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中历史简介

Posted 平江

篇首语:成功由大量的失误铸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州一中历史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州一中历史简介

1.哪位朋友给我介绍一下苏州山塘街的历史

天堂上的街市——苏州山塘街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

山塘河的开凿,便利灌溉和交通,苏州百姓非常感激,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 山塘街最具苏州街巷特征,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则紧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

山塘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前门沿街,后门临河。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

山塘街上有普济桥、野芳浜等胜景,还有“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有“吴中第一胜景”之称的虎丘山,峰峦塔影,山林气象更使人神往。 山塘街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商品集散和南北商人聚集的圣地,其繁华市井景象,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被誉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山塘街经历1100余年的风雨沧桑,其间屡毁屡修。新中国成立后,也多次进行整修。

近年来,苏州市政府组织采取污水截流处理、引清水冲污等治理措施,使山塘街更显江南水乡和苏州街巷的风景。 。

2.苏州第十中学的介绍

我的母校苏州第十中学是一所历经百年而不衰的名校。名园、名校、名人合一是苏州十中的特点,这样一处形神兼备、呈现如此浓郁历史韵味的校园是不多见。一草一木,一石一砖都是历史与文化的百年积淀。

苏州十中校园是历史留下了一块瑰宝。名园名人名校是她最大的特点,其前身叫“振华女中”,是百年前王谢长达先生有感于当时女界沉沦,募集经费,在清朝苏州织造署的旧址上创办的江南最早的民办女子学校。

这是一块不平常的土地,当年康熙、乾隆下江南,到苏州均驻跸于此,曹雪芹也曾在这里留下早年生活的踪迹。

这所校园又何其幸,从办学之初,就迎来了蔡元培、竺可桢、吴贻芳、贝时璋等一批名人,胡适、陶行知、洪深、苏雪林、颜文梁等名人纷纷莅临讲学或任教,他们思想碰撞所产生的火花,引领着整个学校的办学思想与教育主张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

近百年来,学校瑞云峰畔,伟绩碑前,曾留下过无数对知识渴求的身影,也正是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像费孝通、何泽慧、杨绛、子冈、陆璀、李政道这样的英才大家。

谁也说不清这片土地究竟给过他们实实在在的什么,可每一个曾在这里求学的人都以学校为荣,并且天长地久地热爱着,真真切切地感动着。

学校自创办之初,十中人就承袭了一种淡定从容、宽厚大气的品格。在百年的岁月里,十中校园美,但更美的是十中学子的心灵。

经历过历史长河的积淀,学校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学校文化,十中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她自身的教育文化、校园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她养育了踏实勤奋、好学善思、勇于创新的学子;她造就了严谨、求实、热诚、敬业的教师;她塑造了民主待人、人性关怀的管理者。

实践着宽松自在和严格要求和谐统一的管理理想,十中文化深深地融入到校园碑文石刻、亭台楼阁、石峰小径等一草一木之中;深深地融入到学校人文遗迹、校史资料等课程资源之中。

走在古老而灵动的校园,那些亭台楼阁、假山池水、老树古藤、古碑石刻,使我们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实,又可以寻觅到前人教育实践和探索的清晰足印。

西花园摩崖石刻“壬申级训”的“仁慈明敏”,王季玉像碑文的“承继母志”等碑刻铭文,与在风雨中伫立了许多年的古老建筑,都是物化了的校园文化精神。挖掘、整理学校之文化,为的是发扬光大其不朽之精神。

学校有一块千年太湖名石———瑞云峰,她已经物化成学校精神文化的象征。把学校的这种象征提炼升华成十中独有的精神,即“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和“倾听天籁”,这是学校的文化之魂。

十中是我的母校,这是孕育我青春梦想的地方。这所百年老校延续了前人“诚朴仁勇”、“严谨求实”的办学理念,坚持多元化、个性化、精品化三者并重,并在此基础上升华了一种“质朴大气”的精神———于校如此,于人如此,于生亦是如此。

“周

虽旧邦,其命维新”。在岁月的长河中,十中百年的历史不过是沧海一粟;随着第二个百年在脚下延伸,十中的精神,十中的传统,十中的灵韵将书写出更加不平凡的另一个百年风华!

