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版画历史

Posted 版画

篇首语:真正的知识使人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胜过他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欧洲版画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欧洲版画历史

1.西方版画的发展史及大师,流派

西方版画史

一,欧洲木版画的诞生与发展

(一)版画的源头

(二)欧洲的初期木版画

(三)纸牌、木版书和书籍木刻插图

(四)铜版画的诞生及其在欧洲北部的发展

(五)铜版画在欧洲南部意大利的发展

二,欧洲文艺复兴盛期的版画

(一)丢勒

(二)与丢勒同时代的其他德国版画家

(三)新的制版方法——明暗套色木刻和金属腐蚀版

(四)意大利的版画家

(五)勃鲁盖尔和尼德兰的版画

(六)繁荣的复制版画市场与木刻的衰落

三,十七世纪欧洲的版画

(一)伦勃朗

(二)荷兰的其他版画家

(三)法兰德斯的版画

(四)卡洛和法国的版画

(五)意大利的版画

(六)雕版肖像画的盛行

(七)美柔汀的发明与发展

四,十八世纪欧洲的版画

(一)罗可可艺术和法国的版画

(二)意大利的版画

(三)荷加斯和英国的讽刺版画

(四)民间版画和法国革命版画

(五)铜版画新的制版技术的发明与改进

(六)毕韦克和雕刀木口木刻

(七)石版印刷术的发明

(八)勃莱克

(九)歌雅

五,十九世纪欧洲的版画

(一)初期的石版画艺术

(二)浪漫主义美术的版画

(三)巴比松画派的版画

(四)杜米埃和法国的讽刺石版画家

(五)木版插图画家多雷

(六)印象主义和版画

(七)蚀版画家梅里庸、勃拉克芒和惠斯勒

(八)后印象主义画家的版画

(九)彩色石版画的劳特累克

(十)德国、荷兰、瑞典的几位杰出版画家

(十一)象征主义美术和纳比画派的版画

(十二)欧洲的版画原作运动和复兴蚀版画运动

[注释]

六,二十世纪欧、美的版画

(一)马蒂斯、鲁奥和野兽派画家的版画

(二)表现主义的先驱画家蒙克和恩索

(三)德国表现主义的版画

(四)毕加索和立体主义画家的版画

(五)达达派、形而上画派和超现实主义画家的版画

(六)“巴黎画派”中几位画家的版画

(七)现实主义版画家柯勒惠支、麦绥莱勒、勃朗群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版画

(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版画与表现主义的持续发展

2.欧洲版画为什么起源于德国

是欧洲铜版画吧?也称“蚀刻版画”、“铜刻版画”、“铜蚀版画”、“腐蚀版画”,版画的一种。

指在金属版上用腐蚀液腐蚀或直接用针或刀刻制而成的一种版画。属于凹版。

因较常用的金属版是铜版,故称。铜版画艺术典雅、庄重,在国际上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名贵的艺术画种。

历代大师都曾热衷于铜版画的艺术创作。从德国的丢勒、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戈雅,法国印象派的马奈、莫奈、西斯兰、德加等直至现代的毕加索、马蒂斯诸大师都留下了十分精美的铜版画作品。

制作方法 铜版画制作非常繁杂,而且每道工序对画面最终效果都有影响,紧密相连,丝毫疏忽不得,从备板、刷防磨剂、刻图腐蚀时间掌握,特殊技法的运用,机器印制等等都需画家亲自操控,一道程序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画面效果。所以优秀的铜版画被认为了是版画中的“精品”。

制作方法有飞尘法、软蜡法、干刻法、腐蚀法等,以腐蚀法较为普遍。飞尘法 铜版面的一种制版方法。

将防酸的材料如沥青、松香等制成粉末,盛在小布袋里,或放在小铜丝筛里, 在版面上方轻敲, 使粉末均匀地落在版面上,并把版加热铜版画,使粉末点子熔化粘着版面。然后将版放入硝酸溶液中。

凡未粘上防酸粉点的地方均被腐蚀形成凹洞,除去防酸粉点后,上油墨印刷,即成一片黑底白点的灰色。腐蚀时间长,灰色就深,反之就浅,以防腐漆控制画面各部分腐蚀时间,就可得到许多层次的灰色。

