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美镇溪墘历史人物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博美镇溪墘历史人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博美镇溪墘历史人物

1.博美镇八景

博美戏台

博美圩南门戏台,始建于清乾隆年代,有300多年的历史。该戏台为抬梁式木构架的建筑形式,宽12米、长10米,供长年演戏曲之用。雄伟壮观,古韵犹存,凝结清代木工匠艺术建筑。古戏台与天后圣母宫连结一体,作为人们纪念妈祖、歌颂和平女神的庆典活动场所。)

龙江古寺

龙江古寺座落在博美镇东畔北郊的佛祖山,于北宋崇宁年代,公元1002年农历2月19日始建观音庵,后来改称龙江院,迄今已有1007年历史,民国初期曾为共产党的活动场所。为广东省三大古寺之一(韶关南华寺,潮州开元寺),堪称南粤古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于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农历五月初四曾被清政府毁除,后复建于公元1906年-1918年,又重建于1997年9月。出土文物有宋代瓷器等。

桥头烟堆

桥头烟堆处于博美镇桥头村村西畔的最高山峰顶端。至今保存着千年沧桑历史原状,它是我国古代战争时设立的军事战令讯号标志。

该烟堆始建于宋朝年间,传说宋朝名将杨文广平南闽,收除十八妖后,朝廷对南闽开始加以辖管。当时为了战争需要,按先朝所立的意旨,在辖管区内超高的山头上设立烟堆。

冲口位于博美镇、乌坎港西南端,宋朝时期,这里一带的渔贩云集,渔业兴旺。据传说,南宋末代皇帝避难时曾路过些处,即兴吟赋诗句,“冲口归帆”由之而来。

将军渡口

将军渡口为现在乌坎港河流南畔的桥冲渡口(今建成大桥)。始建于宋朝后期。

古代的交通很不发达,道路崎岖,弯曲狭隘,碣石设卫后,各任的将军都要过此渡方能到达南端往碣石。据传说有一将军要往碣石卫赴任,到达渡口,天已暗了,主渡者已暂停摆渡。这位将军就放声呼渡主调渡过河。主渡者正在睡觉,他梦见历代过渡或被水溺死的人向他说:“大贵者来临,我们从此出身,你老人家安心摆渡,一生平安。”撑渡者醒来听见呼渡人,即刻摆渡送这位将军过河,把刚才所梦说给将军听,将军感到奇怪,就说:“就把南北渡口叫做‘将军渡口’吧!”从此“将军渡口”沿用至今

溪墘瀑布

现在的溪墘东畔的流水南端就是昔日的溪墘瀑布遗址。以前的溪墘六乡共有庄、孙、王、杨、陈等姓氏,因溪墘洪水严重、早涝不断,村里的庄、孙两姓首先在村前面的河流建筑一个围堰,按住了八万河水,引淡水灌溉农田,下流截住乌坎港咸水侵袭。围堰长60米,高7米,长年累月,水流畅通,将坡中央冲成一片空间,使水流流下来时似一幅洁白无染的瀑布,倾斜而落,浪花四溅,景色十分壮观。溪墘瀑布延续至解放后1966年,北水南调,河流弯道取直,溪墘瀑布方失去原来的瀑布美景。

鹰吊倒影

鹰吊山位于八万镇毗邻,海拔351.8米,山峰俊秀,气势雄伟。从明朝开始,鹰吊山就出现了雨后在三陂村祠堂面前倒影的奇观,世人称为“鹰吊倒影”。这种现象迄今仍是个迷。随着社会变迁,水土流失,三陂的鹰吊倒影地形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如今也无法看出其先的“美影”了。

蛟溪观音

(蛟溪观音宫始建于宋末,处于八万河流往乌坎港至蛟溪村向西的小山丘下,河流从小宫的前面经过注入南海。传说在北宋末、南宋初年代,一次罕见的大雨海潮过后,天空晴朗。正是农历2月19日,作业后渔船都靠岸边待出海,突然,在上游流浮出一个印着“观音娘娘”的香炉,当地渔民认为香炉浮来就是观音娘娘要来这里“座位”,经过商量后,大家将香炉安放在向西的山丘下,又用石板建成小石宫供世民敬奉朝拜,至明末,人们将小石宫进行扩大重建后称为“慈云院”。

来源:出自博美人社区网

2.谁了解广东省陆丰市的历史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平南越,始置海丰县,陆丰属东官郡海丰县。唐武德五年(66年),从海丰县划出东部地区建立安陆县(即后来的陆丰县),县治在今市辖之大安镇陆军环珠寨。唐贞观元年(627年),安陆并入海丰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属坊廓、石帆、吉康三都置陆丰县,县治东海溶旧墟寨(今东海镇旧墟),隶属惠州府。

