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历史有关的论文2000字

Posted 美国人

篇首语:我希望在颠沛流离之后,还能够重新遇见温暖的你,那时候,你刚好成熟,而我,刚好学会温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与美国历史有关的论文2000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与美国历史有关的论文2000字

1.关于美国历史的论文,5000字,原创的急求

美国是个竞争激烈的国家,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由此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

电 影和新闻中的美国经常与暴力事件联系在一起,让人感到这是个不安全的国家。然而到 了最能代表美国人典型生存状态的中小城市,我却发现自己置身于分外安宁的世界,人 对人的友好让我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构成美国人日常生活主旋律的实际上不是争斗和 暴力,而是礼让。 我用礼让这个词表达双重的意思:礼貌和避让。

美国人的礼貌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 方面:在小区里见面,不管认识与否,必打招呼(早晨好,下午好,晚上好等),打电话 和见面时总是甜蜜地寒暄(他们习惯于甜言蜜语),在公共活动中相遇至少要点头致意, 与他人说话时要尽可能专注地注视对方,等等。而且这种礼貌一般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 来,仅仅通过微笑来示意是不行的。

刚到美国时,我不习惯于与陌生人打招呼,总是以 微笑代替寒暄,很快就发现美国人对我的微笑没有反应,只好开口说话,逐渐适应了这 种时时需要以语言向他人致意的生活方式。 与礼貌对应的是美国人相互礼让的日常生活习惯。

在超市里人们总是自觉地不挡住别 人的路,如果有人要从你身边走过的话,他几乎必定要说“Excuse me”(对不起)。不 说任何话而硬从他人身边走过会被视为极不文明的举动。

礼让文化最多地体现在路上: 行人与机动车互不相让在发展中国家(自然包括咱中国)是普遍现象,但在美国我却从未 看到。美国人开车时总是左右张望,到了路口都要停下来,确定没有行人和其它车辆后 才缓缓驶过。

要是恰好有行人走过路口,司机都会耐心等待,等行人走过后,才继续前 行。行人有时也有让汽车先走的意思,但开车的人几乎百分之百地挥手示意行人先走。

有一次我走过某个没红灯的路口,看见有汽车正要驶过,便示意汽车先走,司机看见我 在等待,连忙将车倒回数米,挥手让我先行。在一些文明程度高的小城市,通常开车的 人会在离行人十几米远甚至二十几米远处就停车了。

汽车让行人是美国的规矩,据说是 写在交通法规中的,违反者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美国的开车人不仅避让行人,而且要相 互避让。

两辆车相遇时,司机通常要相互挥手,示意对方先走。这种路上的礼让文明令 不少来访的中国人惊叹不已。

中国虽然有儒家的礼让文化,但这礼让必须服从等级秩序 ,所以,总是等级低的人礼让等级高的人。开轿车的人在中国不是属于有权阶层,就是 先富起来者,避让行人对于他们来说是不符合登记秩序的。

有的地方还制定了所谓“撞 死了白撞”的法律,以为此乃现代化的标志。这些规则的制定者可能没有想到在最为现 代化的美国,礼让第一是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法则,也是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

所 以,我觉得追求现代化的中国人应该认真地学习美国的礼让文化。 礼让意味着对他人的尊重,是对他人权利的承认,也是自己已经成长为个体的标志— —它意味着你已经有对他人负责的能力。

个体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是礼让文化的基础 ,也是美国人现代意识的核心。它造就的是每个人的生活空间都得到尊重的公共文化。

这种礼让精神是目前大多数中国人所不具有的,所以,在足够深的层次上理解美国的礼 让文化对中国的现代化必有裨益。 助人文化 我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美国人不但非常有礼貌,而且十分乐于助人。

到美国第二天,我 去超市购物,但不知道超市的确切地址,正在附近寻觅时,一位美国小伙子走了过来, 很有礼貌地问:“你好像在寻找什么?”我问:“超市在哪里?”小伙子满脸笑容地指点 到:“就在那儿!”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为自己能帮助一个异乡人而感到非常高兴 。 我在美国曾有几次迷路的经历,在问路的过程中更真切地体验到了美国的助人文化。

当我向一个女公交汽车司机问路时,她甚至停下了本职工作,专注地为我查地图,用几 分钟的时间为我找应该走的道路。我下车走向正确方向的过程中,她在车上不断挥手向 我指点方向,直到确信我走对了路,才开车离去。