再因版面上防酸粉点的粗细、疏密,可使画面变化更为丰富多彩。另有用一种特制的飞尘箱,进行飞尘的,即在一密闭箱内置防酸粉末,摇动风扇后,使粉末飞扬,然后将版放入,粉末即均匀落在版面上,根据需要的厚薄取出。

此法可使飞尘细而匀,但不能根据画面需要来安排各部分点子的疏密和粗细软蜡法 铜版画的一种制版方法。在防府蜡(或防腐剂)中加上油脂(一般宜使用较硬的动物蜡,如牛脂、羊脂等),使软而粘。

涂布版面后,上覆一层纸纹较明显的纸,再在纸铜版画 上用铅笔或刻针作画。凡画过之处,蜡即被粘在纸上。

用力重, 蜡被粘去多,反之则少。画完揭纸,放入酸中腐蚀,被蜡粘去多的版面,先被腐蚀,因而腐蚀较深;蜡被粘去少的版面,酸须透过一层薄蜡才能受到腐蚀,因而较浅;未画之处,则不被腐蚀。

去防腐蜡之后,即可上墨印刷。由于作画用笔的轻重,画面上产生了浓淡层次的变化。

如用铅笔作画,则有铅笔的效果。此外,在软蜡上还可压印麻布、丝绸、特殊纸纹等不同的花纹,增加版面艺术效果。

干刻 铜版面的一种制版方法。用刻针直接在铜版或锌版面上刻画, 不经过腐蚀, 即可上油墨印刷。

刻针需是很硬的钢针,或笔端装有硬宝石(或钻石)的针笔。在版面上刻画时,铜刺向线的二面或一面翻起,如犁田时翻起泥土。

印刷时这些铜刺滞带着油墨,使每根线都形成一种渗化的柔和感觉。因线是在铜版上用力刻画出来, 往往刚直有力, 从而呈现不同于腐蚀的特殊艺术效果。

腐蚀法 铜版面的一种制版方法。是以防腐蜡或防腐剂(一般以黄蜡、松香、铜版画、沥青等抗酸材料制成)涂布版面,形成一层防腐膜,用刻针在版面上作画,然后放在腐蚀液(常用硝酸溶液)中腐蚀。

凡被刻针刮去防腐膜之处,即被腐蚀,形成凹线,腐蚀时间越长,凹线也越深。除去防腐膜后版即形成。

印刷时先用油墨涂布版面,使所有凹线都填满油墨,然后揩去凹线以外的油墨,使所有凹线都填满油墨,然后揩去凹线以外的油墨,放在铜版机上压印,纸受压,凹线内油墨吸于纸上而形成凸起的线条,由于线有粗细、深浅、疏密,再加上线外揩去的油墨有多有少,就形成一幅多层次的、调子变化复杂的画面。美柔汀法 美柔汀是英文Mezzotint的音译。

法语是maniere Noire ,意为黑色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使用酸腐蚀和雕刀镌刻,而是依靠一种特制的摇凿,把版面做成密密的毛点,然后再通过刮刀和压刀把这些毛点不同程度的刮平压平,显出不同的明暗层次而制作出图像来。

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用来复制油画和肖像,但到现代又被一些版画家用来制作一些特殊效果的创作版画。 历史起源 铜版画起源于欧洲,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

历代大师都曾热衷于铜版画创作。从德国的丢勒、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戈雅,法国印象派的马奈、莫奈、西斯莱、德加等直至现代的毕加索、马蒂斯,诸大师都留下了十分精美的铜版画作品。

铜版画在乾隆时代就已传入中国。乾隆皇帝就曾经下令为征战有功的将领和有名的战役制作铜版画。

其中有些铜版画已成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的珍藏。 欣赏方法 对铜版画的欣赏,可从这样几方面来认识:一、题材风格的审美取向;二、主体造型形式及其组合方式;三、整体色调与局部色调处理,色彩选择与题材及主体的和谐;四、制版技术与技巧的灵活运用(对铜版画技法的掌握程度);五、印制技术的专业化程度等。

3.木刻画的历史

历史:

