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侨香斋历史
Posted 南诏
篇首语:知识是抵御一切灾祸的盾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腾冲侨香斋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腾冲侨香斋历史
1.腾冲县志记载的高山寺历史
为您奉上,请参考; 东山有寺 腾冲县城正东方有座高山,太阳从这儿升起,所以山下的小村叫做东升村,每天早晨山顶开始发亮,然后又渐渐地发红了。
太阳由白变黄,再变成桔红,红彤彤的太阳冉冉升起来,腾冲城的一切,在阳光的照耀下,脱离了黑暗,都变得真实、温暖。 高山寺是腾冲二十四景之一,位于腾冲正东方,素有腾越“佛光普照”的美名,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城里的人们就会看到一束七彩光从高山寺寺中射出,实为腾冲的一大奇观。
其实是阳光照射在寺中弥勒佛肚子上的铜镜反射出来。以前那尊古佛设计得很科学,无论是从城中的什么角度上去看都可以看到反光点,可惜在建腾冲“五·七干校”时被拆用,现在虽重建,但己不像以前那么完美,太阳落山的时候不是每个角度都能看到七彩的阳光射出,只是偶有几个地方才能看到,我自己也曾看到过好几次。
沿着山路碗蜒而上,走在九弯十八绕的山路上,遍处花木夺秀,百鸟争鸣。越往上走,越是山青如洗,山花绽放。
高山寺正门直对山下,步入壮阔的庭院大门,有一尊笑容可掬的弥勒佛,每天晚上的夕阳就是照射在这尊佛上发出的光束照射着腾冲城,礼佛,步入弥勒身后的天梯拾阶而上,闪入眼帘的是高台之上中殿大殿,这里没有想象中的飞檐重叠,也没有雕梁画栋,琐窗朱户,玲珑雄秀,却透出朴实庄严,面前正中的一坐香炉蟠龙铜柱掘地而起,阶前是石雕围栏,紧贴殿前门侧的钟鼓,整个殿隐没在松林丛中。领略着腾越古风遗韵,触摸盛世沉浮的苍桑的历史,感知古刹的古老信息。
一幅对联在金色的书法中,透出深奥莫测的祥和佛光。推开大殿侧边的小门,入门之内,豁然开朗,别有天地,青砖碧瓦花丛林三面环抱,有眼泉水,成青蛙之态、彩翎戏水之势,让沉静的寺中充满了灵性,灵动的泉水赋予了寺庙温婉的韵致。
“水源僧舍下”,源自寺边生的池塘,生长着潭中比肩的水莲,滋润池中穿梭的小鱼,一个石刻的管道经由兽头形状往里流泻着泉水。古柏老藤郁郁苍翠,古树奇花随处可见,姿态万千。
再进后山的一道弯月小门,高高的石砌平台之下一坐石桥连接了前殿后殿,苍松翠柏,环绕四周,一条小溪清可见底,焕发着后殿阴影的光彩,美不胜收。一条曲径朝后走是一处景观,怪石林立,叫“出米岩”,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岩上有一石缝,石缝每天都流出米来供寺中的和尚吃,流出的米刚好够全吃一天,每天如此。
这时有一个徒弟忽发奇想:“我把石缝开大些,不就可以让米多流些出来,还可以拿去卖钱!”于是他就把石缝的口开大了,可是,石缝开大以后,再也没有米流出来了。出米岩就流传下了这样一个神话色彩的传说了。
至今,这个岩洞口还张开着,在嘲笑一切贪婪的人!让我们觉悟到人生的真理,或者觉悟到佛教的真谛,其实在山脚城里也有很多大寺名殿,只是觉得登山很锻炼自己,非常容易获得的东西,往往不见得是真理,艰难获得的觉悟一定珍惜,认识过程往往就是这样的,通过十分艰难的爬山,更有利于人生的觉悟,登山的道路,极像征服人生道路的曲折艰难。当然爬山以后的人十分疲劳,到了高山顶处,坐在寺庙里,突然感到舒服安详,这些本来是自然的,应心而生,往往感到是向佛带来的,其实是辛苦之后取得的效果,对修身养性很是不错。
高山寺的顶台院子,一眼望向前面,腾冲城融合在蓝天白云之中,放眼开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着浮世的城市喧嚣,登山的辛劳又何足挂怀,面对现实的栖居和灵魂的归属,我们又如何能够举重若轻,在这流变的世界,什么又是可以永恒留驻的呢?唯有心灵,唯有站在高处时无比澄明的心境,使我们永生。
球牟山高山寺 佛释偈:“居福地、心则灵、悟则通、钟灵毓秀”。具有悠久历史的“球牟晚照”高山寺印证了佛学渊源。
“球牟晚照”说的是东山主峰球牟山半腰的“高山寺”,该寺院是腾冲古代最富胜名的十二景之一。很早以前,刘铭德先生在叠水河[龙光台石碑]上撰书的《腾越十二景诗》中写到“球牟晚照古城东,九曲高山寺径通。
日暮边关浑欲暗,佛脐光照翠微钟”。从诗中不难看出东山的雄奇、壮观、崎岖、险峻。
