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王城历史
Posted 琉球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五王城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王城历史
一、后晋 朝代历史有什么朝代特色
后晋 朝代历史的朝代特色:立法重,处刑残忍。
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公元936年后晋高祖石敬瑭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帝,十二年,另别称为石晋,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后迁都开封(今河南开封)。
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不久攻入洛阳,灭后唐,石敬瑭割地称儿的做法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包括他自己过去的亲信。石敬瑭死时,立侄石重贵为继承人。登基后,石重贵决定渐渐脱离对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称对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公元944年契丹伐晋,双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南)交战,互有胜负。公元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贵亲征,再次战败契丹。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这样后晋的主力就丧失了。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覆灭。后晋亡后,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
二、桂林靖江王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靖江王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桂林市中心地带,(现又称桂林王城)墙高门深、气势森然,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洪武二十六年(1393)筑城墙。至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比北京故宫建成的时间还早。王城南北纵距557.5米,东西横距336米,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城墙高7.92米,厚5.5米。并辟有端礼、广智、体仁、遵义4门。城门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在主轴线上建有承运门、承运殿、后宫、御园,围绕主体建筑,还建有楼堂厅馆,亭阁轩室,构成一组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堂有宝善、尊乐、日新,亭有清越、喜阳、望江、拱秀,台有凌虚,馆有中和,室有延生,轩有可心,所有修玄。御园中的月牙池可以泛舟。独秀峰矗立城中,峰顶建有玄武阁、观音堂、三官庙、三神祠等,尚有乐山、探奇、瞻云3处,可备凭眺。清顺治七年(1650),明降将孔有德领兵攻克桂林后,封定南王,改靖江王府为定南王府。顺治九年(1652)农民起义军李定国攻占桂林,孔有德兵败,举火自焚,历时280余年的靖江王府,付之一炬,现仅存城墙、城门及承运门、承运殿的台基、雕栏玉砌和云阶玉陛。
靖江王府,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至明洪武二十五(1392)年。王府按照朝廷对藩王府所作的规定构筑,其主要建筑前为承远门,中为承运殿,后为寝宫,最后是御苑。围绕主体建筑还有4堂、4亭和台、阁、轩、室、所等40多处,占地19.78公顷,规模宏大。从建成到明代覆灭的257年中,这里住过12代14位藩王。
王府建造前, 在独秀峰下, 唐有学宫, 宋有铁牛寺, 元称大圆寺, 后改万寿殿。王府被毁后, 顺治十四年(1657)建贡院。1921年, 孙中山集师北伐曾驻节于此。民国初年, 这里先后为第二师范学校、模范小学、第三高级中学、甲种工业学校校址。民国14年(1925)冬, 辟为中山公园。1937年为广西省政府所在地, 抗日战争期间被毁, 后重建。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校址。独秀峰巍然矗立, 王府旧物, 唯余承运殿前的雕栏与“云阶玉陛”, 有道是“无情最是此中山, 阅尽王孙只等闲”。