来自北欧人历史上16世纪的木刻,奥劳斯·玛格弩斯制作,描绘的是在乌普萨拉大教堂里的天文钟,后来毁 于火灾。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它由文字印刷和图像印刷两部分组成,而图像印刷即是最初的木刻版画。

制版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渊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时期的出土文物(譬如甲骨、陶器、玉石、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和纹样雕刻,秦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和石碑等,都是利器在各种材料上镌刻而成。流传已久的印章艺术更是与制版流程相差无几。

印刷术的成型一般认为在于唐代。宋人朱翌的《猗觉寮杂记》(下卷)便说:“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木板印刷品,卷中含有不少制作精美的木刻扉页。

最早的版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中国的雕板印刷始于佛教传播的契机,但很快便漫布世俗生活。及至宋代,书籍及其插图的印刷工艺已经相当娴熟,在民间流传最广的纸币和纸牌就是一些小型的木版画。尤其是纸币,因有防止伪造的要求,刻工更为细密繁复。这些深入民间、流传范围极广的小版画,正是印刷术西传的先锋。

欧洲出现印刷术,较中国约晚700年。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西方印刷术直接得自东方,但欧洲最初印刷品的技术特征和构图方式与中国先前的印刷品蔚为相似,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各地最早出现的印刷品多是为了满足宗教推广的需要,欧洲也一样。当时的印刷品多以图像为主,最常见的内容为圣经故事,如基督受难、基督背负十字架、圣母圣子像等。初期木版画大多出现在德国南部和佛兰德斯的莱因河畔,并多见于修道院中。版材有胡桃、苹果、梨、樱树等常见果木。

在中国,由于接近生活,又价廉物美,至明清年间,民间木刻年画异军突起,河南朱仙镇、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锦竹的木刻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它们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去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版画的技术传到日本以后,日本人将这这项技术带入装饰美术领域(如年月绘历),创造了珍奇璀璨的浮世绘文化。

江户末期至明治时代之间(19世纪后半叶),日本浮世绘版画借由包装纸、海报大量流传到海外。莫奈、文森特·梵高、马奈、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皆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名家 德国 凯绥·珂勒惠支(en:Kathe Kollwitz)(1867年-1945年)

挪威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944年)

西班牙巴伯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年-1973年)

中国 陈洪绶(1588年-1652年)

改琦(1774年-1829年)

彦涵(1916年-)

古元(1919年-1996年)

叶浅予(1907年-1995年)

朱宣咸(1927年——2002年)

日本 东洲斋写乐(生卒年不详)

铃木春信(1725年-1770年)

鸟居清长(1752年--1815年)

溪斋英泉(1791年--1848年)

喜多川歌磨(1753年--1806年)

葛饰北斋(1760年--1849年)

歌川广重(1797年--1858年)

4.木刻版画的历史

来自北欧人历史上16世纪的木刻,奥劳斯·玛格弩斯制作,描绘的是在乌普萨拉大教堂里的天文钟,后来毁于火灾。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它由文字印刷和图像印刷两部分组成,而图像印刷即是最初的木刻版画。

制版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时期的出土文物(譬如甲骨、陶器、玉石、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和纹样雕刻,秦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和石碑等,都是利器在各种材料上镌刻而成。流传已久的印章艺术更是与制版流程相差无几。

印刷术的成型一般认为在于唐代。宋人朱翌的《猗觉寮杂记》(下卷)便说:“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木板印刷品,卷中含有不少制作精美的木刻扉页。

中国的雕板印刷始于佛教传播的契机,但很快便漫布世俗生活。及至宋代,书籍及其插图的印刷工艺已经相当娴熟,在民间流传最广的纸币和纸牌就是一些小型的木版画。尤其是纸币,因有防止伪造的要求,刻工更为细密繁复。这些深入民间、流传范围极广的小版画,正是印刷术西传的先锋。

欧洲出现印刷术,较中国约晚700年。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西方印刷术直接得自东方,但欧洲最初印刷品的技术特征和构图方式与中国先前的印刷品蔚为相似,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各地最早出现的印刷品多是为了满足宗教推广的需要,欧洲也一样。当时的印刷品多以图像为主,最常见的内容为圣经故事,如基督受难、基督背负十字架、圣母圣子像等。初期木版画大多出现在德国南部和佛兰德斯的莱因河畔,并多见于修道院中。版材有胡桃、苹果、梨、樱树等常见果木。

