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悬棺历史
Posted 棺木
篇首语: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龙虎山悬棺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龙虎山悬棺历史
1.江西龙虎山悬棺之迷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奇特的丧葬习俗,这些奇特的古代丧葬形式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然而,在龙虎山仙水岩的百米绝壁上,却有着大片距今2600多年的春秋战国崖墓群。龙虎山崖墓下临深渊,地处绝壁,因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产生了种种神话传说:有人说这洞里的东西,是神仙用金丝线吊上去的;也有人说这洞里装的是无字天书、金银财宝。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崖墓洞口封门板风化后的掉落,人们才知道里面藏着的竟然是一具具棺木。这些棺木都被置放在峭壁上的天然洞穴里,而且都选择了朝阳的一面,因为从视觉上感觉像悬在空中,故人们把此棺木叫悬棺。它们的位置几乎都在悬崖峭壁之上,高低不等,远远看去大小不一,随着洞穴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奇特的景观。
悬棺的前世今生1978年,为了探明崖墓的秘密,江西省成立了专门的龙虎山崖墓悬棺考古队。几地经常攀岩采药的药农自告奋勇顺着搭起来的毛竹架子进入了崖墓洞,里面取的文物后来被送到国家文物局进行碳14鉴定,结果令人震惊,这些文物距今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龙虎山的悬棺主人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消息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1979年末,考古人员在龙虎山地区开展了更大规模的古悬棺科考,这也是我国悬棺葬区第一次大规模科考活动,共清理了18个岩墓,发掘了棺木37具,发掘出土文物220件,包括瓷器、骨器、玉器、纺织具、乐器等。2005年,科考队又一次对龙虎山崖墓进行了考古活动,初步描绘出古悬棺迁徙的路线,并发现了一些新的重要线索。在棺木中发现的有席纺筛纹的"印纹硬陶罐",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斜织机和印花织物,将我国成熟的纺织机械史向前推进了500年。在木剑的剑鞘内还发现了类似纸纤维的物质,还出土了以往认为隋唐时期才有的乐器十三弦琴,比历史记载早了近十年。到目前龙虎山已经发现了202座悬棺葬,除最早集中的仙水岩有上百座外,马祖岩、金龙峰及周围地区均有零星崖墓。悬棺大都用整段楠木制成,大小不一,形式迥异。有可容十余人的"船棺",有造型如古屋的"屋脊棺";有独木制成的"独舟棺";也有现今常见的"方棺";还有微型的"二次葬"用的"骨灰盒"。如今崖墓悬棺群已经成为龙虎山三绝之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悬棺葬最集中、最密集、时代最早崖墓群。难解的悬棺之谜.令科学家们不解的是:在远古原始的春秋时代,百米悬崖绝壁洞穴中的棺木是用什么办法放置进去的?古越族人为何要将先人安放洞穴之中?什么人才能享受此等"殊荣"等等,已成千古之谜,至今未能破解。20世纪80年代,上海同济大学与贵溪市博物馆联合成立了一个"中国悬棺课题组",最终确定了一个仿古吊装法的模型。根据这个设计,龙虎山景区特意排演了一个受到游人欢迎的节目:升棺表演。但是,在龙虎山崖墓的山体上,确没有发现任何打桩或者人工钻凿的痕迹,也就是说没有找到固定滑轮和绳索的地方,因此这个模型还缺乏有力的证据。对龙虎山古悬棺放置的设想,国内考古界从多个方面给予了论证,现在主要有地质变迁说、堆土说、隧道说、涨水说、机械吊装说和搭架子说,但是没有一个足够的说服力。目前,龙虎山景区已经悬赏40万元,邀请国内外有识之士破解这个千古之谜。据专家考证,龙虎山的崖墓是历史最悠久、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崖墓葬,是中国崖墓葬的发源地。悠久的古越文化.