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郎乡历史

Posted 历史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外郎乡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外郎乡历史

1.塔虎城的历史

塔虎城,辽、金城址,位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八郎乡北上台子屯北侧嫩江南岸的平原上。

西北10公里是大安市,城西1公里是长春一白城铁路,长白公路穿城而过。“塔虎”,蒙语“胖头鱼”之意,因其周围湖泡过去盛产胖头鱼而得名。

城呈方形,方向正南、周长5213米。东墙1314米,西墙1298米,北墙1323米,南墙1278米。

城墙高5一6.5米,基宽20一25米,顶宽1.5一2米。四面城墙上各筑有16个马面。

城四角各存一角楼址,平面为圆形,稍浸城内,外凸出城角。”基部直径米,顶部直径28米,高出城墙1.5米。

站在角楼址上,可监视左右两侧城墙,与马面互为照应。城有4门,分设于四面城墙的正中。

南、北两门均遭破坏,东门已残,唯有西门保存较好。城门外各有一半径约30米的半圆形瓮城,瓮城门开在侧面。

南、北城门宽25.2米,瓮门偏东。西门12.3米,东门18.5米,瓮门均偏南。

城墙夯土垒筑、夯层清晰。城外距墙基10米处,有两道护城河,两河间有一道宽8米、高出河床4一5米的土垣。

内河宽13.5米外河宽11.5米,深约3.6米。护城河于瓮城处、随其形向外弯转而过。

在角楼外,两河之外又加一道短护城河,其堤坝较宽,两端延伸到角楼两侧第一个马面处,与第二护城河相通。东门外有一条东西向的河道,长750米,宽80米,是当年引嫩江水入护城河的故道。

城内已辟为耕地,有8处较明显的台地,高出地表约0.5米,其上砖瓦较多,是建筑址。西北角建筑址东西长33米,南北宽32米,高出地表约2.5米,瓦砾残砖遍及台上。

外围是两道土墙,遗址表面可见兽面瓦当、绿釉筒瓦、鸦尾等建筑饰件残部。城内东南角曾有一高台,外有土墙围绕,现已平毁,散布有少量的残砖碎瓦和陶、瓷片。

城西南隅过去有4处遗址,现已平毁。城内在公路两侧约100米、南北长700米的范围内,灰土较厚,陶瓷片、建筑饰件分布较集中,曾出土黑白围棋子、北宋铜钱和铜、铁蒺藜等。

距南墙700米、西墙700米处有一土丘,东、南、北三侧地势略高,遗物分布较集中。其东侧的高台上,发现大量的铁渣和红烧土,是一处冶铁作坊遗址。

城内文物堆积厚达5米,其中有灰烬、鱼骨和兽骨等。塔虎城周围还发现许多与城有关的遗址。

城东北距城墙50米处,有一座椭圆形土台。此台基部东西长38米,南北宽30米,高5米,砖筑,石灰勾缝,非常坚固。

高台表面上镶有牡丹花和莲花等花纹砖,在台下出土铜风铃1件,为方柱形,四角呈卷云状,做工精美。此台已遭破坏,现仅存土台。

文物表明,此台应是辽代的一座塔基。城东和城北发现居住址和建筑址,城南、城西、城北多处发现小型瓮馆墓葬。

2.德昌乡的历史

因元为德州、昌州地,后置德昌路,乃合二州首字而命名。古为邛都(今西昌)县地,民初为西昌县辖镇,1943年改为设治局,1945年建德昌县。1959年并入西昌县后设区,1962年恢复德昌县。

1996年,德昌县面积2288.3平方千米,人口约17.4万人,以汉族为多,其中彝族占20.7%,傈僳族占0.2%。辖3个镇、20个乡:德州镇、乐跃镇、永郎镇、大山乡、大六槽乡、大湾乡、小高乡、马鞍乡、王所乡、六所乡、巴洞乡、老碾乡、阿月乡、金沙傈僳族乡、南山傈僳族乡、前山乡、茨达乡、热河乡、铁炉乡、宽裕乡、银鹿乡、麻栗乡、锦川乡。县政府驻德州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德昌县常住总人口188980人,其中:德州镇46588人,永郎镇9160人,乐跃镇10002人,麻栗乡7832人,阿月乡8352人,王所乡11187人,六所乡10521人,巴洞乡8802人,宽裕乡9108人,茨达乡11376人,小高乡11078人,锦川乡7475人,老碾乡6699人,大湾乡2356人,马安乡2805人,铁炉乡5244人,前山乡2802人,大山乡2653人,大六槽乡2169人,热河乡4908人,南山傈傈族乡1844人,金沙傈傈族乡2777人,银鹿乡3242人。