在中国,由于接近生活,又价廉物美,至明清年间,民间木刻年画异军突起,河南朱仙镇、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锦竹的木刻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它们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去到日本、英国和西德。版画的技术传到日本以后,日本人将这这项技术带入装饰美术领域(如年月绘历),创造了珍奇璀璨的浮世绘文化。

江户末期至明治时代之间(19世纪后半叶),日本浮世绘版画借由包装纸、海报大量流传到海外。莫奈、文森特·梵高、马奈、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皆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5.木刻画的历史

简单介绍一下,给你一个网址,希望能够帮你 /view/17893. 。

/huihua/2010-08/30/content_3686694.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版画仍然是复制版画,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开始有了我国创作的版画。

新兴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新兴版画从它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它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30年代左翼美术的主力军。

版画家是以艺术家和革命战士的双重身分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毫不含糊地以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

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 年。

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

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

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其他题材的版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

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元代的“平话 ”刻本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

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

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

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

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欣赏版画近千年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时,有以下一些艺术特点值得注意: 1 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 2 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3 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4 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风格。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 。 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的恰当描述。

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这两个发展阶段。早期的版画是为印刷与出版而制作,画者、刻者、印者分工,刻者只照画者的画稿刻版,称作复制版画。

后来版画在艺术上赢得了独立的地位,画者、刻者、印者都由版画家一人自任,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作创作版画。 中国复制木刻版画约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可能发生于隋唐之际。

现在看到的晚唐咸通九年(868)《金刚经》木刻卷首画,说明在9世纪中叶,中国的木刻复制版画已经达到相当熟练的水平。创作版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在西方也早就存在。

在欧洲,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刻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的伦勃朗,铜版画已从镂刻发展到腐蚀,进入创作版画阶段。

木刻版画则由19世纪的比维克创造以白线为主的阴刻法,而摆脱了复制的羁绊,进入创作版画的领域。中国的创作版画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在短短50多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种类与技法 从类型上分,版画有4种: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版画。从材料上分,凸版版画中有木刻、麻胶刻、石刻、砖刻、纸刻、石膏刻等。

在凹版版画中有金属(主要是铜和锌)版画、赛璐珞版画、纸版画等。在平版版画中有石版画、独幅版画等。

在孔版版画中有丝网版画、纸孔版画等。由于所用材料不同,刻版工具和方法也各异,遂产生各种类型版画的特色;更由于各个版画家发挥其创造性及刻制、印刷(主要是手印)的技巧,版画艺术的形式更是丰富多彩的。

6.欧洲绘画史

文艺复兴时期

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为代表。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其杰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皆被誉为世界名画之首。米开朗基罗则在雕刻、绘画和建筑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艺复兴艺术水平的典范之作。拉斐尔则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圣母形象最为成功。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被誉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17世纪时期

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它发源于意大利,后风靡全欧。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绚烂的装饰性。这一风格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各个美术门类中。佛兰德斯的鲁本斯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绘画对西方绘画具有持久的影响。同时代的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18世纪的欧洲绘画

18世纪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洛可可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华丽纤巧和精致。代表画家有法国的瓦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浪漫主义随着新古典主义的衰落而兴起。法国的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被视为浪漫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而这一运动的主将却是德拉克洛瓦,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和《自由领导着人们》等。法国吕德的《马赛曲》和卡尔波的《舞蹈》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塑作品。

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

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法国画家库尔贝的代表作《奥南的葬礼》堪称绘画中的“人间喜剧”。勤劳朴实的农民画家米勒,以醇厚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辛勤劳作的农民。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创作了反映工人运动和农民革命的系列铜版画和石版画。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了列宾、苏里科夫等杰出画家。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品质。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

19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此派绘画以创新的姿态出现,它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受到现代光学和色彩学的启示,注重在绘画 中表现光的效果。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西斯莱等。继印象派之后还出现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后印象派(代表画家 是塞尚、凡·高和高更)。