靖江王府是我国现今历史最长且保存得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府,清朝时为广西贡院,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本部校区,浓缩了最近几百年来桂林的历史和文化。位于王城内的独秀峰,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气势雄伟,被称为“南天一柱”,宋人王正功的诗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刻在这里。如今为进一步挖掘桂林旅游的文化内涵,丰富游客的内容,如今对王城景区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挖掘整理,并通过图片、音响、光线等形式,将其与自然景观整合在一起,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夜游项目,于2003年9月向游客开放。
三、桂林靖江王府历史的简介
洪武五年(1372)在独秀峰下营建靖江王府,洪武二十五(1392)年建成。王府按照朝廷对藩王府所作的规定构筑, 其主要建筑前为承远门,中为承运殿,后为寝宫, 最后是御苑。围绕主体建筑还有4堂、4亭和台、阁、轩、室、所等40多处,占地19.78公顷, 规模宏大。从建成到明代覆灭的257年中,这里住过12代14位藩王。据明王士性《广志绎》载宗室二千人,岁食藩司禄米五万两,故藩贮不足供, 而靖宗亦多不能自存者。
可见,家族的人口之多,盘剥民脂之钜,地方财政负担之重。即使这样,王子王孙的日子还不大好过。顺治九年(1652)农民军攻克桂林,王府的新主人清将孔有德兵败自尽,纵火焚烧,王府化为灰烬。王府建造前,在独秀峰下,唐有学宫,宋有铁牛寺,元称大圆寺,后改万寿殿。王府被毁后,顺治十四年(1657)建贡院。
1921年,孙中山集师北伐曾驻节于此。民国初年,这里先后为第二师范学校、模范小学、第三高级中学、甲种工业学校校址。民国145年(1925)冬, 辟为中山公园。1937年为广西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期间被毁,后重建。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校址。独秀峰巍然矗立,王府旧物,唯余承运殿前的雕栏与云阶玉陛, 有道是无情最是此中山, 阅尽王孙只等闲。
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自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取得政权后,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将其侄孙朱守谦分封到桂林,并在此处按北京故宫的格局建藩邸,众多能工巧匠历时二十年,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修建完工。
王府主要建筑,前为承运门,中为承运殿,后为寝室,最后是御苑。围绕主体建筑还有四堂、四亭和台、阁、轩、室,触梗鞭妓庄幻彪潍波璃云阶玉璧、楼阁翘首、对称均衡、完整统一,无所不备。府邸周围是三里长, 五点五米厚,七点九米高的城墙,内外以方形青石修砌,城墙梭角分明,齿形墙堞,透出雄浑无比的阳刚之气。城开东、南、西、北四门,每座城门上筑宏伟的城楼,可谓坚城深门,气势森严。
此前,地处岭南山系西南部的桂林,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设始安县、始安侯国,后置郡县治所、桂州管府,筑城于此。唐有学宫、宋有万寿殿、清建贡院,此处中状元九人,其中桂林七人,三元及第两人,为全国瞩目。当时打造的三元及第、状元及第、榜眼及第坊至今还镶嵌在此城南、东、西三城门上。一九二一年,设总统行辕,民国大总统孙中山挥师北伐曽驻节于此,后为广西省政府,是桂系李宗仁、白宗禧主持省府的所在地。
王府中的独秀峰,高六十六米,山体扁圆,旁无被阜,峭跋峻秀,有“南天一柱”之称。新武侠开山鼻主梁羽生武侠小说《广陵剑》开篇描写了它“象一枝铁笔,撑住万里蓝天”。峰顶筑有玄武阁、观音堂、三客庙、三神祠,如蓬莱神台楼阁。亭前有十平米平台,双层围栏,踞此眺望,群峰叠翠,田畴芳菲,远山村落,烟岚缥缈。脚下婉蜒回肠的漓江上渔舟星星点点,令人心旷神怡。每当旭日东升,晚霞吐艳,此峰宛若披上紫袍金带,故又名紫金山。山下有碧波荡漾的月牙池,阿媚目秀的柳园,姹紫嫣红的桃园。这是靖江王及其眷属仙境般的御苑。此处名人墨客足迹遍地,仅摩崖石刻一百三十六件,南宋王正功诗题“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为其中之一。
靖江王府东为漓江,南为桃花江,西为桂湖,北为伏波山、叠彩山、老人山山系,构成天然的屏障,可谓坚固地道的王府之地。
四、历史上的万王城指的是什么
湖南郴州桂东
