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古

Posted 军队

篇首语: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历史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历史古

1.国防的发展史

国防史。

从1840年起,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我们签定了割地赔款的《南京条约》,我们就开始沦为了半殖半封建社会。随即而来的是一次次惨败,一次次不平等条约的签定。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这支号称海军王牌的队伍,竟然在一个小小的战役中未及出手已全军覆没。

仅1840~1919年,在这差不多的半个世纪里,我们就签定了大大小小的不平等条约1182个,赔了2700万元,仅白银就达13亿多两,割地300多万平方公里,几乎达到了我们现有国土的1/3。轰隆隆的炮火轰开了我们紧闭的国门,更轰碎了我们天朝大国的美梦。

国防,一个国家的脊梁,拥有了强大的国防,人民才能抬起头,直起腰,不令任人欺凌,任人宰割。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严守自卫型国防建设,与周边各国签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较为和平的政治外交坏境为新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保障,而经济的迅速崛起更为中国国防力量的增强提供了依托。这与孙子所言“兵不强不可摧敌,国不富不可养兵”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从新中国建设之初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到1999年,一直到现在亿万人关注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我们在翻看这些历史记忆时,心也会伴着激昂的音乐飞扬起来,一代代武器装备的更新,一代代整齐笔挺的军装,踏着同样震人耳膜的脚步声,我们见证了一代代军人的爱国之心与积极的精神面貌。

从最初屈辱的半殖民半封建之国到一建国就将当时的泱泱大国美国打退出朝,一直到现在中国立于世界之林的大国地位,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崛起腾飞! 然而,古语云:故国虽大,好战必之;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一面自豪于立身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与朝气的大国,一面又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现在所处的困境。

霸权主义、军国主义、恐怖主义随时卷土重来,一直虎视眈眈。台湾问题尚未解决,西藏又闹独立,南海领土纷争却是一直萦绕在中国人心中的一个疙瘩…… 我们反对穷兵黩武,却坚决支持正义战争。

孙子兵法讲的好:古之善战者必先为不可战,以待敌之可战,不可在己,可在敌。这句话就强烈而深刻地启示着我们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好好学习,为我们国力、国防的增强不断积累不可战的筹码,为祖国60年华诞献上最美的贺礼。

2.中国国防的历史有哪些

中国国防的历史有: 1、洋务运动。

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北洋水师的成立。

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

3、黄海海战。 1904年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的鱼雷艇偷袭驻旅顺口外锚地的俄国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爆发。

双方在旅顺港外都制定了相应的水雷封锁战术,双方有多艘战舰触雷沉没。 4月18日俄太平洋舰队的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触雷沉没,舰队司令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遇难,从此俄军丧失了争取黄海制海权的自信心。

4、威海之战。 日本鱼雷艇屡屡偷袭成功。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结果日本获得决定性胜利,北洋水师在此战中全军覆没,京畿地区顿时门户大开,位于旅顺的日军也展开进攻,连破凤凰、营口、海城、牛庄等地,清军全线溃败。

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向日本乞和投降,派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和谈。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甲午中日战争结束。

5、虎门销烟(1839年6月)。 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政签订的。虎门销烟间接导致了不平等条约给华夏人民带来的伤害(割地赔款)。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国际禁毒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虎门销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海卫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海海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洋水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3.中国古、近代国防历史的启示有哪些

反思历史 抗战胜利给我们的三个启示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这一天,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结束。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60年。黄河边上的硝烟已随风飘散,历史仿佛已经远去。

但是,从卢沟桥头卷起的那场战争留下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殇,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正如一位青年评论家所指出的:“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付出。”

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祝愿。 启示之一:落后就要挨打 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 68年前,一个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枪炮声震惊了卢沟桥。

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枪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觊觎已久。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以鲸吞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大陆政策”,在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10年后又在我国东北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强迫满清政府承认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