3.苏州满一百年历史的学校

很多啊!苏州是中国的教育之都,从过去到现今,苏州教育都非常发达,今天的苏州中学是千年府学的代表,而100年前废科举兴新学时,苏州兴办的第一批新学堂就有300多所。至2005年,还有109所。

苏州市东大街小学(原吴县第一高等小学校)

善耕中心小学(原吴县第二高等小学校)

大儒中心小学(原吴县第三高等小学校)

草桥小学(原吴县第四高等小学校)

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原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

苏州十中

苏州市十六中

苏州市第四中学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苏州府官立农业学堂)

苏州大学(前身东吴大学)

4.苏州有哪些历史名人

苏州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文荟萃。

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自唐至清的近1300年间.科举仕进的,苏州辖区共出文状元45名,占全国的7.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为8名,清代为26名(占清代114科状元的22.8%),明代苏州府有进士437名,清代则有600名。至于封疆大吏、征战良将、地方官员、社会名流,有贡献于社稷的苏州人,或外地人有功苏地而为后人推崇的,清道光年间沧浪亭所立名贤祠,初建即列名贤像赞570名,后又续增名贤600余名。

名贤祠几经兴废,民国30年(1941)重修后,尚存名贤像赞594名。 商末 泰伯、仲雍南奔吴地,教民农耕,三以天下让,号为至德,堪称吴地文化的开化之祖。

春秋时期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也是将北方儒家文化传播吴地的第一人,世称“南方夫子”。 孙武,齐景公时齐国贵族,因齐国内乱而奔吴。

著就《兵法》十三篇,帮助吴王阖闾南服越国,西破强楚,争霸中原,号称“兵圣”。 三国 陆绩(187—219),字公纪,天文学家。

一生成就除了著天文专著《浑天图》外,“二十四孝”故事中“怀橘遗亲”,为官卸任“载石表廉”,即廉石的故事,都堪为后人楷模。 两晋 陆机(261—303),字士衡,文学家。

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弟陆云并称“二陆”。20岁时写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完整的文学论著。

他的《平复帖》被誉为法帖之祖。 南北朝 张僧繇,梁天监至大同年间大画家。

擅长人物及佛教画,所绘佛像,自成样式,有“张家样”之称,被雕塑者取作模范。亦精绘肖像,作风俗画,尤善画龙,曾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故事。

僧繇作画,骨气奇伟,“六法”精备。用笔多依书法,有意到笔不到之妙。

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中国古代画家“四祖”。 陆探微(?~约485),著名画家。

画学东晋顾恺之法,画史上常与顾恺之并称“顾陆”。平生爱画古圣贤肖像,骨秀神清,严正生动。

后人谓其画笔迹周密,劲利如锥刀刻划,号为“密体”。亦工绘蝉、雀、马、猴,及绘捣衣、荡舟、斗鸭等,被誉为中国古代“画中四祖”之一。

顾野王(519—581),字希冯,文字训诂学家。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玉篇》30卷,收字16917个,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解释颇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唐 张 旭(658—747),字伯高,一字季明。著名书法家。

能诗,长于七绝,与包融及贺知章、张若虚都有名当时,号称“吴中四友”。其书法以草书名世,所书“狂草”逸势奇状,潇洒豪放,连绵回绕,别具一格。

人们尊为“草圣”。张旭嗜酒,常于大醉后呼叫狂走而后落笔,甚至以头发濡墨而书,酒醒后,自己都认为是神来之笔,不可能再写出第二幅,世称“张颠”。

文宗时诏以李白诗歌、斐旻剑舞与张旭草书为“三绝”。 杨惠之,唐开元天宝年间(712~755)雕塑家。

先学画,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笔法,后专攻雕塑,成为天下第一雕塑手,与“画圣”吴道子齐名。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

其塑像能抓住人物的外形与神情特征,生动传神,对后世塑像艺术影响甚大,被尊为“塑圣”。昆山慧聚寺大殿佛像、吴县角直保寺圣罗汉像相传出自其手。

韦应物(737—约791),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洛阳人。贞元四年(788)秋,由左司马郎中任苏州刺史,在任3年,清正勤政,又能宾礼儒士,顾况、刘长卿、邱丹、秦系、皎然之辈,与之酬唱。