可见,建在半山腰的高山寺也要通过九曲十八弯才能到达。据说: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整个边关己被夜幕笼罩,到处一片昏暗,可是,高山寺弥勒佛祖肚脐上的铜镜在落日的余辉下,依然发出金灿灿的佛光,佛光照射在翠微的大钟上,寺院一片辉煌。
佛光下的弥勒佛祖、观世音菩萨在烟雾缭绕的香气中,慈祥地笑着,这种笑是众位神仙、佛祖、菩萨普渡众生后的笑,是腾冲万民委以希望和重任的笑,他们是神、是佛、是菩萨,自然就是人们的精神支柱……腾冲历代文人墨客在佛学的影响下,对神奇、美丽的佛光加于宣染,佛 (福)光就变成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溶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成为民众生命中的保护神和精神寄托。 晨曦中,当你游历东山主峰,来到球牟山的高山寺,朗读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时,肯定颇有一番感慨。“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暄”,站在高山寺观赏夕阳落日,俯视东山脚下的万。
2.腾冲云峰山历史、
云峰山位于腾冲县城西北50多公里的瑞滇镇,远看形如玉笋挺立,直插天际,因峰腰常常云雾缭绕,故名“云峰山”。云峰山以其“山高谷深,陡峭险峻”而著称。山上一千多级“三折云梯”直通山顶,最陡处的43级石阶近乎垂直,且宽不足尺。两旁是万丈深渊,令人目眩心惊。游客需面贴绝壁,手扶铁链而上。云峰寺建在两亩见方的山顶,有玉皇阁、老君殿、观音殿等明代建筑。站在天门极目远眺,但见远处高黎贡山雪峰皑皑,四周群山苍翠葱茏,平川春色如画,景色极为优美壮丽。
山顶建有玉皇阁、三清阁、吕祖殿;山腰建有关帝庙;山脚建有万福寺、接引寺等,均为明代万历、崇祯年间所建;犹以山顶的玉皇阁、三清阁、吕祖殿建筑最为别致奇险,均建造在山顶的岩石之上,飞檐凌空,独具特色,素有“天工人力两尽其能”之誉,享有“空中帝阙”、“空中仙都”之美称。山中悬岩峭壁间的“云梯三折”被誉为腾冲十二景之首。
3.腾冲有什么历史
腾冲的历史沿革如下:
汉时,腾冲属于乘象国“滇越”,依据是《史记·大宛列传》、《史记·西南夷列传》,“滇越”国中之“越”字乃腾越一名中“越”字之最早见于史书者。
三国时,腾冲属盘越国。
南诏时有藤越国。按南诏行政区划,藤越国为南诏属国,在永昌节度辖下。
宋时,大理国设立腾冲府。大理国初期,沿袭南诏建制。
元时,有藤越州、腾越县、腾越府。
明时,腾冲军民指挥使司管辖到西双版纳、老挝。
清时设腾越卫、腾越州、腾越厅。
民国以后设腾冲县。
1950年2月21日,成立腾冲县人民政府,属保山专区。1956年4月,腾冲县随保山专区并入德宏自治州。1963年8月,腾冲县随保山专区从德宏州内分出。1971年1月1日,保山专区改为保山地区,腾冲县属保山地区。保山地区改为保山市后,腾冲县属保山市。
2015年8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腾冲县,设立县级腾冲市。
4.腾冲大滚锅有多少年历史
在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县城附近,有1片天然的地热温泉奇观。
这些温泉是由于当地的火山活动而构成的。据专家调查,腾冲境内现在还保存着最年轻的火山群——第4纪火山,全县已发现 60 多个火山口。
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书中对腾冲的火山遗址和温泉做了详细记载。因火山活动而在腾冲境内构成的汽泉、温泉群约有 80 多处,温泉的水温高达90 ℃以上。
这些汽泉、温泉可以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病症。这里有众多奇特的景观,最有特点的是大小滚锅。
大滚锅是1个直径为3米多的盆形沸水池,深约1.5米,长年冒着97℃的沸水,响声震耳、蒸汽冲天。游客到热海,只要在地下挖1个小坑,把盛有大米和菜食的饭盒置于坑中,不到半小时饭菜就熟了。
当地百姓还利用泉边的出气孔,垫上稻草,蒸红薯、土豆,并在“大滚锅”温泉里煮鸡蛋,立等可食。如今,人们已在这1带建盖了带疗养功效的度假酒店“美女池酒店”,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来到这里,既可以观赏1下地热奇观,还可以泡泡温泉澡,吃个温泉煮鸡蛋,进行1次奇特的“拔温泉水罐”医治,倒也是1件10分惬意的事情。
5.腾冲云峰山历史、
