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西和历史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甘肃西和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甘肃西和历史

1.西和县的历史文化

乞巧文化

乞巧,是一个流传甚广,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它源于汉文化中织女、牵牛、河汉三种天象。最早见于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也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古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乞巧”是向神灵讨要智慧的意思,乞指乞讨,巧则指心灵手巧或有巧思妙想。

西和“乞巧节”又称“巧娘娘节”,是指农历六月三十至七月初七,独由女性欢度祈福的节日。西和县乞巧活动,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乞巧中的“巧娘娘”是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即七仙女。据考证《史记·秦本纪》:“帝颛顼之苗裔孙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为秦人之祖,传说中的秦人始祖女修,就是以织而闻名,传于后代。织女的传说同周人始祖中发明了牛耕的叔均传说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男耕女织经济结构反映的牛郎织女的传说。随着西和礼县交界处的大堡子山秦文公墓的出土,说明秦人发祥于西、礼二县一带,因此“乞巧”风俗是秦人古老遗风。

西和乞巧节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西和乞巧节启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期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于2014年8月1日在北京举办。

其他文化:秦文化、始祖文化等。 中国甘肃网8月15日讯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 日前,全国新一轮重点镇名单公布,西和县的汉源镇、长道镇、何坝镇三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据了解,入选全国重点镇的条件包括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大、服务功能较完善、规划管理水平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6项。入选的重点镇将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获得扶持。同时,国家有关部委还将建立全国重点镇动态调整机制,指导和支持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

2.西和县的历史文化

乞巧文化乞巧,是一个流传甚广,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它源于汉文化中织女、牵牛、河汉三种天象。

最早见于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也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古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乞巧”是向神灵讨要智慧的意思,乞指乞讨,巧则指心灵手巧或有巧思妙想。西和“乞巧节”又称“巧娘娘节”,是指农历六月三十至七月初七,独由女性欢度祈福的节日。

西和县乞巧活动,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乞巧中的“巧娘娘”是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即七仙女。

据考证《史记·秦本纪》:“帝颛顼之苗裔孙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为秦人之祖,传说中的秦人始祖女修,就是以织而闻名,传于后代。

织女的传说同周人始祖中发明了牛耕的叔均传说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男耕女织经济结构反映的牛郎织女的传说。随着西和礼县交界处的大堡子山秦文公墓的出土,说明秦人发祥于西、礼二县一带,因此“乞巧”风俗是秦人古老遗风。

西和乞巧节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西和乞巧节启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期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于2014年8月1日在北京举办。 其他文化:秦文化、始祖文化等。

中国甘肃网8月15日讯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 日前,全国新一轮重点镇名单公布,西和县的汉源镇、长道镇、何坝镇三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据了解,入选全国重点镇的条件包括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大、服务功能较完善、规划管理水平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6项。

入选的重点镇将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获得扶持。同时,国家有关部委还将建立全国重点镇动态调整机制,指导和支持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 。

3.西和县的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县境北部是秦人的活动区域,先后为西丘、西垂、西县所辖,是秦人养马发迹之地;县境南部为氐羌所居。

秦汉时期,北部为西县所辖,南部为武都郡所辖。 魏晋南北朝时,以仇池山为中心建立地方割据政权“仇池国”,前后达358年。

隋唐时期,北部置长道县,属秦州,南部先后置上禄、汉禄县,属成州。 北宋,置长道县,并改为岷州所辖。

南宋,关陇一带为宋金鏖战的前沿。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南宋朝廷被迫移岷州治所于长道县白石镇(今县城北部)。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宋金议和,因岷州“岷”字犯金太祖完颜旻的名讳,遂将原和政郡(岷州)首字改为和州。后因淮西已有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将此“和州”前冠以西字,加以区别,故名西和州。

此后政局域界历经变迁,但西和之名仍沿用。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改州为县,移治于今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因战祸移治上城(西峪乡上坪村)。

清,康熙七年(公元1648年)直隶巩昌府,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扩建南城,又移治今城。中华民国,改巩昌阶道为陇南道,辖西和等县,旋改渭州道,治天水;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制,西和属天水专区。