美国大多数城市的大街上都行人稀少 ,有时候整条道路上都没有行人,问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只要遇到了其他人,他们 必然认真地为你指路,其热情和真诚常常令人感动。 美国的助人文化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助人者通常不会妨碍被帮助者的自由,并且尽 可能地不涉及金钱。

我的房东莎丽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人很善良,她见我没有汽车 ,几次带我外出办事。每次她决定让我搭车时,总会礼貌地问:“王博士,我不知道你 有没有空?如果有空,可以搭我的车出去,反正我要去办事。”

实际上到了目的地后, 我发现她并没有自己的事要做,她这样说是为了让我这个被帮助者没有心理负担。她让 我搭她的车,本是为了我的方便,但她却认为帮人做事也要征得对方的同意。

这正是美 国精神的体现,助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人的自由。美国的助人文化是以个 人主义为基础的,所提倡的是一个独立个体对另一个独立个体的帮助,助人者的自由和 被帮助者的自由在这个过程中都必须获得尊重。

这与东方群体主义的助人文化有根本的 不同。 对财产权的尊重使得美国的助人文化有着鲜。

2.从古至今中美世界格局关系论文2000字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新时期中美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

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良好开局。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

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两国应该而且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信在双方国家元首特别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中美关系新定位立足新起点,面向未来,它要求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抓住机遇,共迎挑战。

正如美国重要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委员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所言,“要解决21世纪的许多重大挑战,美中伙伴关系不可或缺”,“美中关系向前发展的前提必须是一种致力于为全球福祉而努力的共同承诺”。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

中美都强调了两国同舟共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不久还引用中国古语“毋临渴而掘井”来形容中美携手合作的紧迫性。两国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这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双方将继续加强就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讨论,不断增进互信与合作。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形势下,中美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相互支持、共渡难关,这也是当前中美合作的重点。展望明天,即使世界经济的列车驶入较为平坦的地区,它也需要中美两国的引擎联手拉动持续前进。

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为中美加强合作开辟了广阔的视野。双方不仅应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新的航程展现新的前景。只要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3.急需一篇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论文2000字,谢谢

2010的中美关系:在颠簸中前行中美关系这一年,非常不顺,磕磕绊绊,颠簸不已。

在贸易和经济层面,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与反制措施层出不穷,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最近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的《特别关税法案》更是将这种压力推到一个风头浪口,美国总统与中国总理更是就此问题直接"过招",讨论人民币升值与否的必要性;政治与安全层面,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和南海问题相继以不同方式浮出水面,美国出售武器给台湾,奥巴马总统会见达赖, 希拉里国务卿宣称南中国海地区的争端解决涉及"美国的国家利益",几乎同一时间,因"天安舰"事件而起的美韩军演试图要在在中国最敏感的黄海地区展开,引起"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警觉,有人甚至据此发出"亮剑"的声音。所有这一切,刺激着中美关系的脆弱神经,也引起世界舆论的担心:中美关系是否要由"冷淡"走向" 冷战"?不过,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历史遗留问题、国内政治考量与战略视角的思考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注定了中美关系会颠簸起伏,但没必要"看破红尘",也没有必要"莽撞亮剑","看空"中美关系。

实际上,上升国家与既有大国之间相处之道的调适与探索,决定了中美关系会在颠簸中沿着相对安全的轨道继续前行。 走不出历史问题 自中美建交的那一刻起,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纠葛与较量就没有停止过,其核心因素之一是美国售台武器。

30余年来,台湾问题始终如一根刺,卡在中国统一的喉咙上,也正因为如此,美国不可能轻易松手。同样,以美国总统会见达赖的方式所反映出来中美关系中的西藏问题,也不是新鲜的名词,熟知中美关系的人都知道这个有19年历史的"历史典故",其背后是美国对西藏"人权"的关注;而"南中国海问题",早就在2001年的中美撞机事件、2008年的"无暇号"事件中一再上演,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的"南中国海问题涉及美国国家利益"只不过是这种版本的一种翻版而已,相信也不会是最后的绝版,只要中美在南中国海的航行规则问题上没能够达成一致;当然,中美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升值问题也有一些"年头"。

中美贸易顺差随着中美经贸互动的深入而出现,贸易顺差额度的增大导致了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施压,这种交锋逐渐升级,成为两国间的一个有政治化风险的问题,其背后隐含的是美国对中国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某种评价与干预。其实,在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第一任期,也是把中美之间的经贸问题与政治问题挂钩,那个时候挂的是中国的"人权问题"而已。

