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沙会战的教案
Posted 日军
篇首语: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长沙会战的教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长沙会战的教案
1.长沙会战经过
1942年初,日寇将进攻香港,英国求援。蒋介石由湖南第九战区(薛岳)调李玉堂第三军和欧震的第四军由长沙出发经韶关到深圳,支援香港。武汉日军司令阿
南得知后,即向长沙发动牵制性进攻,轻易地突破川军王陵基、杨森等部防线,渡过汨罗江,一直到达长沙外围。薛岳令川军留敌后威胁其侧后,调回李玉堂的第三
军,令其坚守长沙市。时逢李军长已被蒋革职,李对薛说:"我的职都被撤了,怎么指挥打仗?" 薛岳说:"你打嘛,我担保不撤你的职。"
李玉堂回到部队,将薛岳的话原原本本向全体官兵们作了传达。官兵们也都愿成人之美,齐心协力打退敌人进攻,以保李玉堂的军长职。故那一仗第三军打得很
拼命。
战斗之中,李玉堂又施"巧计"。在长沙市街战,每守一条街,就将前面几条街烧掉。我们当时戏呼之为"火障碍",日寇在火障碍面前无能为力,虽进攻数
日,毫无进展,敌人本无一定要攻占长沙的企图,又遇着李玉堂军的坚决抵抗,并见欧震等南调部队已调回湖南,牵制目的已达到,兼之后方又受威胁,弹药枯竭,
就向后撤退,这就是所谓长沙第三次大捷。
日军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其实是为配合华南日军进攻香港;这次战役日军本来就准备进行有限度的攻势,有机会当然可乘机歼灭部分国军。可开始比较顺利,接下来香港也到手了,11军军长阿南就想乘势拿下长沙,他完全不顾这是严冬作战,并且弹药不足。最后日军意识到国军抵抗程度超过预计,立刻知难而退了,所以有所谓“长沙大捷”的战报。实际上国军方面根本拿不出日军大量尸体和缴获装备,来证明这次“大捷”存在过。
第三次长沙会战无论规模还是参战兵力都远远不如抗战初期的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之所以在中外有名可能和太平洋战场有关,第三次长沙会战正逢日本发
动太平洋战争,横扫东南亚之机,中国战场爆一个“大捷”出来,能够鼓舞东南亚地区英美军队的士气,因此吹得比较厉害,英美也有很多人帮着吹。
2.抗日战争时期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详细情况
看来也真够懒的,那好吧我帮你。
第一次长沙战役(又称为“第一次长沙会战”、“湘北会战”,日本称“湘赣会战”),指1939年(民国28年)9月至10月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九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本军队进行的防御战役。这次战役是继“二战”欧洲大战爆发后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攻势。
日本为达到对国民政府诱降和军事打击,集中10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 第一次长沙会战,向长沙方向发起了进攻。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1939年10月1日被正式任命为司令长官)为保卫长沙,采取以湘北为防御重点,“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调动了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多人参加此次战役。
至10月9日,中国军队第195师恢复到进占鹿角、新墙、杨林街之线,日军陆续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至10月14日,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有两个因素令日军发动这次战役,其一是纳粹德国与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另外日本关东军刚刚在诺门罕战役中被苏联红军击败,因此希望在中国发动大规模进攻以恢复士气。
结果中国获胜。 包围武汉 自从1938年10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调整其侵 第一次长沙会战 对华方针,对中国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同时放弃其速战速决的军事战略,代之以持久战,重新整备武力,等待时机,以期一举解决中国事变。
当时,在武汉外围的中国守军将近100个师,且对武汉形成了一种包围态势。长江以南是陈诚、薛岳指挥的第9战区,有52个步兵师;长江以北为李宗仁指挥的第5战区,有35个步兵师。
日军11军司令冈村宁次指挥第11军于1939年春夏之间相继发动了南昌会战和襄东会战(即随枣会战)。经过这两次作战,日军攻占南昌并击退第9战区军队的反攻,获得了武汉安全圈的东南屏障,并打开了通往长沙的通道;同时,打击了第5战区部队,保住了汉水以东阵地,暂时缓解了江北的后顾之忧。
8月底,日军又把进攻矛头指向了湖南。 冈村宁次制定作战方针 1939年9月1日,冈村宁次制定作战方针:据判断修水河当面中国军为25个师“军为了打击敌军继续抗战的意志,决定在9月中旬以后,开始奇袭攻击,以期在最短期间内,捕捉敌第九战区主力部队,将其歼灭于湘赣北部平江及修水周围地区。”
为此,日军计划动员了3个师团2个旅团约10万人的兵力。9月13日,日军秘密部署完成,日军第11军的战斗指挥所进驻咸宁,冈村亲临指挥作战。
正式下达作战命令。主要内容是:为隐蔽主攻方向,迷惑、牵制中国军队,第106师团于9月15日先开始进攻,由奉新以西突破守军第1、第19集团军阵地,进出至其侧后,歼灭守军于高安西北地区;第33师团由通城向麦市、渣津突进。
打击当地的中国军第27、30集团军。军主力于9月23日拂晓发起进攻,其中第6师团由新墙镇以西向汨水南高地正面突进;其左翼奈良支队由杨林街以西向浯口、汨水北岸突进;其右翼上村支队于9月23日拂晓在营田登陆;向汨罗江上游平江地区攻击前进,这三支部队协同歼灭该地区中国守军第15集团军。