据说,万王城建于五代十国时期,那时整个中国全是弱肉强食,占地为王,一片大乱,除了明摆的十个皇帝外,全国还不知有多少大王寨主,诚然,四分五裂的中国,仿佛被人撕成了似碎布一样。
《桂东县志》中所载“……村有古城,龙盘虎踞,所吞山光。城南、城西各筑一寨,势成犄角。城北半公里地修有马道,遥想当年金铁马,旌旗蔽日,仿佛依稀。颇有“一城高踞万洋山,豺虎遥惊胆寒”气概。古城旧地十二亩,呈椭圆形,年代悠久,已辟为田畴,昔日金城汤地池,仍历历在目。绕成墉垣,全部为为条方石砌就,高3米,底宽3米,顶宽2米;墙外掘池,还能清楚看见的有一里多,宽7米,深3米;城门石阶十余级,阶长1。15米,宽30公分,高20公分。”
由此看来,“万王城”应是万洋山中一处军事要塞。驻兵少则数千,多则万人。军饷粮草,如何解决?这支队伍究竟是聚兵举事?还是残军避难?……这样大规模的城堡不是一天两天可建成,至少得几年时间才能建造好。万王为什么偏要选择这个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花那么多时间来筑造这个城堡呢?……一切,更使人扑朔离迷。
1982年,桂东县组成文物调查小组对万王城进行实地考证。在古城内外,没有发现半截完整的城墙了,但却发现处处横放着零散的长条保方石。在这里还发现了一些青砖、天地瓦和许多陶片,在村民家里征得铜钱二枚、石臼米规和砚池一方。这方石砚池上刻云纹异兽图案。充分说明当时有文化人在军中。
如今湖南省图书馆所藏的《大明一统志》中有万王城的辞条,均无详细说明。据说明修的桂东县志中以“名恶事幻”为由,将万王城之辞条删除。由“名恶事幻”句推断,也许就是因为这里曾经有一支囤兵举事的队伍,和流传有大多的离奇古怪的传说,而在将这里所演译出轰轰烈烈的历史抹杀了!如今作为桂东一大人文资源,如能很好地挖掘出来,加以整理,也应是对桂东的历史文化的负责。
五、历史上的万王城指的是什么
万王城 边陲上的千年古城——桂东万王城 春天的到来,大地上一派生机,万王城里桃红李白争相斗妍;桑树枝上吐出许多嫩绿的小叶;怒放的映山红和紫鹃花漫山遍野……千年古城——万王城确是一个很美的地方。
4月14日,天气刚好转晴,租了一辆车,又去了万王城。这些时间,有些疲惫,也有点兴奋,一想起它,总想把它的历史全多地挖掘出来…… 《大明一统志》六十六卷14页载道:“万王城在桂东县东北五十里,万王不详。
相传,王曾寓此,今有阶砌,旁有修竹数竿,日夕自仆,扫其地而复立;内有桃李弥望,乡人当垂实时往采食之,味甘;但不可取去,或摘私藏,必失归路”。 笔者在《万王城中的王孝先》一文中专写过王曾(王孝先)。
所在《湖南王氏源流》中考出:“始迁祖曾公,字孝先,原籍江苏苏州,宋景佑2年(1035)出仕郴桂史,奉剿湖侗,始迁桂东万王城,再徙宜章油桐坪。”今又在《大明一统志》中又考出“……王曾寓此……”但王曾是否是万王城之万王,还是不得而知。
中午的太阳晒在一身暖烘烘的。从桂东城至万王城有公路直达,全是水泥铺浇而成,车子大概只用了五十分钟。
正在寻找知情人之际,恰巧遇到乡里的干部,说明来意后,他们热情的给我找来了村里知情的长者。 记得四年前,第一次到万王城来过,那是一条狭小崎岖的砂子路。
天公不作美,在行进的路上,天下起了大雨。等到达万王城,全身淋透了……雨越下越大。
竟一无所获地回到家中。 “你看,这是当年的天地瓦” 长者在田坎上随手捡起一块青色的瓦片说。
啊,这瓦那么厚!差不多2公分了,真是千年老古董。大家往那田坎上一看,这种瓦片到处都是。
走到城墙上一看,只有一小段是长条麻石砌成。很多被人撬动搬走,做檐下水沟,砌鱼塘,围菜园,做房砌墙……但是还有很多很多在稻田底下。
我们走到一条小路上,长者指路旁的稻田的田侃对我说,这是城里的阴沟。我一数这一排有七八条,都是条石做的。
长者又说,前几年我还看到有水从这出来。 长者带着笔者走访了好几户人家,发现了约有几百块城墙麻条石,大小不一,有长有短,有大有小……在一户人家的柴垛下,我发现了当年磨过豆腐的半边石磨,齿痕清淅,有进豆子的圆口和磨手插孔,一看就知是这座磨石的上半座。
又在一户人家的大门口左边,发现了二个圆圆呈鼓状的石座,每个圆石座中间有一个直径6公分的圆洞,约在三十斤左右。有人说这是插放长矛或者长柄大刀的兵器座。
再走不远,我们在一人家屋后发现了一处去年雨灾滑体塌方,看到了一个四周用长条石砌成的约有一个平方大的石洞口,但这洞口中间用二块片石嵌进两边,堵得很牢,推也推不开,不知有没有机关。很似古代的地道进口。
万王城西南有七座坟,碑铭全为陈姓,名为七星伴月。长者告诉我:相传,有一姓陈者,被官逼死。
葬在增口的白沙坳路旁,文武官员至此一定得下轿步行,否刚轿杠即断。有一次,某官从此过没下轿,果然,轿杠折为二断,此官大怒,叫下人将此墓掘毁。
后来,此墓主托梦于其后人说,吾已迁徙于万王城旁,今后我会庇护我的后人。这吾坟在那里,无竹会生笋,墓坟上会生雷公蒿。
到了第二天,城旁突然一下子涌出了七座坟,惟有一坟生出雷公蒿…… 在城外有一条千年溜马道,保存完好。溜马道有几里路长,十米多宽,略呈斜势微坡而下,供古代军士们练习跑马射箭,提高战术。
在溜马道旁边约五十米处,有一栋圈关战马的马房。屋旁的二株高大的古树。
战马与军士是有感情的,在万王城城背后发现了有很多战马坟,这马坟全部连在一起,一个挨一个。长者指着这些马坟对我说:这里至少埋有百来匹战马。