其性高洁,以清德为唐人所重,号称“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得建安风韵。

著有《韦苏州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宝历元年五月任苏州刺史,翌年九月因病离任。任苏州刺史时,勤政除弊,主持修筑苏州虎丘山塘河堤,使人“免于病涉,亦可以障流潦”,后人纪念他,与西湖之堤同称之为“白堤”。

他离任苏州时,百姓啼哭相送,刘禹锡赠诗云:“姑苏十万户,皆作婴儿啼。”白居易文章精切,最长于诗,多至数千篇,在苏州时也有歌颂姑苏山水和友人酬唱的诗歌。

陆龟蒙(?—876),字鲁望,唐代长洲县人。隐居甫里(今吴中区角直镇),自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号天随子,不喜与流俗交,虽造门不肯见。

他生活清贫,一面亲自下田耕作,一面读书论撰不辍,史称“乐闻人学,讲论不倦”。他擅长诗文,与皮日休友善,互相唱和,同负盛名,人称“皮陆”。

所作诗多写闲适隐居生活,写景咏物为多。所著《耒耜经》,是研究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要文献。

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景佑元年(1034)知苏州时,大水成灾,他主持疏浚白茆等五河,导太湖水入江、海,解除了水患,保障了农业生产。

他在苏州还创设郡学,成为苏州有学之始。范仲淹工诗词散文,善书法。

文章阐述其政治主张,词多写塞上风光,风格较为明健。其《岳阳楼记》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凝聚了范仲淹毕生心志,成为激励后代志士仁人思想情操的著名格言。

范成大(。

5.苏州的历史资料

苏州古时称吴。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已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历史上,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传统文化发达、园林风景秀美的城市,被誉为"人间天堂"。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大运河流贯境内,太湖在市郊以西,多湖荡河流,而西郊又多山丘,益增胜概。

春秋时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命伍子胥筑阖闾城,以为国都,是为苏州建城之始。秦汉为会稽郡治所,因原为吴地,故名吴县。秦末项梁、项籍在此起义反秦,盖当时江南风俗颇尚武勇,与后世绝异。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浙江以西(包括建德以下的浙江东岸地)为吴郡,以吴为治所。汉末孙策、孙权初据江东,亦以吴为驻地,后乃移治京(今镇江),再移秣陵(今南京)。孙吴东晋南朝时,与吴兴、会稽(一说为丹阳)合称“三吴”,为东南富饶之区。梁末改吴郡为吴州。隋开皇九年(589年)灭陈,改吴州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大业时仍为吴州,又改吴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苏州。州(郡)名称虽几经变更,治所则均在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分吴县置长洲县,自此一城遂有两县。唐代后期,吴中人口增加,经济文化都有明显发展,名诗人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都担任过苏州刺史。

唐末苏州曾遭严重兵祸。光启二年(886年),牙将张雄袭踞吴城,次年被逐走。龙纪元年(889年),钱谬取苏州。次年,即大顺元年,杨行密取苏州于钱氏,不久又为孙儒夺去。孙儒军从河南流窜长江南北,到处焚杀,极富破坏性。大顺二年,孙儒焚城而去,钱缪收复苏州。乾宁三年(896年),杨行密军再夺苏州。钱氏大举反攻,于乾宁五年夺回苏州。此十余年间,吴城八次易手,遭祸甚酷。

后梁开平二年和三年(908—909年),淮南杨氏部将周本围苏州七个月而去。此后吴与吴越休战,江南战祸始歇。吴越自动纳土于宋,事在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与周本围城之役相去近七十年。在此期间,吴中承平,钱氏于太湖旁置“撩浅军”,专事兴水利、防水害,农业常获丰收。钱谬之子元琼在苏州造金谷园,即环秀山庄前身。著名的虎丘山云岩寺塔亦建于钱氏统治时的后周显德元年(954年)。

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以吴、长洲二县为治所。徽宗用朱励兴“花石纲”,苏州颇受其害。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完颜宗弼军陷平江,掳掠焚城,是为五代初年以后苏城所遭的唯一的一次兵祸,破坏极为严重。

