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梳理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梳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梳理

1.历史有关资料

给你两份资料。

资料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解读提要 一、基本线索 1.近代史的上下限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中国近代史。这段历史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为开端,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跨度为110年。

以往的教材多将近代史的时限定为1840年至1919年。现根据史学界多数专家的意见将近代史的下限延展至1949年,主要是因为1919年前后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基本矛盾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斗争任务也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2.基本特点 绝对时间不长,但新陈代谢的节律异常快捷,历史内涵十分丰富。 这一段历史的绝对时间不算长,但却是社会剧烈动荡、内外矛盾斗争极其尖锐复杂、社会变革异常快捷的一个历史时期,历经清朝后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新陈代谢的节律非常快。

其间,充满了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变革与反变革、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斗争,历史内涵极为丰富。 近代中国由古代中国演变而来。

因此,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国通史的组成部分。可以发现,某些支配中国传统社会变化的一些因素,比如传统政治体制、封建王权、传统文化等在近代社会仍在起作用,对形塑近代中国历史的面貌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近代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遭遇西方资本主义,国门被打开,中国被强行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之中,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个部分。

故而,中国的历史不仅仅是中国社会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而且也是中西两种文明交流、碰撞的历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适应世界大势、努力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历史,是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由传统向现代艰难转型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西之间碰撞、交流以及相互融合乃是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应该理解和把握的重点。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近代史是刚刚逝去不久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很大,直接决定了现代中国的发展路向,当下现实中的许多现象可以从近代史上寻找答案;反之,对现实的理解往往又会加深我们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认知。因此,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特别应从古今、中西、新旧、传统与现代等多维的视角来把握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才能大致梳理出历史嬗变的脉络。

因此,在编写时,我们始终紧扣独立与现代化的历史主题来建构教材体例框架,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通感,让学生透过史事和人物、历史现象,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行程,了解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是怎样进行抗争和探索的,这些抗争和探索又是何等艰难曲折,它留给我们哪些经验教训,从中真正体认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真理。 3.教材的体例安排 本册课本共7个单元,25课。

其中4个探究活动课分别插入各个单元。前5个单元基本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介绍历史发展过程,实际上是通史的体例;后2个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是专题史。

这样的安排,既考虑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包含了我们对110年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理解。 前5个单元,分两个部分:第一、二单元介绍前80年的历史,包括两条相互关联的线索:一条线索是中国如何一步步沉沦的,即中国是怎样从一个独立完整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另一条线索是中国如何力争从沉沦中奋起,摆脱被殖民被奴役的,即中国人是怎样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探索近代化道路的。

从总体上说,前一条线描述的是近代中国衰落、下降的历史,而后一条线描述的是中国上升、进步的历史。 第三、四、五单元讲述后30年的历史,即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历史。

这段历史有几条线: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二是结束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建立全国统一性政权及其统治在大陆覆亡的历史;三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这几条线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叉、交织的,彼此之间的关系与矛盾,时而激化,时而缓和,不断演变,共同塑造了后30年的历史面貌。

课本大体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经编排史实,力求揭示这一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以及历史演变的基本轨迹。 二、紧扣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 独立与现代化的关系。

近代史的基本主题是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的现代化。独立与现代化,二者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近代中国迭遭侵略,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争取民族独立是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

但民族独立的获得,是需要以国家的实力为基础的,而要提高中国的国家实力,除了努力进行现代化外,别无他途。 1.注意揭示列强对华侵略的特点、危害及其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 列强侵华发展的特点:规模越来越大、程度日渐加深。

在列强对华侵略过程中,甲午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甲午以前,列强侵华以赤裸裸的军事侵略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国门;此后,则军事侵略与政治侵略、经济侵略相结合,以攫取更多的经济与政治权益。

用梁启超。

2.中国历史总结

我来讲下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吧我们中国处于抵御外来侵略、争取名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以及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

1、反对外过侵略的斗争,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对国家的早期探索,鸦片战争结束后也就是19世纪末,不同的阶级、不同阶层的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3、辛亥革命,20世纪初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成为革命运动的高潮。

4、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19年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5、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到路,开辟了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6、中华名族的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名族带来了严重的灾难,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7、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以及国共反目。

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9、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0、