2004年,德昌县辖3个镇(德州、永郎、乐跃)、18个乡(阿月、前山、王所、巴洞、热河、大山、六所、铁炉、马安、大湾、麻栗、银鹿、锦川、宽裕、茨达、小高、老碾、大六槽)、2个民族乡(金沙傈僳族、南山傈僳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德昌县常住总人口214405人,其中:德州镇62952人,永郎镇9220人,乐跃镇10483人,麻栗乡8745人,阿月乡8751人,王所乡12310人,六所乡11194人,巴洞乡9283人,宽裕乡10190人,茨达乡12366人,小高乡11657人,锦川乡7606人,老碾乡6746人,大湾乡2459人,马安乡3104人,铁炉乡5598人,前山乡3449人,大山乡2273人,大六槽乡2357人,热河乡4895人,南山傈傈族乡1839人,金沙傈傈族乡3017人,银鹿乡3911人。

2012年,撤销麻栗乡和银鹿乡,设立麻栗镇,镇政府驻民主村麻栗场,辖原麻栗乡和银鹿乡所属行政区域。调整后,全县辖4个镇、18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

2014年,撤销六所乡,设立六所镇,镇政府驻永兴村;撤销莰达乡,设立莰达镇,镇政府驻新胜村;撤销小高乡,设立小高镇,镇政府驻群英村;撤销阿月乡、前山乡,合并设立阿月镇,镇政府驻阿月村。调整后,德昌县辖德州、永郎、乐跃、麻栗、阿月、六所、茨达、小高8个镇和王所、巴洞、热河、大山、铁炉、马安、大湾、锦川、宽裕、老碾、大六槽、金沙傈僳族、南山傈僳族1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

2015年,撤销王所乡、巴洞乡、宽裕乡,设立王所镇、巴洞镇、宽裕镇(川府民政[2015]18号)。调整后,德昌县辖11个镇和10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

3.山东省滨州市蒲城乡历史变迁

滨州市位山东省北部、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是山东省的北大门。2000年6月18日撤地设市,人口380万(2014年),现辖滨城区、沾化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邹平县五县二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是黄河三角洲区域内最大的行政区。

滨州历史文化悠久,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渤海区党委机关驻地,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孙武、汉孝子董永、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清代帝师杜受田出生或成长在这里。

滨州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城市、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滨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北拥渤海,黄河横穿城市,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鲁北到河北的必经之地,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4.甘肃通渭县什川乡的历史 详细的

什川乡位于甘肃省通渭县最西部,东接第三铺乡,南与榜罗镇相邻,北与马营镇毗连,西连陇西县权家湾乡、渭阳乡,总面积164.8平方公里,东西长20.3公里,南北宽20.66公里,耕地面积9.35万亩。乡人民政府驻地贾家山,海拔2142米,距县城31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山峦起伏,深沟大涧,高庙山(2241米)为全境最高峰。年平均气温5-6℃,年降雨量420毫米左右,无霜期在135天左右,气候属温凉半干旱内陆气候。全乡共辖16个村,108个村民小组,4293户,20198人。境内历史文化深厚,民风淳朴,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详细内容参考:

5.我要重庆云阳历史故事

云阳夏属梁州,商、周属庸国;以后先后属巴国和楚国;战国后期属秦国,始置县名朐忍,县治旧县坪(今双江镇建民村)。

北周天和三年(568),陆腾将县址从旧县坪迁至汤口(今云阳镇),更县名为云安。宋开宝六年(973)升县为军,宋末云安军废。

元至元十五年(1278),复立云安军,至元二十年(1283)改军为州,名云阳州(因县址地处云安盐场之南和五峰山南麓,南为阳,故名云阳)。明洪武六年(1373)降州为县,名云阳县,属夔州府。