实际上,靠"草根选民"的选票而胜出的民主党主政美国的时候,中美之间的经贸问题就容易突出,因为这涉及到民主党的"蓝领票仓"。总之,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南海问题、贸易顺差和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存在都可以追溯其历史,它们的解决也绝非一时之事。

在国际政治中,权力是基础,没有人会轻易放弃自己手中可以制约他国的"牌"。 国内政治的"无形之手"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

上述问题绝非什么新问题,它们早已存在,只不过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力度或许还有不同的面目出现。但是,它们在当前的集中爆发和以强有力的烈度冲击着中美关系,某种程度上与中美两国的国内政治发展不无关联。

在美国方面,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失业率就一直上扬,到目前为止已经升到9*6%, 接近10%,这一"历史新高"对奥巴马政府造成不少压力。如前所述,作为民主党出身的总统,奥巴马高举"变革"大旗上任,如今最大的医疗改革尚未"革命成功",而失业所导致的蓝领工人工作岗位的一再丢失,使得以笼络草根阶层以获取选票为己任的民主党政府无法不关注中美经贸顺差问题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因为11月要来临的中期选举对奥巴马政府而言,是兑现竞选诺言的"秋后算帐"时期,也是民主党争取选民支持的一个重要节点。

所以,无论是从民主党的"票仓"传统来看,还是从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来说,在金融危机造成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而美国经济又面临"二次探底"风险的情况下,中美贸易顺差和人民币汇率的一再被提出,是不难解读的,特别是似乎只有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保持"一枝独秀"的情境中。在中国的国内政治中,则有两个新的因素值得注意。

一是大众舆论的变化。30年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济总量块头不断长大,在2010达到世界第二。

对此,其他大国和世界舆论不吝赞誉和追捧,"中美国"、"G2"等新名词也层出不穷。在"中国崛起"的语境下,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相伴相随的民族主义情绪,让大众舆论在面对中美之间上述问题的时候,要求政府塑造出与"崛起中国"相应的国家形象。

另一个变化则是精英舆论的变化。与大众舆论变化的同时,中国精英阶层的舆论也在发生变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探讨中国外交政策怎样在"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两个立场之间作出选择与平衡。

大众舆论和精英舆论的这种变化,无疑会微妙地影响中国政府对中美之间上述事件的反应。 无法踏进同一条河 中美在上述问题上的态度与交锋,其背后也有两个大国。

4.求一篇2000字关于中美近现代关系的论文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新时期中美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良好开局。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两国应该而且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双方国家元首特别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中美关系新定位立足新起点,面向未来,它要求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抓住机遇,共迎挑战。正如美国重要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委员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所言,“要解决21世纪的许多重大挑战,美中伙伴关系不可或缺”,“美中关系向前发展的前提必须是一种致力于为全球福祉而努力的共同承诺”。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中美都强调了两国同舟共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不久还引用中国古语“毋临渴而掘井”来形容中美携手合作的紧迫性。两国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这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双方将继续加强就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讨论,不断增进互信与合作。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形势下,中美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相互支持、共渡难关,这也是当前中美合作的重点。展望明天,即使世界经济的列车驶入较为平坦的地区,它也需要中美两国的引擎联手拉动持续前进。

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为中美加强合作开辟了广阔的视野。双方不仅应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新的航程展现新的前景。只要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5.要一个有关于美国历史的论文

体验民间性的美国文化历史论文论文 礼让文化 美国是个竞争激烈的国家,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由此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

电 影和新闻中的美国经常与暴力事件联系在一起,让人感到这是个不安全的国家。然而到 了最能代表美国人典型生存状态的中小城市,我却发现自己置身于分外安宁的世界,人 对人的友好让我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构成美国人日常生活主旋律的实际上不是争斗和 暴力,而是礼让。 我用礼让这个词表达双重的意思:礼貌和避让。

美国人的礼貌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 方面:在小区里见面,不管认识与否,必打招呼(早晨好,下午好,晚上好等),打电话 和见面时总是甜蜜地寒暄(他们习惯于甜言蜜语),在公共活动中相遇至少要点头致意, 与他人说话时要尽可能专注地注视对方,等等。而且这种礼貌一般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 来,仅仅通过微笑来示意是不行的。

刚到美国时,我不习惯于与陌生人打招呼,总是以 微笑代替寒暄,很快就发现美国人对我的微笑没有反应,只好开口说话,逐渐适应了这 种时时需要以语言向他人致意的生活方式。 与礼貌对应的是美国人相互礼让的日常生活习惯。