根据诸多的陪葬品,考古人员判断,悬棺的主人是我国古代的百越民族。春秋战国时期,百越民族生活在今天的武夷山和龙虎山一代。他们遇水而安,择水而居,死后也选择临水而葬。在长期的"水行而山处"的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明显的民族个性。古越人的建筑风格主要特点是干栏式,即用竹森建筑的高脚屋。高脚屋不同于巢居,是用竹木依山扎架,形成高脚屋,分上下两屋,上层居人,下层养禽畜,有利于减少野兽害虫的侵扰,同时可避免建筑在雨季被洪水浸泡而遭破坏。由于古越人对蛇的崇拜,建筑中常出现蛇或类似蛇的形象。古越人主要生活在水系达的地区,泸溪河是龙虎山的母亲河、生命线,因此水上捕捞成为古越人的主要生产方式,食水产成为他们的主要风俗。此外,农耕种植也是其重要内容:纺织、制陶、制作竹木器等生产工艺都是具有一定水平的,豆腐、酿酒、茄子干、捺菜这些食品制作在当时是比较普遍的,而且一直流传至今。古越族已经消失,但是通过对龙虎山崖墓的考古活动,我们对两千年前的古越文化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在2005年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节开幕之时,文艺表演《先民狩猎》、《福地升棺》、《越女浣纱》、《仙都古韵》让人眼前一亮,极具特色的古越文化风情展现在了观众的面前。
2.你们知道龙虎山的悬棺古代人是怎么放上去
久居钢筋水泥丛林的你,如果想远离都市喧嚣,洗却心灵的疲惫,不妨去中国道教祖庭,享有“中国第一仙山”之誉的龙虎山走走。
这里不仅可以领略道教文化的博大深邃,还可以欣赏到亿载沧桑造化出的“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旷世奇观。尤其是龙虎山下那条“不是漓江,胜似漓江”的泸溪河,碧水似染,犹如一条玉带,逶迤曲折于龙虎山99峰、24岩、108处景点之间。
坐上竹筏,在泸溪河上漂流,一篙一处妙境,一篙一个传说,恍若置身仙境。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当竹筏漂行至仙水岩景区,这里的绝壁之上有成片的千古崖墓群。
这些绝壁上的悬棺距今有2600余年,为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所为。这些悬崖绝壁高100多米,重达千斤的棺木是用什么办法放置进去的?古越族人为什么要把先人安放洞里?……绝壁崖墓悬疑千古,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
如今,龙虎山遍下英雄帖,悬赏40万元,欲揭悬棺之谜—— 26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在碧绿丹山的龙虎山给我们今人留下了至今未能破解的千古之谜——悬棺。尽管龙虎山管委会悬赏40万元求解悬棺的答案,但全世界的高手都未能将这笔摆在眼前的现金囊入怀中。
即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单位组织的最大规模的古悬棺科考队也同样对龙虎山上的200多座悬棺墓葬百思不得其解。 古越崖墓悬疑千古 历史已经封尘,故事依然流传。
走进洞天福地龙虎山——曾经的古越人聚居之地,但见碧水丹山秀其内,道教文化美其中,丰富的人文与奇绝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使龙虎山煌煌荣耀,更加璀璨夺目。 尤其是随着龙虎山202座悬棺群,抖落尘封千年的黄土,走入世人的视野,时与空变得茫然交离,宇与宙显得幽深玄迷。
专家考证认为,龙虎山的崖墓悬棺群,距今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古越人所葬。这些崖墓群镶嵌在陡峭的石壁上,犹如陈列在巨大的历史长廊中的文化珍品。
岩洞棋布,高低错落,不可胜数,遥望绝壁之上历经千年的淡黄色的棺木崖穴,令人心生喟叹。 龙虎山崖墓下临深渊,地处绝壁,那么古越人是如何将棺木放入洞内?崖墓里葬的又是什么身份的人?古越人为何采用绝壁洞穴墓葬?重重悬疑背后,到底隐藏着一种什么样的文明形态?千百年来,这些疑问一直都是千古世界之谜,龙虎山崖墓因此蒙上了一层层神秘的色彩,由此产生了种种神话传说:有人说这洞里的东西,是神仙用金丝线吊上去的;也有的说这洞里装的是无字天书、金银财宝…… 重金悬赏求解悬棺之谜 岁月轻晃,千百年来,尘封在龙虎山洞穴内的悬棺,伫伫静立,守望着沧海变桑田。
