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航海的历史背景
Posted 船队
篇首语: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哥伦布航海的历史背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哥伦布航海的历史背景
1.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背景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从小喜欢学地理,少年时期,偶然读到一本书,上面讲整个地球是圆形的.他就大胆地设想,向西航行也许可以到达东方的国家.公元1476年,24岁的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建议,向西环行探索通往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当时,许多有学问的教授和哲学家,都讥笑这位大胆的年轻人,说他向西方行驶,只能掉进地球边缘的深渊,而企图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简直是傻子说的疯话.哥伦布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可是,没有当局的支持,自己一无船,二无钱,是没法实现这个计划的.1485年,他移居西班牙,继续宣传西行主张,罗马教皇知道他有这种大志,并且已经等了十几年,就怂恿西班牙的王后,请她帮助哥伦布.教皇送给哥伦布65元钱,作为去见王后的路费.哥伦布用这点钱买了一套衣服、一匹驴,一路上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全靠乞讨过日子.西班牙王后和统治者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了哥伦布三只船,但没有水手,谁都不愿去冒险.哥伦布没有办法,就跑到海边去拉住几个人,先是哀求,后是说服,要他们答应一起去.他又请王后释放狱中的死囚,答应他们如果航海成功,就给他们自由.1492年8月3日,42岁的哥伦布终于领着87名水手,分乘三只船从巴罗斯港出航了.他们同惊涛骇浪搏斗,经历了千难万险,横渡大西洋,到了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屿.之后,哥伦布又率领船队分别于1493年、1498年、1502年三次西航,到了牙买加、波多黎各等岛屿以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等地方.当时他误认为这就是亚洲,直到他去世时,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从未被人知晓的“新大陆”.所以,加勒比海一些岛屿至今还被称为西印度群岛.偌大一个美洲,在当时还不为世人所知.所以,人们称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哥伦布虽然没有绕地球一周,但他勇于开辟新航路的探险精神,几百年来一直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2.哥伦布航海的历史背景
600年前,即从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起,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舰队,先后七下西洋,历时28年,航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有两个突出特点:首先,郑和下西洋代表了一种和平交往的航海模式。中国在三国和唐宋时代,通过南海已经开始发展了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海上贸易网。至明初之际,南海一带海盗猖獗,严重威胁明朝的外部安全环境和贸易往来。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务是剿灭海匪,调节和缓和与各国之间的矛盾,平息冲突,维护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稳定和海上安全。在郑和船队历时28年的航海活动中,只出现过自卫性质的三次短暂战事,没有占据海外国家的一寸土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传统。郑和下西洋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官方贸易,贸易采取议价成交方式,体现了平等自愿公平的贸易原则和精神。
其次,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是中国与有关各国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郑和船队在途经锡兰山(今斯里兰卡)时,尊重当地人民的佛教信仰,捐钱修庙,布施香礼,其三种语言的“布施碑”至今留存科伦坡的国家博物馆。郑和本人是伊斯兰信徒,郑和船队最后还完成了麦加朝圣之旅,对发展当时明朝与西洋伊斯兰国家的友谊起了重要作用。
在郑和下西洋之后出现了西方殖民航海模式。这一模式的特征是:以掠夺贵金属、土地和进行殖民统治为目标,以武力征服为手段,强制改变当地人民信仰,摧毁当地固有文化。按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的论证,郑和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船队;但郑和留下的是和平、友谊、互利贸易和相互尊重;而西方航海模式留下的是血与火的征服与摧毁。
郑和是中国航海第一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第一人。郑和属于中国,郑和也属于世界。郑和所到的东南亚国家至今还在纪念郑和,足以说明这一点。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象征,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敢于探险、不畏艰险、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也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与邻为善、世界大同、共享太平的社会意识。这或许也可以说明今日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历史渊源。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说明,在人类的历史上,并非只有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弱肉强食模式,还有一个追求平等互敬、和谐共享的东方模式
