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的历史

Posted 边关

篇首语: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卢龙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卢龙的历史

1.卢龙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 老马识途”出处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在此地。春秋。”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历史上著名的逊让君位的伯夷、叔齐,其故里就战国至秦、汉时这里是辽西郡。

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中的辽西恰是指此地。

西汉著名将领李广也曾在此地驻守。李广箭穿石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坐落在城南六里之处,称为“虎头唤渡”的古渡口,就相传是其射虎之地。正式将此地命名为卢龙县始于隋朝,据说是因其北部依傍古之漆水(今青龙河)而有其称。

卢龙也是秦、汉长城的古塞名,叫“卢龙塞”,在今河北的喜峰口一带,因山体色黑形似龙而得名。 由此也可以说,卢龙县名也是“卢龙塞”移用的。

辽、金时,将这里改称平州。元朝时,这里是永平路的治所。

从明朝起这里又改称为永平府。当时此地地处边关,又是连接山海关和京师的交通要冲,因而这里又成为了一座军事重镇。

明末,皇太极因屡攻宁城不克,就是从这一带的隘口突袭得手,从而兵临北京城下的。 清朝时,这里仍称永平府。

清廷在这里长期驻守重兵,以拱卫京师和保卫皇陵【清东陵】。在明、清两朝,永平府一直是京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而这里也就有了“京东第一府”之称。

2.卢龙县的历史文化

孤竹文化

卢龙县殷商时期为孤竹国都,在传国千年的历程中,这里一直是国都所在地,著名的历史典故“夷齐让位”、“不食周粟”也发生在这里。从1996年开始,卢龙县相继建成“孤竹文物馆”,成立“孤竹文化研究会”,创办《孤竹风》杂志,整理出版了《孤竹史稿》、《卢龙记忆》、《走近孤竹》等集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一体的书籍。2008年申报“中国孤竹文化之乡”,2009年获批。

3.卢龙有什么名胜古迹

卢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1988 年,卢龙县被确定为全国对外开放县,并列入河北省秦(秦皇岛)—唐(唐山)—沧(沧州)环渤海湾开放序列。卢龙县交通发达,京哈、京秦、大秦、三条铁路和 205 、102 两条国道及京沈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县境内乡乡通油路。

现代化通讯网覆盖全县,电力条件优越。 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18°46\'至119°08\'、北纬39°42\'至40°08\'之间。

东距滨海城市秦皇岛80公里,西距新兴城市唐山89公里,周边与抚宁、昌黎、滦县、迁安、青龙五县为邻。卢龙秦皇岛市辖县,总面积10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4万亩。

现辖12个镇,548个行政村。 卢龙县辖6个镇、6个乡:卢龙镇、潘庄镇、燕河营镇、双望镇、刘田各庄镇、石门镇、下寨乡、刘家营乡、陈官屯乡、印庄乡、蛤泊乡、木井乡。

卢龙县迄今已有3500余年的历史。上古唐尧之世属冀州之域,隋唐以来县城曾为郡、州、府、县治所。

史志所载名胜古迹颇多,有文物至今犹存,金大定年间重修的石幢,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商朝时这里曾是孤竹国的国都。

历史上著名的逊让君位的伯夷、叔齐,其故里就在此地。春秋战国至秦、汉时这里是辽西郡。

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中的辽西恰是指此地。

西汉著名将领李广也曾在此地驻守。李广箭穿石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坐落在城南六里之处,称为“虎头唤渡”的古渡口,就相传是其射虎之地。正式将此地命名为卢龙县始于隋朝,据说是因其北部依傍古之漆水(今青龙河)而有其称。

