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第三完全中学的历史
Posted 历史
篇首语:知识可羡,胜于财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施甸县第三完全中学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施甸县第三完全中学的历史
1.云南省施甸县有多少年的历史
很久了,都是一些不知道的历史! 施甸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县境南部姚关蒜园村的小汉庄北侧万仞岗发掘出土的智人头骨化石(称姚关人),距今约8000年左右。
从发现多处旧石器、新石器遗址所出土的大量石器、陶片及兽骨化石,表明距今约3500——4000年左右,古人类活动频繁,各族先民在这块上劳动、生息、繁衍。在姚关境内先后出土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的青铜器,展示2000多年前,境内的人民从事原始农业、牧业和狩猎的场景,创造出了灿烂的史前文化。
据《云南各族古代史略》文字记载,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就置了不韦县,县令陈立,属益州郡;到南北朝(齐)(561-578年)时期置不建县,隶永昌郡;元朝十一年(1274年)设石甸长官司,隶镇康路;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更名施甸,隶永昌府;二十二年置施甸巡检司;嘉靖十九年(1540年)置姚关守备道;清顺治六年(1649年)设平彝州;十八年裁州并入保山县;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设永昌府分防施甸巡政厅;民国元年(1912年)设施甸分治县,二十一年裁撤分治县。1950年设三、四、五、六、七区,属保山县;1962年12月1日,经国务院第123次会议批准设立施甸县,隶属德宏州;1963年12月改属保山地区。
据族谱记载,我们的祖先大都居住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在元、明、清三代充军,经商和迁徒入境定居。夏、商、周时为哀牢部族所居,按云南史学家之见,永昌濮即哀牢,故当时施甸历史文化,可称之“哀牢文化”,即布朗、彝等民族文化源。
南沼统一云南后,大量汉文化传入,汉语与民族语言逐步释同。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邓子龙率兵3000南下,驻守姚关,筑五关即大关、小关、里骚关、芭蕉关、茨竹关,军民大规模开发建设,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融为一体。
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和中原文化结合,明代古建筑、天王庙、玄帝观、玉皇阁、武候祠、万寿宫、戒月庵、财神庙、观音寺等仿效内地,至民国时期多达110座。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柱,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永昌兵备副使朝廷伟开创施甸、姚关和木瓜榔三所社学。雍正十二年(1734年)保山知县张福昶改设施甸文昌宫、姚关文昌宫、由旺玄帝观3个义学馆。
光绪六年(1880年)由旺贡生李济川和廪生孔继勋创办少保书院,贡生朱以仁创办摩苍书院;十年(1884年)施甸街陆家巷陈小园在施甸街开办私塾,姚关大乌邑蒋文炽在大乌邑开办私塾;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设施甸、姚关、由旺高等小学堂,1912年开办第一所女子小学。民国13年(1924年)河北人戚福山率杂技班到由旺、银川、施甸等地表演;17年(1928年)四川艺人梁文兴到由旺龙井寺传授滇剧打击锣鼓技艺;18年(1929年)贵州艺人范秉章到保场萧祠,银川木瓜榔传授滇剧武打技艺;19年(1930年)由旺民间文艺表演团体扶风社成立,开始演出滇剧,并于民国25、29、31年三次出访缅甸演出。
民国28年秋,八乡教育绅士段子勉及其他绅士在施甸街创办甸阳中学,1950年1月1日改名潞江人民中学,并创办第1期校刊《潞中学报》,8月,由旺区银川建立秧歌队和歌咏队,1955年成立银川农村俱乐部。1954年施甸街成立滇剧团,1963年1月建立施甸放映队,8月5日建立县文化馆,25日建立县新华书店;11月在银川何家寺创办第一所农业中学。
1965年12月建立山区文艺工作队,开展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幻灯、代售图书等活动,1976年3月18日创办教师进修学校,1977年1月建立银川文化站,1978年3月15日创办师范学校;1979年10月1日,县电影院落成首映,1980年1月1日县档案馆成立,9月7日建立县图书馆,藏书2万册。1983年12月设立文化局,1995年成立县文化体育局。
