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的历史人物评价

Posted 西施

篇首语: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西施的历史人物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西施的历史人物评价

1.古诗《西施》相关历史人物

第一节 总述

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一类特别的诗词,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凭吊古迹、咏叹史实来达到寄托哀思、感慨兴衰、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这类作品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

都遗响千古。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怀古就是由作者登临游览,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长于情景交融。咏史就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这类作品,其模式结构非常相似,正如余秋雨所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这个特征,不仅表现在作品的数量上,更是颤动于每位作者的思维习惯、寻访敏感和表述模式间。某个地方,如果曾经留下过王侯钟鼎、将军营寨或名士茶座,此刻却只剩颓垣碎瓦、荒草冷月,中国文人一旦知道大多会找去,而且产生着魔般的感动。这种感动常常连心理程序、凭借词汇也完全相同,可见是一种集体症候。”因此欣赏这类诗歌,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即可。

一、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但是,在一首诗中,诗人不会顾及到某个人物的整个一生,或某件事的始末委曲,所以我们尤其要注意的不是这个人或这件事怎么样,而是诗人的笔下的这个人或这件事怎么样。

二、对比关照。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我们要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和诗歌的创作背景,然后和诗歌中的古人古事一一加以对照,找到相似或相反的地方。

三、领悟感情。通过往昔和现今、古人和作者的对比,再结合作者写作此诗的当下处境,我们就能从那些相似或相反的地方,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领悟诗词的情感。

四、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的。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情景交融的,如杜甫的《蜀相》;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且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还有一点必须提醒,作为咏史怀古诗,不少篇章在吟咏的主要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其它的典故,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用了五个典故。对于这些典故,一定要有所了解,并且要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至于用典时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在分析时,也要留意。

2.西施是一位怎样的历史人物

西施,本名为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相传她貌美 如花。

当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准备伺机攻打吴国。勾 践针对吴王夫差好色的个性,与范蠡设计将美女西施送给了吴王。

吴王夫 差见到西施后,立刻便被西施的美貌所吸引,为西施修建了春宵宫,并在 宫中修建了湖池,整天和西施在池中戏水。 此外他还为西施修建了很多表 演歌舞和娱乐的灵馆、馆娃阁等。

由于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吴王又专 门为她筑建了 •响屐廊\',即用上百只大缸,再在它的上面铺上木扳,西 施穿着木屐,裙上系铃,在木板上婀娜舞动,钤声与大缸的回响声,\'铮 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吴王沉溺其中,不理朝政,终至众叛亲离,走向 亡国丧身的道路。 吴国灭亡后,西施就不知所踪。

以《江城子》作为词牌的词中较著名的如秦观的《江城子》: “西城杨 柳弄春柔。动离忧。

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 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 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3.西施的人物性格分析与评价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

聪明美貌,是四大美女之首.传说幼时与范蠡一见钟情.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为奴,返回越国后,为了麻痹夫差,找寻国内美女献给夫差,西施位于越女之首.越王勾践见到西施后,非常满意.叫人教她歌舞,妩媚之术.入吴之后,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越王勾践灭吴之后,有两种传说: A.与范蠡驾扁舟,泛五湖,不知所终,成为神仙情侣. B. 勾践夫人说"这种女人留着还有何用",捆着石头,扔入海中. 历史上许多诗人评价过西施.有贬:"故苏城外烟雨时.吴王宫里醉西施."把西施比作红颜祸水.有褒:说她为国献身."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 ——罗隐《西施》 我对西施是崇敬的,试想当时,一个弱女子甘愿献身,为国捐躯,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她能做到,不愧为四大美女之首.其实四大美女都有着相似的命运,勇于献身使她们成为美女中的美女,成为历史中的传奇.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尽雁之容”。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婵拜月的故事。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

“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

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

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

传说吴被灭后,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施夷光世居诸暨苎萝山(亦名罗山)下苎萝村(今诸暨市城南浣纱村)。

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女。

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淅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

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与范蠡设计策,“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