20世纪时期至今

1905年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1908年崛起的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于1910年前后产生,其代表画家有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一战期间产生了达达主义思潮。之后出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代表画家有恩斯特、马格利特、夏卡尔、达利、米罗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产生了抽象表现主义绘画。20世纪50年代初的波普艺术,代表人物有美国画家约翰斯、劳生柏、沃霍尔等。70年代兴起的超级写实主义。

7.中外插画历史

插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对你我看似平凡简单的插画,却是有很大的内涵。从世界最古老的插画洞窟壁画到日本江户时代的民间版画浮世绘,无一不演示着插画的发展。

插画最先是在十九世纪初随着报刊、图书的变迁发展起来的。而它真正的黄金时代则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首先从美国开始的,当时刚从美术作品中分离出来的插图明显带有绘画色彩,而从事插图的作者也多半是职业画家,以后又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的影响,从具象转变为抽象。

直到70年代,插画又重新回到了写实风格。 中国早期插画形式 中国最早的插画是以版画形式出现的,是随佛教文化的传入,为宣传教义而在经书中用“变相”图解经文。

目前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版画作品,唐肃宗时刊行的《陀罗尼经咒图》。刊记确切年代的则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般若经》中的扉页画。

到了宋、金、元时期书籍插画有了长足的进步。应用范围扩大到医药书、历史地理书、考古图录书、日用百科书等书籍中,并出现了彩色套印插画。

明清时期,可以说古代插画艺术大发展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刻书行业。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插画的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卷首附图、文中插图、上图下文或下图上文、内封面或扉页画和牌记等。 我国古代插画的历史演变,可以看作是版画的发展历史。

同时,也是民间年画史。只不过民间年画更早地独立成为一种商品,它是商业插画的前身。

欧洲的插画历史与我国相似,最早也是运用于宗教读物之中。后来,插画被广泛运用于自然科学书籍、文法书籍和经典作家文集等出版物之中。

社会发展到今天,插画被广泛地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插画艺术不仅扩展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头脑,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更开阔了我们的心智。

随着艺术的日益商品化和新的绘画材料及工具的出现,插画艺术进入商业化时代。插画在商品经济时代,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插画的概念已远远超出了传统规定的范畴。纵观当今插画界画家们不再局限于某一风格,他们常打破以往单一使用一种材料的方式,为达到预想效果,广泛地运用各种手段,使插画艺术的发展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在中国,插画虽然发展的较晚,但追其溯源,方远流长.插画经过解放后黑板报、版画、宣传画格式的发展,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对国际流行风格的借鉴,90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更多使用电脑进行插画设计的新锐作者涌现…… 插画从诞生的母体——书籍以外,找到了巨大的生存空间。丰富的载体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需要而不断涌现。

8.木刻画的历史

历史: 来自北欧人历史上16世纪的木刻,奥劳斯·玛格弩斯制作,描绘的是在乌普萨拉大教堂里的天文钟,后来毁 于火灾。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它由文字印刷和图像印刷两部分组成,而图像印刷即是最初的木刻版画。

制版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渊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时期的出土文物(譬如甲骨、陶器、玉石、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和纹样雕刻,秦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和石碑等,都是利器在各种材料上镌刻而成。

流传已久的印章艺术更是与制版流程相差无几。 印刷术的成型一般认为在于唐代。

宋人朱翌的《猗觉寮杂记》(下卷)便说:“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木板印刷品,卷中含有不少制作精美的木刻扉页。

最早的版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中国的雕板印刷始于佛教传播的契机,但很快便漫布世俗生活。及至宋代,书籍及其插图的印刷工艺已经相当娴熟,在民间流传最广的纸币和纸牌就是一些小型的木版画。

尤其是纸币,因有防止伪造的要求,刻工更为细密繁复。这些深入民间、流传范围极广的小版画,正是印刷术西传的先锋。

欧洲出现印刷术,较中国约晚700年。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西方印刷术直接得自东方,但欧洲最初印刷品的技术特征和构图方式与中国先前的印刷品蔚为相似,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各地最早出现的印刷品多是为了满足宗教推广的需要,欧洲也一样。当时的印刷品多以图像为主,最常见的内容为圣经故事,如基督受难、基督背负十字架、圣母圣子像等。