3.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背景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从小喜欢学地理,少年时期,偶然读到一本书,上面讲整个地球是圆形的。
他就大胆地设想,向西航行也许可以到达东方的国家。公元1476年,24岁的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建议,向西环行探索通往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
当时,许多有学问的教授和哲学家,都讥笑这位大胆的年轻人,说他向西方行驶,只能掉进地球边缘的深渊,而企图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简直是傻子说的疯话。哥伦布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可是,没有当局的支持,自己一无船,二无钱,是没法实现这个计划的。
1485年,他移居西班牙,继续宣传西行主张,罗马教皇知道他有这种大志,并且已经等了十几年,就怂恿西班牙的王后,请她帮助哥伦布。教皇送给哥伦布65元钱,作为去见王后的路费。
哥伦布用这点钱买了一套衣服、一匹驴,一路上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全靠乞讨过日子。西班牙王后和统治者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了哥伦布三只船,但没有水手,谁都不愿去冒险。
哥伦布没有办法,就跑到海边去拉住几个人,先是哀求,后是说服,要他们答应一起去。他又请王后释放狱中的死囚,答应他们如果航海成功,就给他们自由。
1492年8月3日,42岁的哥伦布终于领着87名水手,分乘三只船从巴罗斯港出航了。他们同惊涛骇浪搏斗,经历了千难万险,横渡大西洋,到了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屿。
之后,哥伦布又率领船队分别于1493年、1498年、1502年三次西航,到了牙买加、波多黎各等岛屿以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等地方。当时他误认为这就是亚洲,直到他去世时,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从未被人知晓的“新大陆”。
所以,加勒比海一些岛屿至今还被称为西印度群岛。偌大一个美洲,在当时还不为世人所知。
所以,人们称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哥伦布虽然没有绕地球一周,但他勇于开辟新航路的探险精神,几百年来一直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4.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背景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从小喜欢学地理,少年时期,偶然读到一本书,上面讲整个地球是圆形的。他就大胆地设想,向西航行也许可以到达东方的国家。
公元1476年,24岁的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建议,向西环行探索通往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当时,许多有学问的教授和哲学家,都讥笑这位大胆的年轻人,说他向西方行驶,只能掉进地球边缘的深渊,而企图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简直是傻子说的疯话。
哥伦布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可是,没有当局的支持,自己一无船,二无钱,是没法实现这个计划的。1485年,他移居西班牙,继续宣传西行主张,罗马教皇知道他有这种大志,并且已经等了十几年,就怂恿西班牙的王后,请她帮助哥伦布。教皇送给哥伦布65元钱,作为去见王后的路费。哥伦布用这点钱买了一套衣服、一匹驴,一路上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全靠乞讨过日子。
西班牙王后和统治者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了哥伦布三只船,但没有水手,谁都不愿去冒险。哥伦布没有办法,就跑到海边去拉住几个人,先是哀求,后是说服,要他们答应一起去。他又请王后释放狱中的死囚,答应他们如果航海成功,就给他们自由。
1492年8月3日,42岁的哥伦布终于领着87名水手,分乘三只船从巴罗斯港出航了。他们同惊涛骇浪搏斗,经历了千难万险,横渡大西洋,到了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屿。之后,哥伦布又率领船队分别于1493年、1498年、1502年三次西航,到了牙买加、波多黎各等岛屿以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等地方。当时他误认为这就是亚洲,直到他去世时,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从未被人知晓的“新大陆”。所以,加勒比海一些岛屿至今还被称为西印度群岛。
偌大一个美洲,在当时还不为世人所知。所以,人们称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哥伦布虽然没有绕地球一周,但他勇于开辟新航路的探险精神,几百年来一直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5.哥伦布航行计划的背景是怎样的
哥伦布是一位意大利热那亚水手,年轻时经常在地中海和北海航行,随 船队到过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和冰岛一带,这些经历使他熟悉了地 中海和大西洋东岸的航路。
根据地圆学说,他认为如果在大西洋上向西航行, 可以开辟出一条联结欧亚两大洲的捷径。1479年,哥伦布与森特岛(马德拉 群岛)总督、著名航海家佩列斯特列劳的女儿结婚后,得到了岳父的航海手 稿和海图,又随船访问了黄金海岸的葡萄牙要塞米那。
I486年,哥伦布举家 迁往西班牙,希望西班牙国王支持他的航行计划。经过一番周折,1492年, 哥伦布终于与西班牙国王签订了著名的《圣大非协定》,其航行计划有了实现 的可能。
6.中西方航海的背景,性质,作用,目的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组织与影响,跟半个世纪以后西方殖民者的航海探险活动不同。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联系;而哥伦布、达·伽马的航行则是为西欧商品经济开拓市场,以及扩张殖民地获得海外财富。