而生活于此的龙虎山人,祖祖辈辈面临那些高悬在离溪面20到100余米绝壁上的棺木,无法洞悉其中奥秘,只能借以各种神奇传说来诠释着千古之谜。直到1978年,江西省考古部门开始对这些悬挂了千年的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才初步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1978年,考古部门请来了身怀攀岩绝技的当地药农,凭借几根绳子荡入洞中,取出一些文物,经专家科学鉴定,确定属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存。1979年,考古队采用层层搭架的方法第二次发掘清理,共取下棺木39具,人骨架16副,收集到珍贵文物290多件。
其中出土的纺织机器件和部分纺织品,改写了中国纺织史,将斜织机和印花织物的历史向前推移了近700年。 虽然有了实物资料,但是龙虎山崖墓中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甚至符号,地方志和史籍均找不到记载,使破解困难重重。
为了彻底解开这个世界之谜,1997年6月25日,龙虎山遍下英雄帖,向全世界郑重宣布,有人能解开以下三个谜底的,即:1、棺木如何进洞?2、为何采用崖葬?3、葬者何人。即可获得30万元人民币的巨奖。
悬赏解悬棺之谜的消息一经发出,海内外解谜者纷至沓来。仅一年时间,就收到海内外猜谜者寄来的信函和文稿近千件,来函作者中有历史学家、教授、机械师、技术员,以及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员,其中也不乏有普通公务员、工人、农民等。
虽然说法很多,但至今还没有见到一份比较全面的令人信服的破解答案。2004年7月,龙虎山再次悬赏40万元,求解千古悬棺之谜。
直到如今,虽然许多中外学者为了解开“中国悬棺葬之谜”付出了艰巨的劳动,但至今还是没有一份令人信服的答案。 “由于悬棺葬俗是世界上最为神秘的葬法之一,它跨越的时空又很长,因而它需要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科技史学等诸多学科的通力协作,或许才能解开龙虎山千古悬棺之谜,目前破解还为时尚早。”
参与龙虎山崖墓考古的一位专家遗憾地表示。 洞天福地造化世界一绝 悬棺之谜未解,龙虎山崖墓群的历史考古价值已被世人所识,并成为华夏之最,世界一绝,堪称天然考古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教授认为,我国的悬棺葬历史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清,包括龙虎山在内的武夷山山脉地区的古悬棺是我国乃至世界古悬棺的发源地。可以论证,东南亚乃至大洋洲的崖墓,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洞天福地的龙虎山崖墓文化的直接影响。
刘庆柱教授认为,龙虎山崖墓之所以这么集中,主要是得益于历经千年。
3.请问江西龙虎山的悬棺古人是怎么放上去的
小吴:想想还是这种升棺法,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因为它装备比较简单。
谢健根: 有的是只点在上面的,往下吊的,有的是从下面往上吊的,也有的是从侧面往斜拉的。因为它山体位置不一样了。
位置在这个地方,我要到那儿去,从这边往那边拉过去。这不可能吊的。
所以我们也设计了好几个方案,但是我们今天用的这种方法,就是我们那几种方法中的一种,但是也不是惟一的一种。 刚才的试验不知道大家看清楚没有,这样吧,我在这儿再给大家演示一下,葬礼开始之前的那个傩舞咱就省略了,因为我也不会跳。
您看,两个先行官顺着这条绳子从山顶下来,进入洞中,第二位进洞后必须抓着绳子,然后,山下的人把绳子的另一头系在棺材上,准备就绪,绞车开始工作……好了,大功告成。不过呀,也有很多人对这种方法提出了疑问,比如说,四川的悬棺大多都是打两个桩,然后把棺木放在桩上,就这样。
这种情况下,即便用绞车把棺材吊起来,可是它怎么放在桩上?这上面也没有先行官的立足之处。不仅如此,就连参与试验的人,对这种方法也有些不解之处。
采访: 乙:以前怎么纺出这么大的绳子出来?这么大的绳子,是不是能吊得起它? 甲:你说吊,有些上面一点柴火(音)都没有,上面就棺木,它是怎么吊上去的,那就不现实。以前也没什么干基也没什么东西,上面也没有打窟窿。