1984年6月4—5日,县城举办第一届端阳花木展销会;8月创办高级职业中学,1986年8月,《大西南文学笔会》编辑部和正安皮革工业公司联合举办首届“雪兰文学笔会”,10月30日县首届青年歌手调赛汇演开幕,石鼓山地面卫星接收站破土动工。各种外来文化和传入与各类文化机构的建立,使施甸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能和文化知识,还带来数千年培育而成的华夏文明与礼仪,遂使施甸告别了蛮荒状态,逐步迈向文明、进步的新时代。
2.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由旺镇的历史
施甸县由旺镇辖街道、杨家、永福、坡脚、大庄、银川、木榔、源珠、华兴、中村、常村、四大庄、躲安、王家、岚峰、大秧田16个村民委员会,164个村民小组,96个自然村。
2003年末全镇有10109户,总人口39938人,其中农业人口37026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2.7%。 由旺镇位于施甸县坝子北端,距县城18公里,距保山城45公里,历来是施甸县经济发展较快,集市贸易较为兴旺,文化艺术较为繁荣的一个大镇。
由旺具有悠久的历史,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始建于明朝年间的土主庙、西竺庵、太子寺、山耳寺等名胜古迹(图二);有始建于光绪16年的由旺文笔塔(“文革”遭彻底毁坏,92年又恢复重);有组建于解放前后至今仍活跃在农村的农民滇剧团和花灯剧团。由旺,是施甸县民间艺术较为丰富的一个乡镇,无论是造型艺术或是表演艺术都具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县内、市(区)内甚至省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从造型艺术上看,有泥塑、木雕、石刻、刺绣、编织、绘画、染织、纸扎等。 泥塑、木雕、石刻、绘画(图三、四) 在由旺的土主庙、西竺庵、太子寺、山耳寺等古建筑上都显示了极高的工艺水平。
明、清以来塑造的各种佛象栩栩如生,人物造型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文革期间遭到彻底毁坏,现又由群众自愿集资重新恢复。 由旺老年协会,利用做庙会的机会集资 十多万元人民币,对土主庙重新扩建,新建了具有古建筑风格、雕龙刻凤的长廊八格、古亭三座、龙山水池一个,并修平道路、接通电源,每当庙会期间,便举行讲书、洞经、吹打弹唱等民间文艺表演,吸引了不少外地和当地的游客,成为人们闲暇时的旅游点。
由旺文笔塔(图五),由原正安皮革工业公司投资14万元人民币重新建造。外观上保留了原来的风格,又超过了原塔的高度。
内部是空心的,转角楼梯一直通向顶层,通过瞭望孔可以观赏到四周风光,使由旺这方风水宝地更加增辉美丽,为施甸旅游增色加彩。 竹编业在由旺比较普遍,农户利用农闲时编织提篮、背箩、竹篮、囤箩、碗箩、坦笆等到集市上出售。
作为一种副业收入。这些编织器具制作精密,工艺水平较高,还销售到外地倍受亲睐。
染织业,自明、清、民国及解放初期,由旺都有私营的染房,备有染缸、晾晒场。用人工织制的土白布染成青布(黑布)、蓝布、红布、黄布等。
也有少量的蜡染,染制的花布多用于被包、背腰等。染料从一种植物“甸叶”中提取。
由于轻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色彩鲜艳的棉布、丝绸及化纤布的大量生产,老式染织业已不存在。 纸扎(图六、七),在解放前和文革后较为时兴,一般有纸人、纸马、灵床、棺罩等。
还有专供表演用的如大龙、小龙、仙鹤、旱船、跑驴等。首先用竹篾编制,后用棉的纸裱糊,用布绷制,再上各种颜料、色漆、清光漆等。
制作精良、形象逼真,美观大方,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反映出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另外,还有用胶泥首先制成模子,再用棉纸层层裱糊,最后绘画、上色、着漆而制作出来的“狮子头”、“笑和尚”、“孙悟空”等面具,也是当地民间艺人的佳作。
由旺早在1929年便成立了“扶风社”,设置戏箱八个,购置服装、道具价值二万多大洋。先后到缅甸的果敢、耿马及施甸坝八乡地演出,很受群众欢迎。
由旺的群众性文艺活动十分活跃,被世人冠以“滇戏之乡”、“花灯之乡”的美称。多年来,无论是省或市组织的农民调演,凡是由由旺镇出队代表县参加演出,大多获奖。
而县内举办的文艺调演或大型群众性文艺活动或其他节日活动,由旺从不缺席,演出的节目深受群众欢迎,故而2000年3月由旺镇被云南省文化厅、保山行署命名为“云南民间民族艺术之乡”。 二、由旺花灯的基本情况 由旺不但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还是滇西通往南亚的交通要道。由旺人民祖祖辈辈都有爱好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的传统习惯。