“进入大陆”的迷梦、畸形膨胀的野心,使得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恩惠最重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祸害中国最深的国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抛出了对华侵略总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趾高气扬的日本,已掩饰不住要彻底奴役中国的野心。 上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地区,挑起侵华序幕,随后将枪口瞄向内蒙古、华北,步步进逼;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3年,侵占热河省。

回顾近代中日关系史,国防大学徐焰教授认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具体战斗在某一地点发生可能有其偶然性,但同日本进行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生死大战却是必然的! 中日两国之间为什么会开战?这背后的根源在哪里?一个岛国为什么能一步步地侵吞国土面积数十倍于它的大国?历史学家的评论一针见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其军国主义扩张野心不断膨胀的结果。 战争是两国实力的对抗 战争是精神的较量,更是物质的对抗。

“七七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然而,虚弱的国力,有国无防的现实,没有做好开战准备的民心士气,让西方的观察家们在惊讶于中国人顽强战斗意志的同时,也预言中国人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厮杀中前景黯淡。

让我们来看一看开战之时,中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对比。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60亿美元,中国为16亿美元。

日本年产钢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旧中国没有重工业基础,年产钢不过4万吨,年产弹药几千吨,武器主要靠进口。 就军队装备而言,日本海军吨位为190万吨,是中国0倍~30倍。

日本作战飞机有2700架,而中国仅有305架。拥有近百万之众的中国陆军只是数量上的优势。

日本1个师的武力装备,在战争之初相当于中国1个师武力装备的3倍;而在战争的中后期,已经相当于中国的8倍~9倍。 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队让欧美列强也不敢轻视,而中国只有一个虚弱的中央政府和数十个各自为政的地方政府,经济结构、组织形态和技术水平都还停留在“前现代”的状态。

谁都知道,一个软弱乏力的国度与一支如狼似虎的现代化军队开战意味着什么。 淞沪战场长达3个月的鏖战中,中国方面共投入70多万兵力,伤亡20余万人。

史料记载,当时的正面战场整营整连阵亡不是罕见之事,每日经由兵站送往后方的伤员常在万人以上。从西部内地行军赶到东南、华北前线的川军官兵们没有见过坦克车,一些战士所拥有的武器还是大刀、长矛。

他们上战场就像是羊入虎口,甚至还没见到敌人就战死疆场。据统计,仅仅是中央军校1929年至1933年毕业的25000名年轻军官中,就有10000名牺牲在全面战争爆发的前4个月,阵亡的比例高达40%。

回顾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历史,我们除了对血肉拼搏的感动,更有对实力不济的无奈。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贵,但总呈现出一种苍白无力的悲壮。

周总理曾对那场战争感慨: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政策,对付帝国主义却不能不讲实力。只有在国家总体实力包括军事实力方面能追赶上世界水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日本的侵略对中华民族的伤害可谓创巨痛深。侵略战争使中国的现代化至少延误了50年时间。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积累的近代化和。

4.中国古代到现代的军事进化史300字

不管大多数非现代国家是否起源于战争,战争均是统治阶级的首要任务(1)。

大量的考古学和人类学证明:战争,即群体间的武装冲突-—其中,某个共同体或代表某个共同体对另一个共同体实施体罚——在各种各样的人类社会中均占主导地位。中国也列外从古至今有无数次战争,一般来讲朝代的更换伴随着大小战争,战争的结束意味着进入发展阶段,从而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有所进步,这种进步包括军事、经济、生活水平等许多方面。

每一种制度不可能是万能的,一种制度的背后总能包容一些细小势力的发展,这些势力就是将来能威胁现在统治者。在时机成熟时必然会爆发战争。

威胁统治的势力并只是一种,我们可以将这种势力分为两种,一是内在势力,二是外在势力。其中内在势力不到最后不容易察觉而外在势力比较明显,但两种势力只要是时机成熟都会爆发战争。

关于战争我就讨论到至此。 秦朝的军事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军制中最适合战争的,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大规模战争的经验总结。

尤其是先对士兵进行一年基本训练,再按照训练的科目分配到步兵、骑兵与水军(也就是“材官”、“骑士”和“楼船士”)的正卒制度,颇有现代军队士官培训制度的影子。因为其严峻的军法使种种严格要求能够有效地予以贯彻,故而秦军的职业化程度可称为历代最高。