解放前,西和、礼县部分地区先后交错划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和先属武都专区,1956年改属天水专区。

1958年9月,西和、礼县合并为西礼县。1961年恢复原西和建制。

1985年改属陇南地区,即今陇南市。 。

4.西和卢水历史

1.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西峪乡卢水村

卢水村是西和县一个自然村,边上有小杜村,上坪村,民风淳朴,英才辈出,交通便利

村内企业:饲料加工厂,建筑材料厂,印刷厂

主要农产品:绿苹果,南美梨,梨子,哈密瓜,青椒

村内资源:铁钒土,钛铁矿,铜,辉铜矿,钛铁

村里单位:卢水村粮站,卢水村中学,卢水村广播站,卢水村信用社

卢水村距县城10多公里,全村315户1664人。近年来,该村依托地理优势,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突出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着力培养和壮大特色产业。

几年来,卢水村洋芋、蔬菜、中药材等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到全村农作物种植面积的65%,农民人均从三大支柱产业中获得收入1551元,占人均纯收入的85%。同时,把实施“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建设作为突破口,高起点谋划,多举措实施。今年村上争取到农村能源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一池三改”模式310户,项目户一次性完成沼气池、改圈、改厕和改厨建设,不但彻底改变了以往“畜禽满村跑、污水遍地流、柴草乱堆放”的现象,而且还有效缓解了农村能源紧缺,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此基础上,县乡还积极扶持发展了集雨节灌水窖、日光节能温室和小果园、菜园建设。

卢水村是西和县远近闻名的洋芋精粉淀加工和粉条生产村。全村有84%的农户经营洋芋精淀粉加工和粉条生产业。全村年加工洋芋14500吨,产值800万元;销售精淀粉725吨,产值253万元;生产粉条1160吨,产值522万元。洋芋深加工已成为村上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5.甘萧省礼县历史

礼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面积4299.92平方公里。

夏,为《禹贡》之雍州地。夏禹治水,于蟠冢山疏导漾水(西汉水)。

商,仍为雍州地。[

西周,礼县为西垂(亦称西犬丘)。公元前909—895年,周孝王封秦大骆子非子为附庸,建邑秦亭(今张家川县境),号曰秦嬴。又以大骆妻申侯女所生子成为大骆适嗣,居西犬丘(今礼县永兴乡一带)。

东周,秦襄公七年(前771),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周幽王于骊山下。秦襄公领兵救周,后周平王东徙洛邑,襄公拥兵护送平王。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今陕西岐山县)以西地,秦始有国,都西垂宫(今礼县永兴乡一带)。礼县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

秦,礼县属陇西郡之西县。

两汉,其地分属西县、武都县。

三国,仍为武都、西县辖地。

西晋,西县改始昌,属天水郡。

东晋,礼县大部分地属秦州仇池郡。

南北朝,北魏置汉阳郡,治所在兰仓(今汉阳);西魏改汉阳郡为汉阳县,属长道郡。

唐朝,时其地分属长道、大潭二县。

宋仍之。

元朝,代设礼店文州军民元帅府,初隶王相府,后属吐蕃宣慰司。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置礼店千户所,属岷州卫,十五年改属秦州卫。成化九年,始置礼县,设县城于所城西(今礼县城穿城门以东为所城),领于秦州而属巩昌府。

清朝,顺治十六年裁卫所,将巩昌卫文县所、西固所十百户并归礼县。雍正七年改秦州直隶兰州布政司,礼县仍为所属。

中华民国,初属渭川道所辖。一九三六年,成立甘肃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礼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8月礼县解放。成立礼县人民政府,属武都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所辖。

1955年划归天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8年8月,西和与礼县合并,改称西礼县,县人民委员会设在礼县城。

