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00历史

Posted 历史

篇首语: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食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上海700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海700历史

1.上海的历史背景谁知道啊

打开世界地图,您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入海口以及中国海岸线的中部。面向海洋、联接内陆的区位优势造就了这座城市海纳百川、交汇中西的独特气质。

上海已有700多年的建城历史,曾经是远东国际金融中心。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抓住开发开放浦东的历史性机遇,国民经济、社会事业和城市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新一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上海现有陆域面积63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0万,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连续十一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有100多个国家(地区)的外商在上海投资近3万个项目,涉及金融保险、贸易服务、现代物流、微电子、汽车、化工、钢铁制造业等领域。上海港拥有万吨级深水泊位74个、国际集装箱码头20个,还在兴建洋山国际集装箱运输深水港。浦东、虹桥两大机场的航班通往29个国家(地区)的141个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在这里集聚与辐射,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上海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黄浦江两岸风光秀丽,素有近代西洋建筑博览之称的外滩,与新楼林立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隔江相望。城内豫园、龙华寺等历代园林古迹引人入胜。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服装文化节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目不暇接。南京路、淮海路、徐家汇商城等商业中心人流如织,流动着最时尚的风景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将吸引海内外参观旅游者7500万人次。

2.上海市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700多年啦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从古至今,上海的发展与贸易有着密切 的联系。大约从宋代开始,随着商贸的日益兴盛,上海一跃成为“东南名城”, 尤其在清道光年间更是“商贾云集”、“城内外无隙地”。

不过,上海名称的出现和上海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并不是很久以前, 在唐代它仅仅是华亭县的一部分。 关於上海名称的由来目前有两种说法:一 种说法是取自《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这句话;另一种说法认 为由於当时有上海浦和下海浦等水道而得此名。

但是无论哪一种说法,有一 点可以肯定的是,宋代开始设置上海镇,而且上海之名也最早出现在北宋郏 1928年设置上海特别市,两年后 改称上海市,一直到现在。 上海还简称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3.上海市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上海历史悠久,系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苏州。会稽郡辖缪县、由拳县和海盐县。

缪县包括今嘉定、上海两县及青浦、松江两县大部和市区部分地区。今嘉定县境内还有一个以缪命名的缪城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了一条由咸阳经湖北、湖南而抵江苏、上海一带的宽阔驰道。据史载,驰道宽50步,每隔3丈植树一株。

驰道通过今松江西北,“经青浦古塘桥,西通吴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将南下巡游,曾通过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横山、小昆山、三泖地带,看到当地物产丰富,人众熙攘,人们划船在水上交易。

这说明上海那时还没有形成城市。 公元前207年的汉代,缪县政为娄县。

今金山县境内的海盐县,汉时为刘濞的封国,此地煮海水以制盐。这种盐称散盐,质量好而量多,都被运往吴都(苏州)集散。

和海盐县发展同时,由拳县也在发展之中。由于局部地体下沉现象存在,海盐部分沦为拓湖,由拳也陷入了谷水。

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前后海盐县被迫向南迁移。 到了晋代上海地区主要依靠渔、盐之利,经济已相当发达。

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盐县地域置青浦县和前京县。唐时将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建华亭县,县治设在今松江县境内,天宝五年(746年),在今青浦东北的吴淞江南岸设置了青龙镇,直属华亭县。

青龙镇原是三国时吴孙权建造和停泊战舰的场所。青龙港是吴淞江下游的起点,是唐代对外贸易的新兴港口,航运船只不仅可抵沿海和内河重镇,而且可直达日本、朝鲜。

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兴)。这时华亭县以东的海滩,已经成为重要盐场,“人烟浩穰,海舶辐揍”,商业日益发达。

宋宣和元年(1119年),随着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龙镇更见发展。据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时人誉称“小杭州”。

青龙镇虽如此繁华,但当年作为华亭一个海口的上海,仍然是个荒凉的渔村。后来因为吴淞江下游的淤浅,曾经繁华一时的青龙镇,就逐渐丧失了作为长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趋萧条冷落。

宋熙宁年间(l068一l077年),贸易中心转移到华亭东北地区,这里形成居民点,由渔村变成初具规模的小镇。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设立镇治,并派镇将驻守。

因地处上海浦西侧,便称“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

本埠市舶司的衙门设在后来的上海县署内,即今小东门方浜南路的光启路上。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

