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历史与现状

Posted 汉字

篇首语: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语的历史与现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语的历史与现状

1.【汉字的历史报告怎么写】

中国文字发展史 文字是人类传达感情、表达思想、记录语言的图形符号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除了中国文字外,还有苏美人、巴比伦人的楔行文字、埃及人的圣书文字和中美洲的玛雅文字,这些文字造就了古文明的历史成就.如今楔形文字、圣书文字、玛雅文字已销声匿迹不再使用,且该地区现行之文字和这些古文字也没有渊源关系,故中国文字应该算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中国文字的主要发展历史,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国子坚王懿荣得了大病,四处求医找药,无意中发现药材中有一种刻了文字的龟甲,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古物,于是便派人此处搜购,原来这些龟甲是河南安阳一带农民拾获后卖给中药店的,后来经研究发现龟甲上的纹路应该就是古老的文字,这个发现轰动了学术界和文化界,从此,甲骨文受到许多学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视.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是用来卜断吉凶的,占卜的过程先利用火烧灼龟甲,龟甲上便会出现裂痕,商代的人们便根据这裂痕卜断吉凶,并将卜问的事情和结果记录刻在龟甲上,而这些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 . 金文 在青铜器上铸铭文的风气,从商代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于钟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铜器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称金文为「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一千二百多年. 和现代的铸铁产品一样,青铜器的铸造一般也要使用泥制模型,叫做「陶范」,金文是预先雕刻在陶范上再铸出来的,也有少数则是铜器铸好后直接刻上的,因为陶范质地松软,雕刻比龟甲、兽骨更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绘图性质更强,更为接近原始文字. .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统称为中国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学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化、科学技术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隶书 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由于种种缺点,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汉代以后,小篆成为主要用来刻印章、铭金文的古字体. 隶书的形成使文字从随物体形状描书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划所组成的简单字符,这种改变大大地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草书 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草书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在草书形成的过程中,因为官府的佐、史经常需要使用起草文书,因而影响了草书的流传.进入东汉后,经过文人、书法家的加工,草书就有了比较规整、严格的形体,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场合,称之为「章草」,带有一点隶书的味道,保留了隶书的拨挑和捺笔.草书由于字形太过于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无法像隶书取代小篆那样,取代隶书成为主要的字体. 在楷书产生后,草书在楷书的基础下进一步发展,不但笔划之间可以勾连,上下之间也可以连写,隶书笔划的某些特征也消失了,形成了另一种类型的草书,称之为「今草」.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如果楷书像人的坐,草书人的跑,那么行书就是人的行走,因为行书比楷书随便些,可以写得快,又不像草书潦草的让人看不懂,所以最受到人们的喜爱. 行书大概在魏晋时代就开始在民间流行了,被称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长期以来价倍受人们的喜爱.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

2.汉字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著名文字学家唐兰指出:“书体的嬗变,和工具是有关系的”。正如历史上人们在毛笔笔写中使用行书、行草、隶草等字体,以便于笔写快捷,技术汉字不过是为了便捷地进入电脑而已。这样比较,是为了说明:技术汉字即使一时不能成为正式文字,也应该有存在的合理性。

汉字字体在进入电脑时代之后,字体的发展速度很快,自主设计的、有著作权的已经很多。以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中国汉字是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宝贵结晶”的北大方正字体样张为例,其中共列出报宋、书宋、宋三、小标宋、大标宋、宋黑、仿宋、楷体、细等线、黑一、中等线、黑体、大黑、细圆、准圆、粗圆、综艺、水柱、姚体、隶变、隶书、魏碑、行楷、舒体、日文明等25种简体字体,秀丽、新秀丽、书宋、小标宋、大标宋、仿宋、楷体、中楷、幼线、黑一、平黑、黑体、粗黑、超粗黑、细圆、准圆、粗圆、琥珀、彩云、综艺、隶变、魏碑、行楷、舒体、日文等25种繁体字体。在这份早在1992年10月设计完成的样张中,作为艺术体的“文化”两字的笔划处理就有多种,断连和交叉没有规范;水柱体甚至有类似篆刻的、艺术化处理的笔划断点。这说明汉字字体的技术标准建立的必要性,要有国家规范的技术体汉字,用于需要标准化的领域和场合;另一方面也说明,汉字字体的笔划关系是可以有一定变化空间的,适度的变化不会影响人们对汉字的认读

3.关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的研究报告作文400

人都应该有梦,有梦就别怕痛。

——题记

考试结束,翻开课本,竟发现语文做错了一大堆题目。

成绩出来,我忐忑不安地问老师:“老师,我语文得了多少分啊?”老师翻了翻试卷,说道:“79分。你怎么考得这么差啊?”我不好意思回答,回到座位上呆呆地坐着,心里只有对自己的责备。