整个战役预计20-30天,10月10日至15日返回原驻地。 战况 中国第9战区所辖范围主要是湖南及鄂南、赣省一部。
战区跨湘、鄂、赣三省边区,东西以赣江、湘江为天然之境界,两翼又各有一湖,东为鄱阳湖,西为洞庭湖,恰成为整齐对称形之战场。日 一连三次的长沙会战 日军大迂回之战法无从施展,只能进行正面作战。
而且在湘、鄂、赣三省相交的地区,群山纵横,地形复杂。长沙以北的湘北地区,大多数也是山岳地带:湘北不仅多山,而且多水。
以粤汉铁路为分界由北向南划一直线,其左侧有洞庭湖及澧水、沅水、湘江三大河流,右侧有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从而形成天然的防线。这样一种多山、多水的地形对部队行动会产生较大影响,尤其不利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行动。
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由薛岳认为,只要利用这些良好的地理条件,再加上正确的战略战术,完全有可能打退日军的进攻,化被动为主动。战区的作战方案大体如下:敌似在9月中开始南犯,将以主力由湘北南趋长沙,于赣北、鄂南施行策应作战。
战区拟予敌以严重之打击而开第二期抗战胜利之先河,决诱敌深入于长沙以北地区,将敌主力包围歼灭之。赣北、鄂南方面,应击破敌策应作战之企图,以保障主力方面之成功。
薛岳将这一战略部署的核心之点总结为八个字:后退决战,争取外翼。 具体部署 随着大战的临近,薛岳也开始调兵遣将,部署兵力。
当时,第9战区共有21个军又3个挺进纵队,共52个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配属4个军(第4、第5、第99及新编第6军)又1个师(第11师),总计25个军63个师50万人,投入作战序列的部队有21个军49个师又3个挺进纵队(实际参战兵力为35个师又3个挺进纵队30万人)。至9月中旬,其兵力具体部署情况如下: 第1集团军第58、第60军守备靖安、奉新以西张家山、麻下、会埠一线阵地; 第19集团军第32、第49军守备莲花山、马形山以及锦江右岸阵地; 第15集团军以第52军主力守备新墙河阵。
3.长沙会战的抗战遗址
会战遗址概况
为纪念中国抗战胜利60周年,再现当年长沙会战的历史,长沙市决定在2005年7月底前修建好岳麓山上的6大抗战遗址。
长沙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对两份全面修复整理岳麓山抗战文物的提案进行了督办。“岳麓山保存了大批抗战遗迹。”长沙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的负责人说,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四次大规模会战,史称“长沙三次会战”和“长衡会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阻击了日军的侵华步骤,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在这几次会战中,岳麓山曾是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所在地。自上世纪30年代起,这里相继建成岳王亭、忠烈祠、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墓、长沙会战纪念亭等纪念性建筑物,山中保存了当时的战壕、弹坑、炮台及九战区战时指挥所等遗址,并出土有当年抗日将士遗留的枪支、弹壳、电话筒等文物。
抗战遗址不同程度破损
折戬沉沙铁未销!但的岳麓山已难以感受当年金戈铁马的激情。因种种原因,除七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和忠烈祠(含岳王亭)在得到修复整理外,岳麓山上的这批抗战文物很多没得到保护和利用,或坍塌荒废,或被风雨剥蚀。
其中长沙会战纪念亭于上世纪50年代被拆毁后,其亭内“长沙会战纪念碑”废置路旁;记录了九战区各参战部队士兵(名录)的纪念碑石,成了云麓宫前坪围栏的栏板;九战区战时指挥所(地处清风峡内山洞)长期关闭;曾作为指挥所的警察纪念堂(1935年建)则成了一栋危房;73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原来规模宏大,忠烈祠至纪念碑中轴线的两侧,曾分别建有长明灯、纪念亭(分别称归宿亭、纪念亭),现中轴线虽已修复,但两侧仍处残破状态。至于那些战壕、弹坑、炮台等,则更是无人管理,已逐渐被人淡忘。
六大遗址再显峥嵘岁月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麓山景区管理处主任刘祖建说,在保持原样、不破坏周边环境、不违背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计划修缮6处抗战历史遗迹: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清风峡作战指挥部、湖南省会警察纪念堂、长沙会战碑、阵亡将士名录碑、炮台、战壕遗址。
4.湖南长沙抗日历史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之后,中国的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位于武汉与广州之间的长沙,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阻止日本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最前沿堡垒。为攻取长沙这一战略要点,日本侵略军以第十一军为主体,从1939年9月至1944年6月先后4次进犯长沙,以第九战区为主体的中国军队采取“后退决战”的战略与日军先后展开了4次大规模的作战。
1939年9月初,欧战爆发后,日军为配合德、意法西斯,加强了在中国战场的攻势。9月中旬,日本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茨指挥10万兵力,采用“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战术,从赣北、鄂南、湘北进犯长沙,企图消灭中国第九战区的主力,挫败中国政府的抗战意志。