谢健根:峰上面有洞吧? 被访者:有,有洞。对,他怎么上的,上面一根柴火都没有,他绑在哪里,要我说不现实的,要我说就是一个架子一个架子搭上去的。
乙:肯定是这样子。不是这样,就是飞上去了,那就没有办法,想不出来了。
甲:现在就两点,一个是这样吊,一个就是搭架子。 在龙虎山崖墓的山体上,的确没有任何打桩或者人工钻凿的痕迹,也就是说,科学家并没有找到固定滑轮和绳索的地方。
谢健根:这个迷揭开究竟是哪个,到底还有哪些方法,真正吊上去,还有没有方法,我们现在正在征求这方面的方案,这就说明,因为科学是在不断进步,也可能我们的子孙后代,比我们想到更科学的办法 见过悬棺的人,第一感觉都是特别的神秘,而神秘之中的神秘,就是古代人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怎么把这些沉重的棺木放到高高的悬崖峭壁之上的。这个问题也是悬棺千古之谜的核心,今天的节目里,我们提到了堆土法、涨水法、地质变迁和绞车等多种方法,然而这些方法似乎都无法合理地解释这个谜中之谜。
我们也期待着,有一天科学能为我们揭开这个悬了几千年的悬棺悬谜。
4.龙虎山悬棺之谜
港人破解龙虎山"悬棺之谜" 现场向游客演示(图) 2009-01-06 09:54:32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网友评论 1 条 点击查看 景区工作人员按照萧先生的方法,将棺木吊上悬崖。
(图片来源:大公报) 中新网1月6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来自香港的好奇人士萧旺强,新年伊始现身江西著名风景区龙虎山,以其精心制作的模型在风景区进行现场演示,向游客揭示龙虎山悬棺之谜。 据史料记载,26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龙虎山附近的古越人曾有悬葬祖先的习俗。
至今,在龙虎山江河沿岸壁立千仞的悬崖仍存有不少悬棺。在科技尚欠发达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将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送进高高的崖洞里去,至今仍是一大疑团。
1997年,龙虎山旅游集团公开悬赏30万元人民币征求此谜团的破解。 萧旺强在了解到龙虎山悬崖之谜后,决心破解,为此他长期关注有关悬棺的报道,并加以研究。
最初,他以为古人是用辘轳(滑轮)作为升降工具,从而达到了安置棺木的目的。但考虑到当时这尚处在蛮夷之地的龙虎山地区的落后现状,他又否定了这一设想。
他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得出结论,认为古人是将棺木置于一双层固定的木架之中,通过系在木架的几根绳索,随意调整木架的高度,从而将棺木输送至崖洞。 在实验现场,萧旺强和他的朋友乘船来到泸溪河边的悬崖下,指导景区工人进行了悬棺实验。
在试验中,萧旺强制作的木架操作起来简便自如,工人“一抬一拉”,棺木就从船上升了上去。观看的人群登时爆发出欢呼。
据拉绳的工人说,按照这种方法,更重的物品仍可轻松升降。 据了解,不少人对破解“越人悬棺”之谜,提出了各自的方法。
景区工作人员表示,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陆敬严等人曾在1987年进行过悬棺试验,这一实验使用了滑轮、绞车等工具。这一试验被央视《走近科学》节目拍摄下来,被称之为“绳吊”的方法,至今成为该景区的旅游表演项目。
但是,后来也有人对此质疑,指出在龙虎山崖墓的山体上,并没有任何人工钻凿的地方,也就是找不出固定滑轮和绳索的地方。 一位景区工作人员说,相比“绳吊”的方法,萧旺强破解“越人悬棺”之谜的“萧氏方法”更加简便新巧,符合当时的社会生产水平。
5.龙虎山的悬棺是怎么样放上去的
主要有三种:一种认为是凿路将棺材搬上去然后再将路毁掉;第二种认为是趁涨水时将棺材送上去;最后一种观点,用木制绞车,绳索,定向滑轮等工具,把棺材吊进去。
现在普遍认为是第三种说法比较可信 1978年,江西省成立了专门的龙虎山崖墓悬棺考古总作队。怎么样能进入绝壁上的崖洞?成为工作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两千多年前,有没有热气球还尚待考证,试想,古人驾驶着热气球,拉着数百斤甚至上千斤的棺木,就算他能用热气球带着棺木飞到几十米的高空,那他怎么样才能把棺木放进去?抬起一个三百斤的棺木怎么也需要三四个壮劳力吧,更何况还有一千多斤重的棺木,这些壮劳力怎么抬着棺木进洞啊,要知道,那不是平地,是在空中。所以,我觉得热气球这个办法不太靠谱。