民国初期属潮循道,后属东江行政专员公署、东江善后委员公署、东江绥靖公署、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胜利后,属第一区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东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3年,改属粤东区行政专员公署。1958年属汕头专员公署。1983年又改属惠阳地区。1988年划惠阳地区海丰、陆丰两县设汕尾市,陆丰隶属汕尾市。1988年析陆丰县的河口、河田、东坑、水唇、新田、螺溪、上护、南万8个乡镇和吉溪林场设立陆河县。

1995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陆丰县,设立陆丰市,以原陆丰县的行政区域为陆丰市的行政区域。

1992年12月,桥冲、西南、碣北、上英、甲西5个乡建制改为镇建制。1994经省政府批准改原湖陂农场为星都经济开发试验区(副处级),并析陆丰之华侨农场置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县级)。

1995年从博美镇压析出军湖、内湖等6个管区置内湖镇。1996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碣北镇并入碣石镇,同时成立碣石经济技术试验区(副处级)。1997年4月从城东镇析出后坎、浮州等8个管区置河东镇。

截至1998年止,陆丰市有23个镇(场、区),282个农村管理区,39个居民管理区,1106自然村。(以上出处)

1999年,陆丰市辖20个镇,45个居委会、298个村委会:东海镇、甲子镇、碣石镇、湖东镇、大安镇、博美镇、内湖镇、南塘镇、陂洋镇、八万镇、金厢镇、潭西镇、甲东镇、河西镇、城东镇、上英镇、桥冲镇、甲西镇、西南镇、河东镇。

2000年,陆丰市辖20个镇。总人口1164767人,各镇人口: 东海镇 142429 甲子镇 94211 碣石镇 184767 湖东镇 56917 大安镇 39442 博美镇 46813 内湖镇 19800 南塘镇 84836 陂洋镇 29947 八万镇 17431 金厢镇 32810 潭西镇 48029 甲东镇 58607 河西镇 27132 城东镇 59110 河东镇 24277 上英镇 18563 桥冲镇 39338 甲西镇 80232 西南镇 23458 铜锣湖农场虚拟镇 15256 星都经济试验区虚拟乡 7422 华侨管理区虚拟乡 13940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陆丰市辖20个镇(东海、大安、城东、八万、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东、湖东、碣石、金厢、潭西、河西、桥冲、甲西、上英、西南、内湖、河东),280个村委会、47个居委会。

2005年5月,陆丰市辖3个街道(东海、城东、河西)、17个镇(大安、八万、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东、湖东、碣石、金厢、潭西、桥冲、甲西、上英、西南、内湖、河东),280个村委会、47个居委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陆丰市辖3个街道(东海、城东、河西)、17个镇(大安、八万、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东、湖东、碣石、金厢、潭西、桥冲、甲西、上英、西南、内湖、河东)。

3.1840年粤西地区的历史名人事件

林召棠,千年粤西唯一状元!

林召棠(1786~1872年) 字爱封,号芾南,谥文恭,吴阳霞街村人(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吴阳镇霞街村)。父泰雯,任东安县教谕。召棠少年随父教馆攻读。林召棠为人尚气节,淡仕宦,爱廉洁,重工农,怜贫苦。

清嘉庆八年(1803年),17岁为秀才,学使姚文田称赞为"海滨俊才"。

嘉庆十七年,学使程国仁评阅其考卷,认为极有前途,选拔为贡生,并让其与自己儿子一起研读。

嘉庆二十一年癸末科状元及第。皇帝阅其卷末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笔误偏旁,非关学问"。授职翰林院修撰。

道光五年(1825年),因父丧返家丁忧。道光八年返京供职。

道光十一年任陕甘正主考官。此次选择举人65名,其中呼延甲、张芾(曾任广东巡抚)、牛树梅等11名,后皆中进士,颇有成就。次年,他深感官场污浊,以终生奉母为名,告假还乡。

道光十三年(1833年),召棠受聘肇庆府端溪书院主讲,连续15年,弘扬文化,培养不不少人才,为教育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如顺德罗忄享衍尚书、高要冯誉骑待郎等都曾受过教诲。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来粤查禁鸦片,与召棠书信来往,咨询谈论民生吏治,并赠召棠一联:"彩衣荣似三公衮,珂第祥留五色云。"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同年翰林黄广荫就仕,召棠辞谢。黄广荫复书中有"圣眷方殷,臣心似水,何高尚若是!"黄素知召棠生活淡泊,又从京都领取吴川盐围补给银寄与召棠,他不受,此款存省多年,后托翰林陈荔秋送返朝庭。在村中首创"义仓",救济贫民。为县倡议举办"宾兴"(奖学基金会),并作《吴川宾兴刍议》一文。

