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二历史教材分析

Posted 手工业

篇首语: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中必修二历史教材分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必修二历史教材分析

1.历史必修二人教版知识提纲

历史必修2复习资料学习方法与习惯提示: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多看多读多背。

当你感觉很无聊的时候,不妨靠看复习资料来打发时间,可以让你度过时间,也能学到知识。祝愿你能成功!!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详见第一课及第四课第一节内容)(1)主要耕作方式的变化: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奴隶社会:石器锄耕(耜耕)。

封建社会:铁犁牛耕。(注意耕作工具的变化)(2)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氏族土地所有(生产力低下的原因)②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表现为“井田制”。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过程:注意鲁“初税亩”和秦商鞅变法)特点: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影响:造成土地兼并→贫富分化→激化矛盾→危机统治。政策:限制兼并:北魏至隋唐采用均田制;明清按田亩和人口纳税。

• (3)基本特点:自成体系的发达农业;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 基本史实:①冶金:青铜铸造以商周为辉煌(注意著名的青铜器)。

冶铁从西周晚期开始→战国→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及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利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②制瓷业:商:原始瓷器。

东汉的青瓷。北朝的白瓷。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系统。宋瓷五大名窑。

明清:瓷都景德镇,有青花瓷、彩瓷、珐琅彩。③丝织业:商有织机、斜纹提花织物;汉有素纱单衣;宋有丝织品的写实风格;明清丝织中心:苏州和杭州,有花楼机,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2) 特征:①素称发达、历史悠久的官营手工业 ②艰难经营但后来居上的民间手工业 ③长期领先于世界并享誉世界。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 概貌:先秦时期:商朝时出现商人并由官府控制,春秋战国时扩大并打破官营,有了民营。

秦汉时期开始实施“重农抑商”;隋唐:出现类似银行的柜坊和汇票的飞钱,商业城市有长安和洛阳;坊市分开;外贸港口广州并设市舶使管理。宋元:坊市界限打破;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业城市大都和外贸港口泉州。

明清:出现商帮,有徽商和晋商(注意他们各自的特点)。(2) 发展的特点:①在“重农抑商”下艰难发展 ②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国外贸易全面发展 ③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荣 ④很早就出现类似银行的柜坊和汇票的飞钱及纸币 ⑤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⑥明清后期对外贸易开始萎缩。

(注意朝贡贸易)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重农抑商”:直接目的是为了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表现见课本17页;后果: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然经济。(2)“海禁”与“闭关锁国”:明“海禁”(课本18页);清代的“闭关锁国”:原因: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直接原因)②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根本原因)③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客观原因)。

后果: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根原)②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③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商业的发展。

第二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了解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留意其他航海家,可用下表形式)年份 支持国家 人物 航线1487年 葡萄牙 迪亚士 沿非洲西岸向南航行→非洲南岸(好望角)1492年 西班牙 哥伦布 横渡大西洋→巴哈马群岛→大西洋美洲大陆 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① 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③世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 (1)“海上马车夫”——荷兰:(注意其殖民范围,结合地图册) (2)“日不落帝国”——英国:(注意起建立殖民霸权的过程及殖民范围,结合地图册)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

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主要发明创造①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时间 人物 重要发明 影响1733年 凯伊 飞梭 提高织布速度,加速工业革命的到来1765年 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 标志着 工业革命 的开始1785年 瓦特 改良蒸汽机 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1807年 富尔顿(美) 气船 推动了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的到来1814年 史蒂芬孙 火车 ②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四个方面 国家及人物 主要成就 影响电力的广泛应用 德国人西门子 发电机 新能源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爱迪生(美) 发明耐用灯泡 电车、电影放映机等问世 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创制 内燃机和柴油机的诞生 汽车、飞机、轮。

2.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解读】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

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第3课 宋明理学 【基础解读】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

3.历史必修二(最好是历史老师进)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概况并概括其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冶铸业 (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商朝青铜铸造规模大;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青铜铸造工艺有新的创造,出现了金银错新技术。 (3)魏晋时期: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

(4)唐朝时期: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5)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生产规模扩大。

跟踪思考 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在哪些方面领先世界? 2.纺织业 (1)商周时期: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刺绣。 (2)曹魏时期:在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等地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蜀锦闻名遐迩。

(3)唐朝时期: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丝织品品种繁多,有绫、锦等十几类,每类又分为许多品种;有的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4)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跟踪思考 魏晋、隋唐时期,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有哪些突出的表现?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新经济现象是什么?2005年,美国、欧盟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能否说明我国的纺织技术仍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3.陶瓷业 (1)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魏晋时期:制瓷技术日臻成熟。

南方盛产青瓷,器皿形制美观;北方创制出白瓷,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3)唐朝时期:出现了唐三彩,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还出现了青瓷中著名的秘色瓷。