在超市里人们总是自觉地不挡住别 人的路,如果有人要从你身边走过的话,他几乎必定要说“Excuse me”(对不起)。不 说任何话而硬从他人身边走过会被视为极不文明的举动。

礼让文化最多地体现在路上: 行人与机动车互不相让在发展中国家(自然包括咱中国)是普遍现象,但在美国我却从未 看到。美国人开车时总是左右张望,到了路口都要停下来,确定没有行人和其它车辆后 才缓缓驶过。

要是恰好有行人走过路口,司机都会耐心等待,等行人走过后,才继续前 行。行人有时也有让汽车先走的意思,但开车的人几乎百分之百地挥手示意行人先走。

有一次我走过某个没红灯的路口,看见有汽车正要驶过,便示意汽车先走,司机看见我 在等待,连忙将车倒回数米,挥手让我先行。在一些文明程度高的小城市,通常开车的 人会在离行人十几米远甚至二十几米远处就停车了。

汽车让行人是美国的规矩,据说是 写在交通法规中的,违反者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美国的开车人不仅避让行人,而且要相 互避让。

两辆车相遇时,司机通常要相互挥手,示意对方先走。这种路上的礼让文明令 不少来访的中国人惊叹不已。

中国虽然有儒家的礼让文化,但这礼让必须服从等级秩序 ,所以,总是等级低的人礼让等级高的人。开轿车的人在中国不是属于有权阶层,就是 先富起来者,避让行人对于他们来说是不符合登记秩序的。

有的地方还制定了所谓“撞 死了白撞”的法律,以为此乃现代化的标志。这些规则的制定者可能没有想到在最为现 代化的美国,礼让第一是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法则,也是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

所 以,我觉得追求现代化的中国人应该认真地学习美国的礼让文化。 礼让意味着对他人的尊重,是对他人权利的承认,也是自己已经成长为个体的标志— —它意味着你已经有对他人负责的能力。

个体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是礼让文化的基础 ,也是美国人现代意识的核心。它造就的是每个人的生活空间都得到尊重的公共文化。

这种礼让精神是目前大多数中国人所不具有的,所以,在足够深的层次上理解美国的礼 让文化对中国的现代化必有裨益。 助人文化 我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美国人不但非常有礼貌,而且十分乐于助人。

到美国第二天,我 去超市购物,但不知道超市的确切地址,正在附近寻觅时,一位美国小伙子走了过来, 很有礼貌地问:“你好像在寻找什么?”我问:“超市在哪里?”小伙子满脸笑容地指点 到:“就在那儿!”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为自己能帮助一个异乡人而感到非常高兴 。 我在美国曾有几次迷路的经历,在问路的过程中更真切地体验到了美国的助人文化。

当我向一个女公交汽车司机问路时,她甚至停下了本职工作,专注地为我查地图,用几 分钟的时间为我找应该走的道路。我下车走向正确方向的过程中,她在车上不断挥手向 我指点方向,直到确信我走对了路,才开车离去。

美国大多数城市的大街上都行人稀少 ,有时候整条道路上都没有行人,问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只要遇到了其他人,他们 必然认真地为你指路,其热情和真诚常常令人感动。 美国的助人文化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助人者通常不会妨碍被帮助者的自由,并且尽 可能地不涉及金钱。

我的房东莎丽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人很善良,她见我没有汽车 ,几次带我外出办事。每次她决定让我搭车时,总会礼貌地问:“王博士,我不知道你 有没有空?如果有空,可以搭我的车出去,反正我要去办事。”

实际上到了目的地后, 我发现她并没有自己的事要做,她这样说是为了让我这个被帮助者没有心理负担。她让 我搭她的车,本是为了我的方便,但她却认为帮人做事也要征得对方的同意。

这正是美 国精神的体现,助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人的自由。美国的助人文化是以个 人主义为基础的,所提倡的是一个独立个体对另一个独立个体的帮助,助人者的自由和 被帮助者的自由在这个过程中都必须获得尊重。

这与东方群体主义的助人文化有根本的 不同。 对财。

6.求一篇关于美国史的论文

美国减税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启示叶 君 田淑慧(吉林大学, 长春 130012)摘 要 自 20 世纪 30年代以来, 美国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减税政策。