林召棠59岁母丧丁忧,从此,居家不出,在村边"金莲庵"旁作"寄庐",题曰:"四十树桃花禅室",结茅布石,种花植树,每当春和景明,潮生月上,携杖徜徉林霭间,或邀朋约友,载酒莲塘,吟诗梅下。暇则焚香静坐,观书临贴,意趣超然。著有《心亭亭居诗存》、《文存》、《笔记》等书传世。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农历十二月,林召棠逝世于家,终年87岁。

4.通渭县襄南乡的历史记载

襄南乡位于通渭县南部,总面积148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地马家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805米,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牛谷河从东过境流入甘谷县散渡河,文家堡大沟经石窑峡流入甘谷县虎狼沟,汇入散渡河,形成境内两大主要河系。通甘公路、通榜公路、碧黑公路穿越其境,总人口23303人。全乡耕地面积1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洋芋、玉米、葫麻、油菜籽、扁豆、三菱豆、莜麦、糜、谷、荞麦也有分布。林草面积15500亩,养殖大家畜主要有牛、驴、骡,户均1.5头,家禽有猪、羊、鸡。

箭杆岭凤龙山李白纪念馆位于襄南乡西部的王岔、瓦洒交界处,占地3600多平方米,始建

凤龙山一角

于明朝,盛于清朝,民国逐渐衰退,文革期间遭遇破坏。1980年恢复重建,现为全县最大的山场庙会之一。经过28年的建筑和修缮,再加上近几年组织群众人工植树1万多亩,这里峰峦叠嶂,山势峻峭,古木参天,林草丰茂。 凤龙山依西北山势而建,前有观景亭、承雨池。前院为钟楼、鼓楼、万民伞楼、笔剑楼、四座八角阁楼;左右为山神土地庙,正中为四披头的李白纪念馆,知名人士的书画牌匾悬于庙宇周围,古朴凝重,庄重典雅。院内环境优雅,绿树成荫。中院正殿为李白寝宫,左右分别为文昌宫、杨六郎庙。后院为全馆的主建筑,雄伟高大的玉皇观。玉皇观为三层的实木塔形建筑,均出角架斗,八角造型,雕梁画栋,粉壁画墙,显现出古建筑师的非凡功力。左右两座为三霄、圣母殿。2005年新建三楼现代楼房,供馆内管理人员和书画交流人员使用。

箭杆岭凤龙山每年六月六日为定期庙会,会期三天,参会人员涉及通渭县南部六个乡镇及甘谷县安远镇,人数高达6万人之多。庙会期间或参观书画交流、或旅游观光、或卖风味小吃、或许愿求平安,大小车辆绵延长达1公里,充分体现了当地群众对中国唐宋年间文能治国的诗仙李白和武可安邦的杨六郎这两位真实历史人物的崇拜之情。

高店村李江皮影戏班子,由其祖辈所创,历经数代。1947年,出身艺人世家的李江,继承传艺

皮影戏

并博采众长,汲取秦剧套路把式之精华,自成一派。

李江皮影戏班子,现有90多幅线子,380多个人物头像,蟒袍、火旗装、官衣、蛟龙驹、四不像等道具一应俱全。李江前后共收录抄写各种剧本120余本,主要有传统国戏、神话、家庭教育和爱情等四大类90多个剧目,其中传统国戏《蛟龙驹》和历史神话剧《唐王双游狱》在甘肃存本极少。

李江的唱腔以粗犷雄浑见长,擅长慢板、流水板、道情、散板等四类10多个板式,一台戏数个角色,他都能扮声自如,不留破绽。他的影人表演,娴熟灵活,影艺精湛,其影人刻制,力求简洁明快,色彩鲜艳,工艺考究,在影人刻雕、影人表演和唱腔道白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农闲时节率众艺人巡演于牛谷河沿岸三县各村社,倍受群众称赞。 李江的皮影戏班子,经历了“文革”传统剧目被禁,蒙受“破旧”阴影的低谷,也走过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鼎盛的发展时期,在皮影戏被现代声像技术冲击的今天,李江等皮影传人,希望皮影戏引起社会各界保护、支持的同时,再将皮影戏这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剧目传承发扬。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