郑和船队规模庞大、组织严密,这是当时欧洲远航船队所无法比拟的。郑和下西洋虽不像发现新大陆那样改写了人类历史,但它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与交流,这与西方国家在亚、非、美洲的疯狂屠杀和经济掠夺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动机不同
郑和下西洋与后来西方哥伦布 、达·伽马 等的航海探险活动相比,其动机是截然不同的。
明朝招徕纳贡国
郑和下西洋是朝廷按照儒家朝贡礼仪,以「厚往薄来」的原则招徕各国输诚纳贡,与之建立友好联系,丝毫没有海外殖民和掠夺财富的目的。
西方的掠夺殖民
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航海活动是在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其动机是到东方大陆去寻找黄金、开拓市场,以及侵占新领土。
船队规模比较
郑和船队无论在船只数目、船员人数和船只大小等,都远比十五、十六世纪的西方船队庞大。详见下表:
郑和船队 哥伦布船队 达·伽马船队 麦哲伦船队
船只数目 200余艘 3艘 4艘 5艘
船员数目 27,000余人 88人 160人 360人
最大船只排水量 1,000吨以上 100吨 120吨 130吨
郑和与哥伦布所乘主船的比较
郑和宝船与哥伦布航船的尺度比较
组织管理水平的比较
十五、十六世纪欧洲船队的组织管理水平,远不如郑和船队。郑和的船队不但物资补给充足,而且还有医生随队,管理组织十分完善。哥伦布在航行期间,竟有60多名船员病死;麦哲伦航行时,因缺乏蔬菜和食物,归航时生还的仅18人,可见他们在医疗及补给上,都有很大的问题。
成果的差异
中国的睦邻外交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彼此的睦邻友好关系,但却未能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
西方的殖民活动
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海活动,改变了整个世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开始了殖民活动,从亚、非、美洲掠取了巨额财富。商业贸易和财富掠夺为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亚、非、美洲人民则沦入苦难的深渊。从此,西方世界跟第三世界的发展差距便日渐拉大。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院网站
7.哥伦布的航海路线和历史意义
他的大小船只于1492年 8月 3日由西班牙启航,第一站到了位于非洲海岸线附近的卡那利群岛。
9月6日从该岛出发向西航行。这是一个漫长的航程,水手们感到万分恐惧,想要返航,但是哥伦布坚持继续前进,1492年10月12日陆地才显现在他们的视野里。
翌年3月哥伦布返回西班牙。这位凯旋而归的探险家被授予最高的荣誉。
随后他又进行了三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妄图找到直接通往中国或日本的航线。哥伦布坚持认为他找到了一条通往东亚的道路,大多数人早已认识到那不是通往东亚的道路,而他还是以为自己是正确的。
伊莎贝拉向哥伦布许诺,他可以做他所发现的任何陆地的总督。但是作为一个行政官他是不称职的,最后被撤职,带着镣铐被遣送回西班牙。
在西班牙他很快就得到了释放,但是没有再让他担当任何官职。普遍谣传说他在贫困中丧生,这是毫无根据的。
1506年他去世时相当富裕。 显然哥伦布的首次航行对欧洲历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甚至比对美洲大陆的影响还要大。
1492年是每个学童都知道的年份。但是把哥伦布在此册中排得这样高,很可能会有几种反对意见。
一种反对意见是:哥伦布不是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个欧洲人。海盗水手雷弗·艾利克逊早在他几百年前就到达了美国。
似乎可以相信,在这个海盗水手和哥伦布期间,还有其他几位欧洲人穿越过大西洋。但是从历史上来看,雷弗·艾利克逊相对说来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
有关他的发现的消息从未被广为流传过,也没有引起欧洲和美国发生过任何大变化。但是哥伦布发现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欧洲。
在他返回后的几年内,就有许多次到新大陆的探险行程,于是征服新领土,在新领土上殖民的活动开始了,这些都是他的发现所引起的直接结果。 十五世纪的欧洲已成为一块人心鼎沸的土地:通商贸易向四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探险活动。
事实上,葡萄牙人在哥伦布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一直在积极地寻找一条通往印度群岛的新道路。 似乎确实有可能欧洲人迟早都会发现美国,甚至也有可能不会推迟很长时间。
但是如果说不是哥伦布在1492年的那次探险,而是法国人或英国人在1510年最先发现了美国,随后的发展就会迥然不同。 可能出现的第三种反对意见是在哥伦布航海之前,许多十五世纪的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
这个学说在许多世纪以前就由希腊哲学家们提出过,又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坚决赞成,因而是会得到十四世纪受过教育的欧洲人承认的。不过哥伦布并不因证明地球是圆的而闻名(事实上在这方面他并没有真正成功),而是因发现了新大陆而闻名的。
十五世纪的欧洲人和亚里士多德都不知道美洲大陆的存在。
8.发现新大陆的背景 详细点
历史背景
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欧洲人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从而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个事件在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经济根源。
