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董城村历史

Posted 庙号

篇首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乾县董城村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乾县董城村历史

1.漆水河的历史文化

漆水在陕西境内,郦道元《水经注》曰:关中有泾、渭、灞bà、浐chǎn、酆fēng、鄗hào、沮jù、漆之水。酆、鄗、漆、沮四水,在长安西南鄠hù县(户县),漆、沮皆南注。周太王去邠bīn,度漆逾梁山,至于岐下。《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其中沮漆就是沮水和漆水。

(图为漆水河流域面积)

漆水属渭河支流,谓之漆水河,发源于陕西省宝鸡市,经永寿、乾县、扶风、至武功白石滩入渭河。《水经注》卷十六说:“漆水出扶风杜阳县岐山,东入渭。”又《阚 kàn骃yīn十三州志》云:“漆水出漆县西,北至岐山,东入渭,此漆水之源流也。”《山海经·西山经》说:“榆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班固《地理志》云:“漆水在漆县西。”

古时,漆水沿岸,物华天宝,山川孕灵,笃生圣贤,是传说中轩辕黄帝的起源地。《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jiǎo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目前所见最早记载炎帝、黄帝出生地的史料。据考证,“姬水”即今武功的漆水。

漆水是黄帝的出生地,是炎黄子孙的摇篮,周天子的所在。《诗经·小雅·节日》说:“漆沮之从,天子之所。”周民族是轩辕黄帝的后代,据传在以黄帝为祖先的姬姓部落里,出现了一个农业方面成绩卓著的领袖——弃。弃是周之始祖,善种谷物稼穑,被尊为后稷。后稷教民稼穑,树艺百谷,其世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父,为周王朝的奠基人,其后裔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时,被追谥为“周太王”。

(图为漆水河S弯道)

“沮漆”即“漆沮”,是周民族兴起之地,先祖基之,子孙成之,周民“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漆水滋润着周民族的土地,养育着周民;他们在漆沮,“耕之、种之、耨之、聚之、安之”;在这里,艺五种,“取材用”,男耕女织,渔猎生活;在这里,繁衍生息,抚民安邦,开国创业,“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在这里,髹漆制器,或嵌饰,或彩饰,或髹饰,或雕饰;或涂食器、髹兵器、漆礼乐器、饰名车宝马,或装点宫室楼阁、冥器等。他们用镶着蚌片、饰着美丽纹样的漆俎zǔ、漆垒lěi,盛着牛、羊、豕、鱼肉、鬯chàng酒,祀天神,祭地祇,享宗庙。他们琴瑟击鼓,载歌载舞,虔诚地祀奉着神灵,以御田祖,以祈干雨,祈求上天“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周道之兴,盖由此始,周民怀之,创造了一篇篇千古传颂的诗篇。《诗经·颂·周颂·潜》云: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短短几言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周民对漆水由衷地赞美之情,意蕴丰富,趣味盎然。

2.陕西省窦家镇来历

在晋朝末期,库狄宥连部的首领以所居之地“屋窦城”为姓氏,称窦羽泥,族人主要分布在今陕西一带,因此有了窦家镇。

窦家镇地处县境东部,东和礼泉县接壤,南傍五峰山与乾县峰阳镇相连,西部与常宁镇毗邻,西南与御驾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相接。北隔泾河与淳化县相望。

镇政府驻窦家村。辖和平、灰家、下窦家、胡家咀、窦家、左村、良村、三峰、杨家岭、王家咀、南顺什、店子头、良店、何谈14个村民委员会。

全镇总面积42.2平方千米,总人口10479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48人。信息来源:/l1/201511/t20151124_642014.。