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 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区又进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规模。

到l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上海县东界川沙,南邻南汇,西接青浦,北连宝山。县城内有街巷63条,商店林立,鲜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鸦片战争失败后,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指令投降派蓍英和伊里布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第三款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清道光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接着,英国又以“理定善后事宜”为借口,于l843年l0月8日又同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条约”第九款规定:“在万年和约(指《南京条约》)内言明,允许英人携带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

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拟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和基地,系准英国人租赁。”

同年l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到任。他根据《虎门条约》向上海道台官慕久要求划出一块土地作“居留地”,专供英国侨民使用。

宫慕久居然以为华洋分居能避免“纠纷”,默许巴富尔的要求。据此,巴富尔在11月l4日发出通告,宣布上海于1843年ll月l7日正式开埠。

在上海被迫开埠后的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他们在上海竞相设立租界。先是英国于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继而美、法也分别于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界;后来英、美租界合称为“公共租界”。

整整一个多世纪,上海成了外国侵略者“冒险家的乐园”。 1853年,上海“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举行武装起义,反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封建王朝,占领上海城,坚持斗争十八个月。

在19l9年的“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全市性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充分显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奉军进人上海,当时的北京政府将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3月29日上海临时特别市政府成立。

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

4.求上海一著名建筑的历史故事

上海外滩美术馆坐落于上海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之处的外滩源片区,曾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亚洲文会大楼旧址。

上海亚洲文会大楼是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于1931年—1932年在上海博物院路(今虎丘路)建造的一幢5层大楼,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成立于1857年,是英国侨民在上海建立的一个重要文化机构,主要从事对中国的自然和社会的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

1871年花费3000两白银在上圆明园路建造了会所。1874年2月13日,开设博物馆,陈列从长江流域和华北采集来的动物标本。

1886年,该会门前的上圆明园路改名博物院路,即今虎丘路。 亚洲文会组织,这与英国早期进行经济和文化的海外扩张有关。

为了向海外殖民化,首先要了解外国的经济、文化背景。这样,在鸦片战争以前,1823年英国人就在伦敦成立了皇家亚洲文会,把支会设在印度孟买等地。

1842年,英国侵占香港后,于1847年在香港成立中国支会,研究中国艺术、科学以及自然物产。但这些调查和收集,客观上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交融,推动中国文化和科技的进步起到了桥梁作用。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二十三年,即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租界逐渐辟建,英国人到上海来的也逐年增多。这样,在英国男爵尼柯逊、裨治文等人的发起下,组织了上海文理学会,从事中国文化、科学和物产的情报工作。

咸丰七年、1857年,文理学会与英国伦敦的“大英亚洲文会”合并,成为英国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一说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华支会”)。支会合并改名后,旨在研究中国及邻近国家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状况,采取多种手段搜集了不少的动植物标本和我国的历史文物。

由于没有办公聚会场所,在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的支持下,获得英国政府的同意,由英租界工部局在圆明园路划了一块地,当时的大地产商汉璧礼捐了500两银子,向上海(西侨)体育基金会低息贷款1500银两,英国政府也拨了资金,由地质学家金思密设计。同治十年、1871年,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舍在圆明园路落成,建筑经费共计白银3000两。

同治十三年、1874年,建立“亚洲文会博物院”,这是上海最早的博物院(《中国科学美术杂志》记载1874年落成)。博物院建立后,以收藏、陈列上海周边地区及长江流域的动植物、矿物、古董及人类学标本为主,着手开展标本的采集、征购和剥制。

一面任用技巧精熟的专家王树衡剥制动物标本;一面聘请各类专家,开展各学科的研究。麦华陀、地质学家金思密、爬虫学家克威丝威、考古兼货币专家伟烈亚力、鱼类专家魁克特、人类学家科提尔、鸟类学家海崛黎、福勃士等人均以专家身份参与其事,同时也收购和接受捐赠自然标本和中国历史文物。

据载,徐家汇修道院院长达维特神父提供了他在华北各省采集的标本。该院还收集制作上海本地鸟类标本,尤其是各种野鸭标本,这些标本主要由旅沪西侨中的狩猎者提供。

该院成立伊始,上海飞靶总会会员将猎获的飞禽走兽慷慨捐赠给博物院。院方制成标本后还配上自然景物。

光绪四年,1878年,还征集到一堆鲸鱼的下颌骨架,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些骨架还陈列在展厅中。英国著名博物学家索威比在《上海博物院简史》中写道:“中国观众对此兴趣盎然,他们对此大海怪的迷惑,远胜于对西方人的好奇。”