以前,我们还看到过有的马坟前立有石碑,碑上有文字。现在碑已遗失。
“一城高踞万洋山,豺虎遥惊丧胆寒”。至于有关万王城的一些情况和传说,我在《大清一统志》三百七十七卷、《广与记》、《大明一统志》六十六卷、《万历郴州总志》卷之六、《嘉庆郴州总志》、《花史》、《三长物斋长说》、《方与纪要简览》等典籍考证中均有些记载。
当然,我不是考古学家,更不是文史工作者,振兴桂东,发展桂东,是我们每一个桂东人的神圣使命。深隐在湘赣边陲的崇山峻岭之中千年古城——万王城,是一处未被考古工作者所挖掘的处女地。
这个神秘的地方,虽然有些文物逐渐已经流失和损坏,但还有很多深埋在田土底下,长期以来在那里沉睡着、沉思着…… 是的,随着岁月的变化,万王城很多局部已辟为田畴,但遗迹依然隐隐约约,星星点点。我想,这一江南举足轻重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如果能得到考古专家的及时考证和挖掘,将历史尽可能真实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也许对宋史研究和地方发展史研究以及对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将会起到不菲的作用。这就是真正的历史文物价值所在。
六、请简介琉球王国的历史
琉球早期的历史无考。
按照有关琉球的记载,至迟在12世纪,该群岛的居民已经从原始社会步入了早期的氏族社会时代,称按司时代。12世纪琉球开始出现了国家,史称三山时代,到15世纪被统一为琉球王国。
19世纪被并入日本。 琉球国自古以来与中国﹑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国家保持紧密的文化交流和海外贸易。
天孙王朝 据传,琉球王国最初统治者为天孙氏。是为琉球神话中创造天地之阿摩美久神的后代。
传位二十五世,逢臣下利勇篡位,覆亡。 舜天王朝 天孙王朝传位廿五世却覆亡后,琉球大乱。
最后由浦添按司舜天统一全国,为舜天王。据《中山世鉴》记载,舜天王是在保元之乱中被处流刑的源为朝之子,母为大里按司之妹。
1187年至1237年在位,共五十年,享寿七十二岁。 虽然舜天是否为史实人物,在史学界没有定论。
然而即便是史实人物,其是否真的统一全国,也值得商权。目前较为中立的看法,舜天可能是浦添地方一名势力强大的按司,其声势让琉球各地的按司感到畏惧并称臣归顺。
三山时代 三山时代,山南、中山、山北三国的势力图12世纪,琉球出现山南、中山、山北三国,分别位于琉球大岛(冲绳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这个时期称为“三山时代”。 三国中,以中山最强,山北最弱。
根据《中山世鉴》以及《明实录》和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山南王国以大里按司为中心,包括大里、佐敷、知念、玉城、具志头、东风平、岛尻大里、喜屋武、摩文仁、真壁、兼城、丰见,大致疆域相当于今日冲绳岛南端国场川—与那原一线以南的地域。中山王国以首里按司为中心,包括浦添、首里、那霸、北谷、读谷、越来、中城、胜连、具志川各城,大致疆域为南至国场川—与那原一线,北至仲泊地峡。
山北王国以今归仁按司为中心,包括今归仁、羽地、名护、国头、金武、伊江、伊平屋(伊是名)等城,大致疆域为冲绳岛仲泊地峡以北的部分,以及附近的伊江岛和伊平屋岛。 三王国时代,山南、中山、山北三国的势力主要集中在琉球大岛(冲绳岛)本部,并未发展到北方的奄美诸岛和南方的先岛诸岛。
在三王国出现之前,外岛按司与琉球本岛各按司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根据带有神话色彩的《中山世鉴》记载,中山王先祖英祖在位时(相当于中国南宋的景定、咸淳时期),奄美、久米、庆良间等外岛“来朝入贡”,但这一朝贡关系只是按司之间的结盟关系,而且到第四代王玉城王时期,随着琉球本岛进入三山时代,便已衰落了。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中山国国王察度派弟泰期出使明朝,第二年,山北王怕尼芝和山南王承察度也相继向明朝进贡。至此,山北、中山、山南三国开始向明政府朝贡,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
为获得打造大型船只的技术,以避免使者船只受到海浪危害,1392年,琉球接受了朱元璋派遣的福建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 第一尚氏王朝 首里城的宫殿,修筑于第一尚氏王朝时期1350年(元朝至正10年),浦添按司察度取代英祖第六代世子,被推举为中山王。
1406年,察度王世子武宁被佐敷按司巴志推翻,巴志自立为中山王。1416年巴志征服山北。
1429年巴志又征服山南,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以首里城为王城。1430年(宣德五年)明宣宗赐琉球王姓为尚氏,史称“第一尚氏王朝”。