国民党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动员战区所属部队30余万兵力迎战,并以一部兵力于赣北阻击日军,将主力放在湘北,“逐步抵抗,诱敌深入”,将决战地点选择在长沙附近。9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首先在赣北揭开序幕,18日开始,日军主力由湘北正面向我守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22日攻破新墙河防线,26日占领泪罗江防线,然后继续南侵,一部进至离长沙城约30公里的捞刀河,大部进入伏击国内。
中国军队突然发起反攻,在福临铺、三姐桥、青山市伏击或阻击敌军,予敌大量杀伤。 此时孤军深入长沙的敌军既没有捕杀我军主力,又缺乏后续部队的增援,形势十分不利,从29日起被迫撤退。
薛岳立即严令各部全力追击,中国空军也从成都机场起飞轰炸武汉日军机场。10月7日,日军退过新墙河,凭险据守。
至此,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是役中国军队伤亡4万余人,歼敌万余人,时称“第一次湘北大捷”。
此次会战是欧战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守军首次用武力迫使日军回复到战前原态势的一次战役。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狂妄企图,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日本为与英美争霸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经日本大本营批准,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畿调集10余万大军,配备强大的火力和大量的骑兵,改用“中间突破”、“两翼迂回”的“雷击战”战术,于9月上旬发动了对长沙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薛岳仍然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在长沙及周围地区部署了约30万人的兵力,计划“诱之于汩罗江以南、捞刀河两岸反击而歼灭之”。
9月7日,日军一部包围大云山中国守军,揭开了第二次会战的序幕。17日晚,日军主力向湘北全线展开猛攻。
由于对日军此次进攻的规模估计不足,选择决战地区不当,加之日军又破译我方几次重要的无线电指挥电讯,因而在会战前期,我方处处被动,节节失利,新墙河、汩罗江、捞刀河各防线被迅速突破,我防守及各增援部队先后败退,日军迅速地挺进到了长沙外围及其以南的株洲,27日晚攻入长沙城。日军占领长沙后,敌我形势却迅速发生变化。
日军后方遭到我第六战区主力的攻击;我军各部重振旗鼓后也由各个方面向长沙周围迅速集结。在此形势下,攻入长沙仅3天的日军被迫于10月1日开始撤退。
薛岳命令备部乘势追击,分别采取埋伏、截击战打击日军,在汩罗江、浏阳河予敌大量杀伤。10月8日敌我双方回复到战前状态。
是役敌军死伤约7000人,我军损失近7万人。但日军迫使我方屈服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给我方心理上和宣传上的好处。
近卫内阁也因此而被下台。时称“第二次湘北大捷”。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英美军队在日军面前不堪一击,受到“辉煌战果”鼓舞的侵华日军颇想一显身手。
驻华中的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阿南惟畿为牵制中国军队增援港九及缅甸,出动12万兵力,于12月24日强渡新墙河南进,再度进犯长沙,声称“要到长沙过新年”。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势,薛岳制订了“天炉战”计划,决定将敌人诱至炉底,即决战地区定在捞刀河与测阳河之间,予以包围歼灭。
会战一开始,湖南民众以“焦土抗战”、“与日俱亡”的悲壮气概,一夜之间便使日军无法在战区内获得一粒米一根草,所有大小公路也沟堑纵横,日军的坦克、牵引车、野炮、重炮均不能通行。守卫长沙城的第十军将士抱定与长沙共存亡的决心拼死抵抗,使骄横不可一世的“皇军精锐”在长沙城下竟无法越雷池一步。
我岳麓山上的重炮群居高临下,一颗颗炮弹向日军倾泻,每一声爆炸都引起中国军队的阵阵欢呼声。1942年1月4日拂晓,我军形成对日军的三面合围态势,弹尽粮绝的日军狼狈突围。
我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敌人杀得溃不成军。残余日军最后靠着施放毒气和空军的掩护才得以逃回原来的据点。
16日,日军司令部从岳阳撤回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是役日军死伤5万余人,这是太平洋战争初期同盟国一连串失败中首开胜利的记录,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日本因在长沙惨败,再次意识到中国实力尚存,不敢遽尔从中国战场捆出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南洋英美友军。当时,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评论指出:“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蒋介石也说“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 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
5.长沙会战的历史意义
史学界对长沙会战评价是,长沙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上一次最大规模的中日战役,双方出动的兵力合起来有一百多万,历时五年,是一次耗时耗力的战役。
长沙会战在世界战场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长沙会战以前,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气焰嚣张,短短时间内攻陷了中国的大片国土。
