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历史沿革怎么写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院历史沿革怎么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院历史沿革怎么写

1.人民医院的历史沿革

北京的人民医院又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建于1918年1月27日,当时定名为“北京中央医院”,是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筹资、建设、管理的现代综合性医院,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为首任院长。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医院几经更名,2000年定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在医院的悠久历史中,伍连德、钟惠澜、林巧稚、关颂韬、谢元甫、孟继懋、谢志光、司徒展、吴阶平、林斯馨、冯传汉、傅正恺、黄萃庭、陆道培等老一辈医学名家为医院的发展付出了智慧与心血,他们是医院骄傲的旗帜。在一代代勤恳敬业、精益求精、热忱负责的“人民人”共同努力下,医院已经从创建之初仅有床位150张、日均门诊量200人次的较小规模逐渐发展为拥有床位1448张、年均门(急)诊量150余万人次,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2.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历史沿革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历史沿革如下: 1906年,英国伦敦会与英美其他五个教会合作开办了协和医学堂,为协和医学院的前身。

名为Union,即联合之意,被雅致地译成中文,称作协和。 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收购协和医学堂。

随后,洛克菲勒基金会投入资金进行新校建设。 1916年,负责设计协和建筑的柯立芝来华考察豫王府,决定设计建造一座中西合璧的有着宫殿式外观的校园和医院群建筑。

1917年9月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帮助建立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办医预科,附属医院为北京协和医院。首任校长为Franklin C.McLean, 1919年10月开办医学本科,学制为八年制。

1920年开办护士学校,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沃安娜(Anna D.Wolf)担任护校校长。 1921年9月,新校建筑完成。

1929年被国民政府教育部改名为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 1930年,协和医学院获中华民国教育部认可立案。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日处于战争状态,其医学院、医院和护士学校相继停办。1942年初,协和医学院被日军占领而被迫关闭。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华医学基金会与协和医学院校董事会派代表从日军手中收回全部校产,重建协和医学院,并于1947年10月第一次复校。 1949年9月复称北京协和医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该校由中央人民政府接管。 1950年学校停止招生。

1951年更名中国协和医学院。 1954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57年并入中国医学科学院 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协和医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8年制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办。

1979年8月复校,校名改为中国首都医科大学。 1982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84年学校成立了夜大学。 1985年改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2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签署共建“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协议。 2006年9月5日,教育部、卫生部共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大会暨揭牌仪式举行。

北京协和医学院由中国教育部和卫生部双重领导,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 2007年5月18日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共建协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清华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的通知》以及《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

鉴于与清华大学合作办学需要,有时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这一的名称。更名后,北京协和医学院仍为独立法人单位,原隶属关系、人员编制、资产关系和经费管理体制保持不变。

2017年9月,北京协和医学院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扩展资料: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资源: 学校拥有六所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天津血液病医院、南京皮肤病医院),此外学校还拥有北京天坛医院(与北京市共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医院、煤炭工业部总医院等教学医院。

所属医院技术力量、学术水平雄厚,领先,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服务体系,它们和北京协和医院一道,成为培养硕士生、博士生的临床训练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其中北京协和医院以其专家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被国家卫生部指定为“全国疑难病症技术指导中心”之一,它所拥有的病案室与名教授和图书馆一起被誉为“协和三宝”。

北京协和医院以及学校所属的肿瘤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和整形外科医院都是国内相关领域居于领导地位的专科医院,这些技术力量为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提高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图书馆: 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是历史悠久,藏书丰富(>86万册)的医学专业图书馆;协和自建校以来就非常重视图书馆建设,该院校图书馆历史悠久、藏书丰富,2000年被指定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学分中心,也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与生物医学信息合作中心, 藏书以生物医学书刊为主。

病案室: 协和的病案室保存有孙中山、梁启超、张学良、宋美龄等名人的材料。协和注重对病案的系统管理和医学生采集病史,写好病案的培养。

保存的近220万册病案,对疾病治疗和科研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北京协和医学院。

3.永嘉县人民医院的历史沿革

1931年(民国20年)永嘉县立医院成立,院址设在温州市府学巷,张景飞任院长。

当时工作人员有:医生张景飞、周志强、张紫霞三人(均浙江医专毕业),药房黄琮、周厚,护士有陈汉昭、江华英、林天醉、金守箴四人。因限于条件,仅开设门诊部,每天门诊约100人。

