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历史事件
Posted 时期
篇首语:你若无书相伴,便没了长相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山西大同历史事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山西大同历史事件
1.大同的历史故事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
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
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曾发生上千次大小战事。
大同境东的马铺山是汉代刘邦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金沙滩(今属朔州界)是杨家将血浴沙场的故址。 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上功绩卓著;是都城建设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设独具特色;是改革创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时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响深远,荫及盛唐;是佛教中国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从平城时代开始的;是古都艺术的新模式,无论是北魏时代的云冈石窟,还是辽金时代的华严寺、善化寺等,均堪称旷世精品,开创了大同模式;大同还是军事防御的大前沿。
大同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显著的古都、艺都、佛都、军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
2.山西大同的历史
历史上的大同 大同市,一个浓缩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古人描述为:“三面临边,最号要害。
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
公元前三世纪:赵武灵王就“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置云中、雁门、代郡。”秦始皇北逐戎狄,在大同城西“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
公元四世纪末:控制了黄河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区的拓跋鲜卑便: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修长城,凿石窟,历经七帝96年。大同遂即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佛教的中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繁荣。
之后的1500年:大同先后为北魏京师、辽金陪都、元封西京,明立藩王,清颁重镇。江山更迭,几番易名,不失“北方锁钥”;长城抗争,几番狼烟,更有“大同士马甲天下”。
127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大同,当时正值忽必烈统一中国,结束了辽、金、宋多年对峙的战乱局面,大同重新出现繁荣。他当即盛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城市”。
1372年:朱元璋第十三太子朱桂藩镇大同,在北魏平城旧址以南重工业建云中城池,即今大同古城,其规模,其奇特,为我国北方所少见。 而在城北郊的东起天镇县新平堡、西至右玉县杀虎口的300公里长城则进行六次大规模修整,又在长城到城池之间,建边堡、营堡、烽火台上百处,形成了我国北方“长城攘外,方城安内”特有的城防布局。
1438-1571年:明王朝对蒙古各族采取怀柔和亲政策,在大同三设马市,数辟月市,久立小市,应允鞑靼“通贡”,促进了长城内外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大同成为蒙疆胡族与中原地区经济交往的集散地和塞外商埠,再次出现难得的繁荣局面。
直到近代,大同易货贸易与通货贸易依然兴盛,吸引了全国众多的谊商巨贾。 [编辑本段]山西省大同市 [编辑本段]概况 大同市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同战国属赵,汉置平城县,北魏建都,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置云中郡和云洲。辽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于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公元1048年)置大同县附郭。
自此,大同县名沿用未改。吸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为大同府治。
抗日战争时期分设东、西大同县。1949年5月解放后,大同城区建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
1952年11月重归山西省。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销,与大同市合并,并将雁北行署下辖的部分县划归大同市。
现辖有开发区、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等5个区和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等7个县。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
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4′——114°33′,北纬39°03′——40°44′之间。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凉城县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忻州地区相连,东与河北省阳原、涞源、蔚县相接。
大同市历史悠久、地势险要,为三晋北方之门户、首都北京之屏障,系陕、蒙、冀捷径之必由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古战场之称,曾为一代京华、两代陪都、四朝重镇。本市地处晋、冀、蒙交界处,是闻名全国的"煤都"。
区位条件比较优越,交通通信较为便利,矿产资源颇为丰富,旅游资源声誉中外,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全市国土总面积14112.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1400米之间, 最高峰是阳高县六棱山主峰黄羊尖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冉庄河558米,市区海拔1000 米。
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川兼备。土石山区、丘陵区占总面积的79%。
西北部山脉属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主要有双山、二朗山、云门山、采凉山等;东南部山脉属太行山脉,主要有恒山、太白山、六棱山等。全市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最高处为阳高县境内六棱山黄羊尖(海拔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境内花塔村冉河出口处(海拔558米)。
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形成了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除桑干河外,境内主要河流还有属海河水系的御河、南洋河、壶流河、唐河和属黄河水系的苍头河。
全市总人口284.8万人,农业人口占60%左右。 本市有蒙、满、回、藏、苗、朝鲜等少数民族,汉族人口占99.6%。
大同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干燥,夏季短暂且温热多雨,春秋凉爽,温差较大。年均气温5.5℃,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29.1℃;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无霜期100~156天。
大同市土地广阔,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莜麦、春小麦、黍子、马铃薯、胡麻、黄花菜、黄芪、甜菜、向日葵和蔬菜、瓜果等。 大同市矿藏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煤乡",煤炭储量大、质量好、热值高,已探明的煤炭总储量达376.9亿吨,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
境内地下矿藏还有铁、铜、铝、锌、磷以及石灰石、云母、石墨、大理石、花岗石等。 大同市境内现存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2万余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余处。
驰名中外的主要有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开凿的云冈石窟;现存的惟一的辽代木构建筑上、下华严寺;九龙壁;阳高"许家窑人"遗址;北岳恒山;悬空寺。