初期木版画大多出现在德国南部和佛兰德斯的莱因河畔,并多见于修道院中。版材有胡桃、苹果、梨、樱树等常见果木。

在中国,由于接近生活,又价廉物美,至明清年间,民间木刻年画异军突起,河南朱仙镇、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锦竹的木刻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它们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去到日本、英国和西德。

版画的技术传到日本以后,日本人将这这项技术带入装饰美术领域(如年月绘历),创造了珍奇璀璨的浮世绘文化。 江户末期至明治时代之间(19世纪后半叶),日本浮世绘版画借由包装纸、海报大量流传到海外。

莫奈、文森特·梵高、马奈、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皆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名家 德国 凯绥·珂勒惠支(en:Kathe Kollwitz)(1867年-1945年) 挪威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944年) 西班牙巴伯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年-1973年) 中国 陈洪绶(1588年-1652年) 改琦(1774年-1829年) 彦涵(1916年-) 古元(1919年-1996年) 叶浅予(1907年-1995年) 朱宣咸(1927年——2002年) 日本 东洲斋写乐(生卒年不详) 铃木春信(1725年-1770年) 鸟居清长(1752年--1815年) 溪斋英泉(1791年--1848年) 喜多川歌磨(1753年--1806年) 葛饰北斋(1760年--1849年) 歌川广重(1797年--1858年)。

相关参考

清朝时期的宫廷铜版画是怎样的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林小静>宫廷铜版画起源于清朝,但它并不是清代宫廷的发明,而是自西洋引入,属于“舶来品”。大概在18、19世纪的时候,随着外国传

吴川游神历史

1.吴川的历史.吴川(1940.8—)福建泉州人。擅长漆画、版画。1965年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到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漆画创作至今,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漆画研究会副会长。漆画作品曾参加纪

这幅画是谁的

丢勒的。一、生平简介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Durer,1471-1528),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少年时曾追随父亲习艺,他对绘画表现出特殊的才能,13岁时就能逼真的画自己的肖像,

女乒历史

1.乒乓球的发展史乒乓球历史与发展1810年的一幅石版画描绘的是两个孩子在玩一种好似乒乓球的游戏,假如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们的家人应该申请发明了乒乓球的专利。这比人们普遍认为的乒乓球起源于网球运动的时

中国晚清风物人情

女乐师,1870年代清末两妇女与儿童合影,1870年代八达岭长城,1877年儿时的光绪帝在皇家护卫的照看下骑马,1871—1875年圆明园西洋楼谐奇趣东翼,1877年上海理发店,1870年手推车(版画

陶渊明笔下的仙境 ”桃花源”,其实是残酷历史中的温情镜像

引言:中学时代,我们都学习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从历代文人到我们,桃花源都是我们心向往之的人间仙境。但桃花源实际上有其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型。随烂柯人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桃花源记》版画)一、「”桃花

欧洲历史文学

1.求推荐几本有关欧洲历史的书籍《罗马史》和《罗马帝国衰亡史》,二者选其一,了解欧洲历史一定要看的。现在的欧洲社会,其传统与基础是罗马帝国。整个欧洲社会的变迁多是以罗马帝国为基础的。也可以读一读《一口

欧洲历史的脉络

 欧洲历史的脉络   说到历史,总是有不尽的话题,关于历史,特别是亚洲史、欧洲史之类的书似乎就应该是厚厚的大部头,想多厚就多厚。可是澳大利亚人约翰赫斯特所著的《极简欧洲史》却是薄薄

欧洲历史上的三次“黄祸”

 欧洲历史上的三次“黄祸”  欧洲文明在历史上先后受到三次来自东方的冲击,这三次冲击改变了当时欧洲的政治、文化版图,使得欧洲到现在还对东方报有深深的戒备心理,这就是所

大清帝国竟然靠英国疫苗维持四亿人口

疫苗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而疫苗的效果到底如何,则是对研制与制造方的巨大考验。今天,人们还在谈及疫苗的国产或进口。殊不知早在二百多年前,大清朝就发生过一次疫苗大升级事件。中世纪的版画描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