西汉继承了秦的大部分军事制度,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出了节省花费的屯田兵制,使屯田的半职业军人开始在中国古代的常备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时的中国军制正卒制度和屯田兵制度并行,刚好同时满足了军队职业化和减少花费的需要,然而正卒制度在东汉却无力维持下去,在动乱中一变再变并最终没能复原。

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处在长期的动乱与分裂中,政府无力维持职业常备军,豪强门阀势力膨胀,屯田兵和私兵的比重极大,世袭的世兵制也与此时出现并很快衰落。在此期间,以半职业屯田兵为主、无需政府负担战备物资的府兵制形成于西魏和北周,完备于隋朝,盛行于唐朝并最终在唐朝随着均田制的崩溃而崩溃。

随后实施的募兵制是整个军事体制回归到了职业军队的轨道上,但因为导致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而最终在宋朝被迫作出重大改变。宋朝的禁军是理论上的职业军人,但由于养兵政策的长期实行,禁军数量不断膨胀,素质也受到极大影响。

而与此同时的辽、金、西夏和蒙古都采取带有游牧部落色彩的“全民皆兵”的军事制度。 综上所述,从总体上看武装力量的日常建设在中国古代军事体制中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地位,其最主要的表现即为军队的职业化程度较低。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中国军队都是在依靠半职业屯田兵乃至临时征召的民兵进行作战,实行得较为成功、评价较好的制度也多是半职业的“兵农合一”制度。 其次,从《孙子兵法》可知中国古代的正面战争史讲究兵法的,后来兵家对兵法有力更深的研究,蜀相孔明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用兵如神至今令人叹为观止。

再次,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军人在战场上比较讲究仁义崇拜英雄比较有名的名将带着士兵打头阵能鼓舞士气有利于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最后在中国古代战场中冷兵器占主导地位,这些兵器中集中中国古代的科技含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传统组织结构分为三部分: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在陆军方面,近年来中国大举裁军和采购新装备,建立了机动性和战备能力较强的主力部队。

目前陆军兵力已由100个师减至约40个,而且有许多部编。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陆军最重要的结构改革是建立快速反应部队。

快反部队的使命是“对危机首先及时作出反应”,它们将在24到48小时内完成集结准备。除隶属于空军的空降兵第十五军外,陆军将四个集团军(第38、39、54、23集团军)列为快反部队。

在每个军区内,至少有1个陆军师被列为快反部队并部分装备新式武器。预计这些部队将在所属军区或全国范围内进行部署,它们优先参加各种训练并参与修订作战原则的试验。

解放军原计划使快反部队的比例占到整个部队的10-25%。2000年6月,美国国防部称“解放军陆军约14%的师被列为快反部队,这些多兵种合成部队能在不经过大规模临战训练和扩编的情况下,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利用公路和铁路进行部署。”

与此同时,据报道快反部队在部队协同、后勤保障及C3I系统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陆军在对快反部队的兴趣有所降低的同时,又将注意力转至发展旅级部队。

旅级部队由大校军衔的军官指挥,通常由数个营组成,其作战支援部队的规模比师级部队小得多。从总体看,旅级部队的人员数量约为同类型师级部队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对于独立的旅级部队而言,团级机关将作为旅和营之间的中介指挥机构。旅级建制将使解放军部队“在部署时具有更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据美国国防部2000年的报告称:“中国的陆军部队由40个师和约40个旅组成。”从历史上看,陆军缺乏专门的士官。