卢龙也是秦、汉长城的古塞名,叫“卢龙塞”,在今河北的喜峰口一带,因山体色黑形似龙而得名。 由此也可以说,卢龙县名也是由“卢龙塞”移用的。

辽、金时,将这里改称平州。元朝时,这里是永平路的治所。

从明朝起这里又改称为永平府。当时此地地处边关,又是连接山海关和京师的交通要冲,因而这里又成为了一座军事重镇。

明末,皇太极因屡攻宁城不克,就是从这一带的隘口突袭得手,从而兵临北京城下的。 清朝时,这里仍称永平府。

清廷在这里长期驻守重兵,以拱卫京师和保卫皇陵[清东陵]。在明、清两朝,永平府一直是京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而这里也就有了“京东第一府”之称。

卢龙的古城建筑和城外原有的八景绝大部分已毁于战火,现存的古迹仅有始建于金代的石幢[俗称石塔]。 石幢呈八角形,共有七层,高约十米。

幢的四周有十二根石柱和栏板环绕,柱、栏上刻有云中浮龙、石狮、和人物造型,其形态各异,姿态优美,极其生动。幢身的上、下均雕刻着八条盘龙,幢身中间刻有佛像、飞天神象、佛经和创建石幢记。

整座石幢造型极为美观,雕刻极为精湛,堪称为石雕中的杰作。 卢龙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现已初步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有34种,矿产产地137个。矿产资源以砂石为主,建筑砂储量3.4亿吨,含碳酸钙在0%以上的石灰石储量1.2亿吨,花岗岩储量30万立方米,白云石、硅石、重晶石等储量丰富。

铁、金、油母页岩等也有一定储量。 主要矿产资源具很好的开发条件。

卢龙县工业发展较快。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现已初步形成符合当地特点的生产体系。

全县县办工业52家,有煤炭、化工、机械、纺织、水泥等22个工门类。主要产品有350多种,有31种达到省级以上标准。

DL乳酸、钢丝锁、柠檬酸钠、手把壶、油石等2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工业企业尤以石、水泥、陶瓷等产品为主的建材业发展较快。

县域南部石门地区有武山水总公司、陶瓷总公司、武山石矿等7个规模较大的建材企业,已经构成了建材工业基地的雏形。目前,全县乡镇企业中农用汽车系列、璃纤维制品系列填补了省内空白,汽车内装饰板、柠檬酸钠、电教器材等填了国内空白。

卢龙县农业已形成稳固的基础,多年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发展创汇农具有广阔的前景。农业生产条件好。

过近几年大规模的配套建设,主分干渠灌溉网遍布全县,1992年实现了全县水利化。农产品丰富多样,农物有甘薯、玉米、小麦、水稻、花生、大豆等。

甘薯是主栽作物,卢龙素有“薯县”、“粉乡”之称,是华北甘薯主产区之一,甘薯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年产鲜薯5.5亿公斤以上。以甘薯为原料搞多层次加工已形成规模。

化工产品有乳酸、柠檬酸钠,出口日本、德国、荷兰等国。正在研制开发的有L型乳、柠檬酸、总溶剂、酒精、医药、植物胶、变性淀粉、饴糖、蛋苕酥等化工品和食品;加工的食品有淀粉、粉条、粉丝、粉皮、罐头、薯脯、薯酱、冷、薯叶柄、薯枣、膨化薯片等。

全县7家汤粉厂年生产能力1.5万吨,产品大部分出口。从长远看,薯类产品原料丰富,逐步由传统加工向深层次、综合开发发展。

卢龙发展干鲜果品加工业有充足的原料,尤其是卢龙的“石门核桃”以个大、皮薄、香甜、含油量高而驰名中外。卢龙素有养猪的传习惯,牛、羊、鸡、鸭、鹅等畜发展较快,几年前卢龙已被确认为全国奶山羊、商品牛基地县。

卢龙县交通、邮电、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吸引外商提供了良好条件。京山、京秦、大秦三条铁路横贯东西,五个火车站均匀分布;公路四通八达。

4.请教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的历史沿革

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隶属于秦皇岛市,总面积961平方公里,全县辖12个乡镇、548个行政村,总人口4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