民国早期属川军20军防区,民国后期属第九专员督察区。1949年12月6日,云阳解放,先后属万县专区、万县地区、万县市、重庆市。

1992年1月,民政部批复同意云阳县城迁至双江镇青龙嘴。云阳新县城位于长江北岸双江镇,是由云阳镇、云安镇、双江镇三镇合一搬迁的县城。

1999年9月28日,县直机关搬迁到新县城办公。 1997年,云阳县面积3634.3平方千米,人口121万。

辖24镇32乡。县政府驻云阳镇。

2000年6月21日,长洪镇政府驻地由长棚子迁至新桥湾(渝府[2000]118号)。 2000年,云阳县辖25个镇、40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219647人,其中:云阳镇46834人、云安镇13768人、双江镇41822人、凤鸣镇17900人、盘石镇28328人、龙角镇19645人、宝坪镇26593人、故陵镇29123人、红狮镇31132人、南溪镇30757人、长洪镇28273人、双土镇28001人、桑坪镇18477人、江口镇35746人、盛堡镇20388人、路阳镇31986人、农坝镇24475人、高阳镇24604人、渠马镇17628人、关市镇14775人、人和镇21357人、黄石镇14661人、巴阳镇16977人、沙市镇20761人、鱼泉镇25667人、硐村乡15446人、毛坝乡20684人、栖霞乡21191人、宝塔乡14646人、水磨乡15368人、里市乡12073人、凤桥乡12038人、院庄乡16283人、外郎乡10473人、泥溪乡16058人、耀灵乡12234人、云峰乡10939人、清水乡5937人、蔈草乡22084人、堰坪乡12816人、新津乡14142人、普安乡16468人、龙洞乡24496人、洞鹿乡13335人、石门乡8311人、大阳乡14696人、青山乡13657人、富家乡11360人、新阳乡18986人、塔棚乡8825人、团坝乡13452人、千丘乡13441人、帆水乡11032人、文龙乡16617人、后叶乡19190人、向阳乡13830人、建全乡17192人、双水乡17481人、白龙乡16779人、龙塘乡8236人、养鹿乡22108人、水口乡13812人、莲花乡15104人、九龙乡17878人、上坝乡11271人。 2002年2月22日,外郎乡政府驻地由外郎村2组迁至竹林村3组大桥头(渝府[2002]14号)。

2002年2月26日,撤销清水乡,设立清水土家族乡(渝府[2002]15号)。2002年9月25日,毛坝乡政府驻地由该乡毛坝村6组迁至白水村2组(渝府[2002]158号)。

2002年7月30日,栖霞乡政府驻地从洪湖村8组邓家老屋迁至同安村13组小丫口(渝府[2002]118号)。 2002年,云阳县辖25个镇、40个乡,57个居委会、827个村委会。

年末户籍总人口125.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35万人。 2003年8月5日,将原规划渠马集镇迁建新址由渠马镇促进村一组(依托旧镇后靠)变更到渠马镇土岩村三组燕子窝(渝府[2003]178号)。

2003年10月21日,宝塔乡政府驻地由蔬菜村2组迁至庙中村12组(小地名三溪口)(渝府[2003]234号)。 2004年9月24日,凤鸣镇政府驻地由凤鸣街莲花路31号迁至凤鸣村9组;江口镇政府驻地由江口镇大河街迁至江口村10组(渝府[2004]236号)。

2005年1月11日,农坝镇人民政府驻地由农坝居委会迁至龙堰村5组(渝府[2005]9号)。年底,全县辖25个镇、39个乡、1个民族乡:云阳镇、云安镇、双江镇、凤鸣镇、盘石镇、龙角镇、宝坪镇、故陵镇、红狮镇、南溪镇、长洪镇、双土镇、桑坪镇、江口镇、盛堡镇、路阳镇、农坝镇、高阳镇、渠马镇、关市镇、人和镇、黄石镇、巴阳镇、沙市镇、鱼泉镇、硐村乡、毛坝乡、栖霞乡、宝塔乡、水磨乡、里市乡、凤桥乡、院庄乡、外郎乡、泥溪乡、耀灵乡、云峰乡、清水土家族乡、票草乡、堰坪乡、新津乡、普安乡、龙洞乡、洞鹿乡、石门乡、大阳乡、青山乡、富家乡、新阳乡、塔棚乡、团坝乡、千丘乡、帆水乡、文龙乡、后叶乡、向阳乡、建全乡、双水乡、白龙乡、龙塘乡、养鹿乡、水口乡、莲花乡、九龙乡、上坝乡。

共有568个村委会和6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29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6万,农业人口113万。