可以说, 美国的减税政策史是一部沉痛与光辉并行、曲折与浩荡兼具的发展史。本文重点研究美国减税政策的历史演变轨迹,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它带来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减税政策 税收负担 演变 启示 美国中图分类号 F811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0 ! 06 ! 22 作者简介: 叶君,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英美历史文化、跨文化交际。

田淑慧,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公共政策分析。

减税政策是一种扩张性政策。它是指通过降低税率、缩小征收范围、取消或停征某些税种等手段来调整或改变既有税制, 进而降低企业或居民税收负担的一种税收政策, 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主体税种和重要税种税负的下降。

它通过发挥税收的乘数效应, 对经济增长、供求关系、财政收支、价格机制、就业水平等产生影响。美国是世界上的头号经济强国, 被公认为是在减税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它的税收政策是其宏观经济政策及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消费及社会政策的主要工具。美国的减税政策取向对世界各国的税制变革及经济增长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

1 美国减税政策的历史演变美国真正意义上的减税政策始于 20 世纪 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标志性的著作是凯恩斯于1936 年出版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书。减税政策的实施带来了美国的GDP 不同程度的增长, 增加了私人储蓄和投资, ∃ 唤醒% 了美国经济。

美国减税政策的演变可以大致分为以下5 个时期。11 正统凯恩斯主义: 20 世纪40~ 70 年代的美国减税政策 在20 世纪 30 年代初, 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失业率居高不下, 银行机构大量倒闭, 通货膨胀加剧。

这些严重动摇了西方世界对自由市场经济内在稳定机制的信心。自此, 提倡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登上历史舞台。

凯恩斯主张实施减税在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总需求, 它成为二战后直至整个7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灵魂。就在20 世纪40 年代, 美国的凯恩斯主义者阿尔文&哈维&汉森提出补偿性财政政策的观点。

他主张政府应逆经济风向行事, 交替使用扩张与紧缩两种办法: 在经济萧条期间, 采用赤字预算的膨胀政策, 扩大政府开支, 减低税率, 提高社会总需求; 在经济繁荣期间, 采用盈余财政的紧缩政策, 缩减政府开支, 提高税率, 降低社会总需求[ 1]。补偿性财政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美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但是到了 20 世纪50年代, 补偿性财政政策出现了各种失误, 导致经济出现长期停滞不前的 ∃ 艾森豪威尔停滞% 局面。1961 年, 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 为了使国内! 150 !第12 期(总第206期)2010 年 12 月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No 12 ( General, No 206)Dec 2010经济迅速走出 ∃ 艾森豪威尔停滞% 的泥潭, 他接受了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瓦尔特&海勒等凯恩斯主义者的增长性财政政策的主张, 并于 1962 年开始全面推行减税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使个人所得税税率由20% ~ 91%的范围降到14% ~ 70% , 公司所得税率从52%降到 48% [ 2]。

它扩大了社会总需求, 并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此次减税被认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成功的应用之一。

随后的美国第36任总统约翰逊继承了肯尼迪的减税政策。一方面, 他于1964 年2 月推动国会批准了肯尼迪生前留下的 ∀减税法案#, 使公司税削减255 亿美元, 个人所得税削减110 亿美元; 另一方面, 又提出 ∃ 向贫穷开战%、建立 ∃ 伟大社会%等执政口号, 在实践中把政府通过政策干预经济的规模和力度扩大到空前的范围, 美国的实际GDP 以令人瞩目的 55%的平均速度增长。

但是到70 年代末期美国经济出现了滞涨的局面, 凯恩斯主义宣告失灵。美国终结了长期单一使用凯恩斯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的历史。

12 里根革命: 20 世纪80年代的美国∃ 供给性减税%政策 1981 年里根上台, 为克服美国经济发展中的滞胀问题, 他转而采纳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 以全面减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良方。里根政府共实施了两次大规模的减税方案: ( 1) 198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 ∀1981 年经济复兴法案#。

此法案主要包括将个人所得税最低税率14%和最高税率70%分别降至11%和50% ; 颁布了加速折旧条例 (ACRS) , 允许企业以 ∃ 重置成本% 来计提折旧; 减少政府对个人、企业和州政府工作的不必要干预; 支持稳妥可靠的货币政策; 增加国防开支, 提高军事预算等内容; ( 2) 1986 年通过的税制改革法案。在继续进行大规模减税的同时,进行税制改革, 通过扩大税基, 降低税率, 加强公平, 简化管理等方式来解决税制繁杂的弊端,以促进经济增长。