于是,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和步履、礼仪等。 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一举指,一投足,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

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吴亡后,相传西施随范蠡驾扁舟,泛五湖,不知所终。 在西施由越入吴的路线上,南自诸暨,北迄苏州,所在均有西施遗迹。

诸暨苎萝山麓、浣纱江畔尚存浣纱石、浣纱亭、西施滩、西施坊,西施殿等古迹。 西施有“沉鱼”之貌,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

所以后世用“沉鱼”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为先。

国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纱之业,故世称“浣纱女”。

后人为纪念这位忍辱负重,以身许国的绝代佳人,就在苎萝山下修建了西施殿。唐开成年间(公元836-840 年)著名诗人李商隐写下“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的诗句;稍后,女诗人鱼玄机又有《西施庙》诗。

这些是目前能见到的关于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当规模。

此后屡兴屡废。现在的西施殿位于浙江诸暨,1990年落成,景区占地5000平方米,由门楼、西施殿、古越台、郑旦亭、碑廊、红粉池、沉鱼池、先贤阁等景点构成。

西施殿景区在重修过程中还从民间征集了12000余件从老式民居上拆下来的古建筑构件, 其中包括梁、柱、门、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这些木、石构件雕刻精美,工艺水平高超,大大增强了西施殿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使它更具有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4.古人对西施的评价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韵译】: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

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

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

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

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

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

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简析】

这是一首借咏西施,以喻为人的诗。“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写出了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此言颇是。

---------------------------------------------------------------------------------------------------------------

西 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附:现代人咏西施诗

西施美

范蠡审美世间无,管庄名篇早记述。

若问西施有多美,梦露戴妃总不如。

——(上海)张志真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西施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7年4月18日电 (王俊禄) 18日上午,中国·诸暨第二届西施文化节盛大开幕,西施文化研究中心也在此落户。

5.西施的历史话题

西施,春秋末年越国人。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施姓。名夷光,一作先施,以家住苎萝浣纱村西得名。

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句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句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句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明梁辰鱼据此故事,编为传奇《浣纱记》。

6.西施是一个什么的历史人物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

“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

“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其实西施的美貌我们谁也没见过,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和杨贵妃,其实据考证,她们都有缺陷。 西施是大脚。

貂蝉是一眼大一眼小,应该是比较明显,虽然每个人都有大小眼,但如果不明显也看不出来,但貂蝉的估计是挺明显的。 王昭君是肩膀,她的肩膀一高一低。

杨贵妃倒还好,表面上都挺正常,很符合唐朝审美观,那就是胖,但是我想大家都不知道的是,杨贵妃有狐臭,所以她特别的喜欢沐浴。 美女也有缺陷,再加上古人的审美观和现代人的不一样,所以所谓古代四大美女,在现代不一定是真正的美女。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

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吴灭后西施就失去了音信,关于她的结局有很多种,最有可能的两个结局之一是: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之二是被越王装进袋子里抛入水中溺死。

施夷光世居诸暨苎萝山(亦名罗山)下苎萝村(今诸暨市城南浣纱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

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女。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淅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与范蠡设计策,“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

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和步履、礼仪等。

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一举手,一投足,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

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在西施由越入吴的路线上,南自诸暨,北迄苏州,所在均有西施遗迹。

诸暨苎萝山麓、浣纱江畔尚存浣纱石、浣纱亭、西施滩、西施坊,西施殿等古迹。 西施有“沉鱼”之貌,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

所以后世用“沉鱼”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为先。

国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纱之业,故世称“浣纱女”。

后人为纪念这位忍辱负重,以身许国的绝代佳人,就在苎萝山下修建了西施殿。唐开成年间(公元836-840 年)著名诗人李商隐写下“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的诗句;稍后,女诗人鱼玄机又有《西施庙》诗。