3.关于唐王朝的历史问题

一、 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庙号:高祖 帝名:李渊 辈份:第一代 在位:618——626(8年) 生卒:566——635(70岁) 皇考:北周唐国公李虎子李昺子 生母:独孤氏 年号:武德(618——626) 陵墓:献陵(今陕西省三原县城东25公里之土原上) 二、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庙号:太宗 帝名:李世民 辈份:第二代 在位:626——649(23年) 生卒:598——649(52岁) 皇考:高祖次子 生母:窦氏 年号:贞观(627——649) 陵墓:昭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 三、 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庙号:高宗 帝名:李治 辈份:第三代 在位:649——683(34年) 生卒:628——683(56岁) 皇考:太宗第九子 生母:长孙皇后 年号:永徽(650——655)显庆(656——661)龙朔(661——663)麟德(664——665)乾封(666——668)总章(668——670)咸亨(670——674)上元(674——676)仪凤(676——679)调露(679——680)永隆(680——681)开耀(681——682)永淳(682——683)弘道(683) 陵墓:乾陵(今陕西省乾县西北梁山上) 四、 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庙号:中宗 帝名:李显 辈份:第四代 在位:683——684(1年)705——710(5年) 生卒:656——710(55岁) 皇考:高宗第七子 生母:武瞾 年号:嗣圣(684)神龙(705——707)景龙(707——710) 陵墓: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五、 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庙号:睿宗 帝名:李旦 辈份:第四代 在位:684——690(6年)710——712(2年) 生卒:662——716(55岁) 皇考:高宗第九子 生母:武瞾 年号:文明(684)光宅(684)垂拱(685——688)永昌(689)载初(689——690)景云(710——712)太极(712)延和(712) 陵墓: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六、 谥号:则天顺圣皇后 庙号:无 帝名:武瞾 辈份:第三代 在位:690——705(15年) 生卒:624——705(82岁) 皇考:武士彟 生母:杨氏 年号:天授(690——692)如意(692)长寿(692——694)延载(694)证圣(695)天册万岁(695)万岁登封(695——696)万岁通天(696——697)神功(697)圣历(698——700)久视(700——701)大足(701)长安(701——704)神龙(705) 陵墓:与高宗合葬乾陵(今陕西省乾县西北梁山上) 七、 谥号:少帝 庙号:无 帝名:李重茂 辈份:第五代 在位:710(十天) 皇考:中宗子 年号:唐隆(710)唐元(710) 八、 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庙号:玄宗 帝名:李隆基 辈份:第五代 在位:712——756(44年) 生卒:685——762(78岁) 皇考:睿宗第三子 生母:窦氏 年号:先天(712——713)开元(713——741)天宝(742——756) 陵墓: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 九、 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庙号:肃宗 帝名:李亨 辈份:第六代 在位:756——762(6年) 生卒:711——762(52岁) 皇考:玄宗第三子 生母:杨氏 年号:至德(756——758)乾元(758——760)上元(760——762)宝应(762) 陵墓: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 十、谥号:睿文孝武皇帝 庙号:代宗 帝名:李豫 辈份:第七代 在位:762——779(17年) 生卒:726——779(54岁) 皇考:肃宗长子 生母:吴氏 年号:宝应(762——763)广德(763——764)永泰(765——766)大历(766——779) 陵墓: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 十一、谥号:神武圣文皇帝 庙号:德宗 帝名:李适 辈份:第八代 在位:779——805(26年) 生卒:742——805(64岁) 皇考:代宗长子 生母:沈氏 年号:建中(780——783)兴元(784)贞元(785——805) 陵墓: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 十二、谥号: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庙号:顺宗 帝名:李诵 辈份:第九代 在位:805(1年) 生卒:761——806(46岁) 皇考:德宗长子 生母:王氏 年号:永贞(805) 陵墓: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 十三、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庙号:宪宗 帝名:李纯 辈份:第十代 在位:805——820(15年) 生卒:778——820(43岁) 皇考:顺宗长子 生母:王氏 年号:元和(806——820) 陵墓:景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金帜山) 十四、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 庙号:穆宗 帝名:李恒 辈份:第十一代 在位:820——824(4年) 生卒:795——824(30岁) 皇考:宪宗第三子 生母:郭氏 年号:长庆(821——824) 陵墓:光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尧山) 十五、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 庙号:敬宗 帝名:李湛 辈份:第十二代 在位:824——826(2年) 生卒:809——826(18岁) 皇考:穆宗长子 生母:王氏 年号:宝历(825——826) 陵墓: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 十六、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 庙号:文宗 帝名:李昂 辈份:第十二代 在位:826——840(14年) 生卒:809——840(32岁) 皇考:穆宗第二子 生母:萧氏 年号:大和(827——835)开成(836——840) 陵墓:章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天乳山) 十七、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 庙号:武宗 帝名:李炎 辈份:第十二代 在位:840——846(6年) 生卒:814——。