跟踪思考 想一想:明清时期,陶瓷业在生产方式上是否有所突破? 4.造船业 唐朝时,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还能制造使用推进器的各型战舰,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关键提示 宋朝指南针的发明对我国造船技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明朝郑和下西洋反映出我国造船技术的高超水平。 5.手工业著作 (1)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2)明朝后期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朝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高中历史必修二

10. 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

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B.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答案是选D,为么A不对?答:你审漏了“实质”两个字,政治学说:透过现象抓本质。A本身就是事实,现象来的。

1.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疑问:C为什么不对?答: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必须体现为原来种植的是粮食作为为主,现在变为种植经济作物为主。而题干描述的是西方人大量购买中国棉花运回国,这个牵涉到的只是商品经济,根本不是描述中国农业生产问题。

6.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

……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益厘饷也。……并可养船、练兵,军国之大利也。”

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中,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①江南制造总局②轮船招商局③开平煤矿 ④福州船政局A.①② B.①④C.①③ D.②③疑问:正确答案是选B 民用工业,为什么不是军用工业呢?“养船、练兵,军国之大利也”?答:你的阅读习惯不太好,断章取义。本题干材料强调洋货是华民生活之物,假如仿造的话,好处多多。

洋枪洋炮怎么有可能是百姓生活之物呢?因此,肯定是民用产品,也就是民用工业啦。11. 1980年,我国仅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当时的特区是( )。

A.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 B.中央直接管辖的特殊地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点 D.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疑问:答案是选A,为什么D不行?答:经济特区是中国自己办的,“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这种表述的主语应该是外国,很显然这跟中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不同啊,设立的目的是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办法,打进世界市场啊。14.下列关于市场经济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推动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促使我国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B.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C.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D.我国正朝着小康水平的新目标迈进疑问:答案是选D,D有什么不对?答:我国正朝着全面小康前进。4.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

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D.提倡超前前费,反对勤俭节约疑问:答案选A,为什么?答:这道题是有不同答案的,是一道有争议的题目,在此不作分析。总结:我觉得你的分析过程不够细致,比较粗线条。

5.高中历史必修2全部说课稿不能下载,已经花了我50分了

你先说清楚你们用的教材是哪个版本的 所以给你发个省略版本的,这个花了我5分呢!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利用历史短剧表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历史,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历史。

(3)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那段戏曲吗?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 (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2)表现: ①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考古发现 ②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参见教材“引言”)——民间传说 (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参见教材P4“历史纵横”提及的世界三个农业起源中心) 2、原始农业: (1)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2)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犁、石斧→耒耜 3、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1)表现: ①农具:出现青铜农具,但常用的工具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②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③西周农作物: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2)影响:人民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3)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三个阶段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 (2)两汉时期:改进和推广 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 ②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期:完善——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 2、耕作技术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时期);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时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②宋朝后,江南出现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 ①曹魏的翻车;②唐朝的筒车;③宋朝的水力高转筒车;④明清的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分封制与井田制 【分析】商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在当时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这种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但这种耕作方式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小农经济: (1)原因: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

【分析】铁犁牛耕技术使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

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甚至产品 → 提高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有限,经营规模小 → 提高耕作技术 ③承担沉重的徭役 → 小农经济脆弱 问题解答: 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答。

6.求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都江堰3、秦:灵渠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纺织业主要成就:(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1)先有陶后有瓷(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四)“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的特权,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逐渐地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认识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c.洋务运动的诱导。

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初步发展 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 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的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短暂春天(“黄金时代”) 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 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b.“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此段不作考试要求) 国民统治前。

相关参考

您能也给我发一份高中历史试讲的讲稿和教案吗谢谢您了

历史必修一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对世界历史所产生的影响。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二战后世界国际关系的发展走向

高中生物必修1必修2所有重点难点概念

不知道你是要新教材还是老教材的我看了上面是老教材的下面是我找的新的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

高中历史必修一故事讲坛

一、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随着综合科目的高考改革,高中历史教学也在经历着一场变革。很多学生苦于找不到一种理想的学习方法而烦恼,甚至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结合高一历史新教材的教改实践,借鉴有关专家的理

新课改高中历史教材弊端

1.请分析中学历史课本长短利弊,并评价中学历史教育1.中学历史课本长短利弊教材是学校教育目标的直接体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各种教科书、参考书以及活动指导书,在课程建

高中必修二历史卷子

1.求历史必修二的大题的答案,不太标准也可以11.(1)材料一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内部分工细致;材料二反映官营手工业具有技术人才的优势,工匠们在一起相互切磋从而提高技艺;材料三反映西汉初年一度出现私营手

高中历史必修二一轮复习教案

一、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电子课本

1.求人民版历史高中必修二的电子课本.就是绿色的那本.急需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

历史必修2可能会考什么主观题

是不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经济史)?如果是的话,那我发表下个人的观点意见:大题的话,最最可能考到的是上世纪世界经济大危机,我猜可能会涉及美国的成功处理这件事和现在中国国情进行分析,问题大

高中历史必修二.为什么采取了重农抑商的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李悝变法、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历史必修2

1.高中人教版必修二历史目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