11、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的建设

3.中国朝代归纳

夏始

商迁

周分

秦统

汉儒

三国鼎

晋士

南北朝融

隋统

唐盛

五代十国乱

宋文

元通

明商

清闭

夏-始(统一政权的开始,朝代的开始),商-迁(五次迁都,最重要的一次盘庚迁殷,极大的巩固了商的统治),周-分(分封制出现了历史上最多的诸侯国,这种形式有利有弊啊),秦-统(大一统,意义不用讲了,小学都学过了),汉-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乃至现代的政治,文化影响深远)三国-鼎(三国鼎力,可以说是汉朝的延续),晋-士(士族制度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突出的政治特点,也是西晋政治腐败黑暗的表现,决定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官僚门阀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大部分士族蔑视礼法,倡导个性自由,思想上富有想象和浪漫色彩,因而东晋南朝时期在哲学、文学、书法、绘画、科学上有较多的成就,并且富有特色.我爱晋朝,呵呵 ).南北朝-融(空前的民族大融合,不用解释了)隋-统(结束了中国长达300年的大分裂局面,其它还有开创科举制度,京杭大运河等,都不如统一全国贡献大啊)。唐-盛(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五代十国-乱(怎一个乱字了得)。宋-文(中国文化曾经出现过三次大的高潮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第两宋时期的文化复兴 3"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这些评价是很值得重视的 史学家汤因比(英国)曾说“如果让我选择 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余秋雨先生也曾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连邓广铭也曾说“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 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是的 宋朝文化吸引了无数学者们 它的确是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 空前绝后的!)元-(通,把中国与欧洲这两个文明打通了,沉睡的欧洲被惊醒,才有了文艺复兴,蒙古崛起是地球人类历史发展至今影响力最大的转折性事件)。明-商(整个封建社会商业最发达的时期,经济产量占当时世界的2/3,也开始有了最早的资本主义)。清-闭(统治者轻视科技和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科技极大落后西方,从明朝的世界第一,一落千丈.中国进入了整个民族最耻辱的时期.)完!

4.中国的历史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右图)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司母戊大方鼎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

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

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

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

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

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

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

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 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 《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

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未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

5.中国历史知识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右图)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盛起来。

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

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

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

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

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

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

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右图)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

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

6.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悠久,常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距今约170万年。

中国历史分为几个阶段,中国大陆官方通常认为夏、商、周三朝是奴隶社会时期,秦朝正式进入封建社会时期,直到清朝灭亡,之后是民主时期的开始,而大陆之外的地区对“封建”的概念和秦至清的社会性质划分并不相同。从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基本上就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帝制国家。

秦朝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受到了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极大影响,佛家在中国的影响也很大,但达不到基督教对西方那样的影响,中国历朝政治方针受儒家影响最深。而汉字也使不同地区的人们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这一种文字有不容易改变字体的特点,中国各个地方的语音虽然不同,但对这种文字的理解是相同的,所以汉字也成为中国统一的一种有力的工具,而最先是秦始皇下令统一中国的文字。

元谋人是中国远古遗存中目前所见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著名的北京猿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

这些都是所知较早的原始人类踪迹。 中国史前时代的各种文化是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中国猿人时期——旧石器时代初期,距今约50至40多万年前 河套时期——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20至10余万年前 山顶洞人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0至2万多年前 彩陶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300年 黑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末期 母系氏族社会在中国形成于四五万年前的彩陶文化时期,中心区域分布在陕西省中部、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带,以原始农业为主。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到了黑陶文化时期,父系氏族社会逐渐形成,农业和畜牧业有较大的发展,制陶、冶铜等手工业的工艺水平也逐渐提高。

大汶口文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在此期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逐渐成为文明的中心地带。

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而且这时也开始利用蚕丝。

[编辑] 神话传说 主条目:三皇五帝 后人所绘的黄帝像在中国神话中,中国最早有三皇五帝,三皇有争议,有说伏曦,神农,燧人,五帝也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在上古时期,现中国区域有3个最大的部落,华夏部落,两昊部落和三苗部落,相传蚩尤是两昊部落最后一个首领,在涿鹿大战中被华夏部落的炎黄二帝打败,在尧舜时期,华夏部落数次大规模征伐远在南方的三苗,最终使苗民臣服,此是后话. 后来黄帝的孙子颛顼和玄孙帝喾继续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帝喾的儿子尧继位,他是一名贤君,创立了禅让制传位给了舜。

在舜时期,洪水泛滥,鲧采用堵塞的方法,结果洪水更厉害了,鲧被处决,他的儿子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举为首领。然而他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方式,自立为王(根据香港中学课本所述,启是被推举为领袖),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持续了400多年,在最后一个夏朝君主——桀末期,东方商族首领成汤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商朝。

