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的历史人物
Posted 古城
篇首语:知识是智慧的火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榆林的历史人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榆林的历史人物
1.榆林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1、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
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将领。出身于黄埔军校,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第二百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1959年12月4日,获得特赦释放。1981年病逝于北京。
2、张献忠,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9月18日出生
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少时曾读过书,成人后参军,曾当过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职,便至延绥镇从军。因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观其状貌奇异,为之求情于总兵官王威,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从此便流落乡间。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积极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在米脂起义,自号八大王,一作西营八大王。次年,参加王自用联军,为三十六营之一。清顺治三年(1646年),局势越来越紧张。当部队到达川北西充县与盐亭县交界处凤凰山坡时,大西国皇帝张献忠与清朝亲王豪格相遇,两军激战之中,张献忠中箭身亡。
3、李继迁(963—1004),党项夏州政权统治者,夏国创建人。银州防御史李光俨之子。
生于银州(今陕西榆林南)无定河边一山寨(今称李继迁寨)。智勇善骑射。开宝七年(974),任管内都知蕃落使。太平兴国七年(982)六月,族兄李继捧率族人入宋献所属五州地,他拒诏,不从赴阙,与弟继冲,亲信张浦等诈言乳母死出葬,置兵甲于棺,率族众数十人出奔夏州东北三百里之地斤泽,出其祖拓跋思忠像示族人,号召部族起事。十二月,攻夏州、银州、宥州等地。雍熙元年(984)九月,地斤泽被知夏州尹宪、都巡检使曹光实袭破,母、妻被获,与弟继冲幸免得脱。遂聚豪族,招蕃众,兵势复振。二年二月,以弟继冲等诈降,诱杀曹光实,袭据银州,自称定难军留后。乘胜攻会州,围抚宁砦,与宋军战,兵败,弃银州逃走。三年二月,向契丹称臣图援,被封授定难军节度银夏绥宥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并尚宗室女义成公主,淳化元年(990)十二月,受契丹封为夏国王。二年,受继捧招降,伪称归诚,宋太宗授以银州刺史,赐姓名赵保吉。旋诱继捧降契丹,并其部众。继捧逃走,为宋所执。被宋削所赐姓名。因宋实行盐禁,处境困窘,内外-。至道二年(996)三月,于浦洛河邀击宋运往灵州的粮草,继攻西凉府,围灵州,宋以五路救援,继迁恐平夏有失,解围。三年,复上表归宋,宋授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旋复抄掠宋边。咸平四年(1001),谋西掠吐蕃,北收回鹘,攻灵州不克,屯田于其境。五年三月,攻陷灵州(今宁夏灵武南),以为西平府,遂都于此。尽复绥宥诸州地。六年(1003),东攻麟州不克,复攻西蕃,取西凉府(今甘肃武威),继攻六谷都朔方节度使潘罗支,为罗支邀集六谷部及者龙族败于三十九井,中流矢,逃回灵州。景德元年正月二日卒,年四十二。追尊“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孝光皇帝”。元昊建国,谥神武,庙号太祖,墓号裕陵。
补充:
榆林市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隔河相望,西连与宁夏吴忠市、甘肃省庆阳市相接,南接本省延安市,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
2.榆林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关于榆林堡历史名人:北京延庆县康庄镇,榆林堡村是古代的驿站,它位于县城西南与河北怀来县交界处。
距县城12.6公里。东临康庄镇政府2公里,西距怀来县清水河1公里,村域面积9.99平方公里,全村576户,近2,000人。
城堡为“凸”形,北为砖城,南为土城。砖城设东南二门,土城设东西二门。
砖城为方形,每边长244米,土城东西长423米,南北宽245米。城墙高10米。
砖城的砖大跃进期间拆分。土城残存数段,北城较完好。
榆林驿历来是京北交通线上的主要驿站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由蓟城(今北京)经关沟居庸关、八达岭、榆林堡通往沮阳(今河北省怀来县大古城,当时为上谷郡治所)。
这条要道上车马不断。到秦汉两朝,此路不断拓修。
延伸至内蒙古的这条蓟城西北的干线成了帝王巡边和长城内外经济交流及民族来往的通道。到元代,元世祖忽必烈为统一大业,把金代的中郡新建成新都,命名为“大都”(今北京),原蒙古旧都和林改名为“上都”。
(今内蒙古正蓝旗昭乃门苏木)大都和上都是元朝两个政治中心。此路段设居庸、榆林、土木三个驿站,榆林驿是出居庸关后通往内蒙的主要驿站。
元代周伯琦的《榆林驿》中提到的“此地名榆林,自汉相传旧”。元代时延庆为“隆庆州”。
《隆庆志》记载榆林驿在州城(延庆城)西南三十里。历代文人墨客描写榆林驿的诗文颇多。