4.关中十八唐帝陵的十八唐帝陵简介

唐代从公元618年建国,至公元907年灭亡,历时289年。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乾陵),除昭宗李晔( yè)的和陵和哀帝李柷(zhù )的温陵分别在河南偃师和山东菏泽外,其余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陕西省乾县、礼泉、泾阳、三原、蒲城、富平6县,东西绵延100余公里。几乎与渭水汉九陵成平行一线。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载,昭陵和贞陵周围一百二十里;乾陵周围八十里;泰陵周围七十六里;定、桥、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简、靖等13陵周围四十里;献陵周围二十里。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曾对18陵进行整修,树立题碑。

唐十八陵分布于渭北六县:依次为乾县的高宗和武则天乾陵、僖宗靖陵;礼泉的太宗昭陵、肃宗建陵;泾阳的宣宗贞陵、德宗崇陵;三原的高祖献陵、敬宗庄陵、武宗端陵;富平的中宗定陵、懿宗简陵、代宗元陵、文宗章陵、顺宗丰陵;蒲城的睿宗桥陵、玄宗泰陵、宪宗景陵和穆宗光陵。

唐的大陵制度沿袭汉代,是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动乱岁月,将堆土为陵转变为依山为陵的产物。唐代290年的历史中先后出现了20位帝王,除去末代两帝不在陕西安葬外,其余都葬在长安以北的塬上,地跨号称“唐十八陵”。陵区一般可以分为3个部分:陵山、陵园(内外城)、下宫和陪葬墓群。

陵山的选择必须要巍然独特、气势俊秀,站在山陵之巅向南近可以俯视整个陵园,向远可以眺望泾、渭大川。当初,唐德宗的葬礼有日本使者参加,他跟随到了嵯峨山,看到其气势壮观,深为震撼,回国后广为传颂,后来把京都近郊一座山命名为“嵯峨山”,太子的宫邸亦称“嵯峨院”,及至太子即位便是历史上的“嵯峨天皇”。

5.【历史】吕剑人怎么死的

病逝吕剑人,1908年生,陕西省乾县人。

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战争年代,他历任陕西省乾县东区团区委委员、团县委宣传部部长、团省委交通主任、中共华县县委工委书记、团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共陕西省委军委联络员,西府地委书记,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委宣传部副部长兼调查站站长,工委委员、省委统战部部长,南线指挥部政委,西府工委书记兼西府总队政委,西府地委副书记。

1949年5月至1952年11月,任陕西省委委员、宝鸡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52年11月至1978年6月,先后任中共新疆分局统战部部长、常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届政协副主席、党组第二书记,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监委书记、党委常务书记。

吕剑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1979年1月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当时设第一书记),同年12月兼任陕西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1985年12月离职休养。是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

因病于2002年11月10日在西安逝世,终年94岁。

6.乾县历史文化

乾县属陕西省咸阳市管辖县,辖16个镇,总面积1002.71平方公里。辖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副核心地带,毗邻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工业重镇宝鸡。东距省会西安60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5公里,南距陇海线30公里,312国道、福银高速和西平铁路穿境而过。