南宋立国江南,将相士大夫多喜卜居吴中。名将韩世忠的住宅即旧为北宋诗人苏舜钦所有的沧浪亭,韩氏夫妇身后亦埋骨于灵岩山麓。余如、范成大之与石湖,史正志之与石卷堂,均为著例。经济亦在五代北宋的基础上,续有发展。范成大著《吴郡志》,谓:“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盖南宋之时,苏杭富庶实甲于天下。

元改平江府为平江路。元末,张士诚取平江,改称隆平府,居此十一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军破苏州,攻围近一年,战祸亦复不轻。明初,太祖恨吴人附张氏,赋税特重,并多次迫迁富民赴临濠(凤阳)。宣德年间,周忱、况钟屡请减免,户部均不肯执行。正统元年(1436年),方有所改。明以吴县、长洲为苏州府治所。清雍正二年(1724年),复分长洲县设元和县,自此一城遂有三县。辛亥革命后,并三县为一,只设吴县。解放后为苏州市。

宋元明清四代均倚江南漕粮为命脉,苏州所供,冠于各地。文化尤称发达,前后曾出进士二千四百人、状元三十六人。自北宋范仲淹以来,名贤辈出,而尤盛于文艺。明代绘画有吴门派,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晚明清初评点小说蔚成风气,评《三国演义》的毛宗岗为长洲人,评《水浒》的金圣叹为吴县人。

苏州园林甲于天下。今之所存多为明清士大夫所建,即源远流长如沧浪亭、环秀山庄等,亦经明清两代增修,余若拙政园、留园、艺圃、怡园、西园等,均明清名园,为国家瑰宝。

6.苏州城的历史有多久

苏州建城於西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开皇九年(西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

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 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於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重要资料 区号:0512 位置:位於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 面积: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古城区14。

2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总人口600万,其中市区人口200余万。

区划:辖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虎丘区)7个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121个镇。 市名由来: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苏州,又称姑苏城。

相关参考

临武一中历史

临武一中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舜峰山下,武水河畔,其前身是明朝嘉靖年间创办的“双溪书院”。1940年创办初中,1958年创办高中,1978年成为市重点中学,1998年跻身省重点中学行列。萧克将军亲笔为学校题

天水一中的历史,

天水一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她的前身陇南书院创建于1876年,书院位于州府西侧(即现秦州区政府所在地),占地约15亩,同年秋季开始招生。建校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陇南书院时期,秦州成为科名之盛甲全省

长治一中的历史

1.长治的历史【历史背景】长治古称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荀子》称为“上地”。“上党”的意思,就是高处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

饶平一中的历史

创办于1924年2月的潮州市饶平县第一中学,是饶平县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创之初名为饶平县立中学校,1926年改称县立中山中学,1927年改为县立第一初中学校,1942年秋设立高中部,定名为饶

2016长沙一中第二次月考历史

一、长沙是一中第二次2011高三第二次月考考试试卷现在只能有模拟题,你看看行吗2•3金典挑战高考极限2010地理探究性金牌题组2009-10-19英语高考名师精心总结:2010高考必备经典句型2009

吉林一中历史老师张宇

考研数学老师张宇个人资料张宇目前在启航,从事高等数学教学和考研辅导多年。国家高等数学试题库骨干专家、考研历年真题研究骨干专家、博士、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骨干教师。多次参加考研数学大纲修订及全国性数学

淮阳一中出了那些历史名人

1、彭越:汉朝时昌邑人,初事项羽,后附刘邦,在收魏、定梁、灭楚的战斗中建奇功,被封为梁王。后被刘邦夺其兵权,夷其三族,并诛之。2、彭宣:淮阳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汉哀帝时官至大司马,封长平侯。3、彭

2009年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一下学期历史

1.谁知道养正中学的历史养正中学,地处闽南千年文化古镇——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学,现为福建省重点中学、重点华侨中学、省一级达标中学、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连续4届)、省计算机教育研究与实验学校

桐乡历史简介

桐乡有什么别名,这些名称有什么历史渊源基本概况[编辑本段]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东距上海131公里,北离苏州74公里,西邻杭州65公里,居沪、杭、苏金三角之中;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气

重庆一中八下11—12学年度历史期末考试

1.2011至2012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答案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南昌市期中形成性测试卷八年级(初二)思想品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请你作出选择(第1—6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