[编辑] 先秦时期 [编辑] 三代 主条目:夏朝、商朝、周朝、西周 甲骨文最早的朝代夏朝约在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由于这段历史没有文字性文物印证,所以只能靠后世的记录和出土文物互相对照考证,部分学者认为河南二里头遗址可能就是夏朝的遗存,但是也有学者对此持有疑问。根据文字记载,夏朝有了中国最早的历法--夏小正。

不过之后的商朝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有文字文物的历史时期,存在于前16世纪到约前1046年。据说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由于荒淫无道而被汤推翻。

而商代时文明已经十分发达,有了历法、青铜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商王朝时已经有一个完整的国家组织,并且具有了奴隶主王朝的规模。

当时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不过手工业,特别是青铜器的冶铸水平也已经十分高超。并且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商朝自盘庚之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因此也称为殷朝。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是传子或传弟,多按年龄的长幼继承。

与此同时,黄河上游的另一个部落周正在逐步兴起,到了大约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商朝灭亡。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的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

之后周朝的势力又慢慢渗透到黄河下游和淮河一带。周王朝依然是奴隶主以及贵族统治,有许多贵族的封国(诸侯)。

到鼎盛时,周朝的影响力已经在南方跨过长江,东北到今天的辽宁,西至甘肃,东到山东。周朝时的宗法制度已经建立,政权机构也较完善。

中国最早有确切时间的历史事件是发生于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国人暴动。 [编辑] 春秋战国 主条目:周朝、东周、春秋、战国 (中国) 先师孔子行教像,为唐朝画家吴道子所画前770年,由于遭到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袭,周平王东迁黄河中游的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

此后,周王朝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小国(诸侯国),史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大国共有十几个,其中包括。

7.谁有中国古代历史整理表

中国古代历史年代简表新石器时代(约前8000年一约前2000年) 裴李岗文化(约前5000年一约前300O年) 磁山文化(约前5000年一约前3500年) 河姆渡文化(约前5000年一约前3500年) 仰韶文化(约前5000年一约前3000年) 半坡文化(约前4000余年,属仰韶文化) 姜寨文化(约前4000余年,属仰韶文化) 马家洪文化(约前4750一约前3700年) 忠泽文化(约前4000多年) 红山文化(约前4000年一约前3000年) 良洛文化(约前3凹0年一约前2000多年) 屈家岭文化(约前3000一约前2000多年) 龙山文化(约前200O年一约前2300年) 马家窑文化(约前3000年一约前2000年) 齐家文化(约前2000多年) 夏(约前21世纪一约前16世纪) 商或殷(约前16世纪初-约前11世纪)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前770年-前467年)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秦(前 221年-前207年) 西汉(前207年-公元25年)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三国(220-280) 西晋(265-316) 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907-960)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 金(1115-1234) 元(1206-1368) 明(1368-1644) 洪武(1368-1644) 建文(1399-1402) 永乐(1403-1424) 洪熙(1425) 宣德(1426-1435) 正统(1436-1449) 景泰(1450-1456) 天顺(1457-1464) 成化(1465-1487) 弘治(1488-1505) 正德(1506-1521) 嘉靖(1522-1566) 隆庆(1567-1572) 万历(1573-1619) 泰昌(1620) 天启(1621-1627) 崇祯(1628-1644) 清(1616-1911) 天命(1616-1626) 天聪(1627-1635) 崇德(1636-1643) 顺治(1644-1643) 康熙(1662-1722) 雍正(1723-1735) 乾隆(1736-1795) 嘉庆(1796-1820) 道光(1821-1850) 咸丰(1851-1850) 同治(1862-1874) 光绪(1875-1908) 宣统(1909-1911)。

8.中国古代史历史总结

天文历法成就: 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农事等内容。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 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公元前613年《春秋》记载,“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春秋时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确立19年7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年。 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科学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做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1700多年。

(酷) 北宋科学家沈括发明“十二气历”接近于阳历。 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的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他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牛) 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 他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20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他主持编订的《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人才) 建筑成就:故宫,天坛,地坛,黄鹤楼,万里长城,布达拉宫等现存最著代表性的园林有苏州网师园、拙政园、留园,扬州个园,无锡寄畅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水利:郑国渠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后期,韩桓惠公看到当时秦国统一六国已是大势所趋,为了削弱秦国的强大实力,公元前237年,他特派韩国水工郑国赴秦兴修水利,妄图利用这种浩大工程来消耗秦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而达到他预想的“疲秦”目的!?不料事与愿违,当时的秦王嬴政(后来的秦始皇)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命令郑国在秦国修建郑国渠。