所辖6个镇分别为:卢龙镇(辖80个行政村)、潘庄镇(辖27个行政村)、燕河营镇(辖35个行政村)、双望镇(辖45个行政村)、刘田各庄镇(辖76个行政村)、石门镇(辖49个行政村);6个乡分别为:下寨乡(辖37个行政村)、刘家营乡(辖15个行政村)、陈官屯乡(辖34个行政村)、印庄乡(辖40个行政村)、蛤泊乡(辖41个行政村)、木井乡(辖55个行政村)。 卢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1988年,卢龙县被确定为全国对外开放县,并列入河北省秦(秦皇岛)—唐(唐山)—沧(沧州)环渤海湾开放序列。卢龙县交通发达,京哈、京秦、大秦、三条铁路和205 、102两条国道及京沈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县境内乡乡通油路。

现代化通讯网覆盖全县,电力条件优越。 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18°45\'54"至119°08\'6"、北纬39°43\'00″至40°08\'42″之间。

东西横距28公里,南北纵距47公里。周边与抚宁、昌黎、滦县、迁安、青龙五县市为邻。

东距秦皇岛市区82公里,西距首都北京225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432公里。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卢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殷商时期为孤竹国地,春秋属北燕,后为肥子国。秦汉至晋均属幽州辽西郡。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设卢龙县,属北平郡。唐至辽、金时期属平州,辽、金时,将这里改称平州。

元朝时,这里是永平路的治所。从明朝起这里又改称为永平府。

当时此地地处边关,又是连接山海关和京师的交通要冲,因而这里又成为了一座军事重镇。明末,皇太极因屡攻宁城不克,就是从这一带的隘口突袭得手,从而兵临北京城下的。

清朝时,这里仍称永平府。清廷在这里长期驻守重兵,以拱卫京师和保卫皇陵[清东陵]。

在明、清两朝,永平府一直是京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而这里也就有了“京东第一府”之称。元属中书省永平路,明清为永平府首县,属直隶省所辖,1913年(民国二年)裁府设永平县,翌年复置卢龙县,属津海道。

1928年直辖于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建迁卢抚昌和卢抚昌联合县,1945年复卢龙县治。

属冀东行署。1949年8月,属唐专署。

1958年11月,析卢龙并入昌黎、迁安两县。1961年6月复置卢龙县。

1983年5月始,属秦皇岛市管辖。建国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致力于县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60年代到80年代的接力治水,形成了“吃苦务实、团结奉献”的卢龙精神,多次获得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称号,于1992年实现了水利化,步入全国水利化先进县行列。80年代到90年代,乡镇企业建设和乡村道路建设,为卢龙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988年,卢龙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247个开放县之一,并列入河北省秦(皇岛)一唐(山)-沧(州)环渤海开放区序列。90年代末开始,县委、县政府又着力实施龙头带动和项目带动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域内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以甘薯、酒葡萄和养殖三大产业为龙头的产业化建设模式已基本形成。1991年,卢龙被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

2000年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酒葡萄生产基地县”。 卢龙县迄今已有3500余年的历史。

上古唐尧之世属冀州之域,隋唐以来县城曾为郡、州、府、县治所。史志所载名胜古迹颇多,有文物至今犹存,金大定年间重修的石幢,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商朝时这里曾是孤竹国的国都。历史上著名的逊让君位的伯夷、叔齐,其故里就在此地。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这里是辽西郡。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中的辽西恰是指此地。西汉著名将领李广也曾在此地驻守。

李广箭穿石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坐落在城南六里之处,称为“虎头唤渡”的古渡口,就相传是其射虎之地。

正式将此地命名为卢龙县始于隋朝,据说是因其北部依傍古之漆水(今青龙河)而有其称。卢龙也是秦、汉长城的古塞名,叫“卢龙塞”,在今河北的喜峰口一带,因山体色黑形似龙而得名。