3.大同的历史故事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
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
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曾发生上千次大小战事。
大同境东的马铺山是汉代刘邦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金沙滩(今属朔州界)是杨家将血浴沙场的故址。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上功绩卓著;是都城建设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设独具特色;是改革创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时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响深远,荫及盛唐;是佛教中国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从平城时代开始的;是古都艺术的新模式,无论是北魏时代的云冈石窟,还是辽金时代的华严寺、善化寺等,均堪称旷世精品,开创了大同模式;大同还是军事防御的大前沿。
大同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显著的古都、艺都、佛都、军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
4.大同的历史环境变迁是
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前,大同一带是一片浩瀚的湖水,考古工作者把这个湖叫“大同湖”,它是个封闭的内陆湖。
那时候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参天乔木遍布湖畔。野马、披毛犀、大角鹿在这里追逐奔驰;多刺鱼、鲤鱼在湖中自由嬉戏。
据考古工作者考证:随着地壳的升降运动和干湿交替,大同湖发生过无数次变化,最后于数万年前悄然消逝了。 北魏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详细记载了魏都大同城的环境状况诸。
在《云中郡志》中还记载着大同景物“滴翠流霞,川原欲媚。坡草茂盛,群羊点缀。
……挹其芳澜,郁葱可冷。”这些都说明过去的大同地区曾是草木丰盛、风景秀丽的好地方。
5.大同在北魏时期有什么重大事件
公元398年的一个夜晚,北魏集团领袖拓跋圭发布了深思熟虑了N多日的重要决定:迁都——国都自盛乐(内蒙和林格尔)迁往平城(山西大同)。
随这一决定同时出台的还有两个实施细则:1.重新划定京畿和京甸范围,2.进行新都平城的整体规划和全面建设。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对峙时期。
北魏平城“京邑帝里,佛法丰盛,神图妙塔,桀峙相望”,京都内有寺庙百所,僧尼两千。有为太祖以下五帝铸像的五级大寺;有“镇固巧密,为京华壮观”的天宫寺,驰名中外的云冈石窟正是当时高僧昙曜主持开凿的,“凿寺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
现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大小造像51000尊。最大高17米,最小的仅0.02米,成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6.大同在北魏时期有什么重大事件
公元398年的一个夜晚,北魏集团领袖拓跋圭发布了深思熟虑了N多日的重要决定:迁都——国都自盛乐(内蒙和林格尔)迁往平城(山西大同)。随这一决定同时出台的还有两个实施细则:1.重新划定京畿和京甸范围,2.进行新都平城的整体规划和全面建设。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对峙时期。
北魏平城“京邑帝里,佛法丰盛,神图妙塔,桀峙相望”,京都内有寺庙百所,僧尼两千。有为太祖以下五帝铸像的五级大寺;有“镇固巧密,为京华壮观”的天宫寺,驰名中外的云冈石窟正是当时高僧昙曜主持开凿的,“凿寺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现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大小造像51000尊。最大高17米,最小的仅0.02米,成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7.历史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战国时,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隋末 ,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 ,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都”,意即“别都”。五代时期,后唐 、后晋 、后汉和北汉都是以山西为根据地起家。在中国封建社会期间,山西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越是乱世越是显得重要 ,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可以称雄天下。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中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人文三祖)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周代,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在山西境内崛起。秦、汉、魏、晋时期,山西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一直把山西作为唐帝国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发达的经济、文化称著于世。到五代十国,山西仍然对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宋辽时期,山西进一步繁荣,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当时山西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明,曾受到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伟大旅行家马可
相关参考
說到山西省大同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煤城,大同的煤在全國都是出了名的。當然也有一部分人還記得,大同除了煤多,還是一座歷史名城和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山西省南北長,東西窄,而大同就位於山西省的最北部,隔
元高克恭方棹吟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扼要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元代著名诗人、画家。祖先是西域回鹘(现今新疆维吾尔族)人,后东迁山西大同。父亲名亨,字嘉甫,迁居燕京(今北京),对诗
怀仁县地处山西省大同盆地中间地带,北与大同市相依,面积1224平方公里,现辖6镇7乡,人口22.11万,县政府驻城关镇。【历史】怀仁,秦为云中地,汉置沙南县,隋置大利县,属定襄郡,辽代始建怀仁县。因辽
大同之屠指的是公元1649年(南明永历三年八月二十九日),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等在山西大同府、朔州、浑源县等地进行的一次
中国有“煤城”别称的城市有:山西省大同市、辽宁省抚顺市、安徽省淮北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扩展资料:大同山西省省辖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
1.山西省怀仁县的历史汉为沙南县地,隋开皇二年(582)云内县来治,属马邑郡。后废。唐为云中县地。辽置怀仁县,以辽太祖与晋王李克用会于东城时,有怀想仁人之语,故名怀仁,属大同府。故治在今怀仁县西、大同
截至2016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包括11个县级市、85个县。太原市——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大同市——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朔州市——山阴县、应县、右玉县、
一、搜集关于和亲的历史故事高帝六年(前201年),冒顿单于率兵进攻马邑,韩王信投降。次年,匈奴与韩王信勾结,又引兵南下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刘邦亲率大军往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南)陷入匈
在山西大同煤礦集團煤峪口礦「二戰期間日軍侵華遺址「拍攝的大同「萬人坑」中國礦工的屍骨。新華社圖中新網北京12月11日消息,身上有鞭痕且殘缺不全的屍骨、被電線捆縛豎埋的屍骨、滿載殘骨碎塊的骨灰箱……塵封
在山西大同煤礦集團煤峪口礦「二戰期間日軍侵華遺址「拍攝的大同「萬人坑」中國礦工的屍骨。新華社圖中新網北京12月11日消息,身上有鞭痕且殘缺不全的屍骨、被電線捆縛豎埋的屍骨、滿載殘骨碎塊的骨灰箱……塵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