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Posted 制度

篇首语: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考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考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1.高一必修1历史背诵提纲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3.西周: 分封制 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结构:1.统一(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2)统 一: 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1)确 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3)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结构: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4. 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知识结构: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3. 清朝的军机处(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2)雍正设立军机处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2. 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

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秦汉:三公制度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清朝又设军机处5.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

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注重三个重要知识点:一是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

2.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只要提纲

中国近代史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一,鸦片战争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其危害 ①背景原因 ②鸦片对中国的巨大危害 2.中国政府的禁烟 ①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②虎门销烟 3.英国为维护鸦片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①简单经过: 1840年6月:广东→福建→浙江→天津 1841年: 香港岛→广州虎门(关天培)→厦门→定海(三总兵)→吴淞(陈化成)→南京三元里 ②结果:《南京条约》1842年 a.内容 条约——五项 附件——三项 b.危害 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开始进去半殖半封社会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 独立主权国家→半独立,主权受侵害——半殖半封建经济结构→资本主义,封建经济并存——半封 ②社会矛盾的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主要农民与地主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③革命任务的变化:反封建→反帝反封建(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原因 ①外国商品销路不畅 ②三国提出"修约"要求被拒 2.借口与有关国家 3.战争的简单经过1856~1858 广州→天津《天津条约》1859~1860 天津→北京《北京条约》(大沽口) (火烧圆明园) 4.条约内容及其危害 5.沙俄乘机攫取中国大片领土 6.中国政局的变动与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①那拉氏发动"辛酉政变"1861年11月 ②那拉氏控制下中国政局的特点 ③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放弃中立(英,法)愿协助剿(法,俄) 三,太平天国运动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核心:反清,反传统 2.洪,冯二人赴广西传教——紫荆山——思想,组织的准备 3.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 4.永安建制: 天王—洪秀全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西王—肖朝贵 东王—杨秀清 冀王—石达开 5.太平天国的顺利进军,与定都天京(1853年3月) 6.《天朝田亩制度》 7.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8.太平天国后期的战争 ①政治上——洪仁玕《资政新篇》李秀成——江,浙,上海:天京保卫战 ②军事上 陈玉成——安徽:安庆保卫战 9.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0.历史评价 ①失败原因 农民的局限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②历史作用 ③性质 四,洋务运动 1.洋务派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 ①二个过程 ②群体 ③认识 ④主张与目的 ⑤代表性人物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代表企业,经营方式(官办)与特点(三性),口号(自强),作用〕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创办近代教育,引进西方科技 ④创办近代海军〔北洋海军(1884年)→北洋舰队(1888年)〕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阶级力量的成长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时间,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与特点 ①处境:受压迫,受束缚 ②政治特点: a.革命性 b.少,小,弱 妥协性 不彻底 软弱性 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①早于资产阶级(三个来源) ②政治特点: 集中→团结 苦→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 ③早期斗争→自发性经济斗争 六,中法战争 1.法国挑起战争的背景原因 2.战争的主要经过(二线三个战役) 3.结果——中国不败而败——《中法新约》 4.台湾省的设立(1885年) 七,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的背景状况:中日出兵朝鲜,就撤军问题产生分歧 2.日本突袭清军,挑起战争 3.战争的主要经过:国外——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国内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4.结果:《马关条约》 ①时间,地点,人物 ②内容:割地,赔款,开埠,设厂 ③危害 5.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形式及其危害 ①开设银行 ②政治贷款 ③修筑铁路 ④投资设厂 ⑤开采矿山 2.中国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地特点 3.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①强占租界地 ②划分势力范围 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九,戊戌变法 1.维新派的形成及其政治特点 ①维新派产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状况——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②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③维新派的政治特点根由——接受双重教育(传统+西学)表现——政治上进步,但比较软弱,反对根本革命 2.维新派的活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代表) ①办学与讲学(万木草堂) ②多次上书(公车上书) ③创办刊物(《中外纪闻》) ④组织维新团体:强学会,保国会 3.戊戌变法的实行及落实状况 ①光绪帝下诏变法(1898.6.11) ②变法的主要内容 ③变法法令受到严重的干扰与阻碍 a.各省(除湖南省外)拒不执行 b.那拉氏打击维新力量,组织发扑准备 4.戊戌变法的失败 正面战场的抗战: 1、片面抗战路线:(1)内容:只依靠政府和军队(2)原因:阶级本性决定 2、抗战概况:(1)37、8—11月淞沪会战——失败;(2)37年太原会战(国共配合较好战役)——失败。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3)38年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李宗仁指挥 3、评价:(1)抗战态度比较积极,挫败日本速决战企图,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在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是抗日的主力)(2)片面抗战路线导致正面战场丧师失地、一溃千里。

四、敌后战场的抗战: 1、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秋中共洛川会议确定,即人民战争路线。 2、抗日根据地建立:八路军建立的。

3.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4.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必背内容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3.西周: 分封制 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结构:1.统一(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2)统 一: 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1)确 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3)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结构: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4. 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知识结构: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3. 清朝的军机处(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2)雍正设立军机处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2. 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

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秦汉:三公制度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清朝又设军机处5.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

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 1.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过程(2)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

5.求,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第1课:分封制实施的目的、受封对象,诸侯对天子的义务与在封国内享有和权利;分封制实施的影响(包括积极与消极)宗法制:含义、目的、特点、作用。

第2课: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意义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与意义。第3课:汉武帝、宋太祖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隋唐实施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什么?三省各自具有怎样的职责?三省六部制的实施有作用?元朝实施行省制度的原因、目的与意义。