光绪七年,1881年,英国海军军医古庇还向上海博物院捐赠了一批精制的地质标本。初期中国历史文物较少,所以叫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院,后经过在上海的英美人的捐赠,博物院的资料、藏品逐渐充实,多为东方国家的史料。

为此,亚洲文会博物院的声誉在当时上海的西洋人中影响日盛,租界工部局甚至于光绪十二年,即1886年把路名也由圆明园路改名博物院路。当时上海的《图画日报》介绍:“该院任人游览,不取游资,诚开通智识之一助也。”

伟烈亚力对创办亚洲文会起到很大作用,他是发起人之一。文会开办时有图书1300册,其中伟烈亚力就捐了718册。

3年后,图书馆馆长髙第按宗教、科学与艺术、文学、历史和期刊分5大类。他还利用伟氏的图书著成《西人论中国书目》。

伟烈亚力第二次来华又积累了一批图书资料,其中不少是珍本。他自豪地说:在华的西人中,只有威妥玛的藏书量能超过他。

后来他的图书大部分又归亚洲文会收藏。 上海博物院建院初期,仅有2间陈列室,1间陈列兽类、贝甲类、蛇类、鱼类等标本;1间陈列禽鸟类、昆虫类标本。

1929年会所房屋发现白蚁,被迫募款改建。1931年拆屋,1933年建成(一说1932年建成),亚洲文会大楼是一座砖木结构建筑,总体上是5层,部分高6层。

首先第一层是演讲厅,原来名叫伍连德讲堂。二层是图书馆。

博物院陈列室在三、四2个楼层,三楼陈列自然标本,有古生物、人类化石及动植物标本等;四楼陈列中国历史文物,有陶瓷器、青铜器、钱币、碑刻等,甚至还有鸦片烟枪和女人的小脚绣花鞋。在陈列布置上,参照当时欧美博物馆的陈列手法,把展品陈设于大玻璃柜中,配以天然景物,改名“上海博物院”向社会开放,参观者月均7000余人。

中国科学美术杂志社曾。

5.求上海一著名建筑的历史故事

上海外滩美术馆坐落于上海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之处的外滩源片区,曾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亚洲文会大楼旧址。

上海亚洲文会大楼是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于1931年—1932年在上海博物院路(今虎丘路)建造的一幢5层大楼,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成立于1857年,是英国侨民在上海建立的一个重要文化机构,主要从事对中国的自然和社会的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

1871年花费3000两白银在上圆明园路建造了会所。1874年2月13日,开设博物馆,陈列从长江流域和华北采集来的动物标本。

1886年,该会门前的上圆明园路改名博物院路,即今虎丘路。 亚洲文会组织,这与英国早期进行经济和文化的海外扩张有关。

为了向海外殖民化,首先要了解外国的经济、文化背景。这样,在鸦片战争以前,1823年英国人就在伦敦成立了皇家亚洲文会,把支会设在印度孟买等地。

1842年,英国侵占香港后,于1847年在香港成立中国支会,研究中国艺术、科学以及自然物产。但这些调查和收集,客观上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交融,推动中国文化和科技的进步起到了桥梁作用。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二十三年,即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租界逐渐辟建,英国人到上海来的也逐年增多。这样,在英国男爵尼柯逊、裨治文等人的发起下,组织了上海文理学会,从事中国文化、科学和物产的情报工作。

咸丰七年、1857年,文理学会与英国伦敦的“大英亚洲文会”合并,成为英国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一说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华支会”)。支会合并改名后,旨在研究中国及邻近国家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状况,采取多种手段搜集了不少的动植物标本和我国的历史文物。

由于没有办公聚会场所,在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的支持下,获得英国政府的同意,由英租界工部局在圆明园路划了一块地,当时的大地产商汉璧礼捐了500两银子,向上海(西侨)体育基金会低息贷款1500银两,英国政府也拨了资金,由地质学家金思密设计。同治十年、1871年,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舍在圆明园路落成,建筑经费共计白银3000两。

