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知识点

Posted 制度

篇首语: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岳麓版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历史岳麓版知识点

1.高中岳麓版历史的知识总结【全】

必修三复习提纲(1)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唐宋 后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 B、“礼”(“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 ②非攻 ③尚贤、尚同 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大一统 ;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为“伪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王阳明: ③“致良知” ④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五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高中历史岳麓版高考重点知识点

答: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内容: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 赋、朝觐述职。

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臵官员、建 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 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 侯国有相当大 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 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3.历史岳麓版高一复习提纲

时代 特征 内容 认 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夏(前2070---前1600年) 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前1600--前1046年) ②商时期已经有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西周(前1045---前771年) 1.西周的分封制(“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2.西周的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春秋(前770--前476年) 宗法分封制遭破坏 1.诸侯争霸2.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阶段特征 中央官制 地方行政 认 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 战国(萌芽):(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制度确立 1. 国君改称“王”2.各国变法(齐国邹忌、秦国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奠定二千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1、基本内容包括:①皇帝制。②中央行政制度。

③地方行政制度,核心是集一切权力于皇帝。2、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①皇权至上原则。

②皇位世袭。③官吏由皇帝任免。

④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⑤宣扬“君权神授”。

⑥思想文化专制。 3、在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皇权与相权矛盾(中央政府内部矛盾)。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

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5、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1 )积极作用:有利于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②有利于民族融合,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

(2 )消极作用:①皇权专制形成腐败,箝制了思想。②封建社会末期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

秦朝(确立):(前221年-前207年)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选拔和考官制度 郡县制:设36郡,后增至40郡,守、县令均由中央任命。汉朝(巩固)前202-220年) 汉承秦制, 中朝—决策外朝—执行尚书台—中枢 汉初郡、国制并行汉武帝“推恩令”分十三州,设刺史三国两晋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三省体制逐步形成 尚书省三省 中书省 门下省隋唐(完善)581—907年 创新:三省互相合作牵制 中书省—决策机构门下省—审议机构 尚书省—执行机构(下设六部) 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林立,导致唐亡,政权更迭频繁北宋(加强)960—1127年 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加强 二府: 中书门下枢密院参知政事—分割相权三司—管财政,分相财权 1、收精兵2、削实权3、制钱谷出现“三冗”元 (发展)1271—1368 开创行省制度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行省明清(强化、衰落) 君主专制达到逐步顶峰。

明: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2.内阁创立影响: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废行省,设三司清:雍正设军机外—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4.高中历史必修1(岳麓版)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 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尚书台 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 二府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 不断增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 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光荣革命:1688年 ○2《权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同 而不治”的地位 ○3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入民主、树立模式; 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君主是象征性 的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 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行政权 总统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同,在战时可行使独裁权。

立法权 国会 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 司法权 联邦法院 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

联邦法院拥有解。

5.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2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 ①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②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③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 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①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②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 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尚书台: 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 二府和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 :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 :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 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 : 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 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 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①光荣革命:1688年 ②《权利法案》:1689年。

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同 而不治”的地位 ③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入民主、树立模式; 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征性 的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①“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 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同,在战时可行使独裁权。 立法权 国会 参议院 和 众议院 组成国会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

司法权 联邦法院 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 。

6.求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二三的复习总结 是高考用 内容深一点 十分感

本人用的就是岳麓版的,知识点:我先给你必修一第一单元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用文明历史观认识我国的政治制度,从制度创新的角度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性三,准确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从制度创新视角考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四,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总,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古代中国地放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第二单元一,雅典民主制度的主要特征和保障二,正确理解罗马法的历史特征三,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四,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五,法国总统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六,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比较总,古希腊语古罗马文明的区别,资产阶级带一只的特点和作用,西方资产阶级颁布的宪法和宪法性质的文件,法律第三单元一,近代列强侵华二,近代中国人民反抗斗争及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三,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反清斗争不同点总,近代列强侵华的表现及其影响,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探索的特征第四单元一,十月革命的特殊性二,巴黎公社于十月革命的异同点三,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四,抗日战争的特点和胜利原因总,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近代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第五单元一,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二,民族区域自治区域特别行政区的异同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总,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全面认识一国两制问题第六单元一,全面认识美国冷战政策二,比较不结盟运动,欧共体和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三,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四,正确认识我国的外交政策五,新中国个历史阶段的外交特点及成果总,全面认识练级格局,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综合认识。必修一基本上考向就这么多,如对这些问题不懂或不知怎样答的,可以问 ME。