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分别实行怎样的选官制度,其选官标准又有何不同?隋唐的选官制度实施有何历史意义?第4课清朝前期为加强君主专制,几代皇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重点是军机处的理解掌握)第二单元第5课: 希腊地理环境有何特点,对其政治制度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简述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与意义。 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有何特点?产生了什么影响?第6课罗马法包括哪些内容?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原因是什么?罗马法对罗马及后世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第三单元 第7课英国《权利法案》制定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英国议会、内阁、首相、国王的各自权利与相互关系如何?第8课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内容、作用。美国联邦政府组织结构有何特点?国会、总统之间是如何实现权力的制衡的?第9课法兰西共和之路漫长而艰难说明了什么?共和制能在法国最终确立起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德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是怎样的?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有何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主要是什么?19世纪70年代,法、德两国都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其各自背景各是什么?两国为何会建立起不同的政治体制?21。

结合背景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必然性,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22。 理解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掌握它们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23。 掌握太平天国兴起、失败时间,定都天京意义、理解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24。 辛亥革命:掌握同盟会的成立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理解其纲领。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临时约法》内容及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5。

五四运动时间、斗争对象、主力、初步胜利的成果,意义。 26。

中共成立的条件、时间、一大主要内容、中共成立的意义。27。

中共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的背景、主要内容、意义。28。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概况与意义。土地革命的内容、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和意义。

29。 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30。 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四大会战)、百团大战、日军的暴行。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31。 解放战争: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全面内战爆发。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3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条件、标志和意义。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时间、意义。

33。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成就。

(两个会议、三大制度)新时期是如何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34。 祖国统一大业:香港问题的由来:香港问题能顺利解决的原因、过程、意义。

35。 台湾问题是怎样造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进行了哪些努力?当今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国共两次合作分别给中国社会进步起了怎样的推动作用?两次内战又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36。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什么?到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外交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70年代我国外交又取得了了怎样的新突破?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世界和平发展进行了哪些努力?37。 什么叫冷战?美国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美苏冷战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38。

美苏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是如何出现的?日本从战败国迅速发展成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近代史上发生在南京的大事,几乎浓缩了一部中国近代史。请举出近代发生在南京的大事并答出每件大事所产生的影响。

6.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统考容易考到的25个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一课考点 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 《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 2、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3、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 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 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7、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 (1)社会性质变。

7.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皇权与相权的消长、监察、选官、地方行政区划),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

8.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分封制的目的,主要内容,历史影响,分封制受到破坏的原因,表现。

宗法制形成历程,核心内容,突出特点,历史影响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皇权至上的内容,特征,三公九卿制度的内容。秦朝中央机构的特征,郡县制的由来,推行,作用,郡、县机构的简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根源,概念,特点,发展历程,两对内在矛盾,意义,评价。三省六部制的形成,隋朝的三省制14唐朝三省制如何完善的。

隋朝的六部制,元朝行省制度背景,内容,意义,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特点,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秦朝以来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和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斗争的史实及趋势,秦,汉,唐,宋,明五朝监察机构的变化。

拓展资料: 《高中历史》是2007年1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该书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龙门名师系列之高中篇·名校名师课时作业:高中历史必修1(HNYL)》为高中历史必修习题册,为龙门书局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全国众多名校,力邀全国知名特、高级教师及高中新课标研究专家,历时几年深入研究后,倾心打造的一本高中新课标同步讲解类教辅图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高中历史必修》 。

9.如何复习高中历史必修一

用提纲复习。

必修一复习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 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尚书台 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 二府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 不断增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 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光荣革命:1688年 ○2《权利法案》:1689年。

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同 而不治”的地位 ○3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入民主、树立模式; 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征性 的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 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行政权 总统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同,在战时可行使独裁权。 立法权 国会 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

司法权 联邦法院 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 联邦法院拥有解。

相关参考

高考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归纳越详细越好■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

高中历史必修一故事讲坛

一、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随着综合科目的高考改革,高中历史教学也在经历着一场变革。很多学生苦于找不到一种理想的学习方法而烦恼,甚至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结合高一历史新教材的教改实践,借鉴有关专家的理

高考地理大题必背术语有哪些

2017高考地理答题术语:水循环和洋流类常见地表水用语:淡水资源、河川径流、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常见水循环用语: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地表径流、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常见洋流用语

高中英语有几本书

有八本,一到五是必修,六到八是选修,虽然说是选修,都是要上的高考的时候是按照词汇来的,不是看必修选修的。1、高考英语介绍:英语高考对于课本知识的界限不是很明显,一般都是考知识点。2、英语高考中涉及到的

求2014中考名著知识点就是必背的知识点整理

名著名称:《水浒传》文体: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作者概况:元末明初人施耐庵主要内容:北宋末年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过程。主题思想:①官逼民反。②表达人们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③揭

2013历史必修一高考题

一、高一必修一历史选择题500道第一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单元核心概念:(1)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地区。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南亚的印度河

上海市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1.高中历史会考重点总结你最好是在网上下载文档,太长了高考会考历史复习要点(依据高中会考考试说明)(必修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北京2010年高考历史

一、2010年高考文综历史考前必背考点全览你把主要的历史事件背一下做些题揣摩一下做题思路关键是教材200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BC1046年(1)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23的高考重点是什么

历史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什么都有可能考,而且考得很细,非常细。历史是高中学科中最难的科目之一,高考要求非常高,难度也较大,而且学的内容也很多。不要找重点了,每个字背出,还怕考不好。记住,这不是天方夜谭,

高中历史必修1至必修3的详细知识点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2.3复习提纲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