由此也可以说,卢龙县名也是由“卢龙塞”移用的。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卢龙的古城建筑和城外原有的八景绝大部分已毁于战火,现存的古迹仅有始建于金代的石幢[俗称石塔]。

石幢呈八角形,共有七层,高约十米。幢的四周有十二根石柱和栏板环绕,柱、栏上刻有云中浮龙、石狮、和人物造型,其形态各异,姿态优美,极其生动。

幢身的上、下均雕刻着八条盘龙,幢身中间刻有佛像、飞天神象、佛经和创建石幢记。整座石幢造型极为美观,雕刻极为精湛,堪称为石雕中的杰作。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卢龙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7℃,降水725mm,雨量充沛,全县耕地面积64万亩,草场4万亩,林地面积44万亩,森林覆盖率31.5%。

卢龙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初步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34种,矿产产地137处,以砂石为主。

建筑砂储量3.4亿吨,碳酸钙含量80%以上的石灰石储量1.2亿吨,花岗岩储量30万立方米,白云石、硅石、重晶石等储量也很丰富。铁、金、油母页岩等也有一定。

5.卢龙的古迹

历史上,自秦统一中国后,卢龙所在的辽西地带属于多事的边关。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日渐强大,后一直成为中央王朝的北方之患,在漫长的一千多年问,中国古代的军事争端形势一直是北军南侵。元灭宋,清灭明,两次北方少数民族南侵一统天下,推翻汉人的中央政权。

自古征战在边关,沙场白骨无日还。卢龙地域,自古为边关战场,边地多战事。

战争一起,征尘滚滚,战旗猎猎。两军对阵,刀光剑影,狼目虎眈,弓弩齐张。

金鼓合鸣,马嘶人吼,阵前肉博,遗尸漫野,血流成河……那是何等凄惨悲壮啊……皇宫大内的歌舞升平,是前方将士浴血拼杀换来的。历代不少有志的诗人,游历边关,以战事为题材,写出气吞山河,催人泪下的描写边塞古战场的诗章。

唐代诗人屈同仙的《燕歌行》写道:“……此时天气尘埃飞,瀚海龙城皆血战。两军鼓角暗相闻,四面旌旗看不见……”唐代诗人崔国辅诗曰:“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传闻贼满山,已供前锋斗。”李白《出自蓟北门行》五古诗曰:“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旁。

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忙。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从上面几位诗人的描写来看,古卢龙塞当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战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

这里曾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劫难,发生过多少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涌现出无数保家卫国的英雄将卒。 三、故四遥遥乡女恨在历代涉及卢龙的古诗词中,还有一部分是描写内地乡\'女思念远在边关戎边守城的丈夫的。

卢龙塞内有一段古长城,由喜峰口至山海关一段,比较重要的关口就有九门口、界岭口、青山口、桃林口、冷口、喜峰口、潘家口。有龙井关、青山营、建昌营、刘家营、燕河营、台头营、石门寨、山海关等边关城垒,守城士卒多是从全国各地招募的兵丁。

这些兵丁远离家门,来到边关守城戎边,寒来暑住,日月穿梭,与亲人一别十载数十载。古代的交通通讯又很困难,妻子儿女守望在遥远的家园,而戎边亲人的音讯杳无,就是亲人战死于疆场,家人也无从得知。

这种妻离子别,骨肉分离的生活是何其凄惨。而空守闺房,独向烛台的红颜女,在月残星疏、万籁俱寂的夜晚,孤影投壁,寒窗冷月,抱枕而眠。

漫漫长夜,四野如漆,遥望远山不见,只闻秋雁孤鸣。诗人自古多情种,风流潇洒善解人,诗人们是可怜那些红颜女的,对她们抱以同情。

隋代诗人薛道衡在《昔昔盐》一诗中写道:“重柳覆金堤,蘼芜叶校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风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哪能惜马蹄。”