解放军从90年代开始尝试建立士官制度。解放军寻求在2000年将义务兵的数量由占军队总人数的82%降至65%。

自那时起,解放军为超期服役者建立了新的士官制度,并在军校内建。

5.中国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朝代

秦国时期 欧美人认为当时世界最强国家是的马其顿人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误导了 让他打到亚洲海疆的尽头就可以征服亚洲了 结果他打到印度洋就打道回府了 错过了和秦国的较量 不过世界的主流想法是亚历山大要强于秦国 汉代的话 当时世界的中心是罗马帝国 甚至亚洲第一也被认为是波斯 三国时期其实是很弱的 国家又分裂 经济又衰微 军粮极度紧张 人口已经高度缺乏了 蜀国后期全国人都不超过100万人 隋朝应该很强的才对 刚结束了200多年分裂 应该实力很强大啊 但他多次数百万人出征高丽棒子 都输的很惨 有次发动了100多万人分多路进攻 结果完整回来的不到一万 唐 李世民时期也多次输给高丽 那应该是朝鲜历史上军事最强的时期 高宗时期的唐是要强于太宗时期的 应该是三代积累下来的实力吧 把高丽灭了 武周时期的唐 国土面积是唐代最广的 李隆基时期的唐经济是很繁荣的 但军事却不见得好 输给西藏的吐蕃 和大食(阿拉伯帝国被认为是世界当时的第一帝国) 宋的话 除了在军事装备上有较大的突破 其军事制度的制约(带兵打仗、练兵操练时分开的 临时听军事调令和分配)造成了他战斗力的天生不足 元朝在冷兵器的最后时期站在了世界的顶峰 北到北冰洋 南到越南 还派兵达到了德国 还把欧洲联军给击垮 由于中国处了亚洲大陆的最东端 所以我们从没像罗马、马其顿、阿拉伯等国那样建立过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帝国 甚至元朝也没例外 清朝的话只是欺负周围几个小的王国而已 如果当时的航海技术就比较成熟了的话 清朝将提前被用火枪利炮 给打开国门 清朝大战怕花钱是出了名的 可想他国防上有多羸弱

明初应该是中国最强朝代 特别是成祖父子时期 坚船利炮都有了 世界第一的火枪队也诞生了 如果不是保守党和太监碍事 发展下去 中国的海军就不会在今年举行什么庆祝成立60年的杂耍了 如果成祖时期的下西洋不是去炫耀财富 而是武力的话 西太平洋就是我们自己的内海了

6.中国国防发展史,要从古代开始,最好附上图片

冷兵器时代和冷兵器时代之前的战争,主要拼体能,因此体能调动能力决定战争胜负。

这是第一代战争的基本特征。公元前1500年之前,军队由步兵组成,作战双方面对面厮杀,战士持有简单兵器。

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400年,马拉战车出现,出现车兵,人类第一次借助于超越自身体力限制的作战平台出征,作战样式第一次发生变化。公元前400年之后出现骑兵,兵力的机动性、灵活性大幅提升,作战样式进一步复杂化,出现了步兵、车兵、骑兵协同作战的战争。

人类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饲养马匹,用来耕田拉车,并在公元前300年之前大量使用车兵作战。马拉战车的出现使人类有了最早的作战车辆,出现了快速反应部队。

虽然马车受道路限制,在多数地段机动困难,但车兵在公元前300年之前仍是各大国军队的主力。因为马鞍、马蹬、衔勒这些便于乘骑的装备发明时间较长,所以骑兵长期未能出现。

冷兵器时代,骑兵具有最大的冲击力和最好的远程快速机动力,当时的军队若实现了骑兵化就等于实现了“现代化”。直到中世纪后期,骑兵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兵种,当年的成吉思汗正是依赖其强大的骑兵部队,并借助于世界上最早的炮兵力量,横扫了半个世界。

中国古代自战国后形成了发达的封建农业经济,至西汉时便达到6000万人口,年平均粮食300公斤,国家拥有较大规模的常备军,这些都为建立强大的骑兵创造了物质条件。公元前302年,赵国武灵王学习匈奴的骑术,在华夏民族历史上首先建立起一支规模达一万人的骑兵部队。