这是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税收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表 1 详细列出了 1981~ 1986年间里根政府的减税额度。

表 1 里根政府的 ∀经济复兴法案# 对联邦政府税收的影响[ 3 ]项 目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

7.求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论文啊,2000字左右, 中文啊,急用,不要在

美国的文化是独特的因为它是培育、形成与发展在某些情况下,这是典型的(特性)美国。

主要的因素使这个新国家,形成一个新的文化是困难的环境中,种族多样性(多民族)和多元宗教,这是完全不同于其他国家在世界。更重要的是,这些元素仍然是影响美国文化1。

粗糙EnvironmentThe早期移民英国的清教徒定居在美国的东北部。那里的环境很恶劣,但他们认为穷人土地可以净化他们的心灵,所以他们选择了沿海岸的地方。

从1607年到1892年,边疆是进一步向西推进。美国边境由相对不稳定的地区的美国,通常发现在这个国家的西部。

寻找一个土地的拓荒者的丰富的资源和土地的承诺、机会和自由。实际上他们寻找更好的生活。

因此个人主义,自力更生,机会平等或许是最密切相关的值与边疆遗产(遗产)的美国2。民族DiversityThe美国人口包含了大量各种各样的民族来自许多种族,民族,宗教。

人们称美国为“熔炉”和占主导地位的人是英国人。美国是由黄蜂+毫米,白色,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加上中产阶级和男性。

在历史上,人们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冲到美国三次。他们带来了自己的文化,美国的,后来在不同的文化中被混合在一起。

因此,独特的美国文化形成,一个共同的文化生活和共同价值观3。复数religionThe美国基本信仰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个人实践自己的宗教中心的宗教在美国的经历。

各种各样的种族背景产生了宗教多元主义;几乎所有的宗教的世界现在在美国练习。基督教(基督教)是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在美国和新教(新教)是支配(主导)。

任何个人在神面前都是平等的,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向上帝直接交流,这样他们就可以共享相同的想法。根据新教,许多新的和不同的解释形成产生不同的宗教派别。

教会是独立的和美国的宗教不再是宗教seculars。许可证制度实践的宗教和政治权力是单独的形式的宗教。

所以有更多的宗教在美国比在其他国家4。当前影响: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持续影响的三个元素在当前美国社会。

美国家庭通常是父母和他们的未婚子女。中年和老年人通常不生活在他们结婚了孩子。

很多美国人住在移动房屋的房屋在建造与车轮。他们可以移动。

这个人在美国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渴望开始新的生活在一个新地方。相当多的人改变住宅(住所)每年。

美国人平均一生中移动十四次。勇气去尝试新事物一直是美国人的特点。

美国民主意味着多数规则,但这也意味着保护少数人的权利。有一定的自由,美国承诺将其所有公民和少数群体的成员不能否认这些权利投票的多数。

美国人也喜欢参与许多挑战活动和运动来显示他们的冒险精神。所有这些都是受到美国历史上的传统。

从以上事实,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文化是独一无二的,是培养、形成与发展的主要三个因素,粗糙的环境、种族多样性和多元宗教和仍然是影响和由他们决定现在。

8.求某个国家的发展历史的论文要1500字的

第一批到达北美的欧洲人是公元1000年前后由莱夫.埃里克松率领的冰岛斯堪的纳维亚人。

他们在加拿大纽芬兰省留下了来访的踪迹,但他们未能建立永久性定居地、因而不久便与新大陆失去了联系。 五个世纪后,对亚洲香料、纺织品,和染料的需求,促使欧洲航海家们渴望找到连接东西方的快捷方式,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代表西班牙国王, 从欧洲向西航行,后来在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的一个岛上登陆。

40年内西班牙冒险家们在中南美洲建立了个庞大的帝国。 殖民时代 1607年英国人在弗古尼亚的詹姆斯敦成功地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

几年后英国的清教徒纷纷来到美洲躲避因他们反对英国教会而遭到的宗教迫害。1620年,清教徒们在后来成为马萨诸塞州的地方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

它是北美第二个,新英格兰第一个永久性的英国人定居点。 在新英格兰,清教徒们希望建造一座"山丘之城",即一个理想社会。

从那时起,美国人将自己的国家视为一个伟大的试验,一个值得其它国家效仿的模式。清教徒们认为、政府应当遵守上帝的道德规范他们严厉惩罚离经叛道者、通奸者酗酒者和违反安息日规矩的人。