1936年因经费困难而停办。 1936年9月(民国25年)永嘉县卫生事务所成立,张景飞任主任,人员7人,卫生经费编入地方预算。

1937年1月,颁发《永嘉县卫生设施计划纲要》提出筹设区卫生所,要求卫生事业普及全县。但这一计划未能实现。

1940年2月(民国29年)设立永嘉县卫生院,地址在温州市城下寮(积谷山边),后迁至大同巷,首任院长江卓儒(1940.2——1940.7)后任院长有陈询、周如煊,江卓儒、张修德、刘镇、叶华、张中刚。县卫生院直属于永嘉县人民政府领导。

1942年夏秋,霍乱流行,9月在卫生院内设立永嘉县临时防疫处,李则渊兼处长,江卓儒兼副处长。1944年9月,日军入侵,温州市第三次沦陷时,县卫生院随县政府搬迁至枫林镇。

1945年4月,日本军队入侵枫林时,卫生院又搬迁至表山乡,全部药物器械被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队接收,后来游击队在岩坦屿北设立医务组,为军民免费诊治。1945年6月,温州收复后,在温州市区恢复县卫生院,人员27人。

1949年5月7日,温州解放,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永嘉县卫生院。1949年5月2日,双溪县民主政府在岩头镇成立,附设医务室,负责人林纯。

9月21日,双溪县民主政府迁至枫林镇,改名永嘉县人民政府,11月医务室改称医务所,负责人倪丕基,1950年6月,医务所随县人民政府迁至江北。1950年8月,以永嘉县人民政府医务所为基础建立永嘉县人民政府卫生院,当时基础很差,药品不到100种,器械短缺,无办公桌椅。

原驻江北龙桥,因房子不够用,迁移至罗浮区江心头,借民房使用。工作人员5人,院长兼医师倪丕基,医助林纯,药剂员叶守仪,事务员翁微祥,勤工梁德芳。

9月1日,又吸收医师周海容,护士谢旭初,妇幼卫生助产士李裴然、助产士吴贤、助理护士姚竟成等5人。9月12日,省卫生厅向平阳县卫生院调来环境卫生技术员邱江涛,助产士李美玉,李美玉未到职即私自离职,后又增加会计陈爱椒,共计12人。

其中医务人员9人,事务员2人,勤工1人。有病床10张,产科除普通接生箱外无其他设备。

外科,检验均无设备器械。11月,县卫生院随县人民政府迁至温州城区,院址先在后营巷(原西溪公所),后搬下横街(天主堂)。

卫生行政及医疗、防疫、妇幼保健工作均由县卫生院统一管理。1951年1月,增卫生警郭则光兼收发文书工作。

2月份又增卫生警鲍立明,担任环境卫生事务。增清洁员徐文龙、徐顺吉(枫林),项宗其、丁岩福(永强)、朱成芳(梧埏)、叶高弟、邵银臻等7人担任清洁各区环境卫生工作。

因人手少,经县府专署同意2月成立机关医务所,设在蛟翔巷,专负责机关工作人员的治疗和干部保健及防疫工作。吸收项甫涛为医师,李日千为药剂员,调卫生院李斐然为护士。

2月28日,代院长倪丕基因病休息,经县府同意,卫生院院务由医务所医师项甫涛代理。6月份,专署指示,邱光涛、张国斡、姚竟成调玉环卫生院工作。

项甫涛与周海容对调。6月底,县卫生院人员有19人,代院长倪丕基,代理院务医师项甫涛,助医林纯,助产士吴贤、汪志秋,护士谢旭初,助理护士叶守仪,会计陈爱椒,卫生警郭则光、鲍立明,清洁员朱成芳(清洁班长)徐顺吉、徐文龙、丁岩福、项宗其、叶高弟、邵银臻、张永清。

清洁员指定担任各区清洁环境工作。7月,李象宣任县卫生院政治指导员。

10月,朱鉴德任院长。12月成立院务委员会。

当时全县划分11个行政区,145个乡镇,人口64万。根据省卫生厅“把基层卫生机构普遍建立起来”的指示,同年建立区乡负责医师制度;县人民政府卫生院在各区乡聘请思想比较进步,学识比较丰富,热心为人民服务的医师为区乡负责医师,管理本区乡范围内的开业医生,领导开展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工作。