此诗就是写夫妻别离之情的。郎去边塞守边,妻子故园采桑织锦。

郎在边城空叹月,妻在桑园泪沾裳。在古代战乱年代,这种情景是司空见惯的。

唐代诗人崔硅《孤寝怨》诗曰:“征戎动经年,含情拂玳筵。花飞织锦处,月落捣衣边。

灯暗愁孤坐,床空怨独眠。自君辽海去,玉匣闭春弦。”

唐金昌绪的《春怨》诗曰:“打却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打跑枝头啼叫的黄莺鸟,不要叫它惊醒小妾的梦。要是妾梦中断了,小妾就不能在美丽的梦境中奔赴辽西去见亲人了。

这是一首神形灵动,画意鲜活的诗作,诗句简洁明白,通畅易懂,诵之上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金戈玉剑十年征,红粉青楼多怨情。

厌得殊方久离别,秋来愁见捣衣声。”(唐·屈同仙·《燕歌行》)“春衣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

小妇不知春未得,朝朝应上望夫山。”(唐.卢弼·《边庭怨》)“卢龙塞外草初肥,燕乳平芜晓不飞。

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着春衣。”(唐·卢弼.《边庭怨》)以上三首,均是写男女别离之苦之怨的。

战争使人流离失所,有家难归。而家乡的亲人是要天天爬上山头,朝遥远的边塞方向张望,盼望亲人归来。

但只见白云悠悠,山野苍茫。连音信都不得相通,哪里可见亲人的面?战争是无情的。

战争是以士卒的流血牺牲为代价去实现其目的的。古代帝王每发动一次战争,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士兵为战争而捐躯。

帝王头上的皇冠是无数将士的鲜血浇灌培育的“金顶戴”。前方战死的是将士,后方悲痛欲绝的是亲人。

战乱之中,“妇人出门随兵乱,夫死眼前不敢哭,”(唐·张藉)是何等凄惨的情景。“赤心报国无片尝,白首还家有几人?”守边的将士,虽然精忠赤诚,守土保国,但能得到什么报尝呢?能白头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又有几人呢?唐于贲的《边游禄戎卒言》一诗,则是一首采访录似的作品,他写的是一个守边士卒的生活,作者模拟士卒口吻:“二十属卢龙,三十防沙漠。

平生爱功业,不觉从军恶。今年客鬓改,知学弯弓错。

赤肉疼金疮,他人成卫霍。目断望君门,君门苦廖廓。”

唐代诗人戎昱诗句:“铁衣霜雪重,战马岁年惊。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自今。

6.卢龙的古迹

历史上,自秦统一中国后,卢龙所在的辽西地带属于多事的边关。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日渐强大,后一直成为中央王朝的北方之患,在漫长的一千多年问,中国古代的军事争端形势一直是北军南侵。元灭宋,清灭明,两次北方少数民族南侵一统天下,推翻汉人的中央政权。

自古征战在边关,沙场白骨无日还。卢龙地域,自古为边关战场,边地多战事。

战争一起,征尘滚滚,战旗猎猎。两军对阵,刀光剑影,狼目虎眈,弓弩齐张。

金鼓合鸣,马嘶人吼,阵前肉博,遗尸漫野,血流成河……那是何等凄惨悲壮啊……皇宫大内的歌舞升平,是前方将士浴血拼杀换来的。历代不少有志的诗人,游历边关,以战事为题材,写出气吞山河,催人泪下的描写边塞古战场的诗章。

唐代诗人屈同仙的《燕歌行》写道:“……此时天气尘埃飞,瀚海龙城皆血战。两军鼓角暗相闻,四面旌旗看不见……”唐代诗人崔国辅诗曰:“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传闻贼满山,已供前锋斗。”李白《出自蓟北门行》五古诗曰:“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旁。

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忙。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从上面几位诗人的描写来看,古卢龙塞当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战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

