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

Posted 马克思

篇首语: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

1.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是什么

1883年,革命导师恩格斯非常明确地指出:‘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选3—574,着重号系引者加)一一这就是说:‘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

2.为什么马克思能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他的最亲密的朋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认为,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伟大发现,其中首要的就是创立了唯物史观,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从而“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类指出了一条全面发展的道路。

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是在社会有机体内部结构被揭示出来以后才发现的。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进程,无论从人类个体或人类系统来看,总是要从现象开始。

而从系统与个体的联系来看,个体又总是要以前人已达到的思想成果为基础,受到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思想材料的影响。马克思对社会有机体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是这样。

一方面,他把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精神现象作为自己认识社会历史的起点;另一方面,他又受到当时在欧洲独占统治地位的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的重大影响。马克思在开始其学术生涯时,首先涉猎的便是黑格尔哲学。

3.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历史有哪些规律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任何历史发展的偶然性都要以这种历史规律为前提。当然这种规律不能和自然科学中的规律相提并论,但它仍然表现出在一定条件下的重复性和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规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历史的不断发展。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而后二者对前两者具有反作用。“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

二是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的更替。马克思认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尽管马克思的著作中也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支持多元演进的历史观,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是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成为固定的五个社会形态更替的模式,即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4.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什么是正确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

资本论 (卡尔·马克思著作) 《资本论》作者是卡尔·马克思,译者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首版出版于1867年9月14日的德国汉堡。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同时也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

马克思在这部著作里,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样就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 200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2、内涵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对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在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的把它理解为生产关系,有的把它理解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有的把它理解为劳动方式,也有的把它理解为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等等。

究其原因,“生产方式”一词是一个多义词,马克思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它时,就有不同的含义。因此,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只能以全书的中心内容和主题为根据,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

《资本论》就是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存在资本,而没有资本也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所以,我们说资本范畴是《资本论》的中心内容,也可以说,它的中心内容是剩余价值。

纵观《资本论》四卷,其中第一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第四卷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史。可见,《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

所以,在《序言》中提到的“资本主义方式”,是指以资本主义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方式,这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它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方面的关系。而“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则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狭义的生产关系,它从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把政治经济学看成是研究财富的科学,马克思第一次确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这是和资产阶级经济学根本对立的。 《资本论》是以英国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马克思说:“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

这是因为当时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发展比较早和比较成熟的国家。但是,《资本论》所揭示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并不只限于英国,对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是适用的。

《第一版序言》第5―9段就是说明这个问题。马克思特别提出,对德国来说,“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

当时,德国的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政治上封建贵族还占统治地位,在经济上还存在农奴制。因此,在德国,不仅存在着“现代的灾难”,即资本主义剥削,而且还存在“古老的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不仅受“活人”即资本主义剥削,而且受“死人”即封建制度的剥削。

“死人抓住活人”,即封建主义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

[12] 尽管德国和英国相比有这样的差异,但《资本论》所揭示的规律在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都必然发挥作用,“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和英国相比,德国等欧洲大陆虽然还比较落后,但英国的变革过程达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波及到欧洲大陆。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不可避免。但是,这种革命是用暴动的形式还是用较少流血的和平方式,要由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组织程度和力量壮大等情况来决定。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从来不存在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不存在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所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不能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常常可以看到马克思关于技术、自然科学等问题的深湛见解,但他是把生产力当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决定者和推动力来研究的。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不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且还从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列宁在谈到《资本论》时,曾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做“骨骼”,而把适合于这种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比做“血”和“肉”。

要使骨骼有血有肉,就必须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但其实质,仍然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对象和研究对象。 《资本论》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其最终目的是要“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揭示出这些规律,也就同时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

相关参考

马克思的历史观是什么

1定义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其主要思想有以下一些内容。2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起源于猿,劳动创造了人本身。2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3社会与人的关系是“社会生产人”与“人生产社会”,“人的本质不是单个

唯物历史主义

一、【什么叫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又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及其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

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1.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规律及其基本特点是什么一、地主阶级学习西方1.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为什么要学怎么学学什么结果背景: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特别是鸦片战争的刺激,使一些爱

什么是社会历史规律

一、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

什么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一、唯物史观又叫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唯物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

中国历史为现在发展创造的条件

中国过去的发展对于现在发展来说是基础不过因为中国过去的发展历史使现在的经济受到制约最后得出过去的发展历史=现在缓慢的经济(牢固)从社会规律的表现形式看,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揭示的是一种必然性

简述人民群众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作用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与自然规律自发地盲目地起作用不同,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的活动发生作用的。因此,社会发展需要人的参与。人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但这不等

马克思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说的是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

森林公安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个人总结

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