云峰山位于腾冲县城西北50多公里的瑞滇镇,远看形如玉笋挺立,直插天际,因峰腰常常云雾缭绕,故名“云峰山”。
云峰山以其“山高谷深,陡峭险峻”而著称。山上一千多级“三折云梯”直通山顶,最陡处的43级石阶近乎垂直,且宽不足尺。
两旁是万丈深渊,令人目眩心惊。游客需面贴绝壁,手扶铁链而上。
云峰寺建在两亩见方的山顶,有玉皇阁、老君殿、观音殿等明代建筑。站在天门极目远眺,但见远处高黎贡山雪峰皑皑,四周群山苍翠葱茏,平川春色如画,景色极为优美壮丽。
山顶建有玉皇阁、三清阁、吕祖殿;山腰建有关帝庙;山脚建有万福寺、接引寺等,均为明代万历、崇祯年间所建;犹以山顶的玉皇阁、三清阁、吕祖殿建筑最为别致奇险,均建造在山顶的岩石之上,飞檐凌空,独具特色,素有“天工人力两尽其能”之誉,享有“空中帝阙”、“空中仙都”之美称。山中悬岩峭壁间的“云梯三折”被誉为腾冲十二景之首。
6.腾冲国殇墓园的建设历史
1944年冬筹建,1945年7月7日落成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派专人驻守1986年正式成立管理机构“腾冲国殇墓园管理所”,隶属于腾冲县文化局。
岁月沧桑,逝者如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岁月并没有抹去侵略者的罪孽,更不能忘记抗日军民勇赴国难、视死如归的悲壮!今天,当我们打开历史的尘封,记录下腾冲国殇墓园的一个个镜头,并把它们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它是历史的见证,是对后世子孙最好的、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国殇墓园在腾冲县城西南1千米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下,建有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腾冲收复战阵亡将士的纪念陵园,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取楚辞“国殇”之篇名,题为国殇墓园。
7.腾冲县的民族历史文化有哪些
腾冲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在漫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比如汉民间的腾越古乐、皮影戏、花灯、仙灯、鱼灯、茶灯、扬琴、台阁、鱼鼓等。佤族的清戏,傣族的嘎光、傣戏、麒麟舞、白象舞,傈僳族的“上刀山、下火海”绝技及跳嘎、三弦舞,阿昌族的蹬窝罗等。
以及遍布各民族的山歌、情歌、小调、叙事诗、民间故事、谚语、歇后语、童谣、农民画(民间绘画)等。无不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有的甚至声播海内外。
这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的民间艺术样式,宛如一簇簇色彩缤纷的花朵,盛开在腾冲这片如诗如画的热土上,成为腾越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腾越古乐,皮影戏,“上刀山、下火海”和农民画(民间绘画)等是其中最为馨香和璀璨的奇葩. 清音缥缈谈洞经 从明洪武年间开始,明朝中央政府在云南实行军屯、民屯制度,将数十万南征将士留守云南,之后数十年间,又有大量中原移民进入云南。
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极边重镇腾冲,理所当然地成为军屯、民屯的重要目的地。大规模的人员迁移,必然会把中原各地的音乐文化带到腾冲。
这些乐曲既保持着庄重典雅的中原古乐韵味,又融入了生动活泼的边地曲种声调,从而形成了具有腾冲地域 音乐风格的腾越古乐——洞经音乐。 洞经音乐是腾越古乐中流传最久影响最深的曲种,经文精深、音律庄重、优美动听,是高尚、吉祥的象征。
因为洞经音乐一直是祭拜文昌帝君、关圣人、孔圣人的庙堂音乐,所以历史上洞经会的参与者都是些有身份、有地位、有功名的文人雅士。腾冲人敬仰洞经,喜爱洞经音乐,民间诸多礼仪活动都有洞经参与。
洞经音乐不是道教音乐,应该说它是云南特有的地方民间音乐品种,是以民俗祭祀为主要内容的民间音乐艺术活动,因谈演《文昌大洞仙经》(简称“洞经”,此经典为两晋时期中国道教“上清派”所创,是国家资料库中四大洞经传本之一)而得名,谈演经典时奏唱的诗赞音乐,习惯上称之为“洞经音乐”。 洞经何年由何地经何人传入腾冲,在腾冲各地有不同的说法,县城洞经据说是明正统年间,腾冲石城竣工举行庆祝活动,从大理请来一堂洞经助兴,此为城保洞经之兆始。