共聘任医师21人。卫生院除了搞好医疗工作外,还负担卫生防疫、妇幼卫生、环境卫生等项职能。

1952年,卫生院业务收入210900000元(老币,1万元相当于今一元),其中门诊190375000元,住院73000000元,业务支出382886500元。同年设立专职会计,5月,卫生院附设妇幼保健站,院长朱鉴德兼主任,助产士朱莉莉为副主任,有妇幼保健员4人,吴秋莲、徐顺叶、吴美珠、徐素云。

10月,开设妇产科,12月,朱鉴德院长当选于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并出席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1953年2月,县人民政府卫生科建立,卫生行政归县卫生科领导。

4月,蒋达生任院长,5月,蒋达生升任卫生科长,仍兼卫生院长。同年7月11日,卫生院院务委员会因柯训正等委员调离进行改选,在全院工作人员会议上,推选蒋达生、李象宣、朱莉莉、孙向云、赵桂香、王洪勋,李斐然、林纯、郑洪林等9人为委员。

卫生院设卫生防疫、总务、医疗预防三股。卫生院设简易病床30张,同月,政治指导员停配。

1954年3月,增胡彩珍为副院长。夏,县卫生。

4.沧州市中心医院的历史沿革

1898年,在英国的路博施家族为纪念路博施在中国天津、沧州一带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善举,举家捐款在沧州市运河西南关口(今沧州市迎宾路路南市委南院)购地建立了基督教施医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英国基督教徒离开中国回国,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的医生雷爱光由天津马大夫医院来沧州主持医院工作,任博施医院院长。

1952年,博施医院正式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河北省沧县专区人民博施医院”,雷爱光为院长。

1954年6月又改为“河北省沧县专区第二人民医院”。

1956年与由大众医院更名的沧县专区人民医院合并。

1958年6月,沧县专区并入天津专区,医院更名为“河北省天津专区第一医院”。

1959年1月,天津专区撤销并入天津市,我院改称天津市津沧医院。

1961年7月,沧州地区归属河北省,医院更名为“河北省沧州专区医院”。

1968年6月,医院与专署卫生局、干部疗养院、卫生防疫站合并,定名为“河北省沧州地区人民卫生防治院”。

1968年9月,医院归属沧州市管理,与原市医院合并,定名为“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卫生防治院”。

1970年12月,与原市医院分开。我院更名为“河北省沧州市第一医院”。

1971年7月,医院回归沧州地区管理,定名为“河北省沧州地区人民医院”。

1993年3月,沧州地、市合并,沧州市政府命名为:沧州市中心医院。

5.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历史沿革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始建于1935年,其前身为中央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历经第五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解放军84医院及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历史上名家辈出,戚寿南、姜泗长、张涤生、牟善初、阴毓璋、王士雯、贺林、杨焕明等众多院士和专家学者曾在此校园求学或执教,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笃学重研的传统。经过8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是江苏省唯一教育部直属“985”、“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附属医院,也是江苏省首批通过卫生部评审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6.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历史沿革

1921年,留德归国博士陈雨苍奏准北京教育部,获部分庚子赔款到武昌两湖书院旧址创办湖北医学专门学校。1923年, 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医科大学,并建立了实习医院。

1926年11月,湖北省立医科大学并入武昌中山大学(现武汉大学)后,在实习医院基础上成立湖北省立医院,成为湖北地区第一家公立医院。1938年7月,医院遭日军炸毁而迁往恩施,在恩施土桥坝沙湾梓桐巷继续办院,1943年成为湖北医学院教学医院。1945年11月,医院迁回武昌,更名为省立武昌医院。

1949年11月16日 ,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李先念签署命令:湖北省立武昌医院、湖北省立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北省立传染病院、武昌妇孺医院、省立结核病院五院合并成立湖北省立人民医院。1954年11月,医院改为湖北医学院附属医院,1956年8月,更名为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87年9月医院增加“湖北省人民医院”名称。1993年,医院改为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同时保留湖北省人民医院名称。

2000年8月2日,湖北医科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大学,医院更名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并继续保留湖北省人民医院名称。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即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地处武汉长江南岸武昌解放路与紫阳路交汇处,是一家三甲综合医院。

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历史沿革

1952年7月,医院被列为重点工作医院,改名重庆市川东第一人民医院。

1953年1月,更名为四川省川东人民医院,直属四川省卫生厅领导。1955年2月,医院交重庆市卫生局领导,同年7月,更名为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