元代文人黄晋在《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榆林”中写道:“向来边陲地,今见风尘清,禾黍被行路,牛羊散郊墒……”元代周伯琦在《榆。
3.榆林的历史名人和风景
张献忠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明万历古三十四年(1606年)9月18日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明史》称他与李自成同年生,张献忠少时曾读过书,成人后参军,供役为捕快、边兵。
定边 郑大墩 一支由下暗门向北经郑圈、四墩口至定边城段,夯土城墙亦坍毁严重。下暗门村向北墙体圮塌后的积土尚存。
从其土方来看,这段城墙高约在十米左右。郑圈村西有一座十分高大的夯土墩台,此墩原为砖砌,当地称郑大墩。
由郑圈至定边城段墙体及遗土所存甚少。 定边 贺胜峁 在解放定边时,一位姓贺的领导,战胜后修建的山峁,高数米。
4.榆林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1、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 字光亭,汉族。
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将领。出身于黄埔军校,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第二百师师长、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
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1959年12月4日,获得特赦释放。
1981年病逝于北京。 2、张献忠,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9月18日出生 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少时曾读过书,成人后参军,曾当过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职,便至延绥镇从军。
因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观其状貌奇异,为之求情于总兵官王威,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从此便流落乡间。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积极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在米脂起义,自号八大王,一作西营八大王。
次年,参加王自用联军,为三十六营之一。清顺治三年(1646年),局势越来越紧张。
当部队到达川北西充县与盐亭县交界处凤凰山坡时,大西国皇帝张献忠与清朝亲王豪格相遇,两军激战之中,张献忠中箭身亡。 3、李继迁(963—1004),党项夏州政权统治者,夏国创建人。
银州防御史李光俨之子。 生于银州(今陕西榆林南)无定河边一山寨(今称李继迁寨)。
智勇善骑射。开宝七年(974),任管内都知蕃落使。
太平兴国七年(982)六月,族兄李继捧率族人入宋献所属五州地,他拒诏,不从赴阙,与弟继冲,亲信张浦等诈言乳母死出葬,置兵甲于棺,率族众数十人出奔夏州东北三百里之地斤泽,出其祖拓跋思忠像示族人,号召部族起事。十二月,攻夏州、银州、宥州等地。
雍熙元年(984)九月,地斤泽被知夏州尹宪、都巡检使曹光实袭破,母、妻被获,与弟继冲幸免得脱。遂聚豪族,招蕃众,兵势复振。
二年二月,以弟继冲等诈降,诱杀曹光实,袭据银州,自称定难军留后。乘胜攻会州,围抚宁砦,与宋军战,兵败,弃银州逃走。
三年二月,向契丹称臣图援,被封授定难军节度银夏绥宥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并尚宗室女义成公主,淳化元年(990)十二月,受契丹封为夏国王。二年,受继捧招降,伪称归诚,宋太宗授以银州刺史,赐姓名赵保吉。
旋诱继捧降契丹,并其部众。继捧逃走,为宋所执。
被宋削所赐姓名。因宋实行盐禁,处境困窘,内外-。
至道二年(996)三月,于浦洛河邀击宋运往灵州的粮草,继攻西凉府,围灵州,宋以五路救援,继迁恐平夏有失,解围。三年,复上表归宋,宋授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
旋复抄掠宋边。咸平四年(1001),谋西掠吐蕃,北收回鹘,攻灵州不克,屯田于其境。
五年三月,攻陷灵州(今宁夏灵武南),以为西平府,遂都于此。尽复绥宥诸州地。
六年(1003),东攻麟州不克,复攻西蕃,取西凉府(今甘肃武威),继攻六谷都朔方节度使潘罗支,为罗支邀集六谷部及者龙族败于三十九井,中流矢,逃回灵州。景德元年正月二日卒,年四十二。
追尊“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孝光皇帝”。元昊建国,谥神武,庙号太祖,墓号裕陵。
补充: 榆林市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隔河相望,西连与宁夏吴忠市、甘肃省庆阳市相接,南接本省延安市,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
5.历代榆林人最大的官员是谁