赵国虽小,却迅速成为强国,是秦统一全国时最强有力的对手。从公元前一世纪起,汉朝和匈奴进行了百年骑兵大战。

唐朝前期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官马即有70万匹,史称“秦汉以来,唐马最盛”。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陇右马场被占,中原政权从此丧失了建立强大骑兵的条件,这一事件也成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崎岖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明朝虽然人口达到1.6亿,然而因皇族侵占马场,养马业始终不盛,无法建立强大的骑兵。清王朝虽以“满蒙铁骑”统一中国,并于18世纪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但充其量也只是“落日的辉煌”。

因为欧洲此时正进入热兵器时代,并揭开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序幕,而中国还沉浸在封建社会的封闭循环之中。161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率6万骑兵,在萨尔浒和明军决战。

这是一场冷兵器时代的成熟力量与热兵器时代幼稚力量非对称作战的典型战例。此役中清军以强悍的骑兵快速冲击开局,而半数装备有火枪的明军射击一次后,尚未来得及再次装填弹药便被冲散。

此次战斗之后,清王朝的大臣们错误的总结经验,在其后的二百年间一直迷信“弓马定天下”的军事教条,轻视热兵器的发展和以热兵器运用为核心的战略战术研究、演练。相反,火药传到欧洲后,新兴的资产阶级使之成为攻破贵族坚固城堡的有力武器,保守的政治体制随着城堡不断的被攻破而开明起来,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大变革。

同时,火枪、火炮也成为英国、葡萄牙等国征服其他国家、掠夺世界财富的有力支撑。清王朝迷信弓马定天下的军事教条二百年,对世界上正在进行的以热兵器大发展为基础的军事技术和军事战略变革浑然不觉。

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时,清军使用的仍是二百年前仿荷兰红夷大炮造的前膛炮。殊不知,此时的铁骑清军所面对的洋枪洋炮已经不是1619年明军所拥有的不成熟的火枪,此时所面对的军队也不是当年明军那支没有经验的菜鸟级军队。

在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军仅出动2万兵力,战死仅500人,便击溃了以十万之众参战的清军,攻下了每一座想攻下的城池,迫使清王朝屈辱求和,割地赔款。1860年英法联军在大沽口附近的北塘登陆,僧格林沁的“三千铁骑”蒙古骑兵在对峙冲锋中只剩下7人。

此战彻底粉碎了清王朝自萨尔浒之战后二百多年间死守的弓马定天下这个军事教条,打破了朝廷大臣们对骑兵的迷信。次年由朝廷发动,进行了中外闻名的洋务运动。

遗憾的是,军事上的洋务运动的结果是大量购买西方枪炮装备军队,引进西方制造技术,却顽固的不肯进行军事体制、军事思想、理论的改革。以为只要有了先进的武器,军力就会自然提高,殊不知武器装备和军事思想、军事战略以及战术密切相关,仅仅引进洋武器,造出洋武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军队战斗力低下的问题。

当时洋务派首领李鸿章声称,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及。事实上,他的判断是错误的。

接下来的甲午战争中,使用了朝廷花大量银子购买的西方先进国家轻重武器,中日两军装备水平大体相当,所不同的是日军已经根据热兵器作战的需求采用了现代编制和战术,清军的战术却仍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密集队形水平,编制仍按旧军队形式,结果是战无一胜。热兵器的出现,使人类由拼体能为主的作战时代进入到以比拼化学能和核能投送与释放能力为主的作战时代。

出现热兵器并不等于进入热兵器时代,只有军队普遍装备了热兵器,并且作战模式转移到以热兵器运用为核心的时代,才算进入到热兵器时代。比如成吉思汗时代已经拥有了火炮,但是其作战样式仍是沿用大规模的。

7.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军队最牛

中国古代最强的军队是哪个朝代的?扫欧洲,克中东,灭金朝,平南宋,在整个十三世纪里无敌于天下。

这样一支军队谁人不怕。与传统的游牧民族军队不同,这支军队既有超强的个人战斗力,又有汉人所擅长的严格的军事纪律。

10、岳家军岳家军是南宋初年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岳家军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

飞申明纪律,加强训练,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贵族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部队久驻鄂州(治今湖北武昌)、襄阳,世居其地,南宋末年抗击金蒙的将士,犹多其子孙。