“你天天玩电脑,看电视,哪有学习语文的时间?你这个结果是我早就意料到的。”爸爸生气地说。当我问起怎么办时,爸爸却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以后多在语文上下点功夫呗。”这时,我有些醒悟了,后悔不该那样入迷地玩电脑、看电视,我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准备从现在开始把语文成绩赶上来。

刚开始两个星期,我每天都坚持看书、背书,每个星期写一篇作文,做几道阅读理解题。可是不久,我却渐渐厌烦了这些计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再把语文学习当回事。期末考试前几个星期,数学和英语作业繁多,便完全放弃了这些计划。期末考试到了,本以为又要一败涂地,可当我拿起语文试卷时,却发现大部分题目都会做。难道我的语文真的变好了?我边写试卷边偷偷窃喜。

拿成绩单时,老师对我说:“你的语文成绩是99分。”正当我以为成功了,洋洋得意时,老师又说道:“但是全班有四十几个同学语文成绩过百了。”瞬间,整个世界像是崩溃了一样。题目太简单?或是自己太弱?亦或是同学们太强?

回到家中,打开电脑,想用音乐调节下心情。躺在床上想到了自身层出不穷的问题:要是我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能取得好成绩了;要是我热爱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了;要是我经常阅读,就能取得好成绩了……

“我失败吗?”想累了,睡着了。

梦倒是挺美的,却被吵醒了。电脑声音大,恰巧又在放一首高亢的歌。我懒散地起来,正准备关掉电脑时,却听到了张韶涵的歌:“人都应该有梦,有梦就别怕痛。”张韶涵的这首歌我再熟悉不过了,但此时她甜美的歌声仿佛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我的睡意瞬间全无。

4.汉字的发展背景

要了解汉字与中国的起源,就必须先知道远古年代的一些状况,跟现在是不一样的。

首先,交通通讯不便,使得不同的部落或者城市,所说的话,差别很大,而且联系也很不紧密。所以那个时候,不可能形成一个庞大的国家。

国君发布的命令,要花很久才能到达下面,下面的状况发生了很久才能传到国君的耳中,这限制了紧急事务的处理。 再加上十里不同音的铁律,古代很难形成统一的庞大国家。

中国在夏商时期,中国出现了汉字。在此之前,中国虽然名义上是同属夏朝或者商朝,但实际上只是松散的部落联盟而已。

史记夏本纪,商本纪里都有记载,夏的时候,有一百多个部落组成,商代有千个,虽然数量并不一定准确,但数字的规模应该是差不多的。 而夏朝、商朝的实际疆域,也只有现在的河南省那么大而已。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成熟的表意文字。它是用几千个符号,对应几千个意思。

而不像拉丁语系,由几十个字母表示几十个发音,然后由语言习惯来决定不同发音组合所表达的意义。汉语的特殊性,使得汉语的使用者,不论口音相差多大,都能互相沟通。

因为语言是直接表达意思的。即使是现在,一个东北人也听不懂上海人说什么,但只要写出来,大伙都能明白。

在古代,还没有文字的时候,东北人和上海人,压根就是在说两种不同的语言。而夏商所发明的汉字,在整个中原地区获得了推广。

随着周朝的建立,分封制的确立,使得整个中国,汉字成了官方文字。 使得远距离信息的传输,以及远距离的管理,变的可能。

但周朝过长时间的分裂,导致了即使是汉字,这种表意的文字,也随着国家的分裂而出现了变体,和区域性。随着秦朝统一了文字,整个中国的基础才得以建立。

由于文字的统一,渐渐使得一些在中国的小语种逐渐消亡,或者融入到汉语之中。 最终形成现在,全中国都用汉语,但口音依然差别很大。

使得天南海北不论你是南腔北调,都有了共同的文化依托,信息管理和国家认同感。 反观欧洲以语音建立的语言体系,则限制了一个国家的大小。

因为十里不同音,如果文字是表音文字,就意味着一旦口音不同,就不能用同种文字。 因此,直到现在,欧洲的语言虽然相似,却都各有不同。

国家的大小,也都很有限。在英国创立了标准语言教育体系之前,欧洲一个国家的大小,基本就取决于讲这个语言的人们的居住范围。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给有用哦,谢谢。

5.我国汉字的发展历史

汉字发展史 [编辑本段]概况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

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

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

这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从殷墟中发现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几千年以来,中东人都不能解读他们祖先的象形文字。

只有中国现代人能读懂一些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这些龟板上的文字,最先是用来起占卜吉凶的作用,古代的人认为把有关于疾病、梦境、狩猎、天时等一些疑问刻在龟板上,然后用火来来烤烙这些龟板和动物的骨头,其产生的裂缝,占卜者可以根据这些裂缝的形状和走向来判断所占之事的吉凶。