这里曾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劫难,发生过多少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涌现出无数保家卫国的英雄将卒。 三、故四遥遥乡女恨 在历代涉及卢龙的古诗词中,还有一部分是描写内地乡\'女思念远在边关戎边守城的丈夫的。

卢龙塞内有一段古长城,由喜峰口至山海关一段,比较重要的关口就有九门口、界岭 口、青山口、桃林口、冷口、喜峰口、潘家口。有龙井关、青山营、建昌营、刘家营、燕河营、台头营、石门寨、山海关等边关城垒,守城士卒多是从全国各地招募的兵丁。

这些兵丁远离家门,来到边关守城戎边,寒来暑住,日月穿梭,与亲人一别十载数十载。古代的交通通讯又很困难,妻子儿女守望在遥远的家园,而戎边亲人的音讯杳无,就是亲人战死于疆场,家人也无从得知。

这种妻离子别,骨肉分离的生活是何其凄惨。而空守闺房,独向烛台的红颜女,在月残星疏、万籁俱寂的夜晚,孤影投壁,寒窗冷月,抱枕而眠。

漫漫长夜,四野如漆,遥望远山不见,只闻秋雁孤鸣。诗人自古多情种,风流潇洒善解人,诗人们是可怜那些红颜女的,对她们抱以同情。

隋代诗人薛道衡在《昔昔盐》一诗中写道:“重柳覆金堤,蘼芜叶校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风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哪能惜马蹄。”

此诗就是写夫妻别离之情的。郎去边塞守边,妻子故园采桑织锦。

郎在边城空叹月,妻在桑园泪沾裳。在古代战乱年代,这种情景是司空见惯的。

唐代诗人崔硅《孤寝怨》诗曰:“征戎动经年,含情拂玳筵。花飞织锦处,月落捣衣边。

灯暗愁孤坐,床空怨独眠。自君辽海去,玉匣闭春弦。”

唐金昌绪的《春怨》诗曰:“打却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打跑枝头啼叫的黄莺鸟,不要叫它惊醒小妾的梦。要是妾梦中断了,小妾就不能在美丽的梦境中奔赴辽西去见亲人了。

这是一首神形灵动,画意鲜活的诗作,诗句简洁明白,通畅易懂,诵之上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金戈玉剑十年征,红粉青楼多怨情。

厌得殊方久离别,秋来愁见捣衣声。”(唐·屈同仙·《燕歌行》)“春衣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

小妇不知春未得,朝朝应上望夫山。”(唐.卢弼·《边庭怨》)“卢龙塞外草初肥,燕乳平芜晓不飞。

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着春衣。”(唐·卢弼.《边庭怨》)以上三首,均是写男女别离之苦之怨的。

战争使人流离失所,有家难归。而家乡的亲人是要天天爬上山头,朝遥远的边塞方向张望,盼望亲人归来。

但只见白云悠悠,山野苍茫。连音信都不得相通,哪里可见亲人的面? 战争是无情的。

战争是以士卒的流血牺牲为代价去实现其目的的。古代帝王每发动一次战争,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士兵为战争而捐躯。

帝王头上的皇冠是无数将士的鲜血浇灌培育的“金顶戴”。前方战死的是将士,后方悲痛欲绝的是亲人。

战乱之中,“妇人出门随兵乱,夫死眼前不敢哭,”(唐·张藉)是何等凄惨的情景。“赤心报国无片尝,白首还家有几人?”守边的将士,虽然精忠赤诚,守土保国,但能得到什么报尝呢?能白头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又有几人呢? 唐于贲的《边游禄戎卒言》一诗,则是一首采访录似的作品,他写的是一个守边士卒的生活,作者模拟士卒口吻:“二十属卢龙,三十防沙漠。

平生爱功业,不觉从军恶。今年客鬓改,知学弯弓错。

赤肉疼金疮,他人成卫霍。目断望君门,君门苦廖廓。”