7.高中历史复习资料(岳麓版)详细的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

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随着农耕文明的进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2、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以及礼制的初步形成。

3、城的出现反映了阶级对立尖锐化的社会现实。 4、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反映了社会权力的集中,体现出早期政权和神权的结合 5、在仰韶文化时期不同的墓葬中,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出现了差别,表明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的迹象。

6、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篇《五帝本纪》,其中记录了有关黄帝、尧、舜等最早的帝王们的事迹。 7、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王位世袭制产生)。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8、商王朝的统治历时六百年作用,历史遗存相当丰富,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信仰系统、制度文化和经济生活。 9、商代政治的突出特点: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B、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商王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 行决策。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也通过这一手段主宰国政。

10、在牧野之战中,周击败商王朝的军队主力,占领朝歌,商王朝灭亡。 1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内容: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 各领一方的诸侯。

(如: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受封于鲁,在姬姓贵族封国中位据于最东;亲周的商代旧贵族微子封于宋) 12、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13、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14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15、西周的宗法制的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特点:嫡长子继承最高执政权力 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16、西周“礼乐秩序”:A、“礼”有尊崇上天和先祖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

B、“乐”辅从于礼C、“礼”“乐”的作用:“礼”“乐”的使用有一定的社会范围,实质上是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是西周文化的精髓,保证了社会安定和谐。 17、春秋时代,社会动荡,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出现了“礼崩乐坏”的政治局面。

18、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采取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秩序来维护统治 19、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灭六国的过程:韩、赵、魏、燕、楚、齐 2、采取的战略方针:“远交近攻” 3秦灭六国的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秦国的对外扩展:向北 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后又占高阙、阴山。修直道、长城 与边防军相匹配,形成有效的国防体系 向南:修灵渠,平岭南,在岭南置郡 西南: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 5、秦朝版图的拓展带来的影响:不仅扩大了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7、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道” 8、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命,调动,不得世袭 。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9、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10、秦朝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

11、三公九卿制度对秦朝的影响: A、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 B、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减少君主专制制度下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

C、但是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 12、秦朝实行“挟书律”的目的:防止有学识的士人,以传统的知识体系为思想工具,对时政展开批评。

是秦朝的暴政之一。 13、秦朝统治者颁布“焚书令”以及“挟书律”,都与欣赏和实践法家专制思想有关。

三、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是封建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皇帝制 外朝 中 汉武帝 隋唐 宋 明 罢丞相 清 央 三省六部制 增加参知政事 权分六部 军机处 三公 内朝 内阁形成 九卿制 秦 东汉 元朝 明朝 地方:郡县制 州、郡、县 行省制度 废行省设三司 3、选官制度: 先秦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4、监察体制: 秦 两汉 明 御史。

8.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岳麓)

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 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 一: 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 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结构: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3. 清朝的军机处 (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设立军机处 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 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

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秦汉: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 清朝又设军机处 5.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 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 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 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 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 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 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

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注重三个。

相关参考

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一1~10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制度: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于夏朝,启即位后,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②商朝继承

高中历史必修三14课理性之光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第十四课理性之光——启蒙运动一、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指导思想1、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政治: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科技:

岳麓版高中历史时间表

一、高中岳麓版的历史时间表所有的历史时间表都应该一样啊历史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另外一熟悉的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

湖南高二历史选修一

1.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岳麓版█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P课本第2-3页)⑴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

必修一:政治文明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得中央集权制度1.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2.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得确立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得政治制度5.爱琴文明与古希

高一历史岳麓必修一第二单元笔记

1.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2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复习提纲(全套)[岳麓版]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1、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根本原因: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难还是简单有哪一本必修难吗

我也是岳麓版。我觉得必修三人物史是三本必修里最简单的一本,因为它的每课内容相对独立,以一个人的事迹来独立一节课,对人物的评价也比对历史事件的评价简单。我觉得最难的是经济史,也就是必修二。经济史——物质

高中历史必修1-3知识点总结(岳麓书社)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到18课的复习资料

第13课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A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武力打开中国市场。B、直原因接: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在华利益。2、结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