这就是“甲骨文”现代汉字的祖先。至今为止发现的“甲骨文”有五千多种。

而可以解读的有一千多个。 到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大篆”。

亦有钟鼎文和石鼓文之称。相传是周宣王时期太史所创写。

现在的故宫博物院内存有十个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诗文。因为封建割据,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文字也不尽相同。

一直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统中国。

才把文字统一起来。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

其功绩显著的就是当时的宰相——李斯。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

这个时候的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 秦朝时期的“小篆”书写过于规范,书写起来速度很慢,于是民间就出现了许多的简便字体。

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原为方。改“小篆”的曲为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称之为——“秦隶”。

到了汉朝,隶书十分盛行,“秦隶”并没有完全摆脱“小篆”的结构特点,基本上是方形,而“汉隶”就完全发挥了毛笔的特点,出现了“蚕头燕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西汉时期流行的这种隶书。

称之为——“汉隶”。 汉朝流行“汉隶”的同时,“楷书”正在萌芽阶段。

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已经很盛行,晋代的王羲之,王献父子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同时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使汉字的结构大体的固定了下来。

当时被称之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即改称之为——“楷书”。 在唐朝时期,“楷书”尤为盛行,盛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书法家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他们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学习作为范例。

由于楷书的工整,为了书写快捷的需要,和书者为了抒发自己的的胸臆,寄情于笔端的创造,产生了一种流动顺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的字体——“草书”。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就是“行书”,行书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有草书那样奔放和难以识别,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字体书写灵活贯通。

也是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字体。还不懂字体的时候,本人小时候就被要求练习行书。

到了宋朝,中华四大伟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宋体字”也应此产生。最早产生于北宋,是有楷书变化而来。

有肥体和瘦体之分,可无论肥瘦,都是横细竖粗,方方正正。显得古朴端庄。

“仿宋体”也是模仿“宋体”而产生一种字体,这种字体的出现至今也不过七、八十年,但是发展十分迅速。是人们最喜欢使用的一种规范字体,在印刷品还有各种不同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黑体”也诞生了,这种字体醒目大方,笔迹全部一样粗细,结构醒目严密,笔划粗壮有力,撇捺等笔画不尖,使人易于阅读。由于其醒目的特点,常用于标题,导语,标志等等。

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

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编辑本段]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刘又辛教授负责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字发展史纲要",其最终成果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汉字发展史纲要》,这项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的观点。

1、关于汉字发展史的三个阶段 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的分期是以汉字字体变化为标准,即以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为标准划分为四个阶段。

这项成果提出,字体变化不是汉字发展中的本质变化,不能说明汉字的历史发展规律,而应从汉字的构造方法的变化来说明汉字的本质变化。这项成果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汉字发展三阶段的理论。

即第。

6.你准备怎样描述汉语的现状

汉语,一声叹息还是优雅辉煌?【文化眼】汉语,一声叹息还是优雅辉煌?【引言】语言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

一直以来,汉语卓然昭显出中华民族深沉厚重的文化“底子”。然而,时下有一道很奇异的景观:当国外很多人热烈地学习汉语时,国人对汉语的热情似乎有些淡淡然的味道。

国人与老外对待汉语的态度竟然是相互矛盾的……语言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如果说任何文化的特性都展示在自己的语言中,那么保护语言其实就是保护文化,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

国内“淡”:中文在民族本土遭到拒绝?上个世纪70年代,作家余光中就写下了《哀中文之式微》,感叹现代中国人母语能力的下降。其实,现今的状况更糟,英语崇拜席卷神州,学习英语真是“从娃娃抓起”,不少还在咿呀学语的孩子就投身其中了。

学术界——悲痛汉语成为第二阶级的语言: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讲演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到,汉语现在在中国正在或者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辩论精神的学子们一片哗然,纷纷以“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反驳。

但在听了演讲者的“一个外国人晋职、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们汉语吗?”的反问之后,全场寂然。 华人界——华人物理学家大会禁说英文:上海落幕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聚集了500多名学界精英,尽管都是黄皮肤黑头发,但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

有位香港大学的博士很纳闷:为何论文汇编没有中文?有人申请用中文做报告未果。倒是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坚持以中文作报告,成为唯一“反潮流”者。

丁教授的英语能力毋庸置疑,但他坚定地发出了母语的声音!丁肇中表达学术思想的同时,也表达了超越物理意义的文化情感。 文化圈——患上了文化失语症:作家余华说:“像我们这一代作家开始写作时,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翻译小说,古典文学影响不大,现代文学则更小。