根据琉球与明王朝的藩属关系,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第七代国王尚德相继征服了喜界、庆良间、久米等岛的按司势力。
大约1400年—1550年期间,琉球王国进入黄金时代,商业高度发达,与中国、朝鲜、东南亚和日本进行贸易。 15世纪—16世纪,大量倭寇海盗骚扰琉球群岛。
琉球国蒙受巨大损失,海上贸易受到阻碍。 第二尚氏王朝 第二尚氏王朝的尚真王1469年(明宪宗成化5年、日本应仁3年),琉球发生内乱,尚德王被杀,第一尚氏王朝灭亡。
1470年宫中的御锁侧官(管理财务的宫廷官员)金圆被群臣推举为君,并于1471年以“世子”的身份向明朝报告“父丧”,1472年明朝使臣册封金圆(已改名为尚圆)为王,史称“第二尚氏王朝”。 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尚真王统治时期(1478年-1525年)为琉球的黄金时期,先后征服了八重山、与那国等岛。
至1522年(明朝嘉靖元年、日本大永2年)尚真王平定与那国岛“鬼虎之乱”后,琉球王国终于将势力扩张到整个琉球列岛,确定了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宫古、八重山群岛的疆界,即琉球史书中所称“三省并三十六岛”。 尚真王确立了琉球的官员品秩、朝仪制度、神官制度、赋税制度、行政划分,扩建了首里城,废除了殉葬习俗,召各按司赴首里居住,禁止私人拥有兵器,确立了琉球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此后琉球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
萨摩藩入侵 日本战国时代末期萨摩藩藩主岛津家久入侵琉球。 1609年(明神宗万历37年、日本庆长14年)夏历3月4日,岛津家久率兵三千人、船一百余只,自九州岛山川港出发入侵琉球,4月1日在琉球大岛登陆,4月5日占领首里城。
5月17日,萨军俘虏琉球王尚宁和王子官员一百余人撤兵回国。萨摩藩声称入侵琉球国的原因,是因为该藩借口琉球没有负担丰臣秀吉。
七、独秀峰.王城旅游景区有什么历史故事
桂林独秀峰.王城旅游景区故事:明代藩国靖江王的由来 明朝分封皆以地名为王号。
因明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王时,藩国所在地仍称静江,为取绥靖西南之意,改静江的“静”为“靖”,故称“靖江王”。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才改静江府为桂林府,从此正式确定了桂林的名称并沿用至今。
而以原地名受封的靖江王并未随之更名,故而后人皆道桂林有靖江王。 王国历史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为“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他先后分封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到各要塞重地建藩为王。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 洪武九年,朱守谦就藩桂林,但因其“好比群小”,引起“粤人怨咨”,就藩仅三年就被朱元璋废为庶人,安置到凤阳力田,在凤阳力田时朱守谦曾作怨诗:“不恋车马之嬉游,住茅檐之矮屋,忘金饰之高楼,惟努力于田丘,甘心老死于桑林。”
七年后复爵,徙镇云南,不久又被废爵,囚于京师,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死于狱中。 当朱元璋死后,因诸王地大权重,易生骄僭,弊病逐渐显现,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采纳齐秦、黄子澄的建议,“诏诸王毋得节制文武吏士”,并废除了有过失的周、齐、湘、代、岷五王。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朱守谦的嫡长子朱赞仪承袭靖江王王位,但也被降为郡王。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遂以“靖难”为名起兵反抗,并夺取了皇位。
朱棣在登极之后恢复了周、齐、湘、代、岷五王的爵位,并提高了靖江王朱赞仪的待遇。靖江王朱赞仪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到桂林复藩,但其军政权力却没有得以恢复。
自朱赞仪复藩桂林后,靖江王世代相袭,共传十一代十四王。他们坐食俸禄、不问政事,热衷于宴饮游乐,专注于宫帏争斗,不顾及宗亲相残,成为时代的看客。
到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清军攻克桂林,靖江王及其王国280年的历史随之覆灭。 王国始祖 明朝封藩,诸王国以始封之王为始祖,但靖江王国例外,以南昌王朱兴隆为始祖,朱文正为二世,首膺靖江王封号的朱守谦为三世。
