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之美——历史悠远的中国插花

Posted 艺术

篇首语: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意境之美——历史悠远的中国插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意境之美——历史悠远的中国插花

1.叙述我国插花艺术的发展过程

插花艺术是劳动人民长期与自然亲近所形成的。

人们先出于爱美,折取野花装点鬓发,装饰居穴,所谓“菊花须插满头归”,“插了梅花便过年”,便是这一情景的写照。这是插花艺术的雏形。

后来才渐渐发展到以鲜花和果品供神。南北朝时期《南史》中记有:“晋安王子懋,字云昌,(齐)武帝第七子也,……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这就是早期的佛教供花形式。就这样,插花在佛教仪式中沿习,在民间中逐渐发展。

唐代是中国繁荣稳定的一个历史阶段,自然,插花也欣逢盛世,得以流行,不再局限于民间的采取闲花野草随便装点,也不局限于佛前的供花,插花已进入宫廷,成为宫廷喜庆不可缺少的装饰物。 唐章怀太子墓出土壁画就有瓶花、石山的图象,从中可以窥见插花在唐代宫廷以成一种风气。

当时文化兴盛,绘画、诗词文学已发展到一个为后世所瞩目的阶段。文人雅士喜爱作画、吟诗、赏花。

文人插花便是在这时开始的。到了宋代,插花更为流行,上至宫廷,下至平民百姓都时兴插花,如杨万里有“青瓷瓶插紫薇花”的诗句。

这时民间已有插花盛会习俗,有了制作插花用的花瓶的专业,也有了插花养护方面的理论,如《分门琐碎录》中说牡丹、芍药等先烧枝断处后插瓶,若花现萎便再剪后浸于深水中,则色鲜如初。当时由于写意山水画,工笔花鸟画的影响作用。

插花从构图到技法上都有了中国的绘画艺术理论作为借鉴,特别是文人插花,已从写实的技法发展到写意的技法。 中国的插花艺术直到现在也是以唐宋以来的插花风格为基础的。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及发展(下) 明代至清代,插花艺术更是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已从一般的娱乐性质走向学术性质,渐渐地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出现了不少造诣颇深的人物,这些人物不仅工于插花艺术,不少是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界的佼佼者,故其理论也是与诸艺术是互相渗透的,如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袁宏道的《瓶史》、张德谦的《瓶花谱》、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陈淏子的《花镜》、沈复的《浮生六记》等。 其中袁宏道的《瓶史》最为后世所推崇,它代表了中国的文人插花,是现存最早的插花论著,它从选择花材、插花器皿、插法、花的养护,以及到如何评赏等都作了论述,此书在日本的一些插花刊物里也时有被引用。

此外,《遵生八笺》、《浮生六记》等,对插花的造型也是论述得十分生动和详尽的。 这些插花理论的问世,为中国的插花艺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国的插花艺术沿习到近代,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近年来,很多大城市纷纷成立了研究插花艺术的团体,掀起了插花艺术的交流热潮,有的派员到国外去吸收外国插花艺术的精髓。

城市里的花店星罗棋布,流动的摊档更是数不胜数。 广州每年的迎春花市更是人如潮涌,摩肩接踵,真是“花潮人潮十里长,嫣红姹紫竞登场”,可见人们喜爱插花的程度。

中国现代的插花艺术不但继承了传统的风格,而且吸收了国外不少新的手法,使传统的插花艺术更具现代风采。东方插花简史 东方插花起源于中国。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终究记载了青年男女相爱试采摘花枝互赠对方,表达爱意,这可能是最早的切花应用了。到了东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我国,插花便成为佛事活动中的供养物之一。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插花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魏晋南北朝时,文化艺术思想突破了汉代的束缚,表现出超脱食宿,陶冶于自然美的境地。

出现了手持秉花,佩带襟花,发髻插花等多种日常装饰形式,插花也开始追求造型上的艺术美。隋唐,插花从佛前供花发展到宫廷和民间,并在这个时期随着文化,宗教等的交流开始传入日本。

五代时,插花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花材更为广泛,花器更加考究,技术和风格都有所突破。 宋代时插花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普及,擦花艺术也从花材选择,色彩,构图造型,内涵意境,理论与技艺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水准。