在郑国的亲自指挥和参与下,一条长达1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在关中大地上蜿蜒盘旋,仿佛一条金光闪闪的银带铺在了三秦大地上。它巧妙利用了北仲山南麓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把渠修建在了渭北平原三级阶梯的最高线上,灌溉着今礼泉、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渭南、蒲城、大荔等县(区)的280多万亩土地。

郑国渠不但未能起到“疲秦”的初衷,反而极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这让本来强大的秦国如虎添翼!更加速了它消灭六国梦想的实现。

郑国渠工程宏伟,规模宏大,称得上是两千多年前之壮举。它用富有肥力的泾河泥水灌溉田地,淤田压碱,变沼泽盐碱之地为肥美良田,使关中一跃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

据《史记》记载,此渠修成后,“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这为秦始皇最终统一中国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 郑国渠首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即今王桥镇的船头村西。

当时,因其进水口水量大、水流流速快的特点,且容易造成渠岸两壁黄土崩塌的情况,人们于是发明了拱形地下渠道,使渠壁拱卷有力,不易塌陷。这极大地提高了郑国渠渠首的质量。

又为了便于施工和掌握水流方向、深浅,便间隔一段开凿一井,俗称“龙眼”或“天窗”,这都是当时人类伟大聪明智慧的结晶。 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100余年,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汉代有民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

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称颂的就是引泾工程。 灵 渠 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全长37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

将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

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

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都江堰 。

相关参考

简要梳理出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

1931-1936▪九一八事变▪黑龙江战役▪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战▪一二八事变▪绥靖满州国▪热河战役▪长城战役▪绥远抗战1937-1938▪七七事变▪国共合作▪平津作战▪南口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谁能给梳理一下西晋灭亡至隋朝统一,这100多年间的局势

俗语答案:西晋灭亡到隋朝统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乱世之一。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北方——五胡乱华,乱世开启;南方——衣冠南渡,东晋建立第二阶段:北方——

秦可卿之死有什么大蹊跷

秦可卿之死有什么大蹊跷?秦可卿怎么死的?  如果我们细细梳理秦可卿之死的历程,就会发现很多异常。好吧,先不得出结论,先梳理吧,不然,又有人要说我先入为主,福尔摩斯了。呵呵。  第一,第五回,秦可卿出场

红楼梦各人物的结局你知道吗

图为宝玉黛玉偷看禁书今天我们来说说《红楼梦》,人人都听过这书的名字,也或者看过这书。里面的人物关系对照复杂,我挑主要人物梳理下。我按贾家的辈分和主宾的顺序来梳理的,里面写了他的首要事迹和终局,看完根基

红楼梦各人物的结局你知道吗

图为宝玉黛玉偷看禁书今天我们来说说《红楼梦》,人人都听过这书的名字,也或者看过这书。里面的人物关系对照复杂,我挑主要人物梳理下。我按贾家的辈分和主宾的顺序来梳理的,里面写了他的首要事迹和终局,看完根基

红楼梦彩霞和彩云什么关系?彩云贾环怎样好上的

一直以来,因为彩云和彩霞都和贾环关系密切,我以为她们是同一个人,曹老先生的笔误而已。直到第七十二回,看到旺儿家的想把彩霞说给儿子做媳妇,才觉得是时候认真梳理一下这个问题了。一梳理不打紧,却发现,熟知非

高中必修历史线索

1.高中历史的知识点线索梳理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

愚民政策 歧视女性

鲁迅说:“翻阅两千年的中国文明史,只看到两个大字:吃人”,诚哉斯言!鉴于当下,国学之风盛起,覆人无数,有必要再次将孔子的糟粕思想进行梳理,以示国人。一、等级观念:孔子推崇君权、父权、夫权,提倡愚忠、愚

从历史看官德修养

我国古代官德对现代官德有什么启示通常说来,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官德即中国古人为官的行为准则,是古代官吏的素质修养,反映了古人从政的道德要求.其实,这样的理解过于片面.根据对典籍记载的梳理,我们能看到

初中历史课型

一、历史课型有哪些●历史复习课课型1、夯实“双基”。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检测,使基础知一、教学目的识进一步巩固。2、构建体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把握知识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