南昌王朱兴隆是明太祖朱元璋长兄,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死于灾荒。朱元璋共有三兄,均早逝,唯朱兴隆留下一子。
洪武元年朱元璋追封朱兴隆为南昌王,列祀家庙,后诏祀为靖江王始祖。朱文正,朱兴隆之子,朱元璋之侄,于元至正十三年,朱元璋起兵“戍守滁阳”时,随母亲投依麾下。
朱元璋甚为爱惜,养育身边,并亲为命名。朱文正成人后,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勇有才略,渡江克太平,破陈也先营,取建康,屡立战功,被擢为枢密院同佥。
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命朱文正为大都督,委以重任,节制中外诸军事。并在日后的战事中屡立其功。
然而,朱文正逐渐居功自傲,产生了骄淫之心,其后又有李饮冰密奏朱文正谋反张士诚,朱元璋一怒之下,将其解归南京,免官软禁于桐城,至死未再起用。王国世系 朱元璋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诸王世系各拟二十字,每字为一世。
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唯靖江王不拘。靖江王世系用字是:“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到清初靖江王国灭亡,靖江王传至“亨”字辈。明朝规制,藩王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无嫡子方得以庶长子继承。
如嫡庶皆无,则以亲缘最近者继承,但代次重新计算。进十一世靖江王朱任晟就是在第十二世靖江王朱履焘无子而薨的情况下以叔父进封靖江王的。
王国地位 靖江王是明朝一个规制特别的藩王,与有明一代数以千计的郡王在政治、经济待遇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在许多方面享受了相当于亲王级别,或低于亲王,但高于郡王的特殊待遇。 明朝规制,皇子封亲王,授以金宝、金册,亲王子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印、银册。
靖江王虽以侄孙封王,但其始祖是朱元璋的长兄,故地位独特,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守谦首封靖江王时得授金册、金宝;在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八月成祖登极后亦授予朱赞仪金册、金宝,但制如郡王之册宝;及永乐九年(公元1411)朱佐敬袭位时初给银印,低于郡王,宣德中改用金涂,与郡王等,但册一直是金册。靖江王的冠服、车辂仪仗、朝贺礼仪等则大体与亲王相同,官属、护卫数量也在亲王府范围之内。
在禄米赏赐方面,靖江王最初也是与亲王一样的。永乐以后降为“禄视郡王”,但在皇帝恩赏方面仍享受亲王待遇。
此外,靖江王府还置有庄田,这是郡王所没有的。王国里的著名藩王藩府“诗人”朱经扶 安肃王朱经扶于正德十三年七月三日经扶袭封为第七代靖江王。
经扶喜学问,常与审理周垚讲究经史,称他为先生。读书之暇,随笔作诗文,皆有关于身心伦纪,不为无益之语。
时常登高远眺,兴之所至辄形于诗,长篇短章,多至数十首。在正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年仅十三岁的经扶作了一首观雪诗:“郭外奇峰列斗天,晓来雪片倩缤纷。
松杉忽讶成瑶树,岩谷惊看拥白云。光射玉楼呈瑞兆,影摇银海静尘氛。
边氓不用嗟贫病,垂拱而今有圣君。”在靖江王经扶的带动下,这一时期靖江王府及。
八、战国七雄 历史故事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在七个诸侯国之中,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春秋末年,经列国兼并,剩下的大国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晋,东方的齐、燕,南方的楚、吴、越。战国早期,上述大国,除吴于公元前473年被越所灭,全都保存下来。秦 、燕国实力较弱。比较强大的是晋、齐、楚、越四国。其中晋国经过六卿之间的兼并,公元前453年,形成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局面,号称“三晋”。三晋在战国初期最强大,常常联合兵力进攻其他国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晋为诸侯。齐国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杀齐简公,专齐政,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但战国初期,齐实力暂时弱于三晋。楚国虽向东方略地扩展,但其北上与三晋争夺郑却遭受失败。越国灭吴后曾强盛一时,进入战国后因长期内乱,势衰。