元代时由于受到当时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插花逐渐摆脱了理学思想的影响,多以表达个人心中的冥想,所以出现了"心象花"和"自由花",表现出自由浪漫,无拘无束,轻巧秀丽和潇洒飘逸的风格。 自明至清代中期时插花日趋成熟和完善的鼎盛阶段。

到了清代后期,插花受到盆景的冲击,加上战乱频繁,民生困苦,传统插花日渐衰微。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插花艺术得以复苏,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作为东方插花主流之一的日本插花,对世界近现代插花起过重要作用。 日本插花起源于中国,最初是由唐代佛前供花随佛教一起传入日本的。

后吸收了中国佛前供花的精髓,结合日本的习俗,制定了祭祀插花时花材配置的种种规矩,这便是池坊流最早的花型--立花的基础。九世纪后,中国瓷器大量输入日本,日本武士,将军争相购买,为炫耀自己的财富,他们有时在瓶内插上鲜花供人观赏,插花遂由佛教供花转变成装饰花瓶的观赏花。

十五--十六世纪以后,日本太平盛世,插花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十七世纪末,我国明代袁宏道的插花专著>。

2.插花艺术作文

浅谈插花艺术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城市一年四季都有品种繁多的鲜花供人们选择,以满足家庭和单位各种庆典、迎客、结婚以及装点家居的需要。说到家居装点、美化环境,就不得不提及艺术插花。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作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秘的一种盆景类的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令人把玩,爱不释手。插花看似简单容易,但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它并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是融生活情趣、文化知识、艺术修养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因此,插花用心来创作花型,用花型来表达心态的一门造型艺术。

艺术插花的种类多样。大致可如此分类:从形式上可分为瓶插、盆插、悬挂式插花、异型花器插花、花篮插花、花架插花、人造花插花等。从风格上可分为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现代自由式插花。

东方式插花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一种插花形式。由于受东方各国传统文化和习俗影响,它和东方园林一样特别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善于利用花材的自然美来感人。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东方式插花选材讲究简练,以少而精的花材有机组合取胜,造型注重自然,以流畅线条勾勒为主,形体小巧玲珑,色彩朴素淡雅,意境含蓄深远,主题突出,耐人寻味。因而东方式插花以形式美和意境美著称于世。其实,中国插花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及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到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展和普及。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而日本插花又称花道,始于公元六世纪至七世纪初,日本飞鸟时代圣德太子派使节来中国隋朝建立邦交,作为遣隋使,在潜心研究佛学之时,兼学佛教插花,回到日本后,将日本当时的佛前供花发展起来,形成池坊花道。它是日本插花史上最为悠久的插花流派。中国插花进入日本后,经几代插花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已形成目前3000多个流派,其中的池坊流、朝流、宏道流、小原流,为日本著名的四大插花流派。日本插花和中国插花均属东方式插花范畴,它以线条的变化为主,将人的思想转嫁到插花之中,表现了东方人细腻、含蓄和富有内涵的特点。

同时,插花艺术也陶冶了现代人的情操。多姿多彩的插花作品,使我们现代人通过鲜花这一小巧生灵的凋零易逝,更深层次的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与光阴的无情流逝,从而萌生怜花、惜花、爱花、护花的情怀,同时培养了人们珍惜生活,珍爱生命,善待自然和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高尚情操。

3.插花技艺养成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

11. 中国插花发展的历史

插花萌芽阶段(公元220年以前)

插花初级阶段(公元220年—589年)

插花普及、发展、兴旺阶段(公元581—960年)

插花繁荣、昌盛阶段(公元960年—1368年)

插花成熟、完善的鼎盛阶段(公元1368年—1911年)

插花艺术的停滞衰退阶段(公元1911年—1979年)

插花大发展阶段(1979年以后至今)

12. 中国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

注重构思和意境的创造

线条造型,多用木本花材

强调象征意义和季节特色

重视插花的摆设与欣赏环境

13. 中国明代插花最具代表意义的“十全瓶花”中采用的十种花材及寓意。 用十种花材,象征十全十美

梅(清高淡雅),松(苍劲坚毅),柏(益寿延年),山茶(明丽高贵),兰(幽香雅致) 水仙(高洁无暇),天竺(繁荣昌盛),灵芝(吉祥如意),朱柿与如意(诸事如意)