唐代诗人戎昱诗句:“铁衣霜雪重,战马岁年惊。自有卢龙塞,烟尘。

7.有谁知道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有史以来出现过的历史人物

老马识途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老马识途”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在此地。春秋。”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历史上著名的逊让君位的伯夷、叔齐,其故里就战国至秦、汉时这里是辽西郡。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中的辽西恰是指此地。西汉著名将领李广也曾在此地驻守。李广箭穿石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坐落在城南六里之处,称为“虎头唤渡”的古渡口,就相传是其射虎之地。正式将此地命名为卢龙县始于隋朝,据说是因其北部依傍古之漆水(今青龙河)而有其称。卢龙也是秦、汉长城的古塞名,叫“卢龙塞”,在今河北的喜峰口一带,因山体色黑形似龙而得名。由此也可以说,卢龙县名也是“卢龙塞”移用的。

相关参考

河北有哪些历史名人

1、尧据传说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尧出生在顺平县(原完县)的伊祁山,因此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后人称其为唐尧,帝尧曾在今邢台大麓禅让位于舜。  2、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卢龙)人。  3、叔齐伯夷之弟,与其

河北的历史人物有那些

1、尧,据传说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尧出生在顺平县(原完县)的伊祁山,因此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后人称其为唐尧。2、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卢龙)人。3、叔齐,伯夷之弟,与其兄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4、赵武

刘仁恭父子的荒诞人生

按理说乱世出英雄,但实际上乱世也出狗熊。我认为刘仁恭父子就属于狗熊一类。刘仁恭曾任卢龙节度使(幽州节度使,今北京附近)。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刘守文,次子刘守光。刘守文驻扎在沧州,刘守光跟他在北京。刘仁恭

妫水河——唐代粟特人的万里乡愁(连载37)

10后唐的经济内在矛盾(上)沙陀何以缺马少粮?后唐何以和契丹的争锋处于下风了呢?并非没有原因。《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后梁纪五》:契丹以卢文进为幽州留后,其后又以为卢龙节度使,文进常居平州,帅奚骑岁入北

李存勖哪个朝代的人,刘守光是哪个朝代的

刘守光是哪个朝代的五代时期刘守光(?―914年),深州乐寿(今属河北)人,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五代时期桀燕政权建立者。因与庶母罗氏通奸被刘仁恭棍打后,断绝父子关系。唐朝天祐四年,宣武军节度使李思安攻

竟是五代十国中最淫荡之人? 土皇帝刘守光

刘守光是深州(今河北深州)乐寿人,乃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算是标准的高干子弟。唐末节度使是雄踞一方的割据势力,是地方的土皇帝。既然是土皇帝,按照惯例,就有了欺压百姓、唯我独尊的资格和权力。刘仁恭也不例...

竟是五代十国中最淫荡之人? 土皇帝刘守光

刘守光是深州(今河北深州)乐寿人,乃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算是标准的高干子弟。唐末节度使是雄踞一方的割据势力,是地方的土皇帝。既然是土皇帝,按照惯例,就有了欺压百姓、唯我独尊的资格和权力。刘仁恭也不例...

五代时的桀燕,地盘虽小却阴险毒辣,连强大的契丹部族都不得不服

引言:在乱世之中,以大欺小的现象比比皆是,然而以弱克强,嚣张到让强大对手都头疼不已,而且无可奈何,这就是本事了,唐末五代时期,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建立的燕国因其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和四面邻居开拳

为什么历史学派看重历史,并自称历史学派

历史学派看重历史,是因为其以实证论和经验论为基础、强调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和记录,认为这是“历史的方法”,这也是该学派自称“历史学派”的缘由。(一)历史学派看重历史的原因。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是罗雪尔,其18

历史教学中如何形成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人们在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基础上,抽象概括而成的,他揭示了历史现象的本质,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在表述历史概念时,既要体现历史事物的时、地、人和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