1962年礼县、西和两县分置。

1985年7月礼县划归武都,原武都专区改名陇南行署。

2004年陇南撤地设市,礼县仍为所属。

6.西和人民的平均人口是多少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全县辖6镇14乡,384个村委会,1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总面积1861平方公里,耕地60.45万亩,人均1.5亩,人口密度210人/平方公里。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属梁峁沟壑区,地表起伏平缓,土质肥沃,东南属岭南山林区,峰峦叠障,山岭陡峻。境内平均海拔1692米。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4℃,平均无霜期183天,平均日照期为1842小时 ,年均降水量为533毫米。有大小河流8条,年径流量1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约1亿立方米。西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县人民政府驻汉源镇,邮编:742100。代码:621225。区号:0939。拼音:Xihe Xian。[编辑本段]人口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6566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汉源镇 24353 长道镇 13150 大柳乡 13883 石堡乡 19711 西峪乡 23047 苏合乡 17252 卢河乡 23136 兴隆乡 18495 稍峪乡 16822 马元乡 12471 晒经乡 4427 姜席乡 24593 赵五乡 12860 十里乡 25738 何坝乡 25569 河口乡 8795 洛峪乡 18653 喜集乡 7192 大桥乡 9108 蒿林乡 9165 太石河乡 5808 石峡乡 9214 六巷乡 7067 西高山乡 15153

2004年,撤销大柳、赵五、河口、喜集4乡。

相关参考

北朝北魏名将征南大将军杨大眼生平 杨大眼简介

杨大眼,中国北魏名将。世居仇池(今甘肃西和县西南),生卒不详。其祖父杨难当,为氐豪,先称蕃于南朝宋,封冠军将军、秦州刺史、武都王,因与宋梁、南秦二州刺史甄法护不和,遂投北魏,拜征南大将军、秦、梁二州牧...

北朝北魏名将征南大将军杨大眼生平 杨大眼简介

杨大眼,中国北魏名将。世居仇池(今甘肃西和县西南),生卒不详。其祖父杨难当,为氐豪,先称蕃于南朝宋,封冠军将军、秦州刺史、武都王,因与宋梁、南秦二州刺史甄法护不和,遂投北魏,拜征南大将军、秦、梁二州牧...

甘肃酒泉市有什么历史文化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甘肃酒泉市有什么历史底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甘肃省的最大城市,毫无疑问,肯定是省会兰州。兰州在甘肃省内的地位类似于成都之与四川省,武汉之与湖北省。不过甘肃省管辖

甘肃省各市县地名名称由来,每个名字都有一段历史,你知道几个

甘肃,要追溯到北宋时期,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辖甘州、肃州(今酒泉市)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

甘肃天水的历史

一、天水的历史文化天水市名,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28万人

甘肃省平凉市中考历史试题

甘肃省平凉市2016年初中毕业与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地理生物试题甘肃平凉市中考总分是多少,有那几门课总分830分详见:平凉市201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实施意见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

甘肃酒泉的历史是什么

甘肃酒泉的历史是酒泉是古生物繁衍生息的地区之一。古生物化石遗存较为丰富,从最古老的生命雏形-藻类化石到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直到古人类化石,都有发现。酒泉地区也是中国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距今一

天下富庶莫出陇右请问古代甘肃的历史天水与陇西的关系

甘肃历史悠久,是中国远古人类的主要聚居地和古代农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追溯到史前时期,甘肃气候还是比较温暖、湿润,草木茂盛,河流纵横。根据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证明,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有先民曾在甘肃活

历史上有没有李镇宗

历史薛丁山有几夫人正史中薛仁贵的儿子是薛讷。薛丁山是小说演义虚构的人物,原形是薛仁贵的儿子薛讷因为是传奇故事,所以说法较多,大多电视剧会根据剧情和演员数量进行改编。根据薛丁山传奇、薛丁山征西和薛刚反唐

中学生导报历史

1.青海和甘肃有哪些全省发行的报刊《兰州晚报》为甘肃地区第一大报,全省日均发行30万份、年广告总量1亿元人民币、社会影响力创办报以来的历史新高,已在甘肃、西部乃至全国报界独树一帜。甘肃报纸:■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