热气球是挣不到这三十万了,咱们去看看其它的高招行不行? 堆土说。有人认为,是从山下堆土至洞口,把棺木放进去后,然后再把土运走。
小吴:但是我觉得这个方法不太正确。因为像灌木,离得高的有五六十米,你说堆多少图地这是那样地区,春天的时候,下大雨会涨水,冲掉了,怎么可能呢。
堆土法遭到了大多数专家的反对,尤其是龙虎山地区,悬棺大多在临水的悬崖上,显然,堆土法无法实现,尤其像13号洞这样的家族群葬,每个人死的时间都不一样,假若用堆土法,那该是怎样费时费力的浩大工程。 堆土法不成立,有的人提出了地质变迁说。
即两千多年前,卢溪河的水位比现在高出很多,那些今天看来高高在上的洞穴当时距离水面很近,人们用船把棺木运到洞口,很轻松就放进去了。 谢健根:我也访问了一些比较有权威的地质学家,向他请教。
他说在2600多年的范围之内,地理落差那么大,不太有可能。抬升也没有那么快的时间,除非你是突然地升,山体滑坡,山体异位,地震。
地质研究表明,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早在一亿年前就已经形成,在最近的三千年以内,龙虎山地区并没有发生过大的地质变迁。因此,地质变迁造成悬棺现象的说法无法成立。
紧接着,“涨水说”被提出来,有人认为,洪水季节,卢溪河的水位会上升很多,这样比较容易把棺木放上去。 小吴:这个涨水法也是不太可行的。
记者:为什么? 被访者:这个水涨到五六十米高,这个得升高多少,周围都淹掉了。 此外,一些资料中还提到了“栈升说”,说古人先在山崖上修栈道,然后沿着栈道把棺木放上去,再毁掉栈道。
这些说法的依据是,今天四川麻塘坝地区的悬棺四周,仍然能看到整齐的桩眼,这难道就是古人修栈道留下的痕迹? 且不说修建栈道的巨大工程量古人是否能够承受,问题是,人们如何在这些窄小危险的栈道上抬着沉重棺木攀上数百米高的悬崖呢?而且,在龙虎山地区,并没有任何修建栈道留下的痕迹。 小吴:修栈道我也听说过,修栈道修上去,你也得找到打桩的眼那,但是现在打桩的眼都找不到,修栈道这种方法也不太可能。
1978年第一次崖墓悬棺考古结束后,古人如何放置棺木的问题也成为谢健根心中最大的疑惑。他观察了很多的悬棺,感觉自己仿佛看见了迷雾中的一丝光亮。
谢健根:开始陆敬严教授到我这里来,说老谢,这个棺材怎么吊上去的,怎么弄上去的。我说是吊的。
他说你的依据在哪里?我说你看看我们现在的棺木,棺木的两头,都是有担架的手臂,或者是有洞。洞肯定是穿绳子的,手柄肯定也是绑什么东西的,不管用什么绑,反正总是吊,用手抬不可能,用什么吊。
20世纪80年代,上海同济大学与贵溪市博物馆联合成立了一个“中国悬棺课题组”,研究期间,谢健根和陆教授走遍了中国11个有悬棺的省市。终于,在四川麻糖坝的一个小山村里,他们有了巨大的收获。
村里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告诉谢健根,她小的时候听家里的老人说过,悬棺是用天车绞上去的。 悬棺是用天车绞上去的!什么工具能绞动重物?课题组联想到了辘轳。
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商周时期,古人就发明了辘轳,有的地方也叫绞车。用天车绞悬棺的话启发了课题组,在陆敬严教授的带领下,课题组搞了很多次模拟试验。
在这些放置悬棺的峭壁背面,大多是山的缓坡,人可以从另一面爬上山顶。那么,古人会不会像从用绞车把棺木从山顶上慢慢地放到洞口,然后再想办法搁进去呢? 更多的人认为,棺木是从下往上吊的。
在山崖上安装一个定滑轮,利用滑轮,不费多大力气,棺木就可以吊到足够的高度。但是,又怎么样在悬崖上固定滑轮呢? 谢健根再次想到那几个身手不凡的药农。
他认为,既然现在还有人能够借助一根绳子出没于悬崖峭壁,那么古代人龙虎山的悬棺是怎么样放上去的?给你推荐个网址: /1ln5tk ,上面经常推荐当季最流行的衣服, 包包,鞋子等,我经常去逛逛,真的很实用,省去我很多时间,以前我都是漫无目的的到处找资料,不知道穿什么,怎么搭配服饰好,上面的搭配技巧很实用,有达人的超级经验分享,总结的详细购物步骤和购物心得,肯定对你穿衣,购物有很大帮助!记得选我做满意答案哦,呵呵。
6.龙虎山悬棺是怎样放上去的
江西龙虎山的崖壁上至今还保存着200余具2600年前古越族人的棺椁。
崖壁陡峭犹如刀削,高有百米,有的棺椁重有2000多斤,有的崖洞小的只能容下 棺椁。崖下水有丈深,环境复杂。
以当时生产力,古越人是怎么把棺椁放置到那么高的崖壁或崖洞的?是什么人享有如此待遇?他们为什么要把棺椁放置到崖壁崖洞之上? 就算是用现代工具要想把棺椁放置到崖洞内,也不是件轻松事。古越族人要想把棺椁放置到崖洞内,是不是需要大量人工,大量财力,甚至耗时多日才能把棺椁放置到位。
