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的历史书籍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靖远的历史书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靖远的历史书籍

1.靖远县的历史

靖远县建置年代久远,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随着朝代的更替,辖域多有变迁,隶属称谓频易。战国以前,靖远境内为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羌人和戎人所占据,战国末期,秦于公元前271年灭义渠戎,置北地郡,郡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靖远境域始划入秦国版图。 秦代靖远仍属北地郡。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靖远境内始置祖厉(今靖远)、鹑阴(

靖远县

今白银市平川区)二县,属安定郡(汉时从北地郡分置),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为靖远县级行政建制之开端。 新莽时期,改祖厉县为乡礼县。 东汉时期,祖厉县治南迁,鹑阴县改为鹯阴县,属武威郡。 三国时期,属魏国武威郡。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将祖厉县南迁,置陇东郡。前秦于鹯阴县地置平凉郡。西秦属苑川郡(今甘肃榆中县)。 南北朝时期,北魏置高平镇(今宁夏固原),鹯阴县属之。西魏置会州,靖远始称会州。北周改会州为会宁防。 隋朝时期,会宁防改为会宁镇,后改为会宁县,属平凉郡。 唐代初期,改会宁县为西会州,后复为会宁县,属关内道。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因足食故改会州为粟州,当年复为会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会州为会宁郡,置乌兰、会宁二县属之。广德年间以后陷入吐蕃,更名汝遮。 北宋时期,西夏国曾两度攻陷靖远地。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修筑会

靖远县

州城,置敷川县。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改为敷文县,属泾原路。 南宋时期,先后为金、西夏攻陷,金改敷文县为保川县。 元代,仍为会州,属陕西行省巩昌府。 明代初期,裁会州,于迭烈逊(今白银市平川区)设巡检司戍守。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裁迭烈逊巡检司,置靖虏卫,属陕西行省都指挥司。 清代,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属巩昌府。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靖远卫并入陇右道。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改靖远卫为靖远县,属巩昌府。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靖远县改属兰州府。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甘肃省设七道,靖远县属兰山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961年,隶属定西地区。1961—1963年,划归白银市管辖。1964—1985年,复属定西地区。1985年8月,白银市恢复成立,靖远县复归白银市管辖。

2.靖远县的历史文化

居住

靖远是一个通过移民而得到开发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习俗经历了一个不断融合演变的过程。移居这里的人们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选择居住地点以出行方便、避风御寒、接近水源等为主要考虑因素,慢慢形成了不同类别的人口聚居点,从境内许多小地方的命名即可略见一斑。人们历来多选择以城、堡、湾、滩、水、井、泉、梁、岘、塬、沟、墩、铺、川、坪、寺为聚集点,如古城、裴家堡、东湾、糜滩、大营水、刘家井、红柳泉、砂梁、曹岘、三场塬、烟洞沟、十里墩、二十里铺、吴家川、五大坪、刘家寺等等。在这些聚集点中,有的以同族为核心,有的为历代军屯点,有的以地形地貌等命名。此外,由于这里曾为边陲地带,人们集中一处而居,和防御外敌入侵也有直接关系。住所的形式有堡子、楼房、土房、高房子、土窑洞、箍窑、棚道、卧铺子等。

饮食

在靖远农村,人们保持着一日三餐的习惯,清晨起来先劳动两个多小时,于九点钟左右吃早饭,一般以黄米或白米糁饭、炒菜为主,在一日中最为重要。午饭在下午一点钟就餐,冷季吃蒸馍,暖季吃凉粉、凉面。太阳落山时吃晚饭,多为煮面食。城镇居民一日三餐,早晨吃早点,一般简单量少,中午米饭、炒菜,晚上也多以煮面食为主。

服饰

20世纪50年代以前,由于贫富差距,民众着装差异很大。生活条件极贫困者,衣服夏以蔽体,冬以御寒,油污补丁,无式无样。普通百姓,春秋以大腰裤短褂为主,夏穿汗衫、短裤,多为自制粗布服装,冬着大襟棉衣,俗称 “裹肚子”,天气寒冷时穿羊皮袄。夏戴瓜皮小帽或头裹毛巾,冬戴毡帽、棉帽。富户人家以上等布料绸缎为主,春秋穿长袍短褂、内衬外套,冬着二毛裘衣。夏天头顶灰绒礼帽,冬天戴平顶黑绒帽。一些大中专学生、职员身着中山装,男子穿自制圆口平底布鞋,年轻妇女穿绣花鞋。

丧葬礼俗

丧葬的礼规习俗衍生繁杂,沿袭不衰。有关靖远民间的丧葬礼俗,分为临终、守铺、居丧、戴孝、接三、家祭等几个程式。

3.靖远县的历史文化

居住靖远是一个通过移民而得到开发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习俗经历了一个不断融合演变的过程。

移居这里的人们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选择居住地点以出行方便、避风御寒、接近水源等为主要考虑因素,慢慢形成了不同类别的人口聚居点,从境内许多小地方的命名即可略见一斑。人们历来多选择以城、堡、湾、滩、水、井、泉、梁、岘、塬、沟、墩、铺、川、坪、寺为聚集点,如古城、裴家堡、东湾、糜滩、大营水、刘家井、红柳泉、砂梁、曹岘、三场塬、烟洞沟、十里墩、二十里铺、吴家川、五大坪、刘家寺等等。

在这些聚集点中,有的以同族为核心,有的为历代军屯点,有的以地形地貌等命名。此外,由于这里曾为边陲地带,人们集中一处而居,和防御外敌入侵也有直接关系。

住所的形式有堡子、楼房、土房、高房子、土窑洞、箍窑、棚道、卧铺子等。 饮食在靖远农村,人们保持着一日三餐的习惯,清晨起来先劳动两个多小时,于九点钟左右吃早饭,一般以黄米或白米糁饭、炒菜为主,在一日中最为重要。