(1)十五世纪以后,随着封建经济的急速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开始从内部侵蚀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瓦解封建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当时,商品交换十分广泛,这就需要大量货币,这时西欧货币已经由银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黄金、白银同是欧洲各国和欧洲各国间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因而当时人们认为占有金银就占有一切,黄金能为灵魂开辟通往天堂的道路,因此,西欧社会各阶层,尤其商人和资产阶级,非常热衷于追求金银、财富,然而欧洲大陆所产金银有限,于是他们把注意力转到了东方。当时欧洲流传很广的一部书《马可波罗行记》(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青年时代随其父叔到中亚、印度和中国等地经商,元世祖时在中国朝廷做官,在中国住了十七年。回国后,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海战,威尼斯战败,马可波罗被捕下狱,在狱中他口述了在东方的见闻,由比萨作家罗斯蒂生记录整理成书,广为流传),该书对印度、南洋和中国的财富作了夸张描述,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上层分子到东方寻金的热情。
(2)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原来有三条:一条陆路,由中亚沿里海、黑海到达小亚;两条海路,即由海路入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到地中海东岸叙利亚一带,或先由海路至红海,然后由陆路到埃及亚历山大港。十五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兴起后,占领了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地区,不久又占领了克里米亚,控制了东西方间的传统商路,对往来于地中海区域的欧洲各国商人横征暴敛,百般刁难,因此,运抵欧洲的商品,数量少且价格高,而欧洲上层社会把亚洲奢侈品看作生活必需,不惜高价购买,这种贸易造成西欧的入超,大量黄金外流,于是西欧各国贵族、商人和资产阶级急切的想绕过地中海东部,另外开辟一条航路通往印度和中国,从亚洲直接获得大量奢侈商品。
(3)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发现新航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十五世纪西欧出现了适于在大海里航行的多桅快速帆船,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罗盘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时得到普遍应用,欧洲人利用它来辩明地理方位,确定航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古希腊的地圆学说在知识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中以佛罗伦萨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最为坚定,他从大地是球形这一假定出发,认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和中国,并绘制了概略的世界地图。总之,十五世纪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世界各地航海经验的积累,使欧洲的航海员敢于远离海岸,到从未去过的大洋里航行,从而导致新航路的开辟最终获得成功。
9."新航路的开辟"的历史背景,经过,意义影响以及人物是什么
【经过】 哥伦布通过阅读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进行环球航行。
1492年8月3日拂晓,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士港起航,向西驶去。率领这支船队的哥伦布站在旗舰“圣玛利亚”号的船头,远眺无边无际的大海,陷入了沉思。
此刻,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充满希望,又感到前途渺茫,还有几分恐惧。因为在基督教传说中,大海的四周是无底的深渊,当船到达那里时会被四周的魔鬼吞没。
汹涌的大海使人无法捉摸,此行的结局也许是到达遍地黄金的地方,也许是葬身海底。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人类地理大发现道路上的第一步。
哥伦布(1451—1506)的出身和出生地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他出身于航海事业发达的意大利热那亚城。他在年轻时就多次参加航海活动,通过阅读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和与长期从事远程航行的航海家们的接触,他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当时,欧洲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奇缺,严重地制约了资本的积累。
当时欧洲使用的货币主要是金币,黄金又是重要的装饰品,是财富的象征,所以人们对它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欧洲每年的黄金开采量却非常有限。造成黄金缺乏的原因还在于此前东西方之间的不平衡贸易。
欧洲社会上层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东方的香料、丝绸、瓷器和其它产品不断地运往西方,而西方却没有可以交换的产品,只有用黄金和白银来交换,导致了金银的大量外流。
这一切导致了人们狂热地寻找黄金。哥伦布曾经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可以为所欲为,做到一切。
有了黄金,可以把灵魂送上天堂”。这就是当时欧洲人的心理写照。
恩格斯也曾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然而到哪里去找黄金呢?一些人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海外和东方。
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关键是怎样到达那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东方见闻录》中把东方描写得非常富有,说那里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不过,当时到东方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遥远的东方要经过千难万险。11世纪时,欧洲封建主曾经组织过十字军,企图到东方掠夺一番,结果是伤亡惨重。
