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韩国历史上有那些交往?
Posted 文化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与韩国历史上有那些交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与韩国历史上有那些交往?
中韩两国为海上邻国,近在咫尺。
中韩邻国间的文化交往历史悠久,从远古时期即已有若干传说,经历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代,直至清末及现代,连续不断,留下数不清的友好佳话。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从西周历汉晋至唐代,是中国古代前半期的政治与文化中心之一。
在古代时期,中韩两国间的文化交往,特别是前半期的文化交往,多与洛阳有关。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以前是在黄河一线,在长安与洛阳之间东西移动;在宋以后是在大运河一线,在北京、南京、杭州之间南北移动。
唐前的长安与宋后的北京,都曾经是赫赫有名的政治中心,是历朝开基立业的摇篮。
但是要说到文治、文化的发达,那就离不开洛阳。
东周是诸子百家兴起的时期,都城在洛阳;东汉是经学、太学兴起的时期,也是清议、党锢兴起的时期,还是道教创立和佛教开始流传的时期,都城是在洛阳;魏晋是玄学兴起的时期,都城是洛阳;北魏是佛教异常发达的时期,都城是洛阳;唐代文化隆盛到顶峰,洛阳是东都。
即使到了北宋,虽建都开封,二程理学的兴起,《资治通鉴》的编定,仍然是在洛阳。
洛阳的文化地位在历史上是惟一的,它曾经是那样的显赫,那样的富有尊严,那样的不可替代。
在古代时期,中韩两国都有多种记载双方交往的历史文献传世。
比较著名的,比如南宋徐竞的著作《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现代学术研究中,韩国、台湾、日本学者的研究从二战以后即已开始。
大陆的学术研究,从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后,迅速兴起,其中以北京、上海、青岛、大连等地的高校最为集中。
北京大学于1992年成立“韩国学研究中心”,每年出版1 册50万字左右的《韩国学论文集》,至今已出版了8辑,是研究中韩两国交往史的核心机构。
自1992年以来,大陆学者出版的研究专著约有20种,发表的学术论文总数达200篇以上,由中韩两国组织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达10次以上。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文化交往史是目前国际学术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学术领导机构所关注的重点,在2001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指南》中,中外交往史被列为重点项目。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洛阳本地学者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尚为数不多,在全国范围内,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中韩文化交往与洛阳中间的诸多关系,至今为止也不多见,希望从今以后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与韩国友好交往的历史,不仅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同时也是洛阳文化资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截止1995年,韩国已成为中国的第6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是韩国的第3大贸易伙伴。
1995年,中韩两国的贸易额为169·8亿美元。
截至1994年,韩国对华投资已达2160项,金额达到18·5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的海外最大投资国。
中韩为海上邻国,交通便利,文化同根同源。
韩国人对中国儒学具有普遍的认同感,对中国怀有寻根意识,因此来华旅游已成为韩国人出国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2000年5月,韩国著名学者金忠烈先生在洛阳参观、访问、讲学六天。
2000年3月至2001年1月,韩国金周昌博士在洛阳大学任访问学者一年。
2000年7月,韩国前总统金泳三到洛阳参观。
充分表明了洛阳在韩国人心目中至今仍然具有崇高的地位。
金忠烈教授为前高丽大学大学院长,现任高丽大学校名誉教授,延世大学校硕座教授。
早年在台湾留学并受聘为教授15年,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的研究,著作丰富,并工于书法,擅长诗赋,在中韩两国学术界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
他在洛阳讲学、交友、访古、赋诗,在洛阳留下了值得永久纪念的行迹,留下了总共13首汉诗和16幅书法,受到了洛阳师范学院、洛阳市文物局、洛阳市易经学会等单位的热情接待,特别是得到了王文超副市长的亲切接见,《洛阳日报》、洛阳电视台也作了专题采访。
这数位韩国人的到来,为洛阳的文化发展起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洛阳与韩国的友好交往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提示的作用。
洛阳中韩文化交流促进会的成立,以及邙山韩国先祖祭祀活动的逐年举行,有利于开辟、发展洛阳与韩国的学术研究与友好交往、发掘洛阳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弘扬河洛文化,弘扬东方文化,促进中韩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带动旅游、农工商贸易、科技、教育及学术文化研究诸多领域的发展,带动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开辟中韩友好交往新局面,都
相关参考
韩国服饰的起源韩国服饰最初主要是受中国唐代服饰的影响。对此,史书中就有记载:“服制礼仪,生活起居,奚同中国”。唐代时,新罗与唐朝交往非常密切,服饰特点几乎与唐朝无异。韩服的个性发展开始于李氏朝鲜中期。
1.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八十五岁.在位四十八年(502-549)2.大周国皇帝武则天(624-705)八十一岁.在位十五年(690-705)3.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镠(852-932)八十岁
孔子是韩国人?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中华文化的思想也是从很早的时候就诞生了,由于每个人与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不同,所
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尽管历史上有友好交往,也有兵戎相见,历史上也曾不断出现过统一或分裂的局面,但各民族间还是一直不断互相交往、互相吸收、互相依存,并且越来越接近,从而共同
丝绸之路遗迹1986年夏,离成都北郊不远的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发现了大批精美的青铜器,以及来自缅甸、印度温暖海域的齿贝,有力地证明古蜀文化的极高水平,并且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与沿海地区有了交往.中国境内
毛泽东和李达,都是湖湘孕育出来的历史巨人。他们是同乡,他们是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他们共同经历了摧毁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革命,他们的一生都充满了坎坷和传奇色彩,表现出十分突出的个人性格
一、泰国与中国历史上的关系中泰关系史简述1、两汉至宋代的中泰关系(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我国自秦代开始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在全国设置郡县。桂林(郡治在今广西桂平)、南海(郡治在今广东广州)
要说起中国古代的那些朝代,相信不少人在上学时候都非常的头疼,因为一样朝代的末期,经常会爆提议义,而在起义中,各个处所的起义者们都邑给本身戎行起个名号,最后打下一遍处所还会开国,然则这个国度建来建去,这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国旗图案留有中国文化的痕迹,一个是韩国的太极旗,一个是不丹国的龙旗。中国的《周易》和道教在韩国颇有影响。1882年8月,两位李氏王朝的使臣朴泳孝和金玉筠奉命赴日本谈判。当时李氏王朝尚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国旗图案留有中国文化的痕迹,一个是韩国的太极旗,一个是不丹国的龙旗。中国的《周易》和道教在韩国颇有影响。1882年8月,两位李氏王朝的使臣朴泳孝和金玉筠奉命赴日本谈判。当时李氏王朝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