14. 中国插花史上第一部阐述插花理论的名著、作者及内容。

袁宏道的《瓶史》

《瓶史》分十二节:一花目,二品第,三器具,四择水,五宜称,六屏俗,七花祟,八洗淋,九使令,十好事,十一清赏,十二监戒。

4.中国插花艺术在日本花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一、历史渊源在500年前的唐朝,日本的圣德太子把中国佛教插花带入日本,并由小野妹子潜心研究、积极传播,形成了日本的第一个插花流派——池坊华道。自此,日本的插花艺术(日本称之为“花道”)开始繁盛起来,并形成了如今的3000多个派系。

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罗虬的《花九锡》、袁宏道的《瓶史》、沈复的《浮生记》更是中国插花的历史力证。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插花,是日本花道之父,从日本花道技艺中,可窥得中国传统插花的神似之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不断的战乱,使得中国插花艺术在后来的发展中并未一帆风顺。

而日本,倒是兴兴旺旺,使插花艺术在全日本成为了一种全民普及性的技艺,与茶道同为日本妇女的必学之道。 二、从民族性来思考两者的发展在看到日本花道与中国插花不同的发展之路后,我更多考虑的,不是历史原因,而是民族性的问题。

为什么日本能把拿来的文化发展起来,并且很好地发展起来了呢?而中国的插花艺术,蛮可以是世界插花界的龙头老大,可如今,却让人排在了日本之后,为什么?排除我们的民族情绪,不去讨论日本民族的残忍、杀气腾腾、性急而度量小之缺陷。 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有一种独特的精农主义,它使日本人重视教育,崇尚科学,并不断革新,精益求精。

它使日本人性格中有一种永不服输的倾向。成功的唯一出路就在于不断完善自我, 充分发挥意志力的作用。

日本人在这方面几乎做到了极致。这就不难看出,日本花道何以发展得如此系统和广泛了。

而中国呢?近年来,我看到全民性的关于民族性的大讨论,听到的大多是贬词。首先是中国的天然主义,这种天然主义形成了中国文人的儒雅,而这份儒雅又创造了中国插花的艺术性,使中国插花充满了灵气和情感。

然而,又是这种天然主义,让中国人信命由天,从而让历史蒙上了耻辱,也让花艺发展受到了阻碍。 其次是中国的个人主义,轻视知识,轻视努力,轻视文化,轻视群众与团体生活,这也让插花艺术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三、花艺特点之异同同:日本花道与中国传统插花都以线条为主,讲究意境,崇尚自然,两者同属于东方式插花。异:日本花道更系统。

如今的3000多流派,虽源于池坊,却各有特点。 日本花道有家族性,固能将流派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下来。

而中国插花艺术,重新发展的历史不长,现如今依旧派系不明,分类混杂。但是经过几代花艺人的努力,中国插花,也正以不容忽视的姿态重振着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

5.中国传统插花的特点有哪些

中国传统插花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线条造型中国插花艺术以自然式线条型为主,可以说线为中国插花造型之骨。

线的表现力极为丰富,不同线条表现不同形神,有的柔美,有的刚劲;有的纤细,有的粗旷;有的秀雅,有的苍古。插花艺术利用自然界千姿百态的花木枝叶,通过其线条长短,粗细,曲直顿挫,强弱相柔,虚实疏密,勾画出不同造型,塑造出了一幅幅多姿多态的艺术插花作品。

2。讲究意境插花要讲究意境,如同中国画使人看了“画尽意在”。

它是作者主观意志与客观境物相融合的艺术形式,即通过作者想像、联想和幻想来完成形象思维过程。所以,艺术插花不是自然形象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做花卉模型,而是要将意与境、形与神、景和情交融在一起。

因此,每件艺术作品由立意和立形两个方面组成。诚然,艺术插花的创作活动,由于受到空间范围和自然材料的局限,在意境表达上不能像绘画那样丰富、自如。

同时,在插花艺术构思立意中,同样也采用了中国画借物寓意的手法,如以松表现高洁、长青、刚强等题材;以竹表现刚直、清高、平安等题材;以梅表现坚骨、孤傲、迎春等题材;以荷表现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等题材;以兰表现脱俗清雅、与世无争等题材。 3。

崇尚自然中国插花以自然式为主。在艺术手段上,以装饰美反映自然美,即按照植物生长的自然姿态,通过曲、直线条的组合,表现诗情画意,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各种花木虽然经过剪裁加工和艺术装饰,仍不失其自然风姿。