尽管他们自己追求宗教自由,但他们实行的却是某种形式的排斥异己的教条。1636年,一位名叫罗杰.威廉斯的英国神职人员离开了马萨诸塞州,创建了罗得岛殖民地、他的思想基础是宗教自由和政教分离原则,后来《美国宪法》制定者们接受了这两个理念。

殖民者从欧洲各国纷至沓来,但英国人在美国的地位要有利得多。到1733年英国人在大西洋沿岸从北方的新罕布什尔到南方的佐治亚,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

在北美的其它地方,法国人控制了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包括广大的密西西比河流域。18世纪期间,法国和英国之间进行了几次战争,每次战争都将北美拖入了漩涡。

1763年结束的七年战争使英国人控制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北美全部地区。 此后不久,英国与其殖民地发生了冲突。

殖民地的母国征收新的税收,部分是为了支付七年战争的军费,还期望美国人能让英国士兵在自己的家中住宿。殖民者们对新的税收表示不满,并且拒绝让士兵们住宿家中。

他们坚持认为,只有他们自己的殖民地议会才可以向他们征税,这些殖民者在"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下团结了起来。 除茶叶税外的其它所有税收都被取消,但在1773年,一批爱国者以筹划成立"波士顿茶党"来进行反击。

他们装扮成印第安人, 登上了英国商船,将342箱茶叶倾倒在波士顿港海中。这招致了英国议会的镇压,包括关闭波士顿港不许船只通行。

1774年,殖民地的领导人召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讨论殖民地反抗英国统治的问题。1775年4月19日,英国士兵与殖民地反叛者在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发生遭遇战,战争爆发了。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最初,美国人在"革命战争"中一败涂地。

由于供给很少和缺乏训练,尽管美国军队总的说来还算勇敢善战, 但在人数和火力上却被英国人压倒。战争的转折点出现于1777年,当时美国士兵在纽约的萨拉托加击败英军。

法国一直秘密地帮助美国人,但却不愿公开地与其结盟,直到美国人在战斗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随着美国人在萨拉托加的胜利,法国和美国签署了同盟条约。

法国向美国提供了军队和军舰。 美国革命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于1781年在弗吉尼亚的约克敦打响。

美法联军包围了英国人,迫使他们投降。战斗在某些地区又持续了两年。

1783年签署巴黎和约,以英国人承认美国独立正式结束了这场战争。 一个新国家 《美国宪法》的制定和美国的创立在第4章中有详尽阐述。

《美国宪法》通过将政府分为三个部门 — 立法(国会)、行政(总统及联邦机构)和司法(联邦法院) — 以及包括旨在保障个人自由, 称为"权利法案"的10条修正案。基本上缓解了美国人对中央权力过于集中的担忧。

但有人仍然对权力的增长感到不安,这体现在美国革命时期两位伟大人物的不同的政治理念中。乔治.华盛顿是独立战争中的军事英雄和首位美国总统,他领导的党主张有一位强有力的总统和一个中央政府。

托马斯.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主要作者,他领导的党倾向于分给各州更多权力,因为从理论上讲,州政府要更多地向人民负责。 1801年,杰斐逊当选为第三任美国总统。

尽管他倾向于限制总统的权力,但政治现实却显示出情况正好相反。除其它强有力的行动外,他于1803年从法国手中买下了广阔的路易斯安那地区,几乎使美国的面积扩大了一倍。

"路易斯安那购置"使美国增加了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将美国的疆界向西一直扩展到科罗拉多的落基山脉。 奴隶制与美国内战 在19世纪头25年中拓展疆界向西移至密西西比河和更远的地方。

1828年,安德鲁.杰克逊成为首位"外地的"当选总统,他来自边远的田纳西州,出身贫寒,也不在大西洋沿岸文化传统的圈子内。 从表面上看,杰克逊时代是美国一个乐观向上和充满活力的时期,但这个年轻的国家当时正陷在一个矛盾之中《独立宣言》的响亮口号"人人生而平等"。