岳家军只是民间的说法,并不是官方承认的。[图片]《射雕英雄传》里有一情节,成吉思汗在听郭靖说完岳飞的故事后感叹:恨不早生百年,与这位英雄交手。

今人对岳家军和蒙古军谁弱谁强的问题还有颇多争论,但我宁愿投岳家军一票。因为蒙古军面对已经衰亡的金军,仍然不能速战胜之,常常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依然打的举步维艰。

而岳家军面对鼎盛时期的金军,即使是兵力劣势,依然能战而胜之,战斗力之强大由此可见。更为重要的是,蒙古军是一群强盗,岳家军是一支为保卫家园而战的正义之师。

以正义对邪恶,蒙古军又怎能不败,若成吉思汗早生百年,相信蒙古民歌里也会悲哀的歌唱: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所以排在第十位,是因为这支军队是私军不被国家承认。

9、卫青霍去病大汉铁军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一连串流光异彩的名字,无不让每个中国人神往,让每个中国人自豪。匈奴人当年横行欧洲,十三国联军竟不能挡,西罗马帝国迅速灭亡。

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却最终倒在了汉军的铁蹄下。汉军是一支将游牧民族的野蛮精神与汉朝人的战术纪律发挥到极致的一支军队。

严酷的训练和优秀的将领造就了这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匈奴人被欧洲人称为闪电的鞭子,那如果他们遇见汉军呢!相信他们宁愿遇见匈奴,也不愿遇见卫青霍去病们。

汉王朝存在了400多年,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即使是其处于统治末期,其军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这点更是其他王朝不能比拟的。

8、东晋北府军中国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组建训练的军队。太元二年(377),朝廷因前秦强大,诏求文武良将镇御北方。

朝廷拜谢玄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召募劲勇,徐(治京口)、兖(治广陵)人民纷纷应募入伍。谢玄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

太元四年,谢玄加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所以称这支军队为北府兵。

[图片]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着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八十七万氐族军败于八万北府军,从此北府军声威天下。这是一支由南逃的北方农民组成的精锐之师,每个人都与五胡有血海深仇,每个人都把光复河山作为己任。

这支军队有东晋最着名的战略家谢安,又有东晋最着名的将领刘牢之,可谓是精锐中的精锐,雄心勃勃的符坚碰到这样的对手,就算有八百七十万军队又怎能不败。胡人在战前疯狂叫嚣,要饮马长江,投鞭断流,结果却被八万汉族子弟兵打的丢盔卸甲。

据说捷报传来的时候,谢安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小儿辈已破敌。”但归家的时候,却因兴奋过度连门槛都撞断了。

可谓是狂喜。其实狂喜的又何止谢安呢!那个时刻,肥水的辉煌把那个世纪中国的历史浓缩成一刻永恒的绝唱,捷报传来的时刻,也许全中国的汉人都已经泪如雨下了。

7、唐军汉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两个顶峰时代,而唐朝则更是将华夏武功发挥到极至。唐军是一支以汉人为主力兼有各民族士兵的混合战队,其武功极盛时曾远达里海地区。

汉朝战匈奴,历经百年终告全胜。唐时的突厥其力量不弱于匈奴,而唐朝却一战定天下。

李靖夜袭阴山,活捉突厥可汗,可谓千古奇功。后来唐朝军队开疆拓土,外蒙古和西域尽为中华版图。

实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时代。唐军装备精良,马匹充足,以骑兵为主要作战方式,却也初步配置了火器装备。