榆林历史上先后涌现出大禹治水时期,建立过神木石峁文化的姒禹氏族、大夏国缔造者赫连勃勃、西夏王朝建立者李继迁、北宋名将杨继业、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张献忠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民主革命时期,更是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烈、知名人士,如中共第一任省委书记李子洲、杜斌丞、李鼎铭、张季鸾、抗日儒将邓宝珊等等,和党的众多高级干部:原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西北局第二书记/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山东省、青海省副省长,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山东省委书记,高克亭、中共北方局/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书记尤祥斋、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张达志将军、王兆相将军、中国军事科学院院长闫揆要将军、部长安子文、省长贾拓夫等,和市政协主席/医学专家尤仙航和新起的无数科学精英,知名科学家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清华大学校长高景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胡启恒。榆林还哺育了柳青、路遥等中国文坛的文学巨匠。
6.关于榆林的近代史
我国约有2000多座城市,国务院自1982年先后4次公布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1座。
榆林于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第二批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列第54位,这足以说明榆林古城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地位及含金量。榆林历史文化名城的根魂榆林古城,别称榆阳,雅号驼城。
依大漠,踞高原,北瞰河套,南蔽三秦。自商武丁北伐鬼方三年以来,一直是我国民族争战古战场的前哨要地,明朝中叶,置为万里长城沿线“九边重镇”之一,多有名将镇守,各朝关于榆林边务之疏奏论策,国史方志典籍多有记载。
据《榆阳文史资料》第七、八期,由杜相唐老先生整理的“榆林大事记”中,从夏商至清末共438条,其中涉及战争的有215条,占总数的49.1%。其中:夏商至元末有262条,涉及战事的有93条。
明朝267条,涉及战事的有96条。清朝有109条,涉及战事的有26条。
因此而演育了浩繁跌荡的残酷与悲壮的民族争战史诗和蒙汉民族相融互通的人文历史。是民族争战选择了榆林,是军事戍边开发和发展了榆林。
从榆林古城历史沉积的丰富的文物遗迹所承载的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突显了位居万里长城中部的榆林古城所蕴涵的独特的丰厚的古代民族争战文化、军事戍边文化和蒙汉民族和睦共处的边商文化底蕴,这就是榆林古城应该向世人展示的历史文化根魂。榆林文物遗迹特色据史料记载,榆林古属雍州,又曰朔方地。
商时为鬼方,西周为猃狁所据。春秋时又为林胡、白翟地。
战国初属魏地,置上郡,归秦后,设上郡制所肤施县于榆林城南米家园子沙滩山。汉因秦制,仍置上郡,并设龟兹属国城于榆林城北古城滩。
三国时为匈奴所据。宋代被西夏国占据。
明洪武二年建榆林寨,成化七年升为榆林卫,筑卫城。成化九年,延绥镇由绥德迁于榆林,成为九边重镇之一,至清代。
先后有商武丁、秦始皇、汉武帝、北魏太武帝、明武宗正德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亲临榆林征战巡边,其中明武宗正德皇帝在榆居住达3个月之久。榆林古城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一处处古老文明的遗迹,悠久的历史记载了一桩桩边塞要地的史实,悠久的历史积淀了邑境深厚的民族争战文化、军事戍边文化、蒙汉民族相融互通的边商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遗迹呈显出古长城遗迹多、古城墙拓展扩建多、衙门多、卫星营堡寨子多、庙宇多、楼及牌楼多、九龙壁多、中药铺店多、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多为特点的历史文态与风貌,被世人誉为大漠里的“小北京”。据考证:榆林是全国唯一遗存魏、秦、明三个朝代修建的古长城和秦直道并存的城市。
在明长城上所建的镇北台,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脚下建有明清时代蒙汉民族贸易互市的易马城和接待纳贡议事洽谈使者的款贡城及历代名人将士提撰的红石峡摩崖石刻宝库。
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榆林古城墙,经过三拓一缩,形如长方形古刀币状,周长曾达8920米,面积3.9平方公里,现为周长6322米,面积2.14平方公里,属三里方城建制。2004年11月27日出版的《我国九大古城墙》一文中榜上有名,位列第六。
城墙上城门、瓮城、城门楼最多时曾达7处,是全国少数没有北城门的城池之一,城墙另建有文昌楼、魁星楼、文昌宫、大仙楼各一座。城内有2道山,3条街,75条蜿蜒小巷,呈棋盘井字格局,2000多个古色古香的民居四合院如繁星点缀,布满全城。
市井以南北大街为抽线,街道两旁明清风格的商贾店铺林立,其中中药店铺多达40多处,累计达70多个这在全国也是少有。大街上由北到南,从明到清,先后建有古楼、凯歌楼、新明楼、万佛楼、文昌阁、钟楼6座,在6楼中间建有功德牌坊5座相互辉映,其中以新明楼纯木结构建筑精巧奇特秀丽而著称,三楼上保存有目前全国唯一的稀世珍宝——明代大宦官魏忠贤铜像一尊。
城南建有明代隐誉文笔的凌霄塔和隐誉玉砚的水上桥、桥上水的榆阳桥及清代乾隆皇帝御书赐奖的“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御碑亭,同城北的镇北台构筑出一幅“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踦街天下名”的在全国独无仅有榆林古城景观风貌。从名代万历年间始,古城内和近郊建有大型寺庙建筑群近10处,共有儒、道、佛三教庙宇83座,其中关帝庙最多有6座,城隍庙次之有3座,文庙有1座。
全城有各种官衙、功德、百岁、褒奖、记事、庙宇、贞节牌坊、牌楼66座。为了加强和巩固九边重镇的军事防御体系,先后曾设置过道台署、道尹署、知府署、知县署、巡抚署、总兵署、中营署等7个衙门。