由于中国式插花讲究自然,因此构图上多数采用不对称均衡手法,避免机械对称。 植物材料注意表现单体姿态,即每朵花、每根枝条、每张叶片都要在作品中得到展示。

因此,对中国插花而言,在一件作品中,植物品种、用材数量、色彩变化均宜少不宜多。中国插花在取材上,花、枝、叶、果、藤等均可使用;就花而言,未绽的花蕾、半开的花苞、盛开的花朵并用,以此来表现植物生命过程的变化。

6.中国插花的风格

1. 师法自然,天人合一我国明代园艺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是中国插花的最高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插花艺术家毕生追求的理想目标。插花作品是人们利用自然界植物的花、枝、叶、果、根等为素材,经过巧妙的构思,遵循构图原理而创作出来的花卉艺术品。

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有机结合,是“天人合一”的结晶。因此。

中国插花力求表现花材自然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反对人为地刻意造作,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中国插花自然多变、既有形式,又不拘泥于形式,既有规范,又不规范化,给插花作者以极大的自由创作空间,一切以顺乎自然之理、合乎自然之态、饱含自然之情、富有自然之趣为原则。

2.讲究诗情画意,注重意境美的创设中国插花讲究“外师造化,内发心源”。“外师造化”就是师法自然;“内发心源”是讲插花创作中要注入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

要以“情”写“景”,情景交融;以“景”写“神”,形神兼备。这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插花作品,不只外在的造型,优美动人;其内在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更传达出无限的景外之景,弦外之音。

使人们在欣赏了作品外在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并得到视觉的美感享受之后,进而步入美妙的意境之中,在作品内涵的广阔天地里遨游,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诠释作品,实际是参与了作品的再创作,与插花作者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与沟通。从而产生“文己尽而意无穷”,“神似胜形似,无声胜有声”的感叹。

所以中国插花讲究含蓄,认为“藏之愈深,其境愈大”,会加强与加深意境的感染力。这与西方插花豁然率直的风格是全然不同的。

在意境美的创设中,作品的标题和花材的寓意起着重要的作用。3. 采用不对称式自然构图形式东方式插花作品的造型常采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

虽然有直立式、倾斜式、水平式(或称平展式)、下垂式等四类基本构图形式,但是,没有不变的格式,通过高低错落、动势呼应、俯仰顾盼、刚柔曲直,各得自然之妙趣,正像袁宏道在《瓶史·宜称》中说的“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在这四个基本构图形式的基础上,构成变化万千的不对称式自然构图。这类作品清新自然、秀丽多姿,不受任何形式和格式的限制,可以根据环境布置和主题的需要,充分发挥作者的艺术创作才能。

这正是中国插花引人入胜、独树一帜的突出特色。有人说,日本古典插花有严格而固定的构图形式,各流派有各自独有的构图形式,这是日本古典插花的重要特色。

日本现代插花对形式则没有什么严格限制。4. 线条造型,追求花材个体的线条美,多用木本花材中国国画采用线条造型为主要表现手法,在插花创作中,花枝就像绘画中的线条,以优美自然、姿态多变的花材勾勒出插花作品的轮廓和造型,这是东方插花的一大特色。

花材线条的粗细、平斜、曲直、张弛、高下等变化和这些线条的组合,能表现丰富多彩的画面;能反映深厚的情感和诱人的意趣。可以展现人间百态;可以描绘自然万象,人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可表现入神;自然的风雨雷电,春夏秋冬都可展现在眼前,其表现力是无穷的! 所以中国插花十分考究花材的选择,它不以量取胜,注重花材的姿态和质量。

由于木本花材具有优美多变的姿态,易于人为加工成有画意的线条,水养寿命长,所以在东方插花中多见应用。常用于作品外形轮廓的构成,可欣赏到作品中花材个体的线条美。

5. 强调花材的寓意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是热爱真、善、美的民族,寄情树木花草之风代代盛行,在爱花、赏花、育花、用花的过程中,对之产生深厚的感情。以花为伴,将花当成有生命、有灵性的知心朋友,相知甚深!流传下来很多动人的故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酷爱菊花的陶渊明;如退隐山林,妻梅鹤子的林和靖;苏东坡与牡丹结缘等。