6.弶港的历史

弶港坐落在江苏省东台市黄海之滨,是一个著名渔港,素有“黄海明珠”、“苏中小香港”之称,拥有丰富的物产,以出产鳗鱼苗出名。同时,弶港是新中国海军的发源地。

1958年公社化时,原弶港镇隶属三仓人民公社,改称为弶港大队,1959年因体制变化,从三仓划出,成立弶港人民公社,社址在新农.1965年9月,经批准正式成立弶港渔业人民公社.1983年6月建乡.1984年5月恢复弶港镇,1998年6月海堤乡合并于弶港.2000年7月,新东镇合并给弶港镇。2010年4月新曹并入弶港镇。[2]

行政区划 2010年,撤销新曹镇、弶港镇建制,将原新曹镇、原弶港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弶港镇,新组建的弶港镇与沿海经济区合署办公,镇政府驻沿海经济区。 [3]

7.燕郊镇的历史沿革

燕郊因春秋战国时期地处燕国城郊而得名,唐宋以来,借助潮白河(箭杆河)码头和京榆古道,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旧镇西建有天齐庙(东岳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天齐庙会,届时万人空巷,热闹非凡。清康熙初年,在镇北建造燕郊行宫,为帝后出京东巡,拜竭东陵第一站。

解放前,旧政权大部分属通县二区,小部分属三河县四区;1950年至1957年属三河县四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属三河县红星人民公社,1962年划为小公社后,分别为燕郊人民公社、中赵甫人民公社、马起乏人民公社;1983年经济体制改革后改称燕郊镇;同年3月,被三河县批准为首批建制镇;1992年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从燕郊镇析出另建;1996年撤乡并镇后辖53个行政村,2003年区(镇)一体化后辖55个行政村。

相关参考

范世琦历史

一、请讲一讲范钦的历史范钦,(1506~1585)明藏书家。字尧卿,一字妄卿,号东明。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任湖广随州知州,迁工部员外郎。因与武定侯郭勋不和,调任江西知袁

李卫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

1.李卫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人有清代历史人物简介(1687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江苏丰县人(徐州),1687年正月初一(2月2日)生,1738年十月二十二日(12月3日)卒。康熙捐资员外郎,

天柱山的历史与传说

天柱山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唐代初期天柱山即始建宫观,但数量少,规模小。清朝同治年间,天柱山下有个叫刘铭的绅士和宜昌员外郎黄泰来募集巨资,仿鄂西北均县武当山道观修建九大宫观,即地母宫、玉帝宫、灵宫

康熙 容妃,康熙容妃历史原型

康熙容妃历史原型容妃的历史原型是荣妃·马佳氏,生年不祥,卒于1727年,是员外郎盖山的女儿,也是康熙帝最早娶进门的妃子。康熙十六年,马佳氏被封为荣嫔,在此期间,马佳氏为康熙帝诞下五子一女,十年之间盛宠

容妃康熙,康熙容妃历史原型

康熙容妃历史原型容妃的历史原型是荣妃·马佳氏,生年不祥,卒于1727年,是员外郎盖山的女儿,也是康熙帝最早娶进门的妃子。康熙十六年,马佳氏被封为荣嫔,在此期间,马佳氏为康熙帝诞下五子一女,十年之间盛宠

历史上姓花的名人有哪些

水浒传中小李广花荣花木兰唐代仓部员外郎花季睦唐代大将军花敬定花姓名人多骁勇之将,是故后世一些传奇演义中多杜撰花姓将领,除花无缺,女将花木兰外,还有《水浒传》中的小李广花荣,以及一些戏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将

清朝李卫简介

清朝李卫简介  李卫(1687——1738年),字又玠,江苏丰县大沙河镇人,康熙五十六年捐资员外郎,雍正七年,李卫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太子太傅,雍正十年又内召署理

王世充

  王世充(?~621),中国隋末割据者之一。字行满,本姓支,出自西域。利口善辩,涉书传,好兵法,且明习法律。隋开皇中,为左翊卫,以军功拜仪同,转兵部员外郎。大业年间,累迁江都(今江苏扬州)丞,兼领江

李清照

  李清照(汉语拼音:LǐQīngzhào),(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中华词坛“婉约派”的杰出代表。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后因被

李之藻

  李之藻(汉语拼音:lǐzhīzǎo),(1565~1630),中国明代天主教徒,科学家。字振之,号我存,又号凉庵、存园叟。杭州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中进士,授南京工部员外郎。曾与利玛窦等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