对150万奴隶来说毫无意义。(有关奴隶制及其后果的详细介绍,见第1和第4章。

9.以美国崛起为题写一篇历史论文,急

陆海大扩张。1776年独立后的美国,疆土仍局限于大西洋沿岸的13个州。但美国人很幸运,在他们的西方以及南方,有着无比广阔而肥沃的土地。通过购买和战争强夺等手段,美国从法国、西班牙和墨西哥手中获得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种向西推进的扩张活动促成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国内市场的统一。到19世纪末,美国国内贸易大约等于对外贸易的20倍,甚至超过了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国内需求被刺激到如此令人羡慕的程度。到19世纪末,美国的人口、农业和工业重心已经全面西移,同时把美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推上世界经济大国的宝座,1894年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首位。1890年,美国的“边疆消失了”,北美大陆再没有一片土地可以作为边疆地区来开拓。但美国人并未停止扩张的步伐。在海军实力跃升的同时,美国也开始了海上扩张的步伐。夏威夷、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相继成为美国的战利品,美国的控制权和影响力延伸到了太平洋的中西部。

工业革命的先驱。1882年9月4日,爱迪生亲手合上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电力系统的电闸,电流沿着电线迅速流动,照亮了纽约曼哈顿金融区的摩根公司等58处地方。动力是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力量之一。爱迪生发明的电力设备,只用了30年实践就创造出相当于此前100多年的成就,并改变了世界力量的格局。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成为电力工业的故乡,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1860年,它的工业生产总值不到英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经跃居世界首位,相当于英国的两倍,法国的三倍,接近全球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或许可以说,谁开创了新的工业革命,谁就能成为领先者。美国正是凭藉率先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才得以后来居上取代英国,取代欧洲列强成为新的世界大国。

政策主导世界秩序。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欧洲列强,但真正使美国的影响力扩展至欧洲乃至世界的却是先后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英法德等强国实力大为削弱,只有美国成为战争最大的获益者。1919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怀揣着处理战后事宜的计划登上了欧洲大陆,试图主宰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然而,其他战胜国拒绝了威尔逊的基本设想,美国试图构建战后国际秩序的努力无果而终。于是,美国人退回了美洲大陆,专心打理自己的事务。到二战前,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占到了世界的38%,比英法德日4国之和还要多。和一战相同的是,二战中,美国本土没有遭到战争破坏,而且得到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实力急剧膨胀。

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美国拥有西方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0%,对外贸易的三分之一,黄金储备的四分之三,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与此同时,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1945年,美国武装部队总数为1200余万,成为海洋统治者,数百个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控制远离本土的战略要点,垄断了原子弹,成为头号军事强国。几百年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局面宣告结束,世界资本主义的重心转移到美国。美国成了二战后扩张规模最大的国家,前苏联支配的最远的地区离其国境为960公里,而美国支配的最远地区离其国境11200公里。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和十分便利的国际国内环境,在立国不到两百年之后,年轻的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相关参考

有关历史论文

一、历史论文1000字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

军事历史论文

1.军事论文2000字左右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祈祷和平的新千年钟声敲响之前,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2000字的

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因素与建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和自然资源以及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

茶马古道的历史背景与意义论文3000字

摘要: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道之一,它是我国古代因茶马贸易而兴起的商贸通道。茶马古道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它是汉族和藏族长期友好互助的历史见证。茶马古道上的茶马贸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

九年级思想或历史论文1000字左右

在未来的世界里,人们的生活将与现在的生活大不一样,未来的科技发达多了,科学家们发明了缩小灯,让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很便利;发明了飞天药,只要吃下飞天药,便可飞上太空,体验小鸟生活;吃下潜水药,我们可以在水

开放与发展为题,写一篇历史论文

对外开放是我国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不断取得发展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我国在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中,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其中,有关开放发展

历史小论文八年级上册

1.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总结小论文鄙博里有涉及各种内容的历史与社会题材的杂文、随笔,都是本人参考和比较历史后写下的社会评论文章。譬如:《从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到被美国人洗脑看中国文化的霉变》();《从

求一篇写商鞅变法或评价汉武帝的历史论文最好950字

商鞅变法,请参考《真商鞅》,作者详细的用案例证明了商鞅变法的成功关键与细节!《云梦秦简》出土的秦国法律史料,最真实的秦国法律体现。说实话,汉武帝实在不是很值得评价的。打匈奴打赢了,还听信一帮儒生的言论

写一篇美国崛起的历史小论文200

美国似乎永远是国际问题的焦点。近来国内媒体又开始流传曾经一度影响人们判断的“战争造就了美国”一说。其中的一些论点和论据,却难以经得起历史事实的推敲。关于美国的崛起和强大,有诸多原因。如果请教法律学者,

焚书坑儒历史小论文500字

1.初一历史小论文500字,关于秦始皇的历史论文:我心中的秦始皇“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这是《过秦论》对秦始皇的描述。有