在古长城沿线设置卫星营堡寨子36个,形成了长城中部的立体防御体系。为了保障戍边将士人才培养和身体健康,早在明代弘治8年(1495年)在新明楼西创办了书院,以榆林别名命为榆阳书院,于明清两代培养出进士38人(文10人,武28人)、举人285人(文40人,武245人)、贡生43人。
明代成化年间,经上疏获准在榆林开设了“医学”,时至崇祯年间因破毁而停办,共计维持办学170年之久。清同治年间,榆林最先开设了“牛疫局”,预防天花病在戍边将士中发生与流行。
综上所述,事实证明:是民族争战选择了榆林,是军事戍边开发发展了榆林。在中国革命近代史上,榆林古城具有百年校史的榆林中学,由进步民主人士杜。
7.陕西榆林简介
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驻地,康熙皇帝赐“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如此奇特城建,在神州大地实属罕见,这也是榆林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标志。
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辖2个区、1个县级市、9个县,常住人口340.33万(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385.04万(2017年)。是陕西杂粮的主产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
扩展资料:
主要特点:
一是资源优势突出。
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是人文优势独特。
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素有“九边重镇”之称。
榆林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李自成行宫,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等。
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市8个县30个村庄战斗生活过。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
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西包铁路复线、太中银铁路和青银、包茂高速榆林段建成通车,榆阳4C级机场建成投运。
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首位,铁路总里程达到1021公里,开通了至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列车和上海、昆明等20条航线26个通航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榆林
参考资料来源:榆林市人民政府网--榆林概况
相关参考
一、陕西省榆林历史天气回顾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榆林市及其周边地区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大大小小的古遗址、古城堡
相對於莫高窟的聞名於世,少人問津的、被稱為「莫高窟姊妹窟」的榆林窟,卻一直不遺餘力地傳遞著等同於莫高窟、甚至不輸於莫高窟的絢爛文化與輝煌歷史。榆林窟位於甘肅省瓜州縣城南70公里處,也稱「萬佛峽」、「榆
榆林警察史馆展品撷珍周总理颁给黄石山的任命通知书这是1950年8月18日,周总理签发的任命通知书,实物长37cm,宽31cm。上方正中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正文内容是“兹经政务院第四十六
明朝末年,在崇祯帝以及文官们一通乱搞下,大明帝国内忧外患,摇摇欲坠。作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孙传庭在出潼关后被李自成彻底消灭。然而,死伤惨重的孙传庭集团并不是西北一战最惨烈的战役。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
明朝末年,在崇祯帝以及文官们一通乱搞下,大明帝国内忧外患,摇摇欲坠。作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孙传庭在出潼关后被李自成彻底消灭。然而,死伤惨重的孙传庭集团并不是西北一战最惨烈的战役。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
匈奴存世的唯一城池,1841年偶被清朝发现,历经千年依旧气势磅礴
1841年,进士出身的清朝榆林府知府李熙龄正在十分焦急地搜索资料编修《榆林府志》。说起来,也的确让李熙龄头疼。下令各地编修府志是康熙帝于1672年颁布的诏令,1722年雍正帝继位后更是将编修府志的质量
上海的发展历史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设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嵩山、卢湾、常熟、徐汇、长宁、普陀、闸北、静安、新成、江宁、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篮桥、杨浦、榆林等20个区和新
李定国(汉语拼音:lǐdìngguó),(1620~1662),中国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领袖之一。陕西榆林人,家世务农。崇祯三年(1630),年方10岁的李定国参加张献忠起义军,受到张献忠的喜爱,同
刘志丹 刘志丹(汉语拼音:LiuZhidan;1903-1936),名景桂,字子丹、志丹。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早年就读于永宁山高等小学。1922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