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中的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Posted 材料

篇首语: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材料1中的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材料1中的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是历史上的什么现象

阅读材料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廓沟池以为固。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①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是历史上的什么现象?

②材料二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所追忆的是历史上的哪个时期?

③说说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不同历史时期,哪个更进步?为什么?

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奴隶社会开始。

②原始社会时期的氏族部落时期。

③奴隶社会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2)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3)材料三

问题如下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 (2)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 (3)材料三中的“诸候”指什么人?有扈氏“不服”的实质是什么问题? (4)以上三个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 (5)以上材料是否可靠?请举出与此相呼应中的材料.

禅让制

统治者选取有才能的人做王 而非后世中的家天下

3.原始社会的公有制逐渐被私有制取代

4.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资料的私有化,结果就是阶级的分化,过去各自实力相当而产生的部落联盟最终被某个最强大的部落统一或者控制,所以以禅让制为代表的原始部落共和制度必然被父系社会的终极体制 世袭制 代替

附加 诸侯是部落首领

3.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是历史上的什么现象

阅读材料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廓沟池以为固。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①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是历史上的什么现象?②材料二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所追忆的是历史上的哪个时期?③说说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不同历史时期,哪个更进步?为什么?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奴隶社会开始。

②原始社会时期的氏族部落时期。③奴隶社会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4.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指出材料二中“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8分)

(3)材料三是俄国在某一时期颁布的一份土地法令,它对这一时期有俄国革@命有何意义?(4分)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指出罗斯福颁布上述新政措施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案

(1)现象: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2分)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各国的变法,生产关系的调整(私田取代公田)。(6分)

(2)状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2分)

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6分)

(3)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对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和巩固政权起了重要作用。(4分)

(4)目的:控制农产品数量和规模,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而缓解经济危机。(6分)

5.材料一中的图一所反映的史实揭开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的序幕

历史学习是一个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的的过程。

【图片上的历史】

材料—:

图一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 图二明治政府派遣使团出访欧美

(1)图一史实揭开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的序幕?(1分)图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发生的现象?(1分)指出图一所示事件发生的日期对今天法国有何影响? (2分)

【文献中的历史】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2)材料二中“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1分)这次改变对俄国历史有什么影响?(2分)

【坐标里的历史】

材料三:

(3)请写出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的史实分别发生在材料三历史坐标中的哪一个发展阶段?(2分)

(4)通过明治政府派遣使团出访欧美和1861年俄国的改变的史实,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2分)

题型:改错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答案

(1)图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1分)图二:日本明治维新。(1分)影响: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即7月14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节。(2分,言之有理即可)

(2)亚历山大二世;(1分)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分)

(3)图一:发展一(或答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也可,1分);图二:发展二(或答19世纪60—9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展也可,1分)。

(4)向先进国家学习、要善于学习他国长处,取长补短。科教兴国、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共2分)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