同治十三年、1874年,建立“亚洲文会博物院”,这是上海最早的博物院(《中国科学美术杂志》记载1874年落成)。博物院建立后,以收藏、陈列上海周边地区及长江流域的动植物、矿物、古董及人类学标本为主,着手开展标本的采集、征购和剥制。

一面任用技巧精熟的专家王树衡剥制动物标本;一面聘请各类专家,开展各学科的研究。麦华陀、地质学家金思密、爬虫学家克威丝威、考古兼货币专家伟烈亚力、鱼类专家魁克特、人类学家科提尔、鸟类学家海崛黎、福勃士等人均以专家身份参与其事,同时也收购和接受捐赠自然标本和中国历史文物。

据载,徐家汇修道院院长达维特神父提供了他在华北各省采集的标本。该院还收集制作上海本地鸟类标本,尤其是各种野鸭标本,这些标本主要由旅沪西侨中的狩猎者提供。

该院成立伊始,上海飞靶总会会员将猎获的飞禽走兽慷慨捐赠给博物院。院方制成标本后还配上自然景物。

光绪四年,1878年,还征集到一堆鲸鱼的下颌骨架,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些骨架还陈列在展厅中。英国著名博物学家索威比在《上海博物院简史》中写道:“中国观众对此兴趣盎然,他们对此大海怪的迷惑,远胜于对西方人的好奇。”

光绪七年,1881年,英国海军军医古庇还向上海博物院捐赠了一批精制的地质标本。初期中国历史文物较少,所以叫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院,后经过在上海的英美人的捐赠,博物院的资料、藏品逐渐充实,多为东方国家的史料。

为此,亚洲文会博物院的声誉在当时上海的西洋人中影响日盛,租界工部局甚至于光绪十二年,即1886年把路名也由圆明园路改名博物院路。当时上海的《图画日报》介绍:“该院任人游览,不取游资,诚开通智识之一助也。”

伟烈亚力对创办亚洲文会起到很大作用,他是发起人之一。文会开办时有图书1300册,其中伟烈亚力就捐了718册。

3年后,图书馆馆长髙第按宗教、科学与艺术、文学、历史和期刊分5大类。他还利用伟氏的图书著成《西人论中国书目》。

伟烈亚力第二次来华又积累了一批图书资料,其中不少是珍本。他自豪地说:在华的西人中,只有威妥玛的藏书量能超过他。

后来他的图书大部分又归亚洲文会收藏。 上海博物院建院初期,仅有2间陈列室,1间陈列兽类、贝甲类、蛇类、鱼类等标本;1间陈列禽鸟类、昆虫类标本。

1929年会所房屋发现白蚁,被迫募款改建。1931年拆屋,1933年建成(一说1932年建成),亚洲文会大楼是一座砖木结构建筑,总体上是5层,部分高6层。

首先第一层是演讲厅,原来名叫伍连德讲堂。二层是图书馆。

博物院陈列室在三、四2个楼层,三楼陈列自然标本,有古生物、人类化石及动植物标本等;四楼陈列中国历史文物,有陶瓷器、青铜器、钱币、碑刻等,甚至还有鸦片烟枪和女人的小脚绣花鞋。在陈列布置上,参照当时欧美博物馆的陈列手法,把展品陈设于大玻璃柜中,配以天然景物,改名“上海博物院”向社会开放,参观者月均7000余人。

中国科学。

6.上海的简介

上海,简称沪,地处中国漫长海岸线的最正中,亚洲第一大河长江的入海口以及亚太城市群的最核心。 上海市标上海全市面积为6340平方公里;2010年经济总量达1.69万亿;常住人口2302万,其中户籍人口1412万,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上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一、二月最冷,最低气温为-5℃至-8℃,通常七月最热,最高气温达35℃—38℃。每年六月中旬至七月上旬是梅雨季节。 上海古时为海边渔村。春秋为吴国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宋设镇,始称上海。1927年设特别市。现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上海市建城历史始于元朝至元二十八年七月,即公元1291年8月19日,朝廷批准上海建县。此日定为上海建城纪念日,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黄浦江上帆樯林立,中外船舶,来往如梭。但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中,上海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重要据点。1842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以后,美、法帝国主义也相继在上海强辟租界,那时的上海作为“冒险家的乐园”惨遭帝国主义的各种掠夺。但同时由于租界提供了市民免于反动政府,军阀以及历史战乱的侵袭打扰的相对自由安全的环境,加之作为自由贸易港的便利使得上海各项民族产业得以迅猛发展。此外自由开放的环境也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商贾贵族文人墨客革命者等等各色人等的大量涌入,至20世纪初,上海的人口已相当于中国其他三大城市之和并成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以及远东的金融贸易中心。