乾县在黄帝时称好畤,为祭天之所.夏朝时为雍州之域,商时为岐周之地,春秋战国时属秦。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以奉天县置乾州。民国2年(1913)改乾州为乾县。乾县亦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唐王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合葬墓乾陵位于乾县。“乾州四宝”-锅盔、挂面、豆腐脑、馇酥风味独特,并有酱辣子、豆面糊等多种中华名小吃。

7.国民党少将李正宜那里人

李正宜(1903~1992) 陕西乾县人姜村镇神坊上堡子人。庐山中央训练团暑期校官班毕业。

1925年到广州,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师第一团排长,第一军独立第十五旅连长,第八十九师一四九团二营营长,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十二军七十五旅副团长、团长,第二十五师副师长,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1945年初起任第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师长。1946年10月在东北南满与人民解放军作战时被俘,后返原籍定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陕西乾县政协委员、常委,成阳市政协委员,陕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等职。去世后葬于家乡。

相关参考

中国一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因发现了一座古墓,如今名声大噪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位于渭北高塬南缘,总面积约为一千平方公里,人口大概为60万。虽然乾县拥有极为悠久的历史,但它之前一直默默无闻,很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它的名字。然而,随着乾陵的发现,乾县的名气越来越大,

山东招远历史

一、招远的历史新石器时代,招远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夏、商、周属青州莱国地。春秋时,齐侯迁莱于倪地,始属齐。战国为齐东郡。秦属齐郡东境。公元前201年(西汉高祖六年),在今县治西22公里处的西曲城村附近设

招远历史文化

一、招远的历史新石器时代,招远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夏、商、周属青州莱国地。春秋时,齐侯迁莱于倪地,始属齐。战国为齐东郡。秦属齐郡东境。公元前201年(西汉高祖六年),在今县治西22公里处的西曲城村附近设

余吾镇历史

1.屯留什么年代叫屯邑县屯留县,春秋时赤狄邑,谓之留吁。鲁宣公十六年(公元前593年)为晋所灭,称为纯留。战国时称屯留。屯或为纯之讹。西汉于今县城南8千米古城村置屯留县,于今县城西北9千米余吾镇置余吾

历史上的董卓有多残暴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董卓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说起董卓的残暴时,很多人觉得,董卓在执政期间,那就是手握两把钢刀,谁不服就砍谁;甚至你服了他,他也要砍你。总而言之,杀男霸女,无恶不作。比如,在董

董鄂妃并非董小宛,可又怎会传出董小宛与顺治帝的故事呢

本文系作者李宏聊时尚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既然董鄂妃来历如此清楚,她与顺治帝之间的故事如此凄恻感人,历史上又怎么会演变董小宛与顺治帝之间的故事,董小宛又是个什么人呢?历史上倒是确有董小宛其人,她名

董承小妾为什么背叛董承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

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其中英雄辈出的时代当属三国,群雄逐鹿,必有豪杰。在中国的三国时期,除却英雄人物辈出外,还有许多有意思的小人物,他们虽然没有改变历史的能力,但是在推进历史发展中,却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历史董鄂妃怎么死的

一、董鄂妃真名叫什么历史上的董鄂妃是怎么死清史稿·后妃传》对董鄂妃有如下记述:“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三宫,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孝献端敬皇

曹操刺杀董卓

曹操刺杀董卓  历史上曹操刺杀董卓的故事听过吗?  曹操持王允所赠之七星宝刀立于董卓榻前。董卓前日染疾,不便起身,就让吕布去牵一匹好马来送给曹操以示感谢。曹操见吕布前去牵马,而董卓又面向里卧,知道这是

历史上关于董卓的死因是什么

  董卓是谁?  董卓,字仲颖,是东汉末年军阀和权臣,其种种的暴行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总体评价极其负面的人物之一。董卓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立挟持汉献帝,东汉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