1958年5月,重庆市第一门诊部并入成为医院第二门诊部。1959年4月,全院医务人员通力合作,连续作战,成功抢救了英雄民警陈仲良的生命。

1960年,医院受市卫生局委托拟定了全市肝和网状内皮系统疾病的治愈标准。1962年8月23日,医院划归重庆医学院领导,更名为重庆医学院第二医院。

并从重医附一院和校本部抽调了一批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来院充实力量。1976年,医院外科医师高根五采用自身颈内静脉及人造血管作肠系膜上腔静脉——下腔静脉间H搭桥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获得成功。

属国内首创。1978年,医院相继成立了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等12个教研室、40个专科和肝炎、内科、妇产科3个研究室。

1979年,妇产科凌萝达教授在国内率先提出“头位难产及头位分娩评分法”。1981年,泌尿外科对肾性高血压、左肾动脉狭窄患者成功施行了左肾自体移植手术。

1984年6月,全国肝炎攻关工作会议在医院召开。1985年,医院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是年6月13日经四川省高教局批准,成立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在中华护理协会注册,直到1937年初才完成中央教育部的注册手续。

8.北京医院的历史沿革

北京医院的前身是始建1905年的德国医院,1945年北平市卫生局接管了前德国医院并更名为“市立北平医院”。1949年,中央军委卫生部带领延安中央医院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医务人员接管了市立北平医院,并随着北京地名的变更改名为“北京医院”。

相关参考

郭沫若委派田汉依事迹写话剧

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书下了自己人生中最为风光的一页。图为武汉会战中腿部重伤的张灵甫在医院卧床看杂志。(资料图)人生的黄金时代,却突然身陷囹圄,那段日子张灵

天津市肿瘤医院的历史沿革

1861年英军在津建立军医院,为医院前身,后相继改建为英国伦敦会施医院、马大夫纪念医院。1868年医院移交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改称英国伦敦会施医院。1879年,基督教伦敦会委派马根济来津主持教会医院工作

北京禁烟令历史

史上最严禁烟令为题写一篇作文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的北京市控烟条例正式实施。根据条例规定,一切“带顶带盖儿”的地方或者排队等候的队伍中都不能吸烟,此外,幼儿园、中小学校、文物保护单位、儿童医院等地的室外

昆明卫校的黑历史

昆明卫生学校怎么样部分实习医院名单:解放军43医院、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昆明市中医院、昆明空军医院、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五华区人民医院、西山区人民医院、官渡区人民医院、呈贡区人民医

北京协和医院20个历史瞬间

1951年1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接管私立北平协和医院,接管后,私立北平协和医院更名为北京协和医院。20世纪50年代,协和将培养和积蓄的大批医学人才输送到全国军队和地方各主要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和

中医医院历史

1.中医的发展史,你都有哪些了解呢中医发展史是研究中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中医发展史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中医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又是与社会科学有着极为密切

中国排名第一的医院,美国人捐钱修建,开工时地上一挖,发大财了

每年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上,北京协和医院多年以来一直拔得头筹,已经连续九年蝉联中国医院排行榜榜首。鲜为人知的是,这家医院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是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捐建的。有人说,“一部协和史,就

历史罕见照片,图二宋教仁在医院的遗容,图六李小龙最后一个生日

历史老照片,装着袁世凯灵柩的车厢。1916年6月6日,57岁的袁世凯因为尿毒症病逝。其葬礼也是盛况空前,花费50万银元,民国政府下半旗致哀,规模超过了皇帝。不过袁世凯的灵柩并没有葬在原籍项城,而是近几

曾因医院误诊陈毅病情发怒

为了记载和保存叶剑英生平和历史的宝贵史料,广东叶剑英研究会牵头组织采访了叶剑英的亲属、身边工作人员,与叶帅交往的革命先辈后代、记者,采访过叶帅的学者等,并根据采访录音进行整理,编辑《知情人眼中的叶帅》

安定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地址,电话,位置地图,怎么走

大语儿童中心和安定医院的项目到底怎么样呢?千辛万苦刚刚找到大语,因为觉得他们的理念很好,不想给孩子吃药,就直接参加了训练,两个月的时候就感觉到孩子的变化,尤其是控制力变化还是很快很明显的。安定医院贾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