战国中期,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争雄的格局逐渐形成。最初,魏国在各大国中实力最强,但在后来居上的齐、秦夹击下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势颇振,称雄江南。赵国与韩国亦攻灭周边小国,并于公元前367年,乘周内乱,把周分裂为西周(以王城为都)和东周(以巩为都)两个小国,逐渐占领周的外围地区。各国中只有燕实力仍较弱。由于国内变法的成功,秦、齐成为西方与东方两大强国。虽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称王,但在桂陵之战(前353)和马陵之战(前341)中两次负于齐国,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与齐威王“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各大国纷纷拉拢与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潮。合纵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峙集团的斗争。秦在这一期间基本上居上风,先后制服韩、魏,重创楚国,攻灭巴蜀。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赵亦实力较强,赵武灵王曾实行“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攻略胡地。
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楚违背纵约,与秦结盟,但在齐、韩、赵以及背盟的秦国的两面夹击下,一蹶不振。赵灭中山。国力强盛。齐虽挟韩、魏与秦相抗衡,但却难以阻止秦对韩、魏的蚕食进攻。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五国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次年,齐灭宋。秦遂主谋合纵攻齐。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使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攻齐,攻入齐都临淄,占领齐国长达五年。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组织反攻,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从此无力与秦抗衡。这以后秦的对手主要是赵国。秦在进一步削弱楚的基础上,向东积极发展,与赵形成正面对抗。公元前262-前260年,秦、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秦乘势各个击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九、洛阳都有什么古代历史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先后100多位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居我国七大古都之首,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现存“ 夏都斟鄩” 、“偃师商城” 、“东周王城” 、“汉魏洛阳故城” 、“隋唐洛阳城”遗址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形成“五都贯洛 ” 的世界都城奇观。现以“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城市品牌闻名于世。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二字在此诞生。洛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王朝。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四方纳贡,百国来朝,盛极一时。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建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史称“西有罗马,东有洛阳”。 洛阳是文化的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
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古代王城有哪些
周朝的东都
历史上王城作为地名不止一个,春秋时就有两个”王城“。