解放前就有滇剧、老花灯、花鼓、山歌、小调、唱八仙、洞经、耍龙等民间文艺的表演队伍。 由旺镇现有滇剧团队二个,花灯队十一个,洞经队三个,龙队十个(其中大龙二个队),狮子队48个,高跷队五个,矮跷队一个,八仙队一个,秧歌队二个(其中百人秧歌队一个)、腰鼓队二个。
共85个表演队伍活跃在各村各寨,其中由旺街道老年花灯队、银川青年花灯队、银川青年龙狮队影响力较大,演出地点已外延至德宏、缅甸等地。 由旺,素有施甸县“滇剧窝子”之称。
由旺财神庙戏台,建于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台柱楹联:“檀板谱新声,千古英雄归月胆;梨园传旧事,一时子弟檀风流”。
抗战时期,71军87师师长张绍勋撰楹联:“真中假,假中真,上下五千年无非似此;虚若实,实若虚,纵横数万里尽属如斯”。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建太平寺戏台。
1963年银川公社建盖现代戏台一个,1970年银川中学、由旺中学各建露天舞台一个,1980年由旺街北门建活动戏台一个。 民国十九年(1930),由旺的杨世昌、杨应昌兄弟二人出资组织“扶风社”,购买了全套戏装。
并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到缅甸果刚县土司及英国官贵盖厅厅长家演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段林宾筹资成立银川滇剧。
3.周至中学的学校历史
位于关中腹地的陕西省周至中学属省级示范高中,迄今已有70年的悠久历史。学校坐落在周至县城东二华里处,占地110亩,与108国道毗邻,南眺秦岭莽莽,北望渭水泱泱,又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地”的道教祖庭楼观台五千年文化的深厚积淀,有清代理学大师李二曲流风余韵的熏陶,自1943年创立以来,为清华、北大等名校培养了42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培养了5万多名合格人才。
周至中学现有69个教学班,3986名在校学生,191名教职工,其中,学历达标率达98%,研究生2名,高级教师45人,一级教师90人。
相关参考
默默种树人杨善洲杨善洲(1927.01—201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
从小我们就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是《百家姓》一书中排名前八的姓氏。由于《百家姓》成书于北宋时期,所以把当时的国姓“赵”排在了第一位,并不是按照各姓氏的实际人口比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历史上曾经
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转载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湖南邵东县第三中学陈志伟422819摘要——否定型、概念型、因果关系型、材料型、程度型选择题关键词——高考、选择题、解题技巧在每年的历史高考中,
安阳县瓦店乡第一中学瓦店乡瓦店集北教学研究,教育工作安阳县磊口乡中学磊口乡北磊口村蛇山教学安阳县吕村乡第一中学吕村乡教学研究,教学工作安阳县白璧镇第三初级中学白璧镇郭盆村教学研究,教学工作安阳县曲沟乡
海城区北海六中北海市八中北海市北海中学北海市第二中学北海市第九中学北海市第七中学北海市第五中学北海市第一中学北海市四发高级中学北海市外国语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第三中学北海市海城区地角教育办公室广西
第一竞争特别大复旦是历强校也是全国名校所有每年报考历史的人都特别多第二复旦大学的历史学的分数比较高一般你没有300多分以上是完全没有可能可以通过初试的第三对英语的政治的要求也比较高第四复试关即使你通过
湖北省仙桃中学的历史沿革1940年7月,湖北省仙桃中学的前身原沔阳中学创办。1940年,沔阳县立初级中学、震旦中学、上智中学合并为沔阳县立初级中学。1943年因抗日战争停办,1945年与沔北中学合并为
要说起小燕子和五阿哥,他们最美好的时光应该是在《还珠格格》第一部和第二部里了!到了第三部的时候,永琪和小燕子之间完全变了,永琪娶了知画,知画也是一直在离间小燕子和永琪!在《还珠格格》第三部中,永琪甚至
一、广宁中学的历史沿革广宁中学创建于1930年,初时校名为广宁县立中学。1956年学校更名为广宁第一中学;1958年广宁、四会合县,学校更名为广四县南街中学。1960年学校改名为广宁县广宁中学。196
黄冈中学全称湖北省黄冈中学,位于中国湖北省黄冈市,为湖北省重点中学,当地人简称“黄高”。黄冈中学现新老校区占地600多亩,有6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在岗教职工310余人。黄冈中学创建于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