也就是说这些棺椁主人生前必须是高官贵族。当时古越族人有多少,全国各地至今还有多少具悬棺,推断当年应该有多少悬棺,古越族应该有多少贵族,悬棺是不是贵族墓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不全是贵族棺椁,那么当时贵族墓葬是什么规格。同时代出土墓葬有没有古越墓葬。
悬棺是不是贫民窟。或者古越族都是悬葬,只是棺椁不一样。
悬棺安葬经多年探讨,有堆土说,提拉法,天梯升棺法,以及现在演示的吊装法,还有崖壁经2000多年冲刷之说。更有伪科学鬼神说。
其实先人不是仙人。他们是勤劳智慧的劳动者,他们只用简单的木料和够长的绳子,一只能够载棺椁的小船,和几个壮汉就够了。
其实当时只有这些。可是就这些就能轻松的把棺椁放置到想要放置的位置。
甚至可以一个人完成普通棺椁安葬全过程。所以说贫民死后也可以葬于崖洞。
几根简单木料,绳子,一小船,几个壮汉,就是当年的升棺所有。各种棺椁,崖壁崖洞,各种高度,大小崖洞,各种复杂环境三四个人就能在短时间内轻松搞定。
这就是当年为什么选择悬葬的主要原因,天然崖洞省事省力,又能对逝者更好的尊重,又能使棺椁得以很好的保存。
7.“千古之谜”悬棺到底是怎样“悬”上去的
过悬棺的人, 第一感觉都是特别的神秘,而神秘之中的神秘,就是古代人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怎么把这些沉重的棺木放到高高的悬崖峭壁之上的。
这个问题也是悬棺千古之谜的核心,大家提出了种种猜测,堆土法、涨水法、地质变迁和绞车…… 然而这些方法似乎都无法合理地解释这个谜中之谜。这个悬了几千年的悬棺悬谜究竟何时能揭开? 一个秘密的揭开引发了更多的神秘。
这些崖墓的主人是谁?这些棺木又是怎样被放上去的? 江西龙虎山,沿着卢溪河顺流而下,两岸的千尺绝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龙虎山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洞里面藏着无字天书和金银财宝。但是,由于这些洞穴都在距离水面20米到100米的悬崖峭壁上,因此人们无法上去看个究竟。
20世纪70年代,一些风化后的木板掉落,洞里的秘密才露出端倪。 原来,这是一种崖墓葬。
随着更多的封门板跌落,越来越多棺木重见天日。有的是群葬,一个洞穴放置了十几具棺木,也有夫妻葬,更多的是独葬,都被放置在峭壁上的天然洞穴里,而且都选择了朝阳的一面。
早在1978年,江西省就成立了专门的龙虎山崖墓悬棺考古工作队。怎么样能进入绝壁上的崖洞?成为工作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最初工作队设计了一个汽油桶方案,但是成本太高。汽油桶的方案被否定后,考古队决定用毛竹搭架子试一试。
高高的竹架让现代人终于有了与悬棺对视的机会。考古队首先选择了悬棺较多的13号洞。
但是,谁敢徒手沿着几十米高的竹架爬上去呢? 当地几位经常攀岩采药的药农自告奋勇。药农从崖洞带下来一些坛坛罐罐和篾片,这些在药农眼里的破破烂烂很快被送往文物鉴定部门,整个考古队边整理其它的棺木,边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经过国家文物局鉴定,悬棺主人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 国家文物局经过碳14鉴定,发现这些文物已经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也就是说13号洞的悬棺主人生活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
根据诸多的陪葬品,考古队判断,13号洞悬棺的主人是我国古代的百越民族。春秋战国时期,百越民族生活在今天的武夷山和龙虎山一代。
他们遇水而安,择水而居,死后也选择临水而葬。 考古队一共发掘了18具棺木,这些棺木都是独根的楠木制成,有房形棺、船形棺等多种样式,大的有一千多斤重,最轻的也有300多斤重。
放置悬棺的地方,上至峰顶、下距水面或者空谷,都有数十米甚至一百多米,而且上下左右都是异常陡峭的石壁。一直以来,悬棺都被包裹在重重迷雾之后,而如何把几百斤重的棺木放到悬崖峭壁之上,始终是这个千古之谜的谜中之谜。
悬棺如何被放到悬崖峭壁之上,引发种种猜测。 1997年开始,龙虎山旅游集团面向社会悬赏30万人民币,招募破解龙虎山悬棺悬谜的智慧之士。