中国在隋唐以后,树木花草多被人格化,根据树木花草的习性、形态、开花季节等,被赋予种种美好的寓意,以花喻人,表达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和期盼,用自然之理推及社会之理和人生之理。如荷花,根生长在污泥里,花和叶却高高挺立水面之上,视为“出污泥而不染”,称之为“净友”,是清净圣洁、品格高尚的化身。

常用于佛教用花。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被尊为“花中之王”,称为“贵客”,是富有显贵、兴旺发达的象征。

曾作为唐代宫廷插花的主要花材。梅花,以“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为特征,“零落成灰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被称为“清客”,有清高淡雅、傲雪凌霜的性格特征。另有一些品高韵胜的花材,根据开花习性或品格特征等,组合一起,赋予一定的寓意。

如玉兰、海棠和牡丹组合一起,合称“玉堂富贵”;冬季开花或常绿的松、竹、梅组合一起,名为“岁寒三友”;品格高雅的梅花、兰花、竹、菊花组合一起,合称“四君子”;还有一种“谐音花”,以花材名称组合的谐音,构成吉祥的意义。如铜钱、拂尘、万年青、李子组合一起,谐音名为“前程万里”,是提职宴会的佳品;柏枝、万年青、荷花、百合的组合,谐音名为“前。

7.中国插花的介绍

中国插花( floarr)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插花(ikebana)源于古代汉族民间的爱花、种花、赏花、摘花、赠花、佩花、簪花。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相关参考

西方插花的历史

一、中国插花历史是怎样的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记载,中国插花源于佛教供花,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当时人们在佛像前瓶插贡献应时花丼,以表示虔诚之意,这时的插花称为“

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还是日本?

对此问题的探讨当前有两种看法,即源于佛前供花或民间生活。日本、韩国和我国部分插花界人士认为,插花最早是由佛前的供花发展起来的。其理由是史书、佛经中有明文记载。在佛教传入这些国家之后,插花才随之兴起,并

西方插花与东方插花有什么不同?

一、东西方插花艺术的区别东方插花艺术的风格和特色东方插花,以我国和日本为代表。其风格和特色有以下几点:1.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第一宗旨――力求表现花材自然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反对刻意造作。形式自由活泼,既

那达慕有着悠远的历史这一段主要讲的什么内容

“那达慕”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古老而又神圣。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记载“那达慕”活动的是1225年用畏兀儿蒙文(古蒙古文)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元、明两代,射箭、赛马和摔跤比赛结合一起,从此形成

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1、均衡均衡,就是作品的稳定感,有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之分。西方插花是规则的几何构图,所以均衡问题很容易解决。因为,西方插花花材用量较多,容易失去均衡感。所以,使用体积比较大,质地比较厚重的广口容器,

十首《清平樂》,樂在清平中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編輯整理:盛唐輝煌《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後用作詞牌。歷代文人以此作為詞牌名或

它是怎么来的 彝族的插花节是什么时候

每年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节,又叫马缨花节。此时,正是大小凉山满山遍野的山花怒放之际。马樱花,这种彝族人民最喜爱的花卉,在万绿丛中开得如火如荼、云蒸霞蔚;那一簇簇的杜鹃花,似一团团的火焰,燃遍山岗;还

宋朝人的精致生活,男人也爱插花

在宋朝,不管是公子小姐的闺阁、大户人家的庭院,还是平民百姓的瓦舍、出家和尚的禅房,你都会看到在桌上、书柜或者墙角处摆着瓶插的鲜花,五颜六色,高低参差,趣味盎然。1、爱花潮流风靡全国宋朝之前,虽然也有插

非遗之美|即将失传的中国古代十大金工艺之一——鎏金技艺

胡傅铜酒樽导语:在山西博物院的民族熔炉展厅中,有一件精美的盛酒器胡傅铜酒樽,历经两千多年,虽然酒樽上面的彩绘已经脱离,但通体的鎏金依旧光彩夺目。而鎏金这种技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冶炼

南宋画僧法常的作品意境深远,深受日本尊崇,宋元时期却饱受诟病

在中国绘画史上,南宋有一位佛名法常(一二○七—一二八一)、法号牧溪的僧人画家。中国绘画史上的画家里,法常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最大、最受日本喜爱与尊崇的一位画家。网络图片南宋的画家里,梁楷和法常都不自觉地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