和顺洞经据载系乾隆年间大理鹤庆人蒋拔所授。固东刘家寨洞经据传系光绪年间从鹤庆传入。
尽管传入途径各异,但各地洞经的曲牌、乐队、配置、演奏风格等都大同小异。 腾冲洞经的演奏乐器以中国民族乐器丝弦、管弦、吹奏、弹拨、打击等相组合。
洞经会谈演唱诵的经籍主要有《太上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和《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俗称“文经”、“武经”。曲牌分腔曲与乐曲两类,曲调名称来源于唐宋词牌、元曲,以及明清时调小令,也有少数道乐曲牌。
总数为四十多支。演奏方式以经典为主导、唱奏结合,并赋予一定的宗教仪式,庄重肃穆、文雅古朴。
代表性曲子有《大舞队》、《锁南枝》、《一江风》、《鲜花腔》、《咒腔》、《大洞腔》、《京八卦》等。《大舞队》是洞经奏乐调,原为古代祭祀、重大庆典或迎接贵宾时演奏的礼乐,全曲气氛热烈、隆重;《锁南枝》与《一江风》、《鲜花腔》等,都是玄灵文昌大洞礼献十供养科仪中必不可少的曲牌。
被称为宝供养,旋律优美,闻之如沐春风。《鲜花腔》在十供养中被称为花供养,高亢嘹亮;《咒腔》也叫大洞经神咒,是整部经典的总结性曲子,庄重肃穆、文雅古朴。
历史上洞经极为普及,几乎所有乡村都有洞经组织活动。解放后,曾一度受到排斥,“文革”中甚至遭到取缔。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恢复正常活动。近年来,腾冲城乡洞经组织恢复、发展较快,已有腾冲县女子洞经乐团、腾越镇城保桂乡会、洞山桂乡会,和顺桂乡会,界头洞经会,马站三联(碗窑)洞经会,固东刘家寨洞经会,中和下村洞经乐团及腾冲洞经乐团、腾越古韵乐团等群众组织在活动。
8.腾冲的历史沿革
汉时,腾冲属于乘象国“滇越”,依据是《史记·大宛列传》、《史记·西南夷列传》,“滇越”国中之“越”字乃腾越一名中“越”字之最早见于史书者。
三国时,腾冲属盘越国。国名来源于《三国志·魏书》,“盘越国亦名汉越,王在天竺之东南数千里,与益都(益州郡)相近。” 隋唐时,腾冲属藤越国。腾冲一名始于《旧唐书》、《新唐书》,亦作“藤冲”、“藤充”,腾冲属于腾越大地的核心地带。“腾越”,亦作“藤越”,亦首见于唐时。
南诏时有藤越国。按南诏行政区划,藤越国为南诏属国,在永昌节度辖下。现在腾冲县地域内有“汤浪”、“藤弯”、“越礼城”、“越赕”、“申赕”,“腾冲”亦作“藤冲”、“藤充” 等初次出现于樊绰所著的《云南志》一书,均为并列地名。
宋时,大理国设立腾冲府。大理国初期,沿袭南诏建制。至太中国时(高相国专权时期),将永昌节度所辖地域分为两片,在怒江以东设立永昌府,在怒江以西设立腾冲府,由其子孙高泰贤、高泰运分别治理。“藤越国”至此不再存在。
元时,有藤越州、腾越县、腾越府,甚至也曾被蔑称为“软化府”。元宪宗三年,高泰运之后世高救内附于元朝。元朝在腾越大地上分别设立过藤越州、藤越县、腾越府(腾冲府)。元人把腾冲视作军事重地,惧大理国时“腾冲府”一名中“腾冲”二字力度太大,便蔑称之为“软化府”。
明时,腾冲军民指挥使司管辖到西双版纳、老挝。《明史·地理志》:“腾越州,元腾冲府,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布政司,寻废(麓川军占据)。永乐元年九月置腾冲守御千户所,……正统十年三月升为腾冲军民指挥使司,嘉靖三年十月置腾越州,……十年十二月罢司(军民指挥使司)为腾冲卫。”辖地包括“三宣”、“六慰”之地,“三宣”即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南甸宣抚司;“六慰”即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车里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挝宣慰司、孟养宣慰司。
清时设腾越卫、腾越州、腾越厅。清朝初期,置腾越卫;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腾越卫为腾越州;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升为直隶厅(设腾越直隶同知,属迤西道);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降为厅(腾越厅)。腾越厅领七土司,即南甸、干崖、盏达、陇川、勐卯、户撒、腊撒。