有人猜测当时使用了热气球。两千多年前,有没有热气球还尚待考证,试想,古人驾驶着热气球,拉着数百斤甚至上千斤的棺木,就算他能用热气球带着棺木飞到几十米的高空,那他怎么样才能把棺木放进去? 还有一种方法是堆土说。
从山下堆土至洞口,把棺木放进去后,然后再把土运走。堆土法遭到了大多数专家的反对,尤其是龙虎山地区,悬棺大多在临水的悬崖上,显然,堆土法无法实现。
堆土法不成立,有人提出了地质变迁说。两千多年前,卢溪河的水位比现在高出很多,那些今天看来高高在上的洞穴当时距离水面很近,人们用船把棺木运到洞口,很轻松就放进去了。
江西省贵溪市博物馆馆长谢建根曾访问了一些权威的地质学家,专家说,在2600多年的范围之内,地理落差那么大,不太有可能。抬升也没有那么快的时间,除非出现突然的地升、山体滑坡、山体异位或者地震。
而且地质研究表明,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早在一亿年前就已经形成,在最近的三千年以内,龙虎山地区并没有发生过大的地质变迁。因此,地质变迁造成悬棺现象的说法无法成立。
在四川麻糖坝一个小山村里,研究人员找到了最新线索———悬棺可能是用天车绞上去的。 20世纪80年代,上海同济大学与江西贵溪市博物馆联合成立了一个“中国悬棺课题组”,研究期间,谢健根和陆敬严教授走遍了中国11个有悬棺的省市。
终于,在四川麻糖坝的一个小山村里,他们有了巨大的收获。 村里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告诉谢健根,她小的时候听家里的老人说过,悬棺是用天车绞上去的。
那什么工具能绞动重物?课题组联想到了辘轳。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商周时期,古人就发明了辘轳,有的地方也叫绞车。
用天车绞悬棺的话启发了课题组,在陆敬严教授的带领下,课题组搞了很多次模拟试验。 在这些放置悬棺的峭壁背面,大多是山的缓坡,人可以从另一面爬上山顶。
那么,古人会不会用绞车把棺木从山顶上慢慢地放到洞口,然后再想办法搁进去呢? 更多的人认为,棺木是从下往上吊的。在山崖上安装一个定滑轮,利用滑轮,不费多大力气,棺木就可以吊到足够的高度。
但是,又怎么样在悬崖上固定滑轮呢? 谢健根再次想到那几个身手不凡的药农。他认为,既然现在还有人能够借助一根绳子出没于悬崖峭壁,那么古代人也就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他认为在悬崖上固定一个滑轮并非无法办到的。
8.龙虎山的神话传说(100字)
龙虎山在哪儿?《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写的就是龙虎山上发生的故事:“(洪太尉)将至半山,望见大顶直侵霄汉,果然好座大山。正是:根盘地角,顶接天心。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狼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把龙虎山的缥缈仙气与充满野趣的山水描写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
山里的孩子是听着神仙故事长大的。村里老人最爱讲的是那驾着祥云仙鹤的道人——哪吒的师傅。小时候,我曾固执地认为“仙”就在山里,因此才有了“仙”字,“人”进了“山”或是挨着“山”得以成“仙”。当然,神话就是神话,给予山里人“仙境”想象源泉的,是龙虎山。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按照“北孔(孔子)南张(张天师)”的说法,曾是张天师修炼宝地的龙虎山就是我国道教的发祥地。
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
明净秀美的泸溪河,由南向北似一条玉带,把上清宫、龙虎山、仙水岩等丹霞地貌串连在一线。从上清千年古镇乘竹筏顺泸溪河面下,十里山水宛若仙境。仙水岩是“仙岩”和“水岩”的总称。仙岩因唐代诗人顾况写有“楼台翻腾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而又名叫仙人城。整座山峰拔地而起,犹如一柱擎天,经三道山门,攀588级台阶。沿途有仙鼠石、凤凰桥、仙水井、仙如庵、清浊水池、龙化池、兜率宫等十多个景点。最有趣的是仙女岩的“仙女”——一座岩壁从中间非常对称地向左右展开,接触地面的地方呈规则的圆弧形,就像一位刚从泸溪河出浴的女子端坐在岸边歇息。奇特的是与仙女隔河相望有座“神汉峰”,只见一座山峰平地耸立,挺直如笋,高插云际,峰高118米,颇具阳刚之美。“神汉峰”与“仙女岩”隔河相对,可谓是成双成对,天造地设。