今日的上海是全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上海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十分之一,进出口总额占全国三分之一,金融业GDP居全国之首,税利约占全国五分之一。上海是西太平洋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上海港货运吞吐量居全球之首。

7.上海是中国一颗东方明珠,它的百年历史变迁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历史

上海历史悠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上海春秋为吴国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封邑,开始建城。“申城”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城市。

后来申城城址几经变迁,地名已经过多次更改。终于在三国时期于佘山附近固定了下来,并更名为“华亭”,唐朝设县,同时华亭县北部的上海镇也逐渐发展起来。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七月,朝廷批准上海镇建独立县。此日定为上海建城纪念日,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于是上海和华亭成为双子城。明代在华亭、上海地区设立松江府。

清代设立苏松太道,驻地上海县,管辖苏州、松江和太仓三府州。

相关参考

每隔700年,中国就强大一次

曾仕强曾说,21世纪必定属于中国,为什么?因为中国历史上三个鼎盛时期,汉朝建立于公元前200多年,唐朝建立于公元600多年,明朝建立于公元1300多年,两两相差约700年,明朝后700年,正好是公元2

700年前宋朝古墓内被找到

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粽子,也有不少人为了粽子的口味争的面红耳赤,不过,你看过世界上最古老的粽子长什么样子吗?大陆江西省曾发现一座宋代古墓,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稀奇的是,墓内还发现2颗约6公分长的

700年一次的历史兴衰周期里藏着我们的盛世 ”中国梦”

我一直比较认同的一个观点就是:历史的发展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时下,我中华儿女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着。为什么说是复兴呢?是因为我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比耀眼的辉煌,有过万国来朝的盛

中国古代最黑暗的政治制度,压制中国700年,被黄巢从肉体上终结

门阀士族政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政治制度,起源于东汉末期九品中正制度,鼎盛于两晋南北朝,衰落始于隋,最终在唐退出中国历史舞台,历时700年。它利用推举官员的机会,把家族子弟全部提拔,进而提高家族

范仲淹的后人竟在贵州,家谱记载700余年28代人历史

“先世界之忧而忧,后世界之乐而乐!”没想到,昔时写下这千古绝唱的北宋大文豪范仲淹,厥后人也来到了贵州。在清镇市法院宿舍小区,75岁的范华安白叟家里有一本家传的家乡谱,里面记录了范仲淹、范纯(范仲淹长子

回家作文700字初中,初一作文《原来,这就是初中》作文700字

初一作文《原来,这就是初中》作文700字思路大概:①可以写自己过去即小学生活与初中生活的反差对比,使自己悟到“我长大了”我懂得……了\'或“我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稚气的孩童了,我现在应该要……”②写初中

老师伴我成长作文700字,风雨伴我成长作文700字

风雨伴我成长作文700字风雨让我成长人生的路,不会永远平坦,也会有坎坷,有泥泞,有风雨。一路上风雨无数,风风雨雨伴着我,我便在风雨中逐渐成长。风雨使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追求与梦想,一路风雨带着我启程。还

一天之内杀了700多个宦官,还把皇帝也砍了

古代宦官是在皇帝身份服侍的阉人,一般来说没人愿意去当阉人,除非从小家里很穷的那种,一开始皇帝之所以用宦官,是因为后宫中有些事情女人干不了,但又不能让皇帝带绿帽,所以就有了宦官这种人出现,然而历史上大多

日本战败后,放下武器的700万 ”皇军”干啥去了

文:快哉风(读史专栏作家) 日本战败投降时,军队总数为700多万,光是遣返回国的「”中国派遣军”就有105万。如此庞大数量的士兵,解除武装后如何生存?乘坐火车返乡的日军士兵。车厢里,每个士兵的表情都是

日本军队下辖164个师团,总计700万人,为何动员力很强

1945年,在各大国的联合打击之下,在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随着天皇命令的下达,在亚洲各地作战的700余万日本军队,陆续放下了武器。当时,日本陆军兵力500余万,海军接近200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