,唯贤是举的优良风气,如晋文公“使(赵)衰为卿,辞曰:‘栾枝贞慎,先轸有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辅佐,臣弗若也。’”从而使贤者居首,保持了晋国统治集团的勃勃生气。

二是赏功,即赏赐有军功的人,晋文公在流亡几十年回国即位后,赏赐曾经跟随他流亡和支持他上台有功的人,大者封邑,小者尊爵。他即位后,不再分封宗族公室子弟,政治上也不重用公族。他选择职官的原则是按德行、才能.功劳、所任用的主要是一些“诸姬之良”,“异姓之能”。晋国实行的是军政合一的制度,诸军将佐既是统帅军队的军事首领,同时也是参与决断国家政事之卿,是统治集团中的核心阶层,而这些将佐分别出自不同的宗族。这样,就使一批非公族的政治势力进入统治集团的核心阶层,堵塞了公族把持晋国政治的途径。晋文公的这一改革措施,直接影响了晋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使晋国的历史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诸侯国的显著特点,使得封建因素在晋国较早较快地出现,法家思想在这里有了更深厚的基础。

晋文公重耳是一位霸主。争夺和保护霸主地位的战争,虽然不可避免地要给人民带来种种灾难。但也产生了有利于历史前进的客观效果。它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它不但使晋国强大起来,而且还使中原一带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相对安定,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6.请问 晋公子重耳流亡时经过哪些国 流亡过程中的性格变化如何

1.首先是重耳被他爹误会并追杀的时候,重耳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这表明那时候的他不过是个善良忠孝的孩子。

2.接下来,是重耳流亡的第一站狄国。在这里他娶了妻生了子。在将要出发的时候,他被家庭羁绊,最终“处狄十二年而行”。这时候,重耳大概就三十多了。这表现出他不过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丈夫、好父亲,但并不是一个好的万民统治者。

3.再下来,经过的是卫国。在卫国他不被礼遇。无奈乞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这表现出他易爆易燥,仍不适合做一个 国主。

4.然后是齐国。在这儿他又娶了一个妻子。当他的妻子劝他出行践志时他没有同意,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他的妻子和追随者把他灌醉送了出去,等他醒后居然“以戈逐子犯”。这更是暴露了他不成熟的一面。

5.曹国。“公子受飨反璧”表现出重耳已经具有一些政治头脑,注意考虑厉害关系,开始走向成熟。

6.宋国。

7.郑国。

8.楚国。在这里发生了著名的“退避三舍”之约。重耳的政治才能越发显露,他已然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9.秦国。能伸能缩,是为大丈夫也。秦穆公作《六月》,表达“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秦穆公把重耳送回了晋国。自此重耳的流亡生涯结束。

7.晋文公重耳简介,晋公子重耳流亡了多少年

晋公子重耳流亡了十九年。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

晋文公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先秦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扩展资料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

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晋文公

8.历史上的晋文公与骊姬是否有一段情

前671年,晋献公与戎族通婚,娶狐姬,生下重耳[2]。前663年,继母骊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齐,骊姬与优施通奸,淫乱后宫,两人开始排挤陷害申生、重耳、夷吾。在前666年,晋献公派重耳守护蒲城。

前656年,重耳之兄申生被骊姬害死,重耳也遭到后母骊姬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重耳的母亲是戎族,他决定往狄族人的地方逃跑,自此流亡19年,经历狄、齐、曹、宋、郑、楚、秦八国。[3]

9.评论:重耳(晋公子重耳)

晋文公守信用,重诺言,这个行为也客观上利用了对方的缺点(骄傲),审时度势,抓住时机,最终取得胜利。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

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

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

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

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

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

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

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大谋略:“信盖天下,然后方能约天下。”领导者只有守信用,才能取得部属的信任;做人只有讲信义,才能交天下朋友。

相关参考

18 流亡公子重耳

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晋献公死后,晋

晋献公的 ”父慈”,为晋文公留下称霸之资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献公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驻守的蒲城被晋献公派遣的大军攻陷,无奈之下,「”遂奔狄”,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四十三岁。至晋惠公十四年,晋惠公病重,而晋国太子圉尚在秦国做人质,担心其他

晋献公的 ”父慈”,为晋文公留下称霸之资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献公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驻守的蒲城被晋献公派遣的大军攻陷,无奈之下,「”遂奔狄”,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四十三岁。至晋惠公十四年,晋惠公病重,而晋国太子圉尚在秦国做人质,担心其他

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为何被迫娶侄媳妇怀赢为妻

当初晋献公派寺人披攻打公子重耳驻守的蒲城时,重耳不肯迎战,逃往翟国。随从重耳一起逃亡的家臣有:狐偃、赵衰、颠颉、先轸、魏武子、司空季予、狐毛、贾伦、介子推等数十人,都是晋国的贤俊人才。翟国伐Z咎如族,

公子重耳是谁?他逃跑时为什么不带上妻子季隗?

公子重耳,姓姬,是中国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位国君,称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之子,有过逃亡十九年的经历,在晋国历史上也是极其出色的。晋文公在位时间只有短短的九年时间,可就是在这短短的九年时间内,晋文公却奠定了

历史晋灵公的父母亲是谁?他们是怎么死的

晋灵公,姓姬,名夷吾,父母分别是晋襄公姬欢和晋襄公的夫人穆赢。公元前636年,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带着军队回晋国打败了晋怀公,自己立为了国君,是为晋文公。正式登基以后,晋文公就开始着手整顿朝堂以

秦穆公送重耳回晋国夺位,晋文公称霸后,秦穆公后悔吗?

秦穆公送重耳回晋国夺位,晋文公称霸后,秦穆公后悔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公元前638年年底,晋惠公病重。晋国太子晋圉从秦国偷跑回晋国,不告而别。晋圉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怀嬴,他完全可以光明正

“退避三舍”最初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古时行军30里为一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公元前636年,晋公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热情接纳了他,并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后来又派兵护送他回国。楚成王问重耳:你回到晋国,将如何报答我?重耳回答广‘我

武媚娘传奇是真历史吗

1.武媚娘传奇有几分真实性改了不少,比如李世民和武媚娘的爱情,历史上李世民更宠爱徐慧,所以她最后成了妃子,而李世民确实是因为不喜爱武媚娘所以她一直是才人。李治与武媚娘确实是真爱,他们早在李世民晚年时就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生平资料

晋文公重耳重耳,姓姬,是晋献公的儿子,和周王室同宗。晋献公娶了翟国狐氏之女,为狐姬,狐姬就是重耳的母亲。晋献公大败骊戎的时候,得到了骊姬,骊姬是奚齐的母亲。晋献公对骊姬非常宠爱,想立她的孩子为太子。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