攻坚战能力和野战能力都为一流。充足的国力和繁荣的经济为这支军队的强大提供了保证。

唐军的主要对手也都为当时的强大民族,突厥后来横行西方,建立土耳其帝国,阿拉伯帝国横挎欧亚大陆,与唐朝并立。吐蕃帝国则雄据青藏高原,对中原虎视眈眈。

但其与唐军的交锋却基本是败多胜少。[图片]唐朝与突厥鏖战几十年,打了一连串的胜仗,并收复突骑施抵挡阿拉伯帝国。

唐朝战吐蕃更是涌现出一批名将,每一次对吐蕃的胜利都几乎是对其军力的毁灭性打击。即使到了唐朝衰弱期,吐蕃虽然几次攻克长安,却依然无力进兵中原。

至于阿拉伯帝国,在天宝前期的几次中等规模的冲突里均败于唐军,后来倾其国力发动怛罗斯会战,20万阿拉伯军面对3万唐军依然难以战胜,最后只靠唐军内部的反叛才将唐军打退,而阿拉伯军的自身损失却是唐军的几倍。实在是阿拉伯人虽胜尤耻,唐军虽败尤荣。

后来即使安史之乱爆发,阿拉伯也终未敢进兵西域。可惜这样强大的军队,最终还是在安史之乱的内战里被毁掉了,安史之乱后虽有唐朝神策军的辉煌,但终于难以挽狂澜,这样一支强。

相关参考

盘点中国古战场上那些没有打过败仗的"妖孽"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有相对的一面,就像那句古话所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在历史中那些多如牛毛的将领中,偏偏有着这么一些妖孽,一生征战未尝败绩。吴起。吴起是战国初期的军事家,同时也是兵家的代表人物,他

被称国宝的北魏大臣古弼为何敢当面顶撞皇帝

北魏皇帝拓跋焘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任期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还攻取了南方不少地盘,算是一代雄主。他手下有位名叫古弼的大臣,是一位刚直之辈,做事很有原则,甚至敢顶撞拓跋焘。据《北史》记载,某年

骑兵在古战争中的作用 冷兵器时代

骑兵顾名思义就是骑马作战军队。其实长处在于有强的机动力能力和冲击能力。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我国在春秋时代以前作战以车战为主,步兵仅起辅助作用,兵车的数量多少成为军事实力的象征,基本没有

1881 年至 1885 年俄国对阿富汗东北领土蚕食的军事地图

古地图:反映1881年至1885年间俄国对阿富汗东北部领土的蚕食的阿富汗军事地图反映1881年至1885年间俄国对阿富汗东北部领土的蚕食的阿富汗军事地图这幅地图描绘了1885年的阿富汗边界,反映了波斯

黄海海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1893年12月至翌年1月,法俄两国外交部门交换信件,正式缔结了军事同盟。1894年,朝鲜全奉准领导古阜农民发动起义,以白山为起义根据地,对抗官军,史称“甲午农民战争”。1895年,英国生产出第

军事要塞形成的省会只此一家,见证无数次史诗级大战

文/云翳合肥可能是存在感最低的省会了。从中古以来,合肥一直是南北交战中的军事要塞,在兵灾的破坏下,上古时代的繁荣不再,隋唐以后,又因为水运的主干道东移,长期一蹶不振。合肥机缘巧合的成为安徽省省会后存在

世界最顶级的6大军事家,其中两位来自古代中国

第六位,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是马其顿王国的国王,师从于古欧洲最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雄才大略,他先后统一了希腊全境,进而横扫中东地区,不费一兵一卒占领埃及全境,之后大军开拔,荡平了波斯帝国,而后他

战国著名军事家孙膑的《孙膑兵法》对后世有什么价值

孙膑,齐国人,是孙武之后世子孙。《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他生在阿、鄄之间,这个阿、鄄之间应在山东郓城县古廪丘(今称水堡镇)。孙膑少年时曾与庞涓一起从师学兵法。庞涓出师后在魏国做了将军,自感才能不如孙膑

古印度分为哪几个时期古印度的历史进程简述

文明起源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著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

穿越历史的浩瀚星空,她从明清漫步而来

永泰龟城,古丝绸之路之要隘。位踞老虎山阴,汉曰“老虎城”,唐曰“龙沙”,明万历三十六年修建永泰城,因其建筑平面酷似龟形,故又名“龟城”,曾是兰州以北的军事要塞,也是目前全国少数几个保存较为完整的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