民国以后设腾冲县。1911年10月27日,张文光、刘辅国等发动腾越起义,打响云南辛亥革命第一枪。民国元年(1912年)在腾冲设腾冲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设腾冲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日军侵占腾冲,在滇西设腾越省和腾冲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14日,中国远征军光复腾冲。腾冲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部队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城镇。
1949年12月15日,边纵七支队三十六团进驻腾冲,23日成立腾冲县临时人民解放委员会。1950年2月21日,成立腾冲县人民政府,属保山专区。1956年4月,腾冲县随保山专区并入德宏自治州。1963年8月,腾冲县随保山专区从德宏州内分出。1971年1月1日,保山专区改为保山地区,腾冲县属保山地区。保山地区改为保山市后,腾冲县属保山市。
2015年8月4日,撤销腾冲县,设立县级腾冲市,腾冲市由云南省直辖,保山市代管。
相关参考
1.腾冲的地势,地质特征腾冲市隶属云南省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保山市西部,东与隆阳区相连,南与龙陵县、梁河县接壤,西与盈江县、缅甸联邦共和国毗连,北与泸水县相邻。市区距省会昆明606公里,距缅
腾冲老城是一个正方形,大概一平方公里。不是正南正北的规制,而是侧向西南对准来凤山。城墙厚有一丈八,高有二丈五。炮弹根本打不透,靠盟军飞机炸了十几个缺口,远征军才突破入城。图为腾冲历史博物馆。城市四座门
1942年5月10日,腾冲沦陷。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切断了滇缅公路,占领了怒江以西包括腾冲在内的大片国土。1938年竣工的滇缅公路曾是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直到1944年中印公
【腾冲建筑】腾冲现为云南省辖县级市,距离昆明市(省会)逾六百公里。大理国之初,设立了腾冲府。清初,设腾越卫。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卫为州。清朝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升直隶厅。腾越厅辖
4名中国儿童在兴致勃勃地看着一辆吉普车经过新建的腾冲大桥。这是为中国军队提供补给的新陆地线路的一部分。为了运送第一批急救物资,著名的滇缅公路工程师们火速开通了这条连接中国和印度
本文原载于《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第16期,原文标题:腾冲之战1944年的滇西抗日反攻作战,主要战场大致集中在松山、腾冲、龙陵三处。这是当时日军第56师团在滇西三角防御体系的三个支撑点。因为第56师
寸性奇,字念洁,1893年8月7日生于云南省腾冲县城关镇二街(四保街),毕业于腾冲高等学堂,深感国弱受欺、非讲武不足以保国,立志以习武报效国家。滇军时期1909年,寸性奇考入云南讲武堂并立志从军。在讲
1.猴桥口岸位于腾冲西部的猴桥镇,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相联的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中缅贸易的重要前沿。离腾冲市区70多公里。猴桥与缅甸山水相连,距缅甸甘拜地口岸8公里,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保山市
世界滇红之乡有多久历史“滇红”,条形红茶之一。云南大叶种鲜叶制成的工夫红茶的简称。产于云南省的风庆、昌宁、临沧、云县、双江、腾冲及勐海特县。1939年冯绍裘等在顺宁县(今风庆县)创制,并于当年经香港出
核心提示:14日凌晨,太田率日军一部发起“自杀式攻击”,被我歼灭于腾冲城东北角一处院落(原腾冲富商李佩宅);一部从东南城墙的一处豁口突出城外,后面跟着二三十名慰安妇,却遭到饮马水河残余日军的射击,两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