这些是目前能见到的关于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当规模。

此后屡兴屡废。现在的西施殿位于浙江诸暨,1990年落成,景区占地5000平方米,由门楼、西施殿、古越台、郑旦亭、碑廊、红粉池、沉鱼池、先贤阁等景点构成。

西施殿景区在重修过程中还从民间征集了12000余件从老式民居上拆下来的古建筑构件,其中包括梁、柱、门、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这些木、石构件雕刻精美,工艺水平高超,大大增强了西施殿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使它更具有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西施故里的另外一种说法: 说到西施故里,一般人都会说是诸暨,但事实上,真正的西施故里是在萧山临浦镇。

古代,沿浦阳江有“上诸暨”和“下诸暨”之分,西施出生在下诸暨,下诸暨即浦阳江下游之地。秦时置诸暨县包括这两部分,西汉时把下诸暨单独置县,称“余暨”,三国吴时改称“永兴”,唐天宝元年正式改名为“萧山”,一直沿用至今。

西施的故里虽在今萧山县境内,但它属诸暨县故地,所以人们习惯上称西施为诸暨人。历史上临浦行政区划确实多变,自古以来,临浦镇归萧山和诸暨两地共同管辖。

尤其是镇上山阴街,自古就有“山阴不收,会稽不管”之说。再如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当时籍贯越州(绍兴)永兴人,永兴即萧山。

萧山解放。

7.西施在历史中的角色到底是好还是坏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

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

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

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

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8.西施是那个时期的人物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於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於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相关参考

揭秘西施究竟有多美?西施和范蠡的爱情故事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关于西施的诗句有很多,“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等等,都是描写西施天生丽质、倾国倾城的容貌,可见西施的确是古代

毛嫱和西施谁更美 毛嫱为何没有西施出名

毛嫱和西施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美女,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那么毛嫱和西施到底谁更美呢?为何后来西施名传天下、而毛嫱却默默无闻消失在了历史中呢?西施和毛嫱都是美女,很多人都对于这两人谁更美很好奇,但是因为年

西施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西施和范蠡泛舟太湖是真的假的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被后世千万人所称颂。人们称颂西施不仅是因为她的美貌,可能也对她的人品产生深深的敬佩。在越国面临危急关头,西施能够站在大义的角度,深入虎穴,为越国的复兴争取时间,这样的义举可

“四大美女”之首西施 西施是自缢还是被赐死的?

西施,原名叫做施夷光,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她出生在浙江省的诸暨,那里的一个苎萝村。西施可谓是天生丽质,更有沉鱼落雁的美丽。后来,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奴隶了满三年之后,回到越国,他卧薪尝胆,和大臣商量着

歷史解密:西施的真名叫什麼

大家都知道西施是我國的四大美女之一,也聽過西施將吳國君王迷惑,導致吳國滅亡的故事,也聽過西施和范蠡的愛情故事。但是我們並不知道西施的真名叫什麼?她是哪裏人?她有沒有後人?西施的真名西施的原名叫做夷光,

四大美女之西施简介,历史中的西施是什么样的

作为民间最出名的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她的第一个身份是越国美女,另一个身份是间谍。在大家幻想着西施如何婀娜多姿,如何风华出众的时候,绝对想不到她居然还是越国的间谍,这还要和范蠡说起,范蠡为越王勾践献上称

中国史上第一美女西施的下场怎样

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但关于西施下落众说不一。(一)西施沉海说。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尔后沉入大海。从此

安徽发现西施与范蠡合葬墓,范蠡归隐去向新说法,地名因西施而来

西施夫妻墓本文作者倪方六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越国人,又称西子。其在史上实有其人。《吴越春秋·勾践十二年》有这样的记载:「”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今浙江绍兴诸暨苎萝村)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

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真的和范蠡一起归隐吗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关于西施的诗句有很多,“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等等,都是描写西施天生丽质、倾国倾城的容貌,可见西施的确是古代

西施光复越国后的凄惨遭遇

史上第一美女间谍:西施光复越国后的凄惨遭遇西施是美的化身、美女的代名词。关于西施的美,引发了两则典故: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吸引,看得发呆,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所以后世用“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