午饭在下午一点钟就餐,冷季吃蒸馍,暖季吃凉粉、凉面。太阳落山时吃晚饭,多为煮面食。

城镇居民一日三餐,早晨吃早点,一般简单量少,中午米饭、炒菜,晚上也多以煮面食为主。 服饰20世纪50年代以前,由于贫富差距,民众着装差异很大。

生活条件极贫困者,衣服夏以蔽体,冬以御寒,油污补丁,无式无样。普通百姓,春秋以大腰裤短褂为主,夏穿汗衫、短裤,多为自制粗布服装,冬着大襟棉衣,俗称 “裹肚子”,天气寒冷时穿羊皮袄。

夏戴瓜皮小帽或头裹毛巾,冬戴毡帽、棉帽。富户人家以上等布料绸缎为主,春秋穿长袍短褂、内衬外套,冬着二毛裘衣。

夏天头顶灰绒礼帽,冬天戴平顶黑绒帽。一些大中专学生、职员身着中山装,男子穿自制圆口平底布鞋,年轻妇女穿绣花鞋。

丧葬礼俗丧葬的礼规习俗衍生繁杂,沿袭不衰。有关靖远民间的丧葬礼俗,分为临终、守铺、居丧、戴孝、接三、家祭等几个程式。

4.靖远乌兰山的古代历史

乌兰山耸峙于县城之南,又名城南山。

关于乌兰山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唐代,靖远境内曾设立乌兰县,山名由此而得。另一种说法是在很久以前,乌兰山上生长着一种开红花的野草,人们称其为乌兰草,开花时节满山呈红色,乌兰是蒙古语红色的意思,而且靖远在历史上曾为蒙古人所占领,乌兰山即红山。

扩展资料: 乌兰镇因县城南有乌兰山而得名。解放前由城关镇公所管辖,解放后建政为靖远县第七区区公所。

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建为西滩和城关两个公社,63年又合并为城关区公所,68年改建为城关公社,83年更名为乌兰公社,农村体制调整后成立乌兰乡。2004年与城关镇合并城立乌兰镇。

乌兰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钟灵毓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世世代代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生活、劳动和繁衍。

它不但有新石器时代红咀子遗址,汉墓,汉代破羌将军张绣、金代抗元名将郭虾蟆墓,明代小坪山烽燧,清代镇绥将军潘育龙石坊及乌兰山古建筑群等古代文化的灿烂,而且有举世闻名的红四方面军虎豹口强渡黄河天堑,从而踏上西征历程的现代革命历史的辉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乌兰乡。

相关参考

大明功臣于谦的个性及夺门之变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晚,武臣总管太子太师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軏、左都御史杨善、靖远伯王骥、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司礼监太监曹吉祥以蒙古大军犯边需要加强京城守卫为借口,率兵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宫

清朝火炮质量太低劣

1841年,英军猛攻关天培所在的靖远炮台,战斗从中午到深夜,进行得异常激烈,年逾六旬的关天培,负伤十余处尚亲自开炮还击敌军。英军攻入炮台之后,关天培仍在战斗,最后一发炮弹袭来,最终关天培中弹牺牲。但关

豪格一生有哪些成就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长子,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崇德元年,以军功封肃亲王,掌户部事。顺治三年,挂靖远大将军印,平定四川张献忠。次年,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下狱,不久死

豪格一生有过哪些成就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长子,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崇德元年,以军功封肃亲王,掌户部事。顺治三年,挂靖远大将军印,平定四川张献忠。次年,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下狱,不久死

爱新觉罗・豪格的福晋是谁

爱新觉罗·豪格的福晋是谁?豪格有几个老婆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长子,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崇德元年,以军功封肃亲王,掌户部事。顺治三年,挂靖远大将军印,平定四川

曹操为何要和关羽抢女人

公元197年,曹操将汉献帝迎奉到许都,擦亮了自己的招牌之后,决定首征,对宛城张绣用兵。张绣,凉州大将张济之侄,武威郡祖厉县(今甘肃靖远)人。当年,董卓被杀后,张济与凉州诸将攻打长安,张绣立功甚多,乃一

第四章 波涛涌,黄金剑戟_四、炮火不再轰鸣

>  由于北洋舰队先后失去六舰,因而在最后阶段的海战战场上,坚持战斗的只有“定远”“镇远”“来远”“靖远”四舰。日本则尚有“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扶桑”

第四章 波涛涌,黄金剑戟_二、犄角雁行阵

>  17日上午10时许,“镇远”舰首先发现西南方海面上出现几缕黑烟,旋即判定是日本军舰。丁汝昌下令立即起锚,以“定远”“镇远”为第一小队,“致远”“靖远”为第二小队,“来远”“经远”为第三小队,“济

神秘甘肃名将,受重伤,康熙亲自看望,留四个字,他一生受用不尽

潘育龙:一位随康熙西征的陇上名将康熙甘肃是生长名将的沃土,漫漫丝绸古道,滚滚黄河之滨,曾经成为无数名将的舞台。靖远城外,一处高坪之中,一通石牌坊之后,一堆黄土下,是一名将的最后归宿之地。这就是潘将军墓

北洋水师里最新式的战舰 邓世昌座舰致远号简介

...节,是北洋水师主力战舰中速度最高的。致远号和姊妹舰靖远号及同时在德国订购的经远、来远号在1887年底完工加入北洋水师后,清政府便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停止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