春秋时”王城“地名之一其一是指成周雒邑,也就是周朝的东都。为周成王时所哗姬糕肯蕹厩革询宫墨建,地址在今天的洛阳附近。西周初年始建雒邑时称成周,成周之意是为了表周之成,本包括王城(王宗庙宫寝所在)和所迁殷“顽民”所居之城。前者即汉河南城所在,在西;后者即汉洛阳城所在,在东。周幽王时周朝的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焚毁,即位的周平王被迫东迁成周为都,这时成周就被称为王城。周敬王时王子朝逐敬王而自立,居西城,当时人称之西王;而敬王迁居东城,当时被称为东王。从此王城又专指原来成周的西城,而成周则专指原来成周的东城。
战国七雄的都城,咸阳,长安,洛阳,南京,开封,北平应该都是王城。。
相关参考
周景王二十五年至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20―前516年),周王子朝为篡夺王位于周(都王城,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地发动的叛乱。周景王二十五年四月,景王病逝。周大夫单旗、刘狄立景王长子猛,为悼王。六月,
由于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商晚期的甲骨文,商代甲骨文中没有提及夏朝。所以很多人质疑夏朝是否存在。夏朝存在吗?夏朝是什么样的?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由夏启开创的父死子继的世袭制王朝,
1.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遗产有哪些2000年以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产地山西大同云冈石窟2001.12文化遗产云南三江并流2003.7自然遗产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
一、第六批中国历史古镇名单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1.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镇2.河北省蔚县代王城镇3.山西省泽州县周村镇4.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隆盛庄镇5.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库伦镇6.辽宁省东港市孤山镇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即今河南沁阳,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都的联系?韩国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和,但是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请赵国发兵救上党郡?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
...书、荀庚、士燮,韩厥等率上,中,下及新四军前往周都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附近),与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八国国君所率军队会师,筹划攻秦事宜,周简王亦派大夫刘康公、成肃公率军助战。同年夏,晋...
...书、荀庚、士燮,韩厥等率上,中,下及新四军前往周都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附近),与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八国国君所率军队会师,筹划攻秦事宜,周简王亦派大夫刘康公、成肃公率军助战。同年夏,晋...
长安的都城设计西周定都丰镐以后,丰镐两京成为中国历史上严格意义上第一座城市,《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经
姬延,东周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君主,史称周赧王。周赧王姬延在位的时期,其实周王朝已经接近衰亡之态了。姬延手下有几十座城池,人口共计三万多,被分为了东周和西周两国,姬延当时所在的王城就是西周。当时,秦国已经
如果没有在吉林省集安市亲历五女山高句(gōu)丽(lí)王城遗址,我甚至不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扶余古国的存在,也一直把高句丽王朝和高丽王朝混为一谈,甚至把这些当成了朝鲜历史。一说到五女山山城,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