我一直认为,对中国新汉语的建设与发展的贡献首先应归功于那些翻译家们,他们在汉语与外语之间找到了一条中间道路,既用汉语传达了域外作品的神韵又同时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性……”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这样一个介乎被“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我们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所以,几年前文艺理论界发起了“文化失语症”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等学术大讨论,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延续和创新传统文论的问题。

下一代——我们学中文有什么用?在一次研讨会上,有人在发言中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前景表示深深隐忧。因为当代大学生,包括中文系学生,对汉语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冷漠。

这种冷漠源于——在现今找到一个“含金量”高的工作只需要学好两项技能,那便是英语和计算机。我自己也曾在讲授现代文学的课堂上遭遇到一位女生的质问:“老师,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在这个工具理性极度膨胀的时代里,她让我无言以对。

国外“热”:21世纪汉语将成为新的强势语言? 纵观现代历史,世界上有过两次“汉语热”。第一次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中美关系缓和,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在美国兴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影响带动了整个西方世界的“汉语热”。

至八十年代初,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汉语热”遂被“日语热”所取代。第二次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而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国力崛起世界上再度兴起“汉语热”,至今方兴未艾。

●数字:日前从在京举行的第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决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近年来大幅增长,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2500万。

2003年中国接收的外国留学生中,有6万人专门学习汉语;汉语水平考试2003年在35个国家的87个城市设立考点,已累计有33万外国人参加此项考试;中国政府已向62个国家派遣了140多名汉语教师,今年还首次派遣国际汉语志愿者教师100多名。 据介绍,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韩国将在中学普遍开设汉语课;日本学习汉语的已有100多万人,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有400多所;法国已有100多所中学开设了汉语课,有8000多学生学习汉语。 此外,在世界各国中,过去学习汉语的多为学生,近年来学习汉语的商贸人士明显增多。

美国——中文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中英双语教师日益吃香,高中设立了大学预修汉语课程及考试项目。美国也已经把汉语学习计划列入中学高级课程,2006年开始实施。

德国——据德国汉语协会的统计,迄今为止全德国已有50所中学开设了初级汉语课程。1998年,德国各州文化部长会议曾达成共识,。

7.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一、传说 来自八卦说。

汉代就有这种说法。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河图洛书说。这是文字神赐的典型代表。

结绳说。《说文解字》:“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刻契说。 仓颉造字说。

《说文解字》:“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依类象形”“分理别异”而来。

二、历史 汉字起源于仰韶文化时期,大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开始进入字符积累阶段。

商代初期已形成相当规模的文字体系。 汉字的发展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汉代的史书以前的文字。

更具有形象性。 战国文字:“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秦国文字,汉字发展的主流。 六国文字,地域差异大,不反映汉字发展轨迹,是支流。

相关参考

大陆行政补偿制度的历史_现状与发展趋势

1.行政赔偿制度历史与现实意义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国务院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了依法行政要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即: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

高淳话的历史与发展现状怎样

高淳话的形成高淳历史悠久,6300多年前,在薛城一带,有南京地区最早的原始村落,先民们在这里建立了母系氏族,打渔、狩猎等。当1997年发掘出“薛城遗址”后,专家们意识到,高淳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用原

收集有关台湾的历史与现状资料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山族是台湾最早的居民和最主要的少数民族。闽南语是台湾民间的主要方言。南宋时澎湖属福建路。明代始称台湾,明末曾被荷兰、西班牙殖民者侵占,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并进行开

世界诸古代文明年代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断代工程1.夏商周断代工程只是一项学术课题而已,因为规模大、多学科合作才引起特别瞩目,其实在工程之前,类似的分期编年断代工作就多得不计其数,这种研究也不会因工程的结项而停止(工程得出的结论也没有强

关于吴姓的历史和现状

一、关于吴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历史1、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2、

历史街区保护现状

1.保护利用历史街区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保护利用历史街区与城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初期,一般表现为简单化、限制性保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需要大规模

关于蔡氏的历史和现状

关于蔡姓的历史研究报告一、问题提出我母亲姓蔡,她常常说起历史中的蔡氏名士,以此鼓励我想他们学习,我便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了解蔡氏的文化与历史.于是我对这个姓氏做了一个调查。二、调查方法1、阅读有关书籍

我国乳制品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乳制品生产现状乳品的生产和销售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并且液体乳生产大幅度增长,整个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4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663.3亿元,利润总额33.8亿元。乳制品生产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快。主

基隆港的港口现状

中国台湾省基隆港,位于台湾岛北部台北盆地北端的鸡笼湾内。该港依托台北市,隔台湾海块与福建省相望,东面和东北面隔太平洋西部海区与日本及其琉球群岛相峙,使其成为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西部海区航运要道,为中

张姓的历史和现状

一、【关于张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关于张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许多人姓张,他们都说几百年前是一家。姓氏是值得研究的,于是我就对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研究报告。二。调查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