在秀美的景致中有一个历史迷团。龙虎山仙水岩绝壁上有成片的千古崖墓群。玉棺悬空,神秘莫测,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悬棺数以百计,全部镶嵌在悬崖峭壁之上,整个悬棺群如一幅巨大画卷联系在一起,更增添了其神话色彩。龙虎山悬棺群是中国最早的悬棺群,是中国悬棺(或称崖墓)的发源地。它们悬在悬崖峭壁之上,高低不等,远远看去,大小不一,随着洞穴的变化而变化,很是奇特。
龙虎山“悬棺”大都用巨大整段的楠木刳制而成,大小不一,形式迥异:有巨大的可容葬十余人的“船棺”;有造型如古屋的“屋脊棺”;有圆筒独木的“独舟棺”;也有现今常见的“方棺”;还有微型的“二次葬”用的“骨灰盒”。从考古发掘的陪葬品来看,这些棺木里的主人均为“古越族人”,他们“习以水战,以舟代车,断发纹身”;居于山国水泽。
龙虎山悬棺距今2600余年,大多为春秋战国时期古截越人所为。悬崖绝壁高100多米,棺木是用什么办法放置进去的?古越族人为什么要把先人安放洞里?……这一切,都还是一连串的问号,有待人们重新解读。
相关参考
武夷山悬棺从武夷山悬棺所处的位置,朝下是九曲溪,朝上是临水峰,在这极度危险的水上崖壁一侧,凌空悬挂起了一具具黑灰色棺木武夷山悬棺。那么是谁登上了山崖,将数百斤的棺材挂在半空崖壁?武夷山悬棺源自奇特的葬
武夷山悬棺从武夷山悬棺所处的位置,朝下是九曲溪,朝上是临水峰,在这极度危险的水上崖壁一侧,凌空悬挂起了一具具黑灰色棺木武夷山悬棺。那么是谁登上了山崖,将数百斤的棺材挂在半空崖壁?武夷山悬棺源自奇特的葬
悬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在人死后,将尸体成殓入棺,然后选择江河沿岸的千仞悬崖,在悬崖上凿空楔钉木桩,将棺木安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伸在崖穴中,另一头悬架于木桩上。人在崖下,仰头可见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诸葛三兄弟龙虎狗,三兄弟竟然都分属不同阵营”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三国时期,诸葛三兄弟分别被称为是龙虎狗。而有意思的是,这人实在是奇了怪了不仅没有兄弟三人都在同一国,
> 在虎山南头,还有一条很大的河流,从辽东山区涌出,人们称它为爱河,它与鸭绿江汇成人字形结构。从河水下游逆水而观,鸭绿江为长长的撇,爱河为稍短的捺。而虎山就在这两大水系写成的人字的交叉处。它左倚鸭绿
清太祖努尔哈赤闻父、祖死,大恸,质问明朝边吏。朝廷自知理亏,给了他30道敕书、30匹马表示歉意,又授给他建州左卫都督、都督佥事加龙虎将军的衔名(爵至正二品)。>> 但是,明朝统治者并没有改变它分
即使孪生兄弟,也可能会因为不同的追求而出现分歧,甚至成为敌人。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诸葛氏三兄弟分别出仕三国,诸葛谨在吴国担任大将军,诸葛亮在蜀汉担任丞相,诸葛诞在魏国任征东大将军,史书称“一门三
核心提示: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结束后,杨杰在演讲中说:徐州是四战之地,必须是四战之军。共产党方面高级指挥者是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是龙虎豹彪。蒋用刘峙,此人连一条豺狗都不如,哪有不败之理
我们先来理清楚一下司马懿和诸葛亮分别有几个儿子。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他妻子是黄氏,说法不统一,有说是黄月英,还有说是黄硕。但是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诸葛瞻、一个叫诸葛乔。诸葛乔不是诸葛亮亲生的,
1.袁世凯麾下的“北洋三杰”,《老梁讲故事》说龙虎狗在北洋军阀势力中,有著名的“北洋三杰龙虎狗”之说。其缘起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署理山东巡抚的袁世凯曾邀请德国驻胶州总督到济南阅操。德国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