长沙会战阻止了日本进攻大西南的野心,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当时的报纸对长沙会战评价是,这次战役为中国人民增添了信心。
长沙会战在当时的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一些英美的媒体评价长沙会战减缓了日军的攻势,使得日军的一大部分兵力被中国拖住,减轻了英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使得英美在欧洲有充足的兵力打击德国。
长沙会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长沙会战保住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的重庆,如果日本攻入西南 ,那么随着国民政府的倒台,将会没有政府领导中国人民抗战。
因此史学界评价长沙会战保障了中国政府的安全。长沙会战的作用是很大的,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因为中国军队在长沙会战中伤亡10余万人。
长沙会战伤亡在抗日战争期间,长沙会战可谓是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持久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总共分为三次长沙会战,还有第四次的长衡会战,本次会战一共持续了五年之久,中国军队大约伤亡了13万人,日本军队大约伤亡了10万人。
尽管长沙会战伤亡人数有数十万人,但是对于抗日战争所作出的贡献还是不可忽视的。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展开的三次重大战役。
这三次战役,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和影响。蒋介石曾称赞道:“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
6.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会战一共打了多久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中国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
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一场典型的胜仗,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
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相关参考
自从日本鬼子占领了东三省之后,就进一步的想要开启他们蚕食中国的野心。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全民抗战大爆发,而日本鬼子也泯灭人性的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大屠杀、细菌战、万人坑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血泪,也激发
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 第三次长沙会战要图 第6师团、第40师团主力便利用
77年前的今天,1941年10月9日,日军撤回新墙河北岸,第二次长沙战役至此结束,这次战役,日军伤亡万余,中国军队伤亡及失踪约为10万人。 1941年8月26日,
国民党十大王牌军有多少兵力国民党十大王牌军:第一名:74军,编制:3个整旅(师)。从淞沪会战开始,1937年的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
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 阿南惟几在策动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初就有乘势攻略长沙的意图,开战之后在汨罗江以北地区的顺
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集•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抗战期间,杀妻出狱后的张灵甫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等重要战役。血战南京时,张灵甫曾组织敢死队反击,被日军打成重伤,膝盖严重骨折,后来人称他是“跛腿将军”。抗战胜利后,
1.初中历史的复习教案怎么写复习课一般分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两种类型,教案模式跟平常的教案差不多,所不同的是:1、三维目标:新课只写一课的;复习课要写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的.2、重点、难点:新课参考教师教
1.【初中历史的复习教案怎么写复习课一般分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两种类型,教案模式跟平常的教案差不多,所不同的是:1、三维目标:新课只写一课的;复习课要写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的.2、重点、难点:新课参考教师
七年级历史教案北师大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练习题、拓展资料,共270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示例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本课难点: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