采取和平的方法也是困难重重,当时通往东方的重要商路有三条:一条在北部,经小亚细亚、黑海、里海至中亚细亚;一条在中部,从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至波斯湾,再从海路到东方各地;还有一条在南部,经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红海,再从海路到东方。北部的一条被对欧洲人仇视的土耳其人占据着,奥斯曼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正处于战争状态。
另外两条被阿拉伯商人控制着,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敌对状态使欧洲人休想经过这里。东方与西方的一切交往都必须经过阿拉伯人的手,商品经阿拉伯商人转手后要提高8—10倍的价钱。
长期以来,欧洲的贵族和商人就想绕过中东地区,另寻途径,到达中国和印度。到了15世纪末期,欧洲人终于具备了实现这一愿望的条件。
15世纪末期,欧洲已经形成比较强大的民族国家,如英国、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任何事业都可以在国家的赞助下进行。
当时的天文地理知识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古希腊地理学家的地圆学说日益流行,在航海方面,欧洲的造船技术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国发明的罗盘针在欧洲已经得到了应用,在大海中航行可以不迷失方向,这使远程航海成为可能。
同时在欧洲出现了一批敢于冒险的航海家和赞助者。在新航路的发现中,哥伦布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
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哥伦布四处寻求资助者,但到处碰壁,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他的说法,更不愿把钱用在这种冒险上。1486年,哥伦布来到经济基础强大的西班牙王宫,向西班牙国王陈述了他的主张和设想,并提出了一些条件。
西班牙国王于1492年4月17日和哥伦布签订了“圣大非协定”,决定给予赞助,并事先封他为将要发现的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即在各海洋中由他亲自发现或取得的一切岛屿及大陆的海军上将,新发现土地的世袭总督,他有权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为己有,但这些土地的主权属于西班牙国王。 经过一番准备,哥伦布终于在1492年8月3日从西班牙出发了。
他的船队由三艘大帆船和87名水手组成。哥伦布指挥船队一直向西航行,他对途中见到的每一群海鸟和每一片水草都进行仔细的观察,不放过一点线索。
1492年10月12日凌晨,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久盼陆地而不见,船员中怨声四起,几乎要发。
相关参考
1492年,哥伦布带着120个船员搭乘三艘船航向未知的地平线。哥伦布时代的西班牙刚经过一场大屠杀,历经了700年的战争,刚从摩尔人手中夺回领土,而战士文化已经在西班牙征服者的价值观中生根。他们搜捕异教
引言:1469年,卡斯提王国公主伊莎贝拉与阿拉贡王子斐迪南联姻,决定两国合并。1479年二人相继在本国即位后,两国正式完成合并。在两人共同执政期间,西班牙类似于联邦,卡斯提和阿拉贡还是自治的。所以既可
葡萄牙、西班牙:随着欧洲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航海技术的进步,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涌现出大批著名的航海家。在两国皇室的资助下,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哥伦布通过前所未有航海探索,发现了
哥伦布的故事我们在课本上都学过——在15到16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为代表的一批航海家陆续完成了「”发现新大陆”、「”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壮举。在这其中,又以哥
历史上五月三日发生了什么大事--一四九四年:义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牙买加。--一七八八年:英国第一张晚报「明星晚报」在伦敦发行。--一八一○年:英国诗人拜伦费时一小时二十分泳渡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
历史上的8月3日1492年——意大利热那亚水手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政府率领三艘卡拉维多船从巴罗士港启航,开始第一次航海。1914年——德国向法国宣战。1918年——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群众大暴动——米
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著名航海家是谁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女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
2000年前的布,10厘米长,出土于南美,足够证明美洲土著被小瞧
古迹背后的秘密第38期大航海时代,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欧洲冒险家们,以寻找到达东方印度、中国的海路为出发点,横跨大西洋。机缘巧合之下,他们虽没有来到心中的东方,找到神秘且繁荣的东方文明。但发现了一块跟亚洲
1.英国颁布对英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英国经济开始崛起。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商品由本国船舶运输,严禁走私和管制价格等。政府逐渐取消地方关税,统一国内市场,维护经济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包括生产质量标准和
古巴历史渊源1492年10月27日,哥伦布首航美洲时发现古巴岛,将其误认为是大陆。1508年,哥伦布第二次航行美洲,他的部下迪戈·贝拉斯克斯带领300名